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14章 上电视了!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14章 上电视了!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花环》的选角并非一切顺利。

啥事儿都得有一些波折和变故的产生。

谢晋在童超那儿遭遇了些挫折,他很希望童超能在自己执导的电影中出演角色。

1974年拍《春苗》的时候,他就想让童超出演电影里水昌伯一角,结果童超当时摔断了腿,所以只好请八一厂的高保成来救场。

到了78年,谢晋拍《啊!摇篮》,又想请童超出演其中的老炊事班长罗桂田。

可是恰恰又碰上童超意外中风,为了不影响拍戏进度,谢晋只好从河北话剧团请来了老演员村里。

这么几次都没请到童超,谢晋其实有点不甘心。

所以这一次拍《高山下的花环》,他非常想请童超在《花环》中出演雷军长一角。

童超是京城人艺的话剧演员,当这事儿传到京城人艺的时候,整个京城人艺都吓了一跳,都觉得吃惊

——就算童超的可塑性再强,可他也没演过高级将领啊。

就连童超自己也有点没信心,说自己身体不大好,还想再休息一段时间。

但是谢晋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他演。

三顾茅庐几次,童超架不住了,只好答应了他的邀约。

这一方面,是感动于谢晋的诚意。

另一方面,又是因为《花环》这篇。

且不说的内容多么让人感动,让童超多么的喜爱,就说这的作者:

江弦。

这位作家在他们京城人艺的名声太响亮了,一部《天下第一楼》,高耸入云,不到半年时间就在首都剧场演出超过100场次。

今年《天下第一楼》的演员们已经又开始排练了,8月份,他们就要去上海,在上海的美琪大戏院进行公演。

美琪大戏院在上海赫赫有名,不过这会儿还叫京城影剧院,解放后给改的名字,85年才又叫回美琪。

这剧院,梅兰芳演出过、乌兰诺娃演出过如今轮到了京城人艺,轮到了《天下第一楼》的剧组,这绝对是一项可以炫耀的荣誉。

谢晋这次来京城,摄制团队中也有几位军区的同志,都听说江弦的《理解万岁》在燕大讲的很好,于是兴致勃勃去听了这次江弦在市内的报告。

这次新华社为江弦准备的《理解万岁》报告,举办在宣武区东部的京城市工人俱乐部,就在虎坊路西侧,离江弦家里都不远。

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们组织附近胡同的邻里、街坊去听。

这年头的人,生活秩序非常严格,基本没夜生活,看完新闻联播就睡。

一听今儿有这报告,非常积极,思想觉悟很高,都去凑热闹。

当然了,听报告手里也不闲着,要么拿着毛线球、要么拿几本书。

工人俱乐部这地儿离魏染胡同不远,就是同一片儿的地方,好些人都能认识江弦,望着他心里那叫个五味杂陈。

“这孩子,小时候我还抱过呢。”

“可不么,看人现在多有出息。”

“生下来我就看过,屁股上有胎记,妥妥的文曲星转世。”

“小时候写作文就写得好,都是让下乡耽搁了,一耽搁就耽搁好几年。”

江弦跟街道、区里、市里的领导一一握手。

吴建国也在此列,仰着头,探着脖子往江弦那儿看。

心里那叫一个唏嘘。

这谁能想得到呢?

当年他去江弦家解决街道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还和他妈一块儿给这孩子犯愁呢。

这会儿人都这地位了,都和大领导们握上手了。

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报告很快开始,和之前几次一样,江弦的状态也很饱满。

跟着自己讲的内容,他的思绪也立即飞到了那血与火的战场。

他讲刀光剑影的格斗拼杀,也讲血肉之躯的喜怒哀乐,讲忍辱负重的老排长,讲酷似“小姑娘”的新战士,讲战士得不到理解的苦恼,也讲一双绣花鞋垫给战士带来的力量.

随着他的介绍。

看书的,把书压到屁股底下去了。

打毛线的,针也停住不动了。

讲到动情的地方时,青年们人人热泪盈眶。

谢晋和几位军区的干部眼泪也掉下来了。

他们在前线,他们体会最深。

群众们听着报告的内容还要想象,他们不需要。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些。

江弦一大家子都在,不管是他爹他妈,还是朱琳的父母。

朱教授和江国庆俩人都是男人,听着这些事情,比较容易激动,脸上那叫一个慷慨激昂。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江国庆即兴吟诗一首。

朱教授的亢奋之色同样是溢于言表。

“江弦这个报告作的好,理解万岁,多好的一个口号,这是一种众生感情上的谅解和宽容,要让它久久远远,让它万岁!”

朱母和江母俩人,都被江弦所讲的故事打动,听红了眼眶。

“多好的战士啊,才那么年轻。”

“是啊,多可惜,你说那帮猴子真是可恨。”

“一个战士背后就是一个家庭,这要换成我家江弦,我都不敢想。”

“是啊是啊。”

朱虹和江珂一人坐在朱琳一边,这会儿情绪波动也很大。

朱琳抹了抹泪痕,听着听众们的掌声,看着台中央的江弦。

朱虹瞥她一眼,又看看台上的江弦,最后挽住她的胳膊,笑问:“姐,自豪吧。”

朱琳抿着嘴唇,瞪她一眼,没有回应,但骄傲之色已经满含于杏眸当中。

朱虹撇了撇嘴,心里又一阵迷茫。

她也是该谈朋友的年纪,朋友也给她介绍过,朱虹却总是不满意,觉得要找也要找个和她姐姐一样优秀的才行。

可现在看看,究竟要去哪找个像她姐夫一样优秀的男人呢?

报告结束以后,现场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考虑到江弦的人身安全,新华社决定派车送江弦回去。

没想到的是,有许多青年注意到江弦上车,大概有二十多个青年人,自发的骑着自行车跟在车子后面,护送似得把车子送出去好远一截儿。

这次报告的反响非常强烈,很快就传开,很多单位找上新华社,要再次组织报告。

结果江弦已经跟着谢晋一块儿,坐火车前往东北的长影厂去挑选演员。

在《花环》这篇里,梁三喜和靳开来是两个备受读者喜爱的军人形象。

而这两个角色的扮演者,自然也是剧组的重中之重。

但在京城这么久,这两个角色的人选还未能确定下来。

谢晋收到的自荐信和各路人马介绍的演员倒是很多,但都入不了谢晋的法眼。

所以前往了长影厂,想看看这里有没有适合的演员。

长影厂地处吉林高官春市,这会儿正散发着东三省最后的余晖。

对于江弦来说,长春和京城也没太大差别,一来气候相近,二来走到哪,人身上都是一抹水的黑灰蓝,区别就是长春的老外少了点儿。

来到长春,江弦屁股还没焐热,长春的市领导就找到了长影厂来。

原来是长春的一位领导,在京城偶然听了那场《理解万岁》的报告,得知江弦来到长春,便一定要请他在自己单位组织报告。

长影厂的人跟江弦说这事儿的时候,心里也挺忐忑。

毕竟人家江弦是作家,是写作品、写的,天天作报告,他哪能答应。

没想到江弦非常的通情达理,没让这些同志为难,当即答应在长春讲上几场。

江弦也知道,《理解万岁》这个报告很好,内容足够感人,更值得让更多人听一遍。

他既然把它创作出来,总得宣扬开,才能对得起这份报告,对得起战士们的付出。

很快,他便被请去在长影厂等各个机关,以及长春的高等院校,还有各行各业作了几场报告。

场场震撼人心。

《理解万岁》的名声在长春愈来愈火。

江弦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听众们热烈欢迎。

规模也是一场大过一场。

最后一场报告会上,听讲的有数万名工人、数千名学生。

原本容纳6000人的会堂,报告当天容纳了上万人。

外面的公园里,还有五千多人听现场广播。

听众们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开怀大笑,情绪完全包裹在报告当中。

因为会场小不能听讲的群众,有的要求会场外接有线广播,还有的直接给电视台打去电话。

这段时间长春电视台正播放着墨西哥的电视连续剧《诽谤》。

本来这部剧的反响挺好,观众们也很爱看。

结果因为这报告,电视台电话都快打爆了,观众们反馈的基本就是同一个事儿:

你这电视剧别播了!

暂停!

我们要求转播报告会的实况!

长春电视台的台长听说这事,人都有点懵。

这个江弦真神了!

他还是第一次碰着观众们反馈说:我们不看电视剧,我们要看报告会!

这叫什么事儿啊?

台里马上开会商量。

第二天,《理解万岁》的报告登上长春电视台,第一次由长春电视台进行了播出,江弦的形象和声音登上荧光屏。

次日的《长春日报》报道:

“江弦的报告《理解万岁》震撼人心!

电视台转播报告会的夜晚,CC市内大街小巷乘凉遛弯儿的人明显减少。

一位离休干部,把在JL市工作的儿子、儿媳、孙子叫回长春。

转播前半小时,一家十五口人就坐在电视机旁,转播开始,报告人江弦一出场,老人站起来带头鼓掌,霎时间,全家人的掌声与荧光屏里的掌声响成一片。

市书记同志流着眼泪听完报告后对记者说:

‘江弦同志用实实在在的事实说明一个道理,青年人有坚定的信仰,有顽强的战斗精神,是可以信赖的一代’

一夜之间,仿佛整个CC市都在喊理解万岁,都在讨论理解万岁。

“理解万岁”这个词儿,在长春算是彻底的打响了。

民风彪悍的东三省大兄弟们,都变得温良恭俭让了起来。

虽然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确实掀起了社会风气的改变。

与此同时,谢晋那边儿演员也终于敲定。

“欠债连长”梁三喜这个角色由沈阳话剧团吕晓禾来扮演。

“砍甘蔗的刺头”靳开来这个角色由长春话剧团的何伟饰演。

何伟后来导演、编剧啥都干。

吕晓禾比较专注演戏,他戏路也很广,演过《笑傲江湖》的任我行,还演过新《三国》里的董卓。

就是陈建斌演曹操,于和伟“接着奏乐接着舞”那一版《三国》。

他那个董卓好色俩字就在脸上。

江弦瞅着吕晓禾这会尚且青涩的脸,忍不住唏嘘感叹,梁三喜同志将来也是“晚节不保”。

回到京城,经过一轮定妆试戏,很快敲定这俩人成为剧中的剧中人。

江弦和谢晋都很认可这两个演员。

不管是吕晓禾还是何伟,俩人身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特有“军人样”,都非常符合梁三喜以及靳开来的形象。

这两个角色定下来,有人可要着急了。

30岁的唐国强老早就给谢晋写了自荐信了,可是迟迟得不到回复。

唐国强也很快明白了谢晋的意思。

这左想右想,最后干脆找到北影厂,在《电影创作》编辑部,找上了江弦。

江弦是完全没想到,唐国强居然会主动来找他。

这会看着唐老师英俊潇洒的眉宇。

像啊!

非常像啊!

指点他去当特型演员的那位,真是高人。

“久仰久仰,非常喜欢你饰演的《小花》。”江弦和他握了握手。

“江弦同志您客气了。”唐国强满脸堆笑。

寒暄几句,《电影创作》的编辑还有文学部的年轻编辑,都跑过来看帅哥了。

唐国强这会儿虽然被批判“奶油小生”,但大部分是老一辈,年轻一辈还是非常喜欢他的。

江弦也不跟唐国强磨叽,让他有话直说。

唐国强深吸一口气,字正腔圆道:

“江弦同志,我非常的喜欢伱的《高山下的花环》,尤其喜欢里赵蒙生这个角色。

而今《花环》就要开拍了,我真挚的希望参与进赵蒙生的角色创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