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25章 《延河》约稿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25章 《延河》约稿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人血脉是瓣状甲,匈奴血脉是整片指甲?

靠小脚脚趾的指甲就能判断是不是匈奴的血脉?

不论是陈忠实,还是路遥、贾平凹,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颇觉稀罕。

贾平凹都有点奇怪的冲动,忍不住想把周围人的鞋袜全给扒了,把他们小脚脚趾全给看上一遍,来确认江弦的这种说法是否真实。

“这说法有意思。”

陈忠实脸上带着笑意,“咱们四个都是瓣状甲,这岂不是说,咱们四个都是纯种汉人。”

江弦非常警觉,马上强调,“陈老师,别说这种话,不管汉人血脉还是什么血脉,放到今天,咱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

“是啊是啊,那首歌怎么唱的来着?”

贾平凹开口哼唱: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也是今年的潮流单曲,才刚被中央民族歌舞团创作出来,很快传开。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以后,也是充满好奇。”

江弦继续讲着,“针对这个说法,我又找了一些资料来考据,结果发现了些有意思的说法。”

“唐朝皇帝李渊之母鲜卑人独孤氏,她的小脚趾甲就有轻微缺损,而李渊的老婆窦皇后的小脚趾甲中间,则明显开岔。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他的长孙皇后小脚趾干脆就没什么趾甲.所以小脚趾甲缺损或开叉,或许也是鲜卑族人的民族特征。”

陈忠实乐了。

“啥玩意?

我又成了鲜卑人的血脉了?”

“别急,事情还没完。”

江弦又道:

“我继续考证,发现类似的说法,还有一个。”

“还有?”

“有记载说,当年朱元璋为了平衡人口,下令从人口密集的山西迁移大量人口到中原各地。

山西民众集合到洪洞县大槐树下,被推推搡搡着离开家乡。

但是离开以前,山西人想留下一个念想,能让他们的子孙后代知道他们是山西移民的后人,方便日后认祖归宗。

这时候,押解的兵士往每个人的小脚趾的趾甲盖上砍上一刀,以后凡是小脚趾趾甲上有裂痕,或小脚趾的趾甲分瓣的,就都是山西大槐树的移民。

所以有句民谣这样唱的:‘谁的小脚指甲两瓣瓣,谁就是大槐树底下的孩。’”

到这会儿,屋里仨马车已经全都懵了。

自己到底是汉人血脉?还是鲜卑人血脉?还是大槐树的移民?

与此同时,又忍不住对江弦多了几分敬佩。

陈忠实设身处地的去想想,如果是自己听说这么一件关于小脚趾指甲的事情,可能就当个趣闻听听,根本不可能会像江弦一样,到处考据,这么较真的要去把这件事弄个明白。

其实想一想,这件事如果是江弦也不觉得奇怪,他记得江弦有一篇叫作《褐变的荔枝》,的缘起正是许多人都听过的一句诗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贵妃怎么吃到荔枝,能拿来写一篇,还写的那样精彩、那样好。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才能保持这样旺盛的创作力,佳作一篇接着一篇。

“其实从科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就算是在自己的脚趾指甲上砍一刀,又怎么可能遗传给后代呢。”江弦自顾自的说着。

酒已经喝完了,路遥把自己的咖啡拿了出来,又给仨人冲泡着喝。

“更何况,我不相信外国人的脚指甲,就没有像是我们这样瓣状的了?”

“他们金头发蓝眼睛的,能是纯种汉人吗?我们汉人哪有这个样子的?”

“这不是开玩笑嘛。”

江弦笑着解释,三人一听,也都认同。

陈忠实道:“这说法当一件奇闻轶事听听也就算了,现在我们讲实事求是,这样的说法,明显不够求是嘛。”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神奇荒诞的传说,也是我们华夏文化的一项瑰宝。”

江弦开口道:“我看过他们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在语言表达方面,他们广泛地吸收一些当地古代的印第安神话传说。”

“作品中出场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这些人来之蹊跷,去之迷离,常常有什么人月圆之夜变成狼,死人复活,或是鬼魂与世人对话,天降花雨,还有旅客们扛着火车车厢越过山涧,甚至有男修士用枷锁拉塌监狱,带上镣铐飞越大西洋”

“这些个情节,荒诞怪异,且大量使用他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语。”

“然而就是这种把现实与幻景融为一体的创作方法,居然风靡全世界。”

“可是我们国家,我们的民族,有着太多听起来荒诞却又带着神秘色彩的奇闻轶事。”

“别说民族,就连每个村子,都有着属于这个村子的神话。”

对于江弦的话,陈忠实和路遥都颇为认可。

“我们那儿有一个传说。”

陈忠实抽着烟讲道:“以前的旧社会有个谣传,说是吃泡枣儿,身体特别硬朗,这东西养人。”

“泡枣?什么泡枣?”路遥一脸单纯。

贾平凹也不理解,“泡枣有什么好?烧酒泡人参才养人哩。”

只有江弦,很快想到了什么,嘴角一抽。

陈老师就开车了:“这是民间的一个说法,说是泡枣,也叫阴枣,就是让女人帮忙泡着,泡几天吃了,能返老还童。”

“有这说法?”

贾平凹两眼瞪得巨大,听得非常来劲。

“光是泡枣?泡其他行不?”

“咋的,你还想泡荔枝啊?”江弦怼他。

为啥说荔枝呢?

因为这厮在《废都》里就是这么写的。

陈老师也把泡枣写进了《白鹿原》里头。

非常巧的是,这俩还刚好是同一年发行.

正说着,贾平凹这时候冲江弦道:“你的《红高粱》里面,不也有这样夹杂了当地传说的情节?”

“哪一段?”路遥问。

贾平凹就说,“轿夫们颠戴凤莲。”

那是戴凤莲出嫁的时候,轿夫们使着劲的把轿子抖起来,扬言要把戴凤莲的尿都给颠出来。

戴凤莲呢?

她死劲抓住座板,腹中翻腾着早晨吃下的两个鸡蛋,咬住嘴唇,死命不吐。

为啥呢?

因为当地人有说法,吐在轿里是最大的不吉利,吐了轿子一辈子没好运。

贾平凹这么一说,其他俩人都受到启发。

“要说魔幻,还得是那一段。”路遥开口道。

“哪一段?”

“加尿的高粱酒。”

那是里,戴凤莲嫁的单家父子被余占鳌灭掉后,她成了单家酒坊的掌柜,余占鳌则来到酒坊当料酒工人。

当时的酒厂竞争激烈,酒坊技术不断改良革新,才是生存之道,于是余占鳌推出一个家传秘方。

什么秘方呢?

余占鳌恶作剧般地把尿撒到了高粱酒缸里。

没想到就是这么随意的一招,却有着出其不意的成效。

余占鳌撒过尿的那篓酒,伙计们不敢私自处理,因此搬到院子的墙角上放着。

随着时间的累积,伙计们闻惯了高粱酒味,突然嗅到一种更加醇朴浓郁的香气。

在一个刮风的夜里,这缸酒淳朴浓厚的香气飘漫向了余家整个院子。

罗汉大爷循味而去,才发现是那加了尿的高粱酒。

他毫不畏惧的尝了一口以后,终于确定了这淳朴的酒香正是因为余占鳌的这泡尿,也使他们阴差阳错的得到了让酒更加香醇的“秘密配方”。

并且在戴凤莲和罗汉大爷的反复摸索实验中,创造了用老尿罐上附着的尿碱来代替尿液的更加简单、精密、准确的勾兑工艺。

这样的情节,绝对够魔幻了。

江弦端起咖啡,慢吞吞的喝了一口,“这段时间,在陕西有很多事情都刺激了我的灵感,其中就包括这个关于匈奴的传说,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应该珍惜这些灵感,将它们付诸于纸面,写成一篇。”

他这句话一出口,三个人酒都醒了几分。

写?

还是一篇关于陕西的?

合着在这儿跟我们侃了大半天,你是在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

“写,一定要写出来。”

陈忠实神采奕奕。

他之前就一直在讨论,期待着将来有一部陕西的“红高粱”能够问世。

若是交给江弦来写这部,那这篇文章绝对差不了,能给他大饱眼福。

路遥则心中一动:“江弦,你这篇文章如果写出来,不如就发表在我们《延河》上面。”

这仨人都在《延河》任职,一听路遥的想法,心思都马上变得活泛。

“对啊,既然是写我们陕西的,不如就发表在我们陕西的《延河》上吧。”

“你放心,我们《延河》一定不会埋没这篇,稿费什么的,也一定都按照其他杂志给你的标准给你。”

江弦有些无奈。

他就是给这仨人讲讲,顺便做个铺垫,好让自己那篇问世的时候,不至于显得唐突。

没想到这仨人是打蛇随棍上,直接就和他约起了稿子。

“我去和主编王丕祥同志讲,到时候你的这篇,《延河》要以最大力度推出。”陈忠实言辞恳切。

三驾马车里面,陈忠实年纪最大,资历也最老,这会儿是西安一个区文化馆的副馆长。

“是啊,都是老朋友了,你还不相信我们?”路遥这名编辑语气里也带着期盼。

“行。”

江弦见三驾马车都摆出这样诚恳的姿态了,也不端着,干脆的答应下来。

“我就和你们《延河》约这么一篇。”

《延河》虽然算不上国内的顶尖刊物,但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自创刊以来,《延河》始终保持着非凡的文学表现,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号称是“小《人民文学》”。

像是陈忠实,他的多篇都是首先拿给《延河》亮相,还有京夫、莫伸这些个陕西青年作家的,也是由《延河》挖掘出。

当年茹志鹃的短篇《百合花》写作完成后,正值敏感时期,她把《百合花》寄给许多刊物,均以“感情阴暗,不能发表”为由,遭到退稿。

周游大半个中国之后,最后是《延河》编辑以职业的敏锐眼光和胆识,终于让《百合花》在《延河》上盛开。

从这样的魄力就能看出这部刊物的不同凡响之处。

因此江弦把自己的约给他们,也不会觉得有多委屈。

翌日,江弦就准备返京了,离开之前又在西安买了点儿当地的特产。

听路遥说德懋恭的水晶饼比较出名,过节走亲戚他总要带上几盒,江弦便过去买了几盒,准备拿回去给家里人和京城的朋友们尝尝。

虽然京城也有各种饼,他家里人也不一定喜欢吃,但怎么说呢,这就是一片心意。

嗯,不用担心送不到心趴上。

于是提着东西,被陕西作协的一帮作家一块送上火车。

路途遥远,就拿着报纸看,过去这么久了,报纸上还有关于金鸡百花奖的报道。

江弦还看到了一篇朱琳的采访。

记者问她扮演艾京华时的心境,朱琳回答说“我是用了真心来表演的。”

在文章末尾,记者评价朱琳是演艺生涯最快走上巅峰的女演员之一了,成为北影厂演员两年的时间里,快速的斩获了影后奖项。

朱琳大大方方的说,她觉得是自己的运气非常好,在合适的时间遇上了合适的人又演了合适的影片。

江弦忍不住笑笑。

之前就说过了,朱琳的获奖一定程度有江弦的布局。

但至少就结果来说,朱琳获奖是观众们和演员们都心悦诚服的一件事。

也就是说,能够服众。

这不跟后世似得。

颁个影后,广大沙雕网友服不服且先不提。

你颁奖现场都有人大骂“黑幕”了。

好好的金鸡百花,定下的三十二字方针叫:

“六亲不认,只认作品;

八面来风,自己掌舵;

不抱成见,从善如流;

充分协商,顾全大局。”

最后三十二字只剩下七个字:

“金鸡无力百花残。”

不讲究。

太不讲究了。

他一重生者来安排个影后都怕不够服众。

资本演都不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