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31章 葛尤:我不理解

1978合成系文豪 第331章 葛尤:我不理解

作者:好想吃薯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大早,虎坊路15号。

“江弦,饭给你放桌上了。”朱琳洗漱完,拿出一瓶友谊牌雪花膏,指尖挖一点点,指肚轻轻捻揉在脸上,慢慢抹到均匀。

京城的冬天空气干燥,皮肤容易干裂开,所以雪花膏是非常紧俏的宝贝。

不过以江弦家目前的条件,这种日化用品还是供应的起的。

江弦从床上爬起来,穿着裤衩子,扶着腰,上厕所尿了泡尿。

之所以扶着腰,当然是因为久坐,绝对没有其他理由。

瞅着朱琳在抹雪花膏,他打个哈欠,“我日本那边的稿费已经过来了,回头拿这笔侨汇券去给你买点护肤品。”

来自日本的稿费自然是《铜钱街》的稿费,德间书店已经对其进行了再版,印数达到惊人的五千册,按照10%的版税,这次结算给江弦的稿酬达到惊人的五十万日元。

这五十万日元,折合成人民币其实比较亏,因为按照强制结汇的汇率,大概只有一万多的人民币。

但规定就是规定,这是死的,江弦也只能拿着侨汇券自我安慰一下,还好有10%的外汇留存。

这是81年颁布的《对个人的外汇管理施行细则》,其中新添了规定说: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收到由外国和港澳等地区汇入的外汇,必须结售给中国银行,但对每笔人民币三千元(含三千元)以上的大额汇款,允许留存10%的外汇。

华侨、港澳同胞携入或者汇入的外汇,允许留存30%的外汇。

得益于此,江弦如今身上已经存下了一笔不小的外汇。

这笔外汇储备,在国内取不出来,用也用不了,得换成外汇券。

但江弦肯定不会把这些外汇换成外汇券,他现在很多东西用侨汇券买就行,这笔外汇攒在手里,万一以后又有机会出国,那不就能派上用场了?

说话间,朱琳替他也在脸上点了几搓雪花膏,“得了,我哪儿那么娇贵,有的用就行,不用天天把钱造在那些东西上。”

“你还挺贤惠。”江弦忍不住把她轻拥入怀,“也行,那些牌子是不好,天天往鱿鱼那儿送钱。”

“什么鱿鱼?”

朱琳诧异,不过很快关注点挪到江弦不规矩的大手上。

她今天穿的是一条黑色羊毛衫,很贴身,隐约勾勒出傲人身段。

“呀,别把刚抹的雪花膏都吃嘴里。”

亲热一番,朱琳道:“你说日本人怎么那么喜欢你的,我都没想到你的能在日本大火。”

自从德间书店将《铜钱街》在日本出版以后,《琉璃月照铜钱街》这篇在市场上,受到了日本人民的强烈欢迎。

正如江弦的设想。

《琉璃月照铜钱街》,也就是《月亮与六便士》,这册所表达出田园牧歌之流的意识形态,对于国内的环境有点超前,对于日本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就刚刚好。

要知道,彼时的日本,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

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

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

所以《铜钱街》这部在日本大火,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因为的畅销,一定是和社会发展如影随形的。

正如几年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村上春树一部《挪威的森林》问世,据说这在日本火到平均每6到7个日本人就有一人有这本书,《挪威的森林》也奏响了日本经济衰退的序曲。

“你这也算是大功一件。”

朱琳挑着眉打趣儿,“赚小日本的钱,这事儿跟以前从他们那儿抢枪抢炮一样。”

“慎言,我们还友好呢。”

“友好?友好那你还写那些”朱琳完全不在意。

嘴上说友好,老百姓打心眼儿里恨着呢,朱琳也不例外。

今天江弦没有写作,和朱琳收拾好一块儿出了门,俩人有件事儿要办。

在《少林寺》上映之前,《大众电影》要介绍一次《少林寺》这部电影。

这也是这会儿电影的宣传策略。

在上映之前,先在销量极高的《大众电影》上向观众们介绍一次,讲讲这电影的特色,观众们才知道这电影究竟哪里好。

和《大众电影》的记者就约在北影厂。

“是江弦同志编剧的电影啊!”《大众电影》派来的记者特兴奋。

这也是个文青,见着江弦就说喜欢他的,问能不能要个签名。

江弦也不吝啬,刷刷给人家签了一个,非常和善。

朱琳作为《少林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除了被采访,还要拍几张照片来做封面。

这会儿条件差,没有摄影棚啥的,拍照基本上是就地取材。

加上电影也拍完了,朱琳也不可能古装扮相,所以就在北影厂找了个合适的地方,拍的就是朱琳今天穿的现代装束。

除了她,还要拍男主角李连戒,回头《大众电影》要把这些演员的照片一块儿拼在封面上。

李连戒这小子更潮,戴着个鸭舌帽,见着江弦,也不顾摄像头,特激动的和他打招呼。

“江编剧,您来了。”

这小子这会儿还单纯。

他记得上回,江弦因为他们吃的伙食条件差,在剧组大闹一场。

因为这事儿,他们这些演员是打心里认同他这位编剧。

李连戒也不例外,就觉得江弦这大哥哥人真好,看着真亲切,跟着他能吃饱饭。

“哟,这不小李么?”江弦也和他打招呼,问起他最近生活的情况。

李连戒就说在武术队呆的很无聊,看不到未来,自己也不想从事这个行业,总之还是想拍电影。

很多人不知道,李连戒这会儿就已经残疾了。

拍《少林寺》之前,他带伤参加了第四届全运会,带着一身的伤,拿了5块金牌,也就是这一年,他因伤退出武术界。

后来拍《少林寺》的时候,他用力过猛,伤势复发,喜提国家三级残废证。

往后也没少受伤。

拍摄《少林小子》,脖子严重扭伤,尾椎错位。

拍摄《中华英雄》鼻梁骨被打断,高处跌落地面导致七根肋骨全断,以致于身上钉满铆钉。

还有因为长期劳累,胃部移位等等。

武打明星成名不易,尤其是最早期的武打明星,都是拳拳到肉基本上玩真的,李小林还给过成龙一棒子呢。

李连戒也属于那种看似星光于一身,走到那里都是前呼后拥令无数人羡慕,但辉煌成功后,包含着诸多辛酸与身体伤痛。

不然也不会天天有人说他死了,还一堆人信。

“张导。”

江弦看着张鑫炎,和他打一声招呼。

张鑫炎悻悻点头,这会儿他看见江弦就跟看着瘟神似得。

可是这个人又确实有才华。

《少林寺》的拷贝订单数量已经反馈到他这里了,给张鑫炎打了一针强心剂的同时,他对江弦的编剧才华也不得不去认可。

他可是半路出家,让江弦按照他理想的方向修改原剧本,某种程度上,这比原创剧本的难度都要大。

但江弦很快完成了。

而且完成的完全符合他的期望。

就如今拷贝的销售数量来看,《少林寺》也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

如今他要关心的就是《少林寺》在香港上映以后的市场了。

今年香港那边上了几个很硬的大片。

曾志伟、许冠杰的《最佳拍档》。

新艺城的三巨头的《难兄难弟》。

他们银都左派夏梦搞的《投奔怒海》。

还有香港新秀大鼻子成龙的《龙少爷》。

“.”

香港那边跟内地不一样。

内地看拷贝数,香港是看票房。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知道《少林寺》最后能收获怎样的成绩。

又过去一段时间,在京城的初冬,这部名为《少林寺》的电影终于上映院线。

纪婧是39中高中的一名老师。

这段时间,她们班里出了事情:

有好几个学生,背着干粮,书不读了,非要去少林寺学武功,学校拦都拦不住,只好让老师负责,这可把纪婧给愁死了。

没招,她只好去做思想工作,问这几个学生为什么要去少林寺。

学生们很单纯,就老实交代,说他们看了《少林寺》这部电影。

这个时代具有一定的魔幻性。

在这个一大群人练气功的年代,因为一部电影决定去少林寺习武,这事情甚至不是个偶然个例。

纪婧很快从临校几个老师那儿听说,他们学校里头也出了类似于纪婧学校的幺蛾子。

学生们书不读了,非要去练武。

罪魁祸首就是《少林寺》这部电影。

纪婧坐不住了。

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在一个休假日,她和爱人一块儿挤去了东宫电影院,打算一探究竟。

没想到一到影院门口,她傻眼了。

“怎么这么多人?”

纪婧也是个爱看电影的人,平时没事儿也常来看。

可是这样可怕的阵仗还是震惊到她了。

电影院门口被围的那叫一个水泄不通。

寒风中,蜂群一样密密麻麻的人,一个个互相挤着,蛄蛹着往售票厅冲,跟特么抢冬储菜一样疯狂。

“给我来一张!”

“你大爷,我蹲了俩钟头了,还没票?”

“老子给你售票厅拆喽!”

抢电影票的人骂骂咧咧,声势如沸。

纪婧看这阵仗,又看着自己爱人的细胳膊细腿,只好再换去长虹电影院,没想到长虹门口也是这样,再换去明星电影院也是如此。

这时候碰着个认识的老师,一打听,这才知道,自从上映了武打片《少林寺》以后,这样的阵势已经成了京城所有电影院的常态,电影院的门口永远围着一群等待进场和准备买票的人。

“这电影这么火?”

纪婧的好奇心彻底被勾了出来。

之后几天,通过一个老师帮忙,她终于买着票,和爱人一块儿去看了《少林寺》这部电影。

当影片结束的那一刻,纪婧忽然就共情了自己班上那几名学生。

这片子拍的太好了!

什么“天下武功出少林”。

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哎呀,这台词太经典了。

电影镜头也有意思。

演员们打起来噼里啪啦的,看着好像个个气功大成,幻想中的武林高手不就这样嘛。

难怪那几个学生这么难劝。

看完这样的电影,这谁能顶得住?

与此同时,《少林寺》陆续上映全国各地院线,很快掀起观影热潮,并引发各大报纸报道。

河南的领导也看完了《少林寺》这部电影。

那叫一个震撼啊。

妈呀,这特么就是我们河南的少林寺?

领导们也很机灵,很快想到借着这波流量,请几个少林寺的僧人,搞几场武术对打表演。

派人去请。

一请,傻眼了。

哪有少林武僧?

少林寺那草都长得齐腰高了,里头都是一帮瘦的跟麻杆似得老和尚。

倒是也有个年轻的,才刚成年,不知道咋想的,去年千里迢迢跑到少林剃度。

叫shi永信。

但也是战五渣。

总之,别说会武术了。

这勉强称之为寺的地方,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领导一听。

这特么哪行?

没人是傻子。

在80年代这个草莽纷飞的年代,所有人的嗅觉都相当灵敏。

几个领导连夜赶往少林寺,找了几个资历老、看着有头脑的和尚一商量:

重修少林寺!

要重修庙宇,广招僧人。

我们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是“禅宗祖庭”,这是“天下第一名刹”。

要把我们少林发扬光大!

河南那边闹得如火如荼。

京城这里,《少林寺》热映的消息也传到了闭关写作的江弦耳中。

“高兴吧?”

前来报喜的葛尤满眼期待,“听说六部口那儿的首都电影院,都给《少林寺》专门开起了5:50的早场。”

没想到,听说京城的人民群众为了争抢《少林寺》的门票不惜大打出手,江弦没有为《少林寺》造成的万人空巷而激动,反而是无比的痛心疾首。

“完了。”

“完了。”

“完了。”

葛尤还不解,怎么电影大火,江弦会难过成这样。

却听他幽幽道:

“为了看个电影闹成这样。”

“我的《理解万岁》全白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