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57章 合成,风靡全球的畅销小说!

“美国人喜欢用支票,身边很少携带超过十元以上的现金。”

翌日上午十点,江弦跟着几名受雇于“写作计划”的工作人员,还有其余的十几位作家,把从聂华苓那儿得到的支票存进银行。

而后带着支票本去超市,购买大概一周的食品和饮料。

茹志鹃一阵奇异,“这么买东西还挺不习惯的。”

“有啥不习惯的。”

江弦打趣说,“国内买东西要给票,在这儿买东西也得给票,不过是支票。”

“哈哈哈。”

简单的逛了下爱荷华市,江弦对这个城市的了解也渐渐深刻起来。

爱荷华是个以大学为主的小城,人口不多,一共只有六万多人。

不过这里超市开的很多,里面东西应有尽有,看了一下,蛋和鸡最便宜。

一打最大的鸡蛋,只要八角六分,稍微小一点的大概是七角多。

“哎呦,这物价谁能看懂?”

茹志鹃冲江弦道:“一只洗的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鸡,才要一块多美金,结果一块儿豆腐居然要六角钱?!”

“素菜荤价,真可恶!”江弦批判说。

采购回来,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写作计划”的工作人员干脆带着他们去了麦当劳,吃汉堡包。

这自然又惹得茹志鹃和王安忆一阵奇异。

毕竟这会儿啃的鸡还没开进中国,国人对汉堡包为何物基本毫无概念。

但是吃完以后,不管是江弦,还是茹志鹃和王安忆,她们的共识都是“难吃。”

冷知识,美国的麦当劳和KFC都是全球最难吃的。

原因之一是美国的汉堡里夹的那一块肉不是鸡腿肉,而是鸡胸肉。

思路清奇的美国人认为红肉没有白肉健康并富含更多脂肪,所以超市里鸡胸肉的价格普遍高于鸡腿和鸡翅。

至于鸡头鸡脖子鸡屁股鸡胗之类,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吃的么?这根本就不是给人吃的好吧,鸡腿和鸡翅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人类极限了。

“至少比较便宜。”江弦安慰自己。

一个汉堡只花费一元五角钱。

不过随后又开始为钱发愁。

汉堡虽然便宜,但若是让习惯吃中餐的朱琳、饶月梅她们顿顿改吃汉堡包,恐怕能要了她们的命。

“江弦,吃的还习惯么?”陈映真笑着问。

“还行。”

江弦见多识广,拼好饭什么的都吃过,一顿麦当劳,不过是吃俩难吃的汉堡而已。

而且不用担心沙门氏菌引起肠道疾病。

美国人对沙门氏菌等易引起肠道疾病细菌的抵抗力很弱,所以对于生鸡肉这种沙门氏菌高风险品种,宁可火大也不能不熟。

口感差一点大不了少卖一点。

万一吃出什么毛病一年都白干了。

“下午有没有时间?想和你一起聊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陈映真问。

“下午?”

江弦原本计划是在下午写。

他现在一门心思都在自己脑海中那篇上。

“陈老师,要不就去我那里坐坐,喝喝茶,顺便聊聊天?”

“行啊。”

陈映真痛快答应下来,和江弦一起往“五月花”公寓里回。

“江弦,你应该读过《一百年的孤独》那篇了,你对这部作品怎么看?”

江弦马上反应过来,陈映真说的即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译名,现在中文叫法很多。

“惊世之作,鸿篇巨著。”江弦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说。

他的回答虽然简短,但给出的评价却相当之高。

陈映真对江弦的这种回答也不意外,毕竟这是刚刚捧得诺奖桂冠的文学,全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

“江弦,我看过你的,从你的创作上看,你在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上的能力是很强大的,能够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狂欢化的语言糅为一体,最后以奇异新颖的感觉、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创造出一个辉煌瑰丽的世界”

“陈老师,你是不是有什么想说的。”江弦听得有些不好意思,干脆直接开口询问。

陈映真笑了笑,“江弦,那天我们聊到一个中国文学的文学地位问题,我读过你的《红高粱》、《最后一个匈奴》,这些虽然精彩,但是想征服国外的读者,恐怕很难。

文化交流是要循序渐进的。

老外读不懂《红高粱》和《最后一个匈奴》里的那些情感,这是缘于国内文化传播的受限。

我们之所以参加这个写作计划,为的就是文化交流的事情。

我在想,既然有当下魔幻主义这么热门,你又有这方面的创作天赋,为什么不深耕深耕,写一部包含着中国文化,又能让外国人看得懂的魔幻主义。”

闻言,江弦脸上出现几分意外之色。

陈老师,你这不是和我想一块儿了么?

他胸有成竹,不仅脑海有这样一篇,甚至他已经写了一点。

可脸上依旧故意犯难。

“陈老师,那样的作品,写起来可不容易。”

“我知道。”

陈映真说,“不好写是肯定的,这样的作品恐怕寻常作家一生都不敢触碰,但是我看了你的以后,我觉得你不一样,在当今的中国文坛,恐怕你是唯一能够驾驭这样作品的人,除了你,我几乎想不到别人,连我也做不到。”

陈映真这马屁拍的江弦脸皮有点承受不住,他连忙自谦道:

“陈老师,您客气了。”

陈映真说,“我不是客气,我很珍视这次文化交流机会的,所以希望能借此机会,让世界上更多读者看到、了解到咱们中国的文学发展多么优秀,并没有落后于法国、英国那些国家,这就需要一些中国的作家,去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

陈映真想在世界文学上塑造一个来自于中国的文学明星。

但是国内的作家,创作基本上是柔美感情和写实格调,很难从这个框架里跳出来。

所以陈映真看中了江弦,觉得他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写得好,是国内文学界罕见的人才,鼓励他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挑战。

因为这事儿如果江弦也不做,那真找不到什么人可以做了。

“创作这样一部作品,我知道很难,对于任何作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全身心、长时间心无旁骛的投入其中,耗费的时间、心血难以估量。

但如果能够成功,对于中国文坛而言,这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江弦,要创作这样的,我看国内文坛非你莫属了!”陈映真说。

“陈老师,您说的这些我都懂,可我也是有心无力呐。”江弦苦笑两声。

让他为国家做贡献,为文化传播做贡献,江弦毫无怨言。

但能得到点好处他还是想得的。

也不能光让牛耕地不让牛吃草不是?

“我也就是这么和你一提,希望你不要浪费接下来在爱荷华的这段时间。”

陈映真说,“当然了,要是你真能的写出来,如果写的好,我一定邀请我在国际上认识的那些文学评论家,好好为你这篇造造势、壮壮威,不会让金子埋没掉。”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这可是您说的!”江弦高兴起来。

没办法,他也得入乡随俗,既然人在美国,身处Z本Z义社会,那一篇是否成功,销量是高是低,营销这一块儿非常关键。

美国的畅销书离不开营销的。

要是陈映真愿意动用他的人脉,帮忙鼓吹鼓吹江弦他的,那绝对算帮了他个大忙,算得上是一份人情。

“好,您放心吧,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江弦开口道。

他心里那是相当有底气。

不就是写一篇既有中国文化,又让老外喜欢魔幻主义?

他写的就是!

虽然那尚在襁褓,但江弦对这篇充满信心。

它魔幻现实主义味道太足了!

化不可能为可能,把文学的想象力推到了另一个新的前沿,既奇幻、怪诞,又天真、写实,饶富深意,将奇谈、寓言和道德故事糅合在了一起。

陈映真喝了几杯水之后告辞。

江弦去关心了一下朱琳,而后来到工作室,抽出桌上的一沓稿纸,继续写作。

“.

人们为什么迁移?是什么使他们离开家园,离开他们所熟知的一切,到地平线外完全陌生的地方去?为什么要经过一道道堆得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高的手续,让你感觉自己像个乞丐?为什么走进这座一切都那么新鲜、陌生又困难的异域丛林?

全世界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人们迁移,是希望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中国,20世纪初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我从父亲看报纸时额头上出现的深深的皱纹里,从他与母亲或其他人交谈时的只言片语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江弦写的并不算快,在人文社的格子纸上写下一行行的汉字。

如果直接抄的话,他就选择直接抄英文稿了。

可惜他并不是在抄脑海中的那篇。

而是对其内容进行了很大篇幅的修改。

所以只能先写出中文稿,回头再请人翻译这篇由【老虎】和【大海】两个灵感合成的。

“【老虎】 【大海】=长篇《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知道吧?

这是后世风靡全球的畅销:

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的传奇故事——

“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

17岁那一年,派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

当船只在大海上遇到足够将其吞噬的暴风雨时,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最终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一段残破的船体上,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

2012年,华人导演李安将这篇翻拍为电影。

一部美国人投资、制作,华人拍摄,讲印度人故事的电影。

凭借仅仅5000万美元的投资,也就是一个《**滚烫》的投资,上映后,在全世界豪取6.09亿美元的票房佳绩,成为李安票房最高的电影。

并且,这电影在当年的奥斯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包揽了最佳导演奖、最佳配乐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以及最佳摄影奖的奖项,一举斩获四项奥斯卡大奖。

更是有无数人将其评为李安最好的三部电影之一。

所以江弦对这部充满信心。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部,绝对符合老外的审美和口味。

不过在江弦的故事里,时代和背景都要换一换。

原著是一个印度与加拿大的故事,而江弦要把其改为中国和美国。

这个修改的难度可不小。

原作者扬·马特尔花了大量篇幅渗透式的介绍印度文化,很多读者在读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篇以后,都会对神秘的印度好奇而向往。

江弦想把这改的不掉档次,就要拿出同等的文字和水平,去写出中国文化的神秘以及魅力。

“我贡献太大了!”江弦改的抓狂,把笔往桌上一丢,猛薅头发。

他要是直截了当的当个文抄公,那可真不用发这个愁,随便一抄发表完事。

可惜他这人不愿意做那样的事情。

到时候是发表出去了,也畅销了,读者们也都读了,但是里宣扬的全是阿三的文化。

那多膈应人啊。

既然写,就应该写自己国家的文化才对。

阿三那魔幻有啥写的?

写蜥蜴眉清目秀?

写摩托车排气管不敢凉下来?

嗬,tui!

我们泱泱大国,能写的东西不比阿三多么?

再说江弦又不是印度人,把印度的事情写的那么如数家珍,还写一堆信仰上的东西,那回国以后上面不得怀疑他的成分?

所以不论如何,江弦这篇都必须得改背景。

好在他之前在国内的时候也没闲着。

虽然没动笔,但已经基本把故事的大纲给捋顺,背景设定也差不多完整,还掺杂进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使得这篇非虚构的真实性进一步提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