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93章 “【十八岁】 【初次出门】=?”

这位文学泰斗,也是一位狂人。

19岁进了清华,当时英语满分,国文第一,不过数学成绩却不高,时任清华校长罗家伦以“国文特优,英文满分”的评价破例将他招进清华。

一入清华,他便口出狂言要“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随后真将清华图书馆里的文学书籍看完一遍,这份底蕴也造就了他文学上颇高的造诣。

他便是钱钟书。

国文、英文双绝,放眼文坛之中,再难寻出这样一位奇才。

这样的人物太罕见了。

在苏晨看来,放眼当代文坛的文人们,要么擅长写作,要么擅长翻译,都瘸着一条腿,很少有两者都精通的。

须知,精通英文不代表精通译制。

举个例子,张爱玲外文水平达到了能直接阅读英文版理科书籍的地步,她也是海明威最著名作品《老人与海》的第一个中译者。

但这本《老人与海》的译制水平。实在不算高明,这么多年都是褒贬不一,书中所译硬伤和小节上的偏差不容回避。

可见精通英文,和翻译的水平好,完全是两码事。

如今苏晨还没见到江弦的中文译本,但他已经看过英文稿的质量,便直觉的认为江弦的中文译本质量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何况,别人的译本,哪会有作者自己做出来的准确。

“这再好不过了。”苏晨笑道。

江弦又问:“你们两位要在京城待多长时间?”

“两三天吧。”苏晨说,“我们《花城》离京城那么远,这好不容易过来一次,还有好些个人都想见见。”

“行,那你们走的时候来我家里拿稿子。”江弦说。

“稿子?”

这下苏晨又懵了,“什么稿子?”

“的中译本啊。”江弦说,“不是说好了我亲自来翻译么?”

“啥?”

苏晨满脸难以置信,“你两三天就能翻译完?”

“我试试。”

“.”

苏晨说不出话了。

他也从事译制工作很多年了,深知翻译工作不比写作轻松多少。

写一部,最短可能都要一个星期。

江弦翻译出来只需要两三天就够了?

“你两三天时间就能翻译出两部?”苏晨还是不敢相信。

“那肯定不够。”江弦摇了摇头。

苏晨松了口气。

果然,两三天估计只是翻译个一小部分,真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译本交出来,那这速度也太恐怖了。

正当苏晨开始觉得一切逐渐合理。

又听江弦解释道:

“我只翻译一部,《漂流者》这本来就是我以中文稿创作的,待会中文稿子可以直接拿给你们。

至于《饥饿游戏》,写的时候是英文稿,我这两天抓紧把这份稿子翻译出来给你们。”

咝。

苏晨倒吸一口凉气。

得。

猜测全错。

人家江弦还就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部翻译出来拿给他。

这速度

苏晨听说过有人写作特别快,几天就能写出几万字的。

翻译特别快的就挺罕见。

坐了一会,苏晨和冯小双起身和江弦告辞,又在胡同口和张洁分别。

两人坐上公交车,在回招待所的路上,冯小双忍不住问旁边座位的苏晨。

“主编,你说这么短的时间,江弦真能翻译完么?真有人能翻译的这么快么?”

苏晨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她,而是问了冯小双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你读过《浮士德》么?”

“读过一点。”冯小双说,“太晦涩难懂了,很难读得下去。”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一部长达一万多行的诗剧,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被誉为“名著中的名著”。

“你读的是谁的译本?”

“我不记得了。”

“市面上最多的,有钱春绮、董问樵前两年做出的译本,不过在此之前,比较早的还有一部,是郭开贞的译作。”

“郭开贞?”

冯小双当然知道这个名字。

文化部的老部长,虽然这几年这个名字已经很少被提起了,人们更多提起的是郭沫若这个名字,文学话语殿堂的建构者之一,冯小双儿时曾仰望过的星辰。

“《浮士德》艰深晦涩,这是文学界的共识,但郭开贞做第一部的初译时,只花了一个暑假,就连重译花的时间也只有几天工夫,到了更难的第二部,他也仅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他老人家翻译东西,最出名的是“雅”,其次就是快,让人惊掉下巴的快”

冯小双静静听苏晨讲述着,心中也是一阵震撼。

苏晨虽然没有明说,但确确实实要将江弦这份翻译的才华,拿出来和郭开贞,也就是郭沫若同志相比拟了。

这无疑是一份极高的评价。

即便江弦在翻译上的造诣也许还比不上郭沫若的水准,没办法与他比肩,但至少可以肯定,他是有这个潜力的,毕竟江弦还这么年轻。

带着期待,苏晨和冯小双在京城待了三天,四处逛了逛,第三天又来到江弦家里,打过招呼以后,江弦直接把《漂流者》和《饥饿游戏》的中文译本推到了两个人的脸上。

“真的翻译完了!”

即便心里有所准备,可真见到东西被塞过来,苏晨还是忍不住惊讶一声。

“老苏,你瞅瞅,翻译的行不行?”江弦说。

苏晨先是翻开《漂流者》的稿子,快速的浏览一遍,又翻开《饥饿游戏》的稿子,看完以后,一脸叹服。

“行云流水,我虽然没仔细看,但看的几处,几乎找不出什么有语病的地方,也没哪里读起来不通畅,这么短的时间,你竟然能做到这个水平?”

“写的时候就打出腹稿了,现在翻译也只是把肚子里的那点东西重新倒出来。”

江弦给出个解释,又说,“《饥饿游戏》还有个第二部,这会儿来不及了,我回头再寄给你。”

“好。”

苏晨把这份翻译稿收好,又拉着江弦问,“最近还有没有什么新稿子?你去美国这段时间,国内杂志基本没怎么见到你的新作品,不如趁此机会,让我们《花城》把你的旧作、新作一气儿推出几篇?”

“.”

江弦无语。

“你们《花城》也太贪心了,我都把翻译稿给你们了,你们还不满足,还要约我的稿子。”

苏晨嘿嘿笑了两声。

“毕竟这两篇都不算是首发嘛。”

苏晨当然承认《漂流者》和《饥饿游戏》这两篇的优秀,但心底又会觉得两篇都差点意思。

这里的“差点意思”和的内容无关。

而是涉及到的背景。

《漂流者》还好一些。

《饥饿游戏》的背景,虽然是虚构的国度,但能看出这是掺杂北美文化的世界,完全就是国外。

比起这些个非本土的文学作品,《花城》更想要的是一篇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本土文学作品。

只有推出这样的文学作品,他们《花城》才能在文学界继续的站稳脚跟,站稳“四大花旦”之一的文学地位。

“你可能不知道,前不久《XZ文学》上面发表了一篇,很有意思,叫《LS河女神》。”苏晨道。

“《LS河女神》?”

“是个叫马原的记者发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夏季假日13名文艺界人士在LS河边野餐嬉戏的场景,不过他这篇的写法非常有意思、非常独特,叙事方式大于故事本身,强化了环境氛围,淡化了故事情节。”苏晨说。

“马原.”

江弦对马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在金庸里,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叫法。

后世有好事者,给文学界也评了一个,分别是“东邪”余华、“西毒”马原、“南帝”苏童、“北丐”洪峰、“中神通”格非。

苏晨说的这个写《LS河女神》的马原,就是被评为“西毒”的这个马原。

嗯,这个“西毒”给的还真是贴切。

一开始给他这个称号,是因为马原在XZ生活多年,里充满西藏文化的神秘主义色彩。

看过《射雕》《神雕》的都知道,西毒欧阳锋因为逆练九阴真经,给自己练的疯疯癫癫。

马原

唉,不评价了,众说纷纭。

“因为马原这篇文章,咱们国内文学界现在又出现了一股热潮,作者们不再强调故事,把重心放在了文本上,在叙事的迷宫中自由穿行。

你也知道,我们《花城》一向欣赏‘洋气’一点的作品,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国外,和国外文学接触的比较多,而且以前你的作品风格又很多变”

苏晨这话里话外,意思很明显,无非是想要江弦拿出一篇《LS河女神》这样风格的新类型。

这无可厚非。

《花城》这本,一向致力于推介港台及境外的文学作品,还有最新的文艺思潮。

马原掀起了一场新的文艺思潮,《花城》这本以“婀娜多姿”著称的文学期刊自然是不甘于人后。

而江弦这名作家,又是出了名的热衷于在创作上求新求变。

纵观江弦踏入文坛这六年的时间,从一部《棋王》初出茅庐,到他捧得茅盾文学奖这座文学桂冠,可以说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江弦就从一名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了国内青年作家的第一人。

这个第一人的称号当之无愧。

以江弦身上如今的荣誉,在国内当今文坛的青年作家之中,可以说是无一出其右者。

而江弦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崛起,又和他掀起与推动的一场场文学思潮离不开关系。

反思文学大行其道的时候江弦写了《芙蓉镇》,意识流出现的时候江弦写了《米》,还有《红高粱》这一类的寻根文学,《许三观卖血记》这一类新

总之,文坛之中,别的作家大部分都是逮着一个风格写到死,只有江弦,是不断的求新求变,作品几乎涉及所有的文学思潮领域。

所以当苏晨想给《花城》约一篇《LS河女神》这样风格的新类型时,他觉得江弦就是个最好的约稿对象。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江弦都是再合适不过的约稿人选。

听着苏晨的话,江弦也在不断思考。

《LS河女神》.马原

这类,那就是后世经常会提起的先锋嘛。

先锋的作家们是文坛姿态最激进的一批人,是一群堪称极端的“反叛者”。

这些人不重视甚至于放弃内容,反而对的形式极端重视。

他们颠覆传统文体结构。

哪怕这种行为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也全然不顾。

这一类能够使创作者收获语言快感,又能以语言狂欢和形式狂欢的手法来赢取读者的注意。

但是后来渐渐发现,在收获语言快感的同时,也付出文本意义丧失的沉重代价。

所以在文学史上,先锋初出道的确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官的刺激毕竟是短暂的。

大部分先锋文学最后走上了其他道路,甚至离开了文学轨道,只有少部分作家留存了下来,最终先锋文学成为文学中的一枝奇葩。

但不可否认的是,先锋文学中的伟大之作必定是这些奇葩中的佼佼者,其中的文学价值是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去反复阅读赏析的。

此刻听着苏晨约稿的请求,江弦还真是忍不住对先锋有些心动。

以他的地位,如今想写什么可以说都是他的自由。

但就像是打游戏一定要打个满成就一样。

先锋这个领域,江弦实在是不想错过。

而且先锋这场文学思潮可以说比较短暂。

这一类,这个时候发表就刚刚好。

过了这个节点再发表,就会显得有些过时。

此外,不久之前,江弦的脑海之中久违的又出现了一条新的“合成序列”。

和《高山下的花环》那次一样,这又是一条可选择合成方向的合成序列。

合成可以选择合成序列的类型。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从这一大串可供选择的方向之中,江弦做出他的选择。

“先锋。”

随着他合成方向选定,序列解锁。

“【十八岁】 【初次出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