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海魂 > 第二十二卷 胜利航线 第五十八节 垂死反抗[第四更]

在“罗德尼”号与“铁公爵”号受难的时候,“纳尔逊”号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云。这艘战列舰排在了最后面,其面对的是“武汉”号与“南昌”号。而这三艘战列舰之间的对抗可以说是运气之间的对决,更是一场勇气之间的对决。

纳尔逊可以说是英国海军历史上的传奇性人物,他是英国海军历史上唯一一位在海战上击败过唐帝国海军的将领,更是一名备受尊敬的重大人物,而英国人尊其为“英国皇家海军之魂”,从此就可以看出纳尔逊在英国海军中的地位。可“纳尔逊号”这艘以纳尔逊的名字命名的战舰的命运却并不怎么样,最多只能说是庸碌无为,可这并没有影响到“纳尔逊”号最后的绝唱,在沉寂了二十几年之后,“纳尔逊”号终于在最后的时刻爆发了出来。

“纳尔逊”号以“罗德尼”号一样,进行过相同的改进,可其根本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其防护能力远远没有达到英国海军的需要,而布置在同一位置上的主炮炮塔更是成为了整艘战舰中的“炮弹磁铁”。战斗中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从一开始,“武汉”号与“南昌”号就瞄准了“纳尔逊”号的B炮塔,这样一来,就算炮击有所偏差,炮弹也有可能命中两侧的A炮塔与C炮塔。

三艘战舰之间的战斗是在三点二十六分的时候开始的,“武汉”号首先瞄准了目标,在其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后不到二十秒钟,“南昌”号上的主炮也发出了怒吼,“纳尔逊”号并没有束手待毙,使用了重型穿甲弹的16英寸口径主炮对“新省会”级战列的威胁并不小,而且英国海军官兵也不会放弃抵抗,可是有一点却无法由官兵的士气与决心改变,那就是双方的实力对比,“纳尔逊”号以一打二,这一点就注定了“纳尔逊”号的命运。

战斗进行得相当惨烈。可以说,“纳尔逊”号地抵抗越顽强,就越能激发出帝国海军官兵的斗志,特别是对第三特混舰队的官兵来说,他们在炮战中还从来没有败给任何一个对手,更不会因为英国人的顽强抵抗而感到畏惧。也正是因为“纳尔逊”号的顽强抵抗,“武汉”号与“南昌”号的英勇战斗。所以这三艘战列舰之间的战斗可以说是双方第一轮交手中最为精彩地。

三点二十八,好运再次降临到了“南昌”号的头上,在第三轮齐射中,“南昌”号就首开记录,其丙炮塔一号炮打出的炮弹命中了“纳尔逊”号。只是这发炮弹没有直接命中关键部位,打在了其A炮塔基座前方的水兵舱,炮弹在穿透了水平装甲板之后,没有能够继续深入舰体内部,在水平舱就发生了爆炸。万幸的是。此时战舰上的官兵都在战斗岗位上,水兵舱里有大量易燃物品,爆炸产生的火焰很快就让“纳尔逊”号暴露在了光明之中。“纳尔逊”号上的官兵只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就扑灭大火。可这五分钟的时间就足以让“纳尔逊”号蒙受一次巨大的灾难了。

三点半之前,“武汉”号借着“纳尔逊”号上冒出的火光,准确的打出了第五轮齐射,“纳尔逊”号第二次被命中。“武汉”号地运气也不算多好,这发炮弹打在了上一次弹着点的前面,即水兵舱与锚舱之间的物资舱。这也不是致命的部位,而且当时物资舱里的大部分物资都己经用光了,因此没有引起大火,只是爆炸震坏了前方的锚舱,迫使英军官兵不得不切断了右侧的主锚,另外,战舰首部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十几块主装甲板被炸飞。

三点三十分,“南昌”号的炮击再次“得逞”,其第六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地A塔基座。可这发炮弹没有能够船头15英寸厚的装甲,最大的效果就是震伤了炮塔内的炮手,导致A炮塔在十分钟之内无法正常作战。这也算是“南昌”号最后的运气了,主要问题仍然是交战距离太远,如果在20000码以内的话。这发炮弹很有可能穿透了炮塔基座,进入了主弹药舱,彻底报销掉“纳尔逊”号。可接近13海里的交战距离,对双方来说都太远了一点。

对“纳尔逊”号来说,这个问题同样严重,实际上,当时其他的英国战列舰也都无法解决交战距离过远的问题,也正因为交战距离过远。另外英国战舰上地雷达炮锚系统的性能又比不上唐帝国海军,所以其命中率也非常的低。“纳尔逊”号的前八轮炮击全部落空。足以证明英国战舰上的雷达有多么糟糕。

当时,唐帝国海军在进行炮瞄雷达的测试时,在静对静的炮击中,炮弹在20公里外的误差范围可以达到250米,而在动对动的炮击中,20公里外的误差范围也在500米之内。以当时地技术水平而言,这个命中精度是的,如果用概率来表示的话,在18节以下的航行速度时,帝国海军战列舰的命中率在一成以上,如果条件再好一点的话,甚至能够达到两成左右。实际战斗中的情况也相当不大,战列舰炮战的命中率一直在一成到两成之间,这些都是有战例证明的。

后来,唐帝国从英国搞到了几套炮瞄雷达,也进行过类似的测试。在静对静的炮击中,其误差范围达到了500米,而动对动的炮击中,误差范围甚至超过了1000米。而命中率是与误。

差范围的平方成正比的,因此,英国战舰在使用雷达引导炮击的时候,其命中率只有唐帝国海军的四分之一!这个差距相当巨大,即使是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英国战舰也需要四倍以上的火力密度来弥补精度上的区别,也就是说,用四艘战列舰才能够拼得过一艘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

实战中,没有人会去考虑这些纯技术上的分析。可任何一场战斗实际上都是在检验技术分析地正确性。不难理解英国战列舰的命中率那么低了,“纳尔逊”号打出了八轮齐射,却没有能够命中目标,而同样在八轮齐射中,“武汉”号与“南昌”号却三次命中了“纳尔逊”号。可问题是,只要“纳尔逊”号没有失去战斗力,只要其主炮还在开火。那就有可能打中目标,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点三十四分,“南昌”号还没来得及打出第九轮齐射的时候,“纳尔逊”打出的第九轮齐射的炮弹就落了下来。这次,运气没有靠向唐帝国海军舰队,而是倒向了“纳尔逊”号。在A炮塔无法正常作战的情况下,“纳尔逊”号用两座炮塔的六门主炮打出地这轮齐射竟然命中了目标。

弹着点正好在“南昌”号乙炮塔的正面,位于一号炮与二号炮之间。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炮塔的正面装甲,可是其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却震坏了炮塔内的一些设备。同时震伤了炮塔内的炮手。最关键的是,此时炮塔内的炮手正在为主炮装填发射药,炮栓没有关上,在中弹的时候,几个发射药包被震了出来。万幸地是,炮塔内实施了严格的烟火管制,而且主炮采用的是电激发技术,药包没有被引爆,可为了排除险情,将那几个药包处理好,乙炮塔在十分钟之内无法使用,“南昌”号暂时损失了一座主炮炮塔。

三点三十六分,“武汉”号的一次准确还击为“南昌”号报了仇,其第十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舰桥下方地副炮群。将这里的两座6英寸口径的副炮炮塔给炸飞,同时还导致司令舰桥里的指挥官暂时失去了指挥能力,可穿甲弹仍然没有能够击穿“纳尔逊”号的主装甲带,也就没有对“纳尔逊”号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点三十八分,“南昌”号的还击有了起色,其第十一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尾部的高射炮群,将这里的十几门机关炮全部扫到了大海里去。可同样地,这发穿甲弹上的延迟时间引信过早启动,在穿甲弹还没有能够深入舰体之前就引爆了炸药。结果只炸掉了高射炮群下方的几个舱室,而没有能够造成更大的破坏。

三点四十三分,在“纳尔逊”号上的A炮塔修复后打出的第十四轮齐射中,至少有两发炮弹命中了“南昌”号。可以说,此时“纳尔逊”号的命中率已经高得吓人了。其中一发炮弹命中了“南昌”号司令舰桥与一号烟囱之间的副炮群,在主装甲外面爆炸,另外一发炮弹打中了舰首,将舰首大概有十多米长的一段给炸飞了。这也是“南昌”号受到地最大损伤。

“纳尔逊”号的一系列反击让“武汉”号与“南昌”号上的官兵极为恼火。此时,“纳尔逊”号前面的“罗德尼”号与“铁公爵”号已经相继被重创。并且引燃了大火,“南宁”号,“广州”号,“贵阳”号频频取得战果,这也算是对“武汉”号与“南昌”号上的官兵的一种激励吧。可以说,在第二次命中了“南昌”号之后,“纳尔逊”号的好运气也基本上结束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虽然“南昌”号开火地频率更高,但是“武汉”号才是真正的“终结者”。

三点四十六分,“武汉”号打出了第十七次齐射,这次地九发炮弹有两发命中了“纳尔逊”号,其中一发直接贯穿了“纳尔逊”号B炮塔的顶部装甲,在炮塔内部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同时还引爆了几个发射药包,幸亏“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了装甲隔离门,爆炸没有波及到下方的主弹药舱,结果只有B炮塔被彻底摧毁,如果下方的主弹药舱也发生爆炸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分钟后,三点五十二分,“武汉”号才打出了第十九轮齐射,这次又有两发炮弹命中了“纳尔逊”号,其中一发炮弹集中了“纳尔逊”号的舰桥顶部。穿甲弹在穿透了5英寸厚的顶部装甲之后在司令舰桥上方的航海舰桥处爆炸,炸死了里面的十几名军官,同时巨大的冲击波还震死,震晕了司令舰桥里的二十多名军官。因为“纳尔逊”号不是舰队旗舰,因此舰长是在司令舰桥里指挥战斗,而不是在航海舰桥指挥战斗,从而避开了这次打击。

到第二十二轮齐射,也就是在接近四点的时候,“武汉”号再次表现神勇,其打出的九枚穿甲弹中尽然有三枚命中。第一枚穿甲弹打在了“纳尔逊”号的C炮塔基座上,而这里的装甲厚度不是15英寸,而是12英寸,这也是为了减轻重量的设计,可结果却成为了“纳尔逊”号设计上的一个致命死穴。炮弹在进入弹药舱之后才发生了爆炸。猛烈的冲击波穿透了舰体,同时也震开了弹药舱底部的通海阀门,海水迅速涌入,从而制止了大火蔓延,可大爆炸产生的火光却让十几海里外的“武汉”号战舰上的官兵惊呼了起来。第二发炮弹打在了烟囱的根部,并且穿透了水平装甲,进入了锅炉舱之后才发生猛烈爆炸。“纳尔逊”号上集中部署的锅炉。

舱终于成了隐患,仅仅一发炮弹,就报销掉了战舰上一大半的动力!第三发炮弹命中了司令舰桥,是斜着打过去的。当时,“纳尔逊”号上的舰长等受伤军官已经被转移出了司令舰桥,这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到此时,“纳尔逊”号已经失去了有效的指挥,剩下的A炮塔只能够单独作战,而且这做炮塔的故障没有完全修复,其开火的速度自然慢了很多。也正因为连续数次被击中,战舰上的损管人员无法及时的扑灭四处产生的大火,结果,当“纳尔逊”号上的英军官兵还在顽强抵抗的时候,火势已经开始蔓延,这将最终要了“纳尔逊”号的老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