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我爸太听劝了 > 第149章 掌声

重生:我爸太听劝了 第149章 掌声

作者:白云青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3: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主任和方骏,带着许知泉和许晨在机械厂里参观,便没有跟另外三家公司一起。

厂区内早就停产了,今天又逢安排开会厂里的人都放假了,各厂房车间里都没有人。

这间几十年的国营厂,还是很有些气韵。

许晨在里面逛起来,一方面有穿越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像是走在后世的一些“创意园区”。

事实上,九十年代一些国营厂陆续倒闭之后,在千禧年陆续被改成了“创意园区”。

有些偏娱乐餐饮,尽是酒吧、餐馆、商店。

有些则偏办公,都是出租的宽敞办公室,还有些展览馆、艺术馆之类。

三家竞标的企业中,是没有提类似“创意园区”的改造方案的。

看来各家都不傻,“创意园区”在天城这种四五线的县城是很难搞起来的。

必须得是京城、沪城、羊城这种人口密集、同时有大量中小企业办公需求的地方才能搞起来。

要是在天城搞,那搞出来也只会是闲置着租不出去……

杨主任带着许知泉,重点看了几个车间和生产线,以及一些还存在厂里的生产设备。

这些都涉及到方案里的旧厂改造,和电动车生产线建设。

许知泉听得很认真,但又忍不住转头看向方骏:

“方老师,咱们真把机械厂拿下,后面的资金压力还是非常大呀。”

方骏点了点头,开口道:

“目前盘下来,旧厂出清一些资产,再抵押一部分给银行,就算有个保底的资金了……”

她顿了顿,又说道:

“顺利的话,我们应该还能从市里拿到些贷款政策的支持。

毕竟我们的做法,是真的可以为市里创造就业和未来税收的。”

……

其实厂区总体也没那么大,几人逛着逛着,又碰上了那位冯主任,带着另外三家公司的。

许知泉等人跟在后面听了会,便听到那家“丰荣商业”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正在讨论厂房要怎么拆、怎么建了……

听上去,这光明厂也已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其实跟刚刚许知泉等人的讨论,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

……

脚程不快,众人晃悠悠逛了一遭,又跟着赵清明主任的讲解,很快就到了饭点。

食堂内,已经安排好了餐食。

光明厂现在也有四五百号工人,九十年代巅峰时期工人是过千的。

食堂分了两个,大食堂是工人们吃饭的地方;小食堂是厂里领导吃饭的地方,其实只服务几个人。

这次安排四家企业吃饭的地方,自然是“小食堂”。

餐食端上来,每人一份的“定食”,都是小碗的四菜一汤。

许知泉忍不住说了句:

“你们厂的领导,平常吃的还真是好。”

杨从新什么都没说,却叹了口气。

光明厂衰落到破产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最核心的原因,永远是内部原因。

……

……

饭后,几家企业的人,被带到了综合楼一间宽大的会客室。

会客室里,摆放了些水果和茶饮,还算周到。

“汇报”从下午一点开始,每家企业有一个小时的汇报和答疑时间。

东晨股份,被安排在了第二家,也就是下午两点开始。

最先进去的,是长盛化工的一行人。

从那几人的精神面貌就能看出,其实他们已经没有抱太大希望了。

附近居民对化工厂的明确抵制,本身就是很难处理的事情。

而许知泉也猜测,其实长盛化工也早就收到了上头的暗示反馈。

……

果然,一点半多一点,便有工作人员走了过来:

“上家公司提前结束了,东晨股份可以提前开始……”

十分钟后。

许知泉四人,被引导进了隔壁的大会议室。

一位“秘书”模样的年轻人,安排许知泉等人就坐,然后又简单介绍了在座的“主要领导”。

有两位是光明厂的,一位正是现光明厂的书记,还有一位是工会会长。

这两位领导,基本代表了现光明厂领导层和职工的利益与意见。当然,他们并不具备任何决策权,意见也只能被当作参考意见。

有三位是市里的领导,但并没有对他们的身份和职位做过多的介绍,或许是出于一些安全和公平的考虑。但可以确认的是,这三位里肯定有一位,是代表吴永铭副市长的。

而这三位市里来的领导,及站在他们背后的人和部门,才是这场“评审”的真正决策者。

除去以上五人外,还有一位省里的领导,也是发展改革部门的。

许知泉客客气气但也不卑不亢,一一给大大小小的领导都散了名片。

光明厂的两位领导,自然认出了杨主任和方骏,互相交换了下眼神,神色都有些古怪。

尤其是看到方骏时,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些讶异。

工作人员帮忙接上了投影,许知泉笑着开口道:

“感谢各位领导,给东晨股份这次展示的机会,那咱们现在开始……”

投影幕布上,纯白色的背景,两行干净的文字:

【东晨股份,扎根天城建设天城】

【成为一家持续创造就业,持续创造税收,持续创造影响力的天城明星企业】

这两句话,自然是经过许晨推敲过的,这便把东晨股份的企业愿景,跟天城的发展关联了紧密的关联了起来。

与此同时,也在暗示在场的几位领导,其他三家都是外部的企业。

而只有东晨股份,是天城本地企业,是真的“扎根天城、建设天城”的。

果然,当这两行大字出现在宽大的幕布上,几位领导神色瞬间一凛。

尤其是那三位市里来的领导,又都拿起许知泉的名片,认真看了看。

许知泉站起身来,正式开始了今天的汇报。

他不疾不徐、不卑不亢。

汇报的每个字眼,都跟许晨认真推敲过了,确定不会有任何纰漏。

“咱们天城,经济基本盘非常依赖农业,能有一家国营工厂坐镇数十年,非常不容易。

而光明机械厂的破产,是天城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大遗憾,天城也因此损失了一家重要的实体企业……

我们东晨股份是天城本地公司,在这种时候非常想要为天城做些事情……”

第一段承接最开始的那两句话,从光明厂的破产接入,也是为了迅速跟最重要的决策者,三位市里的领导产生共鸣,拉近和评委的心理距离。

第二段,许知泉介绍了东晨股份和晨鑫苗木。

其中晨鑫苗木部分,还是在强调,东晨股份作为天城企业,为天城发展所做的贡献。

“切合国家和省里的规划,天城周边正在大力建设高速公路……

东晨股份和晨鑫苗木得以参与其中,这是我们的光荣与使命……”

许知泉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这种领导很爱听的场面话,他本身也很擅长。

接下来的一段话,则是站在一个乡镇企业家的角度,讲了过去许知泉办翻砂配件厂的过往,以及跟机械厂的一些合作与渊源。

这一段,是在打消部分评委的一些顾虑。

毕竟一个种苗子的乡镇企业,后面又要讲机械厂改造、做电动车厂,都感觉离得远了些。

而有先前“翻砂配件工厂”的背书,也让许知泉跟“机械”搭上了关系。

而在这一段的背后,许知泉又发挥“专长”,来了一段情感和价值观上的升华。

当“产业报国”、“实业报国”几句话抛出来之后,连那位省里来的领导,都忍不住面露慷慨,默默点头……

整体开场非常顺利,短短几段话、短短几分钟,便树立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天城本地企业家形象。

“第二部分,是东晨股份关于未来电动车产业布局的思考……

将由我们公司的方骏老师和杨从新老师,向各位领导汇报!”

许知泉话音落地,却莫名响起了一阵掌声。

这些掌声,自然不是欢迎方骏和杨从新的,而是针对许知泉先前的演讲部分。

许知泉跟着鼓了几下掌,便笑着坐了下去。

方骏起身,先介绍了电动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从海外市场到国内市场,从绿色出行政策到居民出行需求……

在一些数据和报告的印证下,只为说明电动车行业的巨大市场前景。

接下来,方骏展开了“晨风电动车厂”、“晨风科技”的发展规划。

其中的第一部分,便是投融资计划,这部分中自然也涵盖了光明机械厂收购的费用说明。

方骏讲得非常细致,且涉及到光明厂的诸多经营细节,这让几位评审有些奇怪。

其中一位市里的领导,忍不住打断道:

“方老师,您对光明厂的经营情况,为何这么熟悉?”

一旁的光明厂书记清了清嗓子,凑近领导耳边,低声言语了几句。

这才知道,原来面前的方骏,之前竟然管理过光明厂的财务。

与此同时,那位领导的秘书也凑了过来,又简单介绍了下方骏另外一些背景。

那位领导愣了愣,旋即又跟另外几位领导低声言语了几句。

他们再看向方骏的神情,更加认真了几分。

“方骏老师,您请继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