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我爸太听劝了 > 第238章 许总刻意的憨厚

重生:我爸太听劝了 第238章 许总刻意的憨厚

作者:白云青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23: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天之后,杨从新带着两个技术同事,从京城出差回来了。

当天许知泉便组织了一个闭门会议,并让李锐开车去把许晨从镇上接到了厂里。

……

晨风科技园区,综合楼大会议室。

许晨走进会议室时,里面已经围了十几个人。

除了许知泉和方骏外,其余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几张机械图纸投在了幕布上,杨从新正在给大家讲解。

他讲得很细致,一堆技术同事频频点头。

许知泉、方骏、许晨三人,则明显听得有些吃力。

中途许知泉打断了几次,询问了几个问题,杨从新重新整理了下思路,换了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语汇和描述方式。

许晨坐在后排,也大致搞清楚了状况。

杨从新带回来的,便是华科院物理所最新的一项电机技术,大概叫作“直流无刷轮毂电机”。

这种电机技术已经在实验室验证成熟,杨从新也去验证过实物,但还没有商业化投产使用。

这种电机技术,相对于现在市面上电动车厂使用的主流电机,核心优势在于两个。

一是几乎没有噪音,行驶过程非常安静。

二是几乎无需维护,使用寿命也是主流有刷电机的3倍以上。

许晨毕竟对技术上的事情不太懂,但听着杨从新的讲解,脑海中却有一些前世的印象。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前世有一家电动车厂家,便是买断了这种电机技术,并将无噪音和寿命长作为差异化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

而听杨从新的讲述,这种电机技术目前还在华科院的手中,没有被哪一家电动车厂家买断。

不知道是否是重生后的时间线偏差,但目前来看,这确实是晨风电动车的一个重要机遇……

杨从新讲解完,许知泉转头看了眼后排的许晨,父子俩交换了一下眼神。

很明显,许知泉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价值。

他抽了口烟,对杨从新道:

“杨主任,这个怎么合作?”

杨从新扶了扶黑框眼镜,又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华科院那边也需要收益,他们已经接触了三四家电动车厂,我们是其中一家。

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明确给出意向……

我侧面了解了下,他们接触的另外几家,都是京津地区的小电动车厂。

这几家都还在观望,主要是现在他们的电动车卖的还不错,觉得投入几百万搞电机,成本太大了些……”

06年国内的电动车还算是起步阶段,没有真正迎来大爆发。

目前国内主要是两个地方,聚集了相关的产业配套。

一是北方的津市周边,二是苏省的锡市周边。

晨风科技这次引入的电动车生产线,便是从苏省引进的。

当时许知泉也做过考察研究,北方津市的生产线相对而言稍显落后,甚至类似于乡镇小作坊。

与此同时,也刚好市里面领导可以牵动的关系也是苏省那边,这才引入了目前的生产线……

杨从新接着道:

“我跟华科院物理所的人深入聊过,他们可以开放几种合作形式。

第一种是技术授权,但不是排他的,也就意味着这技术也能同时授权给其他厂商。

初步报价在两百万……

第二种是产销分成,前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但我们使用他们电机技术的电动车,每卖出一辆,他们抽成零售价的2%-8%。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排他合作,但对应的分成比例较高。

第三种是技术买断,我们一次性买断这种电机技术专利,国内其他厂商也便不能使用了。

费用也是最高的,他们初步报价八百万……”

话音落地,几个技术同事连连咋舌:

“这么贵啊?!”

“居然要大几百万,还是搞科研挣钱啊!”

“这得卖多少电动车才能赚回来?”

……

许知泉皱眉想了想,抬头看了眼杨从新。

杨从新已经跟许知泉共事比较久,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对面前十几个技术同事说道:

“大家先去忙吧,今天会上讨论的内容保密。”

其他同事答应了声,这便告辞离开。

会议室中,便又只剩下许知泉、许晨、杨从新、方骏四人。

许知泉给杨从新递了一根烟:

“杨主任怎么看?”

杨从新自己把烟点上,抽了一口说道:

“这电机肯定比市面上其他家的要好很多,但引入价格确实太贵了些。

津市去接触的几家公司,估计也都是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

许知泉没有接话,又转头看向方骏。

方骏拿着支笔在本子上算了算,开口说道:

“分成的方式不用考虑了,前期看上去不用钱,但后期的成本会累积到非常高。

按照5%分成,2000块车价来算,卖到十万台的时候,光给他们的分成已经一千万了。

而按照咱们最初做的可行性报告,未来咱们的年产销量,至少要过两百万台的……”

杨从新是纯搞技术的,对财务接触不多。

但在心中稍稍盘算了下,便讶异连连……

按照方骏刚刚的算法,年产销量一两百万台的话,每年光电机的技术分成费用就得一两个亿了啊!

而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许知泉的野心,到底是有多大。

这对杨从新还是产生了不小的震撼。

毕竟前几年里,光明厂每年折腾个一两千万的产值,就已经可以开庆功会了……

而许总的计划和野心,却是高了几个数量级的。

……

许知泉点了点头,又微笑看了眼许晨。

许晨已经从后排坐了过来,开口道:

“前两天不是说,账上多了小几百万吗?

另外,东晨广告的两百万,爸你也不用着急打回来,我暂时也用不到……”

杨从新扶了扶黑框眼镜,明显又有些讶异。

许晨的言辞,明显已经在跟许总讨论第三种“买断”方案了,甚至已经在讨论具体的资金筹措问题。

许知泉抽着烟,沉声说道:

“八百万的买断费用,还是有些漫天要价了,应该有不小的还价空间。

我还再去找下领导,这条线是领导给介绍过来的。

不知道背后有没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机会把价钱谈低一些。”

杨从新似乎还有些不笃定:

“许总,是不是还有风险?毕竟价格也是太贵了些……

津市那几家电动车厂,可都是没有提出意向的。”

许晨插话说道:

“这是好事情啊,他们没提出意向,我们还有些议价权,能把买断费用尽量谈低一些。”许知泉点了点头,开口又道:

“这两天杨主任不在,我跟许晨也讨论了一些事情,针对咱们晨风电动车的未来愿景等等。

从目前市场来看,北方的电动车厂,基本都还是走纯‘组装’路线,没什么技术含量。

我们晨风科技想要走的长远,有较好的利润,还是需要逐步建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这个华科院的电机技术,有机会帮助咱们开始建立‘人无我有’的技术壁垒,也算是咱们撞上的一次大运气。

资金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反正大把钱都已经投下去了,这个时候反而不能犹豫。

瞅准了时机就得果断,畏手畏脚只会遗漏战机……”

许晨:“其他厂没意向购买最新的电机技术,对咱们来讲也是市场机遇。

这会成为咱们的竞争优势……

另外从长远来看,纯粹‘低端组装’的路线难以长久。

还是要走高端、高品质路线。

如果这种电机技术,在噪音和电机养护上都有明显优势,那也就可以转化为我们晨风电动车的竞争性卖点了。”

杨从新点着头笑了笑:

“你们父子俩都这么说,我老杨就有底了!

华科院的这种电机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除了在实验室看过实物,我也在他们合作的电机厂看过为量产化做的规模化技术推演,都已经很完善了。

除了技术买断费用之外,实际的电机制造成本,跟现在主流的有刷电机也差不了太多的……

我只是有点担心公司的资金问题,技术买断费用太昂贵,怕对咱们来说投入产出比不高。”

许知泉:“技术是长线投资,短期内先不考虑回报……”

他稍微顿了顿,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

“咱们晨风科技的第一款产品最重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如果能用上最新的、有竞争优势的电机技术,那胜算便又进了一步。”

……

此事便很快做了决断,基本上还是瞅准了买断这种电机技术。

其实最开始时,许知泉和许晨对这个都没有太过上心,但综合看了下,竟然还是不错的惊喜,华科院真的是有点东西。

唯一就是技术买断价格昂贵,对目前资金紧张的晨风科技来说,确实还是有些压力。

许知泉当天便联系了下吴永铭,问了问他那边的渠道,主要也是议价的问题,还在等领导反馈。

方骏这边已经重新去规划资金了,原本为生产、推广等留出来的费用,可能得抽一些出来。

好在这个月初,刚刚“进去”的金贵元,又给贡献了小几百万的资金回来。

……

杨从新又开口道:

“咱们‘晨风冰动力’的设计,京城的两家设计院、一家设计公司的方案已经出的差不多了,预计下个星期方案就回来。

还有省城那边两家设计公司的……

到咱们时候组织一个内部会议,一起先看一下。”

许知泉点了点头:

“别忘了叫上许晨,他作为‘晨风冰动力’的产品策划人,还是需要提意见的。”

杨从新笑了笑:“这是自然!”

许知泉又想起一事,开口道:

“随生产线过来的技术专家,是不是明天到?”

技术专家,是配合生产线引入过来驻厂的。

他们会配合完成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以及技术工人的相关培训等等。

杨从新开口道:

“对,他们明天下午到。

会先帮忙验收厂房、水电等硬件配套,下周开始生产线便要接进来了。

另外两位技术专家会先把技术资料带过来,我已经组织了技术精英,他们一到就立刻上手!”

许知泉点了点头:

“住宿生活怎么安排的?”

杨从新:“行政部从宿舍给安排了一套公寓楼出来,两室一厅,也足够两位技术专家入住了。”

许知泉:“我最近比较忙,辛苦杨主任和吴悦,伺候好两个技术专家。

尽快把该学的学到手!”

杨从新:“许总放心,我抽调的都是技术骨干,上手很快的。

等生产线调试到位,再培训其他的工人也不需要费太多时间。

光明厂的工人队伍,还是有很好的‘革命传统’的,最早我们也都是军事化管理,何况现在大家都干劲儿十足!”

许知泉笑着点了点头:

“晨鑫苗木那边,刚好验收了几个项目,工人都可以陆续回厂了。

也刚好赶上生产线到位!”

他转头看向许晨,开着玩笑说道:

“可又要苦了你四叔,又得出去给苗木工程招工人了!”

……

……

隔天,许知泉和杨从新又飞了一趟京城,他们自然还是去华科院去看电机的。

只不过许知泉没跟对方透露自己“老板”的身份,假装是另外的技术人员,跟着杨主任又去深入了解一下。

两人没在京城逗留,当天便赶了回来。

许知泉亲自去看了一趟,便更加笃定起来,直接让方骏开始把费用挪出来。

另外,他通过吴永铭那边的关系,确实又联系上了华科院那边,以市里的另一重身份,又去谈了一轮价钱。

技术买断的费用,已经从八百万降到了六百万。

而许知泉似乎还不满意,让杨从新先“晾”对方几天,想再压压价钱。

一方面确实是现在手底资金紧张,每分钱都得掰开来。

另一方面许总也通过一些渠道打探了下,华科院那边接触的几家车厂,除了晨风科技外确实都没有购买意向。

那就还有谈价的空间。

……

两位苏省过来的技术专家已经到了,许知泉抽空陪他们吃了一顿饭。

两人都是务实的技术人士,倒是没有多少弯弯绕的心思,只把天城之行当作一次寻常的出差,尽早搞完了回去。

……

而许知泉和许晨曾经聊过,预计在几年之内,晨风科技和这家苏省企业,就会成为竞争对手。

只不过对方现在,还挺瞧不上晨风科技的。

在生产线谈判的过程中,他们多半以为许知泉是个乡镇土老板、冤大头,买了一条生产线回去,估计也折腾不出个啥来。

而当初许知泉去苏省出差的几次,也是刻意表现的憨厚莽撞、啥都不懂,目的就是让对方可以放心把生产线卖过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