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定远侯班超 > 第四十七章 雄关要塞

定远侯班超 第四十七章 雄关要塞

作者:苍海荒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都给吾打起精神来,有点出息。”班超未及说话,耿忠先说道,“班司马仁义,全军司马以上战将,马匹、装备人人有份。一会到兵曹营,自己亲自去领!”

众人不知真假,俱看着兵曹掾吏。只到人家点点头,众将校这才欢呼起来。

窦固不苟言笑,检阅一通,一言未发。但是,众人都能看出他心内的喜悦。检阅完,他突然出人意料地大喝一声,“出发!”

这一声将令,将众将都弄愣了。别部这是要出发去哪?班超的三百余人,则在众将不解的目光和北军八千士卒的瞩目中,威武雄壮地开拨了。

他们离开北营,绕过雒阳,出谷城,进入函谷古道。

东汉时的函谷关(注:在今新安县东),西距秦函谷关约三百六十里(注:汉里)。汉高祖刘帮建立汉朝,关中作为帝都,秦函谷关以东则称为关外,当时的人们,普遍以身为关中人为荣。

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为扩大关中面积,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史称汉函谷关,后世又称为“汉关”。后世曾有讹传,言楼船将军杨仆原籍秦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对自己被称为“关外人”深恶痛决。为使自己成为“关中人”,他尽捐家资,建成新安汉函谷关城。

其实,这不过是后人的附会而已。

汉武帝按照“广关”思想,移函谷关于新安后,又在秦函谷关以外、汉函谷关以内大片区域设置了弘农郡,并在秦函谷关的关城位置,设置了弘农县,作为弘农郡的治所。从军事上看,其战略目的是为了强化京畿地区的防卫能力,便于更有力地控制关中东出的通道,而绝非因楼船将军杨仆之请而移关!

别部进入汉关(注:汉关已废弃湮没,仅存关门遗址),即进入漫长的函谷通道。

汉关是一座具有内、外城结构的小型城邑,内城为长方形(注: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约110米),外城东墙与南北两侧山上的长墙相连接,关城卡在峡谷之中,关城东墙与南北山上的夯土长墙相连接,完全控制着峡谷的东西通道。关城中部的官道东西向贯穿关城,是进出汉关的唯一一条道路。

从汉函谷关至秦函谷关,函谷官道并非一直狭小、险峻,除黾池县周边为盆地小平原外,其余以岭地居多,间杂险峻的涧道、坡岭。离开雒阳的北营,别部行走在森林茂密、车行不易的函谷官道上,士卒们都很兴奋。第四天傍晚日落之前,队伍离弘农郡治所弘农县城尚有十数里,前方出现了一个大型驿置,名叫曹阳亭。

天已将晚,按照计划,他们当晚便要歇息在曹阳亭!

在汉帝国邮驿发达,雒阳南郊的都亭驿是中央驿置,它通过几条通向全国的官道,与全国各郡国的无数驿站、驿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驿置体系和完善的邮驿系统。曹阳亭位于函谷古道之侧,在河水(注:即黄河)南岸边。

由于常常有大量商队要通过函谷官道进出关中,因此弘农城常常雍积无数商队、车马、行人。同时,由于行人徒步已经能顺着河水南岸的河滩地绕过黄土塬到达官道上,于是,汉朝便在弘农城东十数里处,设立规模较大的曹阳亭,便于商队与驿吏歇息、打尖。

曹阳亭紧邻河水(注:黄河)南岸的石壁之上,陡壁之下水流奔腾,轰鸣作响,风景绝佳,似一个河滨风景区中的大客栈一般。别部到来,啬夫丘阳将班超迎进驿置安顿好,问茶施礼。而丘阳的属卒们早已备好酒菜,烧好炭火,暖暖和和、高高兴兴地迎接班司马一行三百余人。

餔食(注:即晚餐)后,士卒们哼着小曲,主动收拾自己心爱的战马。班超和三位军侯一起,也打着呃走到曹阳置外的场院内拾掇战马。

此时的曹阳亭内,已经住进了五六支商队,一派繁忙景象。牛车有数百辆,穿着黑色麻襦的“将车人”(注:受雇为商贾赶车苦力)、“僦人”(注:受雇为商贾装卸车辆、短途背负运载货物的苦力)进进出出。

班秉、班驺拾掇好自己的战马,班驺一边帮着班超为赤萧整理木渎,一边问丘阳道,“啬夫,函谷险峻,素闻秦据函谷、拒六国,并一统天下。如此险关,孝武大帝何故废函谷险关,而移关数百里之外哉?”

丘阳与班超、三位军侯对视一眼,几人一齐笑将起来。士卒们也都带着这样的疑问,闻言都一齐聚拢过来。丘阳见状,便解释道,“非孝武帝欲废险关而移官道,此乃沧海桑田,河水下切,河滩渐成通道,武帝‘广关’,是以弘农一郡之力,而守险隘尔!”

于是,丘阳便耐心地解释了函谷古道的变迁。原来,今日的弘农县城,在秦以前便是闻名天下的函谷关。而秦以前的函谷险道,其实长度仅有十八里(注:汉里),是稠桑原上的一条裂缝。

稠桑原是弘农县以西的一个黄土塬(注:即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而成的黄土堆积高地),高达百余丈(注:汉丈),顶部长满茂密的千年老桑树,密不透风。稠桑原四周峭壁陡立,河水(注:黄河)从黄土塬北面流过,紧贴着塬壁。因此,这条唯一的塬上裂缝,便成为当时进出关中的唯一通道。

而秦函谷关正是位于这条“丸泥可塞”的裂缝的开口处(注:今灵宝县王垛村),函谷关关前还有一条弘农河,成为函谷关的天然护城河。渡过弘农河,进入函谷关关城后,便进入这条大裂缝-即函谷险道,但见绝岸壁立,宽不过二丈,“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狭,车不方轨,号曰天险”。

秦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河水(注:黄河),自秦国得其地而置关始,函谷关便成为战国时代东西分野的标志。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函谷关因扼关中咽喉,故而成为闻名天下的雄关要塞!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ap_),《定远侯班超》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