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定远侯班超 > 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

定远侯班超 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

作者:苍海荒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上仍然是下不够的雪花,原野上瞬间万籁俱寂,城下所有的匈奴人都吓呆了。老天呐,城内汉军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如此疯狂决绝,不给自己留一点退路!

城头上青烟袅袅,在雪帘中飘荡。城下的北匈奴人全军犹在噩梦之中,人马一动不动。这些汉人不是人,分明就是一帮噬血的索命魔鬼,在这样的魔鬼面前,有的士卒精神已经崩溃了。忽然,有几人突然号陶大哭出声,有人则哇哇干呕起来。

蒲奴单于与左鹿蠡王屠耆乌脸色铁青,汉军饥餐虏肉彻底激怒了他们。他们怏怏退下山去,城头上汉军则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可欢呼声未息,大队人马开上山来,左鹿蠡王在大雪中益兵疯狂攻城。

此时的疏勒城已经成了一座冰城,城池坚固,城墙坚硬且透滑。士卒们抬着简易云梯好不容易冲到城下,可城头弩射如蝗,云梯可轻易被城头挠爪掀翻,登城士卒被摔伤一片,哀嚎不绝。狂攻一顿,到天黑之前,士卒无一登城,左鹿蠡王不得不退兵。

一战过后,汉军只剩四十余人,十余伤卒无药可医,一个接一个悲惨死去,可疏勒城却岿然不动。已经被战火硝烟熏成灰黑色的“耿”字将旗,依然在风雪暴寒中猎猎飘扬在疏勒城谯楼上空。

见敌退下,汉军士卒夜间从井里打上冒着热汽的温水,提到城头浇下,须臾便冻实。到天亮后,疏勒城城墙外面又覆上一层冰面,顶端是奇形怪状的冰凌、冰弧,北匈奴士卒登城更加困难。一天攻击,左鹿蠡王丢下近百具尸体,却一无所获,他受到老单于痛斥,“蠢货,汝系为耿恭送肉脯耶?!”

北匈奴各营退向山口中的大营,接下来便远远围城。

城头安静下来,天地间只有寒冷的西北风不知疲倦地刮着,大雪仍沸沸扬扬而下,曾经激烈厮杀的战场,瞬间便被雪掩埋,又变得一片死寂。

……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阴历十一月,雒阳城。

西域汉军正在万里之外的天山南北冰天雪地中艰苦鏖战的时候,汉帝国都城雒阳的汉宫内,新继大统的刘炟正在忙着构筑他自己的朝臣班底。

此时帝国最大的政治不是正在苦战的西域汉军,新君即位,自古权力再分配最是血腥,抓紧奠定朝局才是帝国最致命的大事!

刘炟虽为明帝妃贾贵人所出,却是马后一手养大,此时身为舅家的马氏诸兄弟,自然都盯着中枢。而以节乡侯赵熹、司空牟融、司徒鲍昱为代表的旧朝权臣,雒阳城内各大世族、外戚、列候,都暗中较力、互相倾轧。但刘炟没有让这混乱期延长,他禀报了马太后并经允许后,迅速调整朝纲布局!

继十月初二大赦天下后,刘炟又连续下诏,令行太尉事、节乡侯赵熹为太傅,司空牟融任太尉,二人同录尚书事。十一月二十四日,将蜀郡太守第五伦调到京城拜为司空,而司徒鲍昱仍然留任。奉车都尉窦固,军功无人能及,又熟悉边务,便为大鸿胪。

新朝班底大体奠定,仍以老臣、能臣为主。这难免使外戚不满,尤其是刘炟的几位舅舅均觉得大失所望。外甥刘炟只有虚十九岁,性格阴柔,此时他们在本能驱使下,都想进入朝廷中枢好帮外甥看护好这大好江山。但刘炟深受先祖光武大帝刘秀、父皇汉明帝刘庄影响,权力分配十分公平。刚刚登基,为了朝廷稳固,他重用能臣、老臣后,旋即又对马氏一门,委以重任。

十一月下旬,刘炟又下诏,令太后的几位兄弟全部进入中枢。

其中,虎贲中郎马廖为卫尉,黄门郎马防为中郎将,黄门郎马光为越骑校尉。终明帝一朝,遵奉建武制度,无所变更,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参政。虽然马后贵显,但其三位兄长马廖、马防、马光从未改官,更未委以重任令其进入中枢。可新皇甫立,便鸡犬升天,马家一门显贵,史称“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趋之”,一时成为雒阳城最闪耀的世族。

马廖、马防、马光三兄弟奢靡过度,雒阳城吏民议论纷纷。腊祭节那天,长乐少府夕照、长乐太仆秦鹅与少府丁鸿一起,在北宫增喜观举办了热热闹闹的驱傩祭典。雒阳各世族、民间各家各户也都举行腊祭①,祭祀祖宗、神灵。马氏的腊祭盛极一时,捧场之大,令朝野震惊。

圣上年幼,既将诸舅延入中枢,又疏于管束。可太后亦未阻止,太傅、三公都大惊。司空第五伦愤而上书,将马氏外戚嚣张劣行尽数禀报刘炟。

“窃闻卫尉廖以布三千匹,城门校尉防以钱三百万,私赡三辅衣冠,知与不知,莫不毕给。又闻腊日亦遗其在雒中者钱各五千。越骑校尉光,腊用羊三百头,米四百斛,肉五千斤……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也。”

但奏章递上,刘炟未予理会,却将奏章束之高阁!

大丧之年,又是多事之秋,京城及天下七州从夏天开始便大旱,秋天旱情越发加重,夏旱秋旱相连可谓千年一遇,各郡国饥民遍地,民不聊生。大旱后必有大荒,那才是郡县动荡、最容易出事的时候。因此安定了朝班后,刘炟便又与三公、尚书台众官夜已继日,集中精力,开始开仓赈灾,防范即将到来的春荒。

在此时的刘炟眼里,世族富贵靡费虽然令人烦恼,但赈灾才是朝廷首务!

西域关宠、耿恭求援信,敦煌郡请示救援的奏章一道道传到雒阳,但内廷却十分安静,连廷议都没有。大鸿胪窦固、骑都尉耿秉焦心如焚,连续上书无人理会,便三度至北宫宣明殿外求见新皇。

老太监权倌见窦固连续三次求见皇帝,便自做主张进殿禀报,“陛下,大鸿胪三度求见!”

但刘炟全部心事都在防范即将来到的春荒上,每日与太傅赵熹、太尉牟融、司空第五伦、司徒鲍昱、尚书令郑弘和尚书台众官忙到夜里二更才歇,根本无暇顾及这位“社稷之臣”的内心呐喊。此时,刘炟正与众官批阅、审议各地奏章,闻言便怔了一下,又叹了一口气道,“汝转告大鸿胪,改日朕将廷议救援西域众将士!”

又令尚书令郑弘代为书诏,免除京城及兖、豫、徐三州田租、刍橐,并以国家存粮赈给灾民。诏令一下,各州府郡县便紧急开仓赈灾。虽旱情严重,但饥民都得到安置,天下未发生动荡。

与文官们不同,窦固、耿秉身为将帅,麾下将士在西域浴血奋战,岌岌可危,他们疼在心头,自然仍坚持不懈地上书。于是,到了十二月中旬,只到赈灾已经有了点眉目,刘炟这才有了精力开始关注西域军情。

刘炟先斥退了尚书台官员,除近侍权倌外,连内侍太监、宫女都不准进入章德殿御书房,这才下令召见窦固。窦固刚进入御书房门口,他就起身急步迎了上云,并躬向长揖到地,“老大人,此无外人,请受吾一拜!”

窦固长须颤抖,心里带着气。他见状将头扭到一边,显然不领情。刘炟又转到另一面再揖,窦固面色铁青,还是不领情,又倔强地将脑袋扭到另一边。刘炟则不依不饶,又跟着转到一边。窦固没法了,他轻叹了一声,只得很不情愿地还了礼。

刘炟拜毕,偷偷看一眼窦固脸色,见窦固脸色缓和了些,这才指着墙上黄色的缣图道,“吾知老大人心中对吾有气,大人乃先帝托孤重臣,社稷柱石,吵架前请先看图,再言西域军情不迟……”

窦固走到墙边看着缣图,这不是西域军事形势图,而是汉朝举国赈灾图。

每一个大旱的州上面,都画着一小团黄色的火焰,粗略一看,整整七个州,大汉大半个天下都火光熊熊。其实,他理解刘炟赈灾,赈灾为天下首务这没错,可也不能顾此失彼啊,他抱拳躬身对刘炟道,“陛下,请叫吾卿可也。灾情如火,赈灾为国之首务,老臣岂能不知,可汉军正在西域绝地苦战,赈灾与驰援可同时进行啊?!”

权倌亲自端着紫檀木托盘进来,刘炟端起脂玉杯轻呷,权倌则对着窦固躬身道,“大人请了!”

窦固只得端起玉杯呷了一口,书房内气氛缓和了一些。

等权倌退出室外,并带上门,刘炟才道,“窦卿,皇权如舟吏民如水,父皇也曾告诫于吾,国不可两面开战而自陷被动。今西域汉军败不过是一隅,而举国大旱已令天下震动,动摇社稷根基,吾不得有所取舍啊……”

窦固道,“河西汉军有七千人,河仓城内有充足粮秣,如陛下遣河西汉军驰援,不会影响中原赈灾。所谓救援与赈灾不能一心二用,不过是圣上托辞尔!”

刘炟道,“河西汉军出玉门,朝廷便要派将进河西主持,粮秣、人役都需专人筹备。吾为皇帝,国家一旦对外用兵,岂能与各郡国二千石安心赈灾?!”

窦固寸步不让,“救灾如救火,救人亦如救火。旱灾会动摇根基,可冷了西域将士的心,却会动摇国本……”

君臣二人将自己关在御书房内,唇枪舌剑,激辩了一场,可谁也说服不谁!

最后,窦固起身,面向刘炟跪下,他祭出了杀手锏,“寒了将士心,国有外侮时何人愿为陛下御之?自高帝以来,大汉何尝有过不管陷于绝地汉军之先河?皇上如此固执,老臣拚得一死,也要禀报太后,必恳求朝廷发兵解救西域汉军于水火!”

——————————————————————

注①:“腊”是祭祀仪式,始自西周,即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祈求五谷丰登,丁口平安、吉祥,称为“腊祭”。“腊祭”常在十二月举行,故从秦汉起,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说文解字》解释,“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也就是到汉代时,“腊祭”中又加入了“驱傩”活动,祛除邪气,激浊扬清,此时“腊祭”也被固定到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到南北朝时期,“腊祭”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便是今日腊八节的由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