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定远侯班超 > 第六章 御前咆哮

定远侯班超 第六章 御前咆哮

作者:苍海荒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边务繁冗,一团乱麻,但在经历过无数风云变幻的窦固眼里,不过一缕轻烟。章德殿御书房内一番恳谈,刘炟心情顿时轻松了一些。等窦固归去后,他破例没有匆匆赶到宣明殿御书房内听奏,而是手拿一卷《春秋左氏》走进书圃。

小太监刘喜磨墨,宫人连珠铺缣帛。刘炟龙飞凤舞,“听民兴,听神亡”六个草书大隶一挥而就,然后掷下笔,闻着墨香,心里的焦躁已一扫而空。

早晨在御书房,窦固见刘炟正在看《春秋左氏》,便衣据周大夫史嚚说庄公语“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而提醒刘炟“听民兴,听神亡”!

刘炟在书圃发了一会呆后,才神清气爽地来到宣明殿。

进入正殿,只见太傅赵熹、太尉牟融、司徒鲍昱、司空第五伦和尚书令郑弘等重臣,冠服危坐,正领着众尚书郎在阅读各郡国奏章并议事。刘炟站在朱红门内的帷幔后,摆摆手未让权倌通报。司空第五伦、司徒鲍昱都戴进贤冠,二人隔坐争论、进而变成激烈地争吵着什么。

刘炟站在帷幔后听明白了,他们争论的是陇右战局!

见刘炟走进来,众臣一齐起身跪叩行礼。君臣问安毕,刘炟坐到御案后,老太监权棺躬身从一堆简册上将最上面的一卷拿起,摊到他面前案上。

刘炟揉揉酸胀的双眼,看一眼御案右侧堆积如山的简册,脸上现出无奈的神色,心里微微暗叹!

这是尚书令郑弘呈请刘炟需急阅的奏章,是司隶校尉华松、京兆府尹郑众(注:此时郑众已由中郎将先迁武威太守,再迁任京兆尹)、大司农宋由的联名上奏。这三位大臣充满忧虑地禀报朝廷,今春关西、关中平原突发大旱。

“陛下,关西除华阴、郑国(注:即郑县)外,其余各郡自元旦(注:汉时正月初一为元旦)起滴雨未下。渭泾(注:即渭水和泾水)水少,成国渠近乎断流。春旱蔓延,墒情惨淡,春耕艰难,吏民饥苦不堪。三辅吏民肩担手提,然春栗十出二三苗。如复连夏旱,明年春荒难免,各县已妥备明春赈灾……”

旱旱旱,又是旱!朕自继位起,便天天与这个“旱”字打不清官司!

刘炟拿起读了一遍,便“哗啦”一声将其重重掷于案上,吓得尚书郎们哆嗦了一下。他身子一软瘫靠着坐床,后背倚着靠枕轻轻地抚摩着太阳穴。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年一年挪啊蹭哪,这苦海看不到尽头,何处是彼岸令朕稍歇?!

他神情黯然,先长嘘吐出了胸中一口浊气,才提起朱笔,在奏章上批了一个大大的汉隶“可”字,然后庄重地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先是七州大旱,赤地千里,今关西又旱,莫非果真天谴吾失德?民惟邦本,生民惨淡,朕心痛尔。着司空府预为筹谋,大司农预备钱粮,备妥明春赈灾!”

司空第五伦躬身抱拳颔首,“臣遵旨!”

牟融见刘炟眼皮浮肿,神情倦怠,对尚书令郑弘递上的奏章只瞅了一眼,便再未发一言,便躬身抱拳道,“启奏陛下,南方诸郡大捷!骑都尉刘莱将永昌、越、益州三郡郡兵,及昆明夷人卤承等,在博南城大战哀牢王类牢,大败哀牢军,斩杀类牢……”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刘炟闻言,眼睛一亮,脱口说道,“南方诸郡即平,可即罢三郡兵,与民生息。另尚书台代朕书诏,允楚王案、淮阳王案徙者四百余家,发还故地,资费由郡县拨供,每户二万钱!”

“臣遵旨!”太尉牟融与尚书令郑弘领旨。

父皇政治清明,严刑峻法,楚、淮两案,涉事者甚众,几乎动摇国本。且两度北征,边郡吏民徭役苦重,父子分离,民怨较重。众臣都明白,刘炟不管大臣们怎么劝说,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息刀兵、减徭役、还徙民,宽施仁政,与民生息。

接下来,权倌又将敦煌太守赵统的奏章、北军长水校尉耿恭的奏折摊在案上。现在比西域事更急的是陇右战局,刘炟详细阅读了耿恭的奏章,耿恭详述了自己对西征高原羌人的谋划,并建议朝廷尽快征伐烧当羌,以稳定陇右局势!

刘炟从头到尾看了二遍,掩卷闭目沉思。

宣明殿内陷入沉静,见良久没有动静,太傅赵熹忍不住躬身进言道,“陛下,班超出使西域,奋身绝域,北上千里击破温宿国,并打援姑墨国兵,斩首千级,焚姑墨仓稻米、宿麦百万石,西域南道稳固,疏勒国固若金汤,宜特旨嘉勉!今南方诸郡虽平,然西羌动乱令天下震动,迟则祸及西京,宜断然处置。耿恭为战将,其自荐正逢其时也!”

东西二京,汉帝国定鼎天下的撑天柱石,岂能有危?江山社稷老臣白须颤动,言辞决绝,没有留一丝商量的余地。

刘炟思绪被打乱,他怔了一下。虽然心里有点不舒服,可老太傅明知道皇帝会不舒服还是要说,且所言分明是谋国之言,又令他无从反驳。

往常每遇大事,刘炟都会顺从太傅、三公主张。争执不下,为西域事曾闹到太后面前,结果他被太后训斥了一顿,让他在重臣面前颜面无存。

但这一回,他未回答赵熹的话,而是冷冷地“哼”了一声,便站起身走下坐床,绕过博山熏香炉和大书架,走到东面挂着大幅缣图的墙前。他仔细地看着黄色缣图上的陇西、金城二郡,未回头却问道,“依太傅、诸卿所言,陇西羌人之乱,当如何破之?”

赵熹、牟融、鲍昱、第五伦都走到缣图前,他们显然已经会商过,赵熹接过权倌递过来的银柄竹杆指着武威道,“禀报陛下:羌人西进,陇右、三辅、河西危急。然高原羌人之乱,南方夷人之乱,表面为汉吏抢劫羌妇引起民愤,实质为羌胡共谋乱汉。故处置羌乱,应与经略西域一体筹划,而不应顾此失彼!”

“确为羌胡勾连——”刘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老臣赵熹的话,以及早晨与大鸿胪窦固的一番长谈,已经让他从咋夜开始便乱成一团的思绪中似乎有了一点头绪,“昔吾为太子时,曾闻羌胡乱华之谋。今羌人又叛,西京震动,众卿以为当如何处之?”

赵熹看一眼牟融,牟融颔首,接过银柄竹杆接着刘炟的话头道,“陛下,永平年间,羌胡曾两度密谋,先定‘羌胡分汉’策,后又施‘促汉内乱’计,先帝雷霆出手,先斩羌国使臣,后派大鸿胪窦固自张掖出西海(注:即今青海湖),击杀烧当羌王,才破其谋,为吾举国练兵夺得三年时间。”

“今西域都护与已校尉亡,戊校尉迎回玉门,汉断西域,羌人以为时机已到,故尔才蜂起作乱也。北匈奴暂且在西域得势,定然会寇河西。北胡、西羌,一南一北,勾连为祸,南方诸夷定然亦会借机生事。如此,则吾大汉再无宁日。故吾等以为,欲灭西羌之乱,必先击其源头……”

“源头?!”未等牟融说完,刘炟面露愠色,又渐渐转为恼怒,他扭头直视着牟融道,“朕刚下罢屯、闭关诏,卿莫非欲令吾起兵讨匈奴?朕岂能出尔反尔,遗笑于天下邪?”

牟融没想到皇帝勃然变色,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司空第五伦忍不住叱道,“天下大旱未息,黎民孤苦无助,此时起兵讨伐漠北,塞北、河西怕又要打成一团,国家岂堪承受?陛下,老臣以为,太尉府此策不妥,此时向北用兵断然不可!”

第五伦当着皇帝面咆哮太尉,司徒鲍昱性直,一下子炸毛了!

他怒视着第五伦,激辩道,“司空所言,分明误君之语,断非谋国之言!三辅大旱,朝廷尚可赈灾解之。羌人如击破陇右,再据三辅,威逼西京,则北匈奴必兵出河西四郡。河西孤悬羌胡之间,倘若河西危难,则天下从此再无宁日。司空大人,彼时汝当呤《春秋》歌《周礼》退敌乎?!啊?!”

鲍昱掷地有声,有理有据,但声色俱厉,甚而刻薄。第五伦从来不敢与这猛人当面对垒,此时被诘问得哑口无言!

刘炟性格温仁,今日他分明十分不满重臣御前咆哮,他声音渐高,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此事不难定夺,诸卿不必再争!”

几位老臣都愣了一下,刘炟却接着道,“为人君者当谨记,听民兴,听神亡,民者国本也!朕撤都护、戊已校尉,息西域刀兵,罢屯闭关,实以养生息,乃不得已尔。北虏虎狼,朕为太子时,父皇屡屡教诲吾,汉与北虏不两立。吾非不征北匈奴,是时未至也!”

刘炟的一番话,令御书房内众臣都为之一振,没人再敢辩论,可随即众人又十分迷茫!既知汉匈不两立,汉使团未归,为何便要罢屯、闭关?!

难道不知正是这道诏令,令汉使团和西域汉军陷入孤军绝境,令已经归顺汉朝的西域各国陷入首鼠两端、茫然四顾的境地,令先帝北击匈奴的国策、令汉军以鲜血换来的战果毁于一旦。班超使团、西南南道各国已在绝域苦战,还说时未至也,国家大事,岂能义气用事?

赵熹、牟融两位老臣面露痛苦之色,鲍昱性格直爽,话都到嘴边了,被牟融狠踩了一下左脚,他吃疼这才将到了嘴边的诘问给生生给咽了下去!

天心难测,刘炟温仁墩厚不会说假话。三位主战的老臣虽然困惑,但他们见多识广,当然能看出,刘炟虽年少,绝非甘愿偏安自守太平帝王。西域溃败、陇右大乱,朝中主战、主和两派斗得你死我活。今日他一任众臣吵得山崩地裂,却稳如泰山,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莫非心里已有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