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就地成仙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刺史大人的政绩

就地成仙 第二百六十一章 刺史大人的政绩

作者:六卖生煎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1: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要不说郑天博跟戴冠还是默契的,这人还没到,他似乎就猜到了什么,早早的准备好了,只等戴冠前来,就召开轰轰烈烈的审判大会和动员大会,一方面消灭敌人,维护盐矿治安;一方面是安抚忍心,重振士气,为食盐大业的长远发展而做出根本性的建设。

戴冠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已经想到了郑天博会怎么做,因此对眼前的赵傲,十分唏嘘,还有那些平时人五人六的江湖高手,名门子弟,如今要在一众苦哈哈的,低贱的矿工面前,遭受最为丧失脸面的审判,那是何等的大快人心。

尤其是赵傲,这样的身份,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实在是古往今来头一遭,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的。

就是戴冠,到了现在也不明白,这个赵傲,为何会自甘堕落至此?

想不通归想不通,但是事实已经发生,赵傲就这么做了,也就不用理会其他的,既然决定了怎么处置他,那就按部就班来就是了, 至于以后的麻烦,来自青城山的压力,戴冠虽然担心,但不害怕,毕竟占着理呢。

关键是,这是自己的地盘,州牧大人是自己这边的,而且对方已经严重违反了朝廷命令,更加没有把本地官员和藩王放在眼里,在主权问题上,戴冠相信,梁王绝对不会因小失大,就像一家人再怎么吵闹,别人也不能插手,一旦外人来惹到了家中任何一人,那绝对是会

暂时言和,一致对外的。这一点戴冠有信心,因为说白了梁州是梁王的封地,别人来侵犯他的主权,损害最大的当然是他;州牧大人虽然久在梁州,但说白了是个流官,只有守土为民之责,没有地界划分的权利和义务,因为不是自己的地盘。

梁王跟州牧大人斗得再怎么凶险,那也是自己家里的事情,青城山和蜀王插手梁州境内的事务,尤其是来争夺这盐利,那是自己影响到了梁王的根本利益,所以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也不会因为跟州牧大人争斗就因小失大,一定会主动联手来对付外来的家伙。

所以戴冠才有那个底气,说梁州是自己的地盘,不怕青城山和蜀王后续的报复。

要知道,这些日子虽然梁王和州牧大人两边因为食盐的事情都得不可开交,实际上,梁王的根基没有动,因为,这食盐的税收,他还是能占据三成的,只是他们没有直接经营食盐,得不到跟多的利润。

但是经过戴冠提供的配方提纯的食盐,销量很大,价格也比之前要高一些,税收整体上是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他的那三成税收,算下来也是比之前翻了两三倍的,这一点他不得不说戴冠干得很好,但是不能直接来揽下打量的生意,还是很让人没面子的,关键是跟着自己混的那些各种各样的人,因为食盐市场被胡氏盐行狠狠压缩后,很多人失去了施展本市

的台子,也失去了拥护梁王的手段,所以反应很大,力度很强。

所以才会纠结其那么大的势力,来针对胡氏盐行,来跟戴冠斗争,甚至不惜挑战与梁州牧,这就是利益驱动人心,很多大人物也不能免俗。

比如刺史王景龙,因为是梁王那一派系的大人物,自然也要为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所以明白利润巨大的盐,是巩固根基,图谋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不顾身份,不顾嫌疑,想方设法,都要搞垮胡氏盐行,拔出戴冠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他这一次玩大了,玩过头了,想的很简单,以为请了江湖高手针对戴冠,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所以不惜跟远在蜀中的青城山勾搭在一起,也要铲除戴冠,搞垮胡家,把食盐大利牢牢把握在手中。

只是他哪里知道,这青城山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人物,不仅给蜀王当了狗腿子,甚至跟那些臭名昭着的江湖人士、帮派勾结在一起,把事情给彻底闹大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王景龙已经被梁王给劈头盖脸骂了一回,让他赶紧想办法补救,为了促使王景龙为自己的过错买单,顺便把他那纨绔儿子留在王府刻苦读书,希望能早日成才。

王景龙无奈,很是后悔自己没有事先调查清楚,如今涉及到私通蜀王的罪名,不仅是在梁王府这边需要一个满意的交代,就是朝廷那边,也是需要一个站得

住脚的解释,不然的话,后果很严重,要是蜀王真的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那么跟他有关系的所有人,估计都要完蛋。

尤其是外地大员,那就更加严重,又勾结占据地盘的嫌疑,一个不慎,就是抄家灭族的后果。

这个风险,王景龙还没法承担,所以立刻感觉到了害怕,并马不停蹄开始进行补救,派人暗中将青城山和蜀王暗中安插在梁州的所有探子和杀手一类的人物全部清除,甚至还要派人保护胡氏盐行不受影响。

然后派出心腹之人,寻找赵傲的下落,一旦找到了,必定是要抓捕归案,罪名嘛,就是聚众劫掠贡商,扰乱梁州治安,跨境抢夺螳螂川等等,反正每一条都足够赵傲身死的。

至于青城山那边是不是会派人前来报复,他管不了了,如果这件事情不急着处理,梁王也要让他生不如死。

所以,王景龙别无选择,最近都十分活跃,在梁州城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做事雷厉风行,顺带着把梁州城潜在的治安问题搞得风生水起,之前在这个城里势力庞大的三教九流的人物,盘根错节的势力,都纷纷被拔出,而且后果十分严重。

短短一个月时间,梁州城面貌焕然一新,之前随处可见的江湖人物,也消失无踪,街道上,巷道里,都十分安全,贫民百姓,可以正常上街,可以随意开战生产生活活动,没有人欺负和刁难。

还别

说,王景龙这一波扫黑行动,效果显着,赢得了一片赞叹之声,老百姓原本对这个刺史大人嗤之以鼻,而且之前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如今,反而是被他刷出一拨好感,好多百姓都交口称赞:“刺史大人终于想起来初衷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今算是开始了吗?”

一些人质疑道:“也许是表面文章,就是一阵子新鲜,不做评论,再等等看,万一有反转呢?”

“是啊,是啊,大家别高兴太早,这些文官老爷,都是花花肠子,主意多得很,还是再等等!”

到处都有人讨论现在的情况,大家说的话也差不多,都是类似上面这样的言语,有人选择相信,开始大力吹捧刺史大人,有人虽然很认同刺史大人的做法,但是保持怀疑,选择观望。

有人则完全不相信,毕竟刺史大人以前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样,而且在梁州当官这么多年,根本谈不上什么政绩,没有什么贡献不说,压榨百姓的事情没少干,很多苛捐杂税,可都是这个刺史大人搞出来的,美其名曰:“建设大昭商业典范城市,人人都需添砖加瓦!”

然后就开始强制征收税收,说是用来搞梁州城的基础设施,把城市建设好了,才能担得起商业重镇的称号,才能吸引更多的商旅前来州城交易货物,才能有更多的收入,哪怕是普通百姓,上街摆个煎饼摊子,这城里的人多了,

生意才会好,才能多卖一些出去,多挣一些钱。

不得不说,他这个说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许多人当时都觉得完全没问题,高高兴兴的交了钱,等着梁州城人满为患,然后好赚大钱,发大财。

可是实际上跟他们想的差了很远,人是多起来了,但是跟他们这些小摊小贩没什么关系,那些外地商旅,不是在大型酒楼客栈出入,就是有自己的商会落脚,更有甚者,官府也办起了招待所,把客人全部给分化包干了,他们这些指望人多做点小生意 养家糊口的人,只能干瞪眼。

而他们捐上去的钱,官府修什么通天大道,每年都是修了管不了多久又坏了,然后就是坏了修,修了坏,年年都在做着重复的工作,钱花了不少,建设没搞好,一些人反而是吃得脑满肠肥的。

所以大部分百姓,对这个刺史大人,那是完全失去了信心,因此如今王景龙出来轰轰烈烈的搞事情,他们虽然看在眼里,但是根本不行,心里想的不是刺史大人转变了心性,反而是在恐惧,不知道这个刺史大人,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又要想什么法子捞钱敛财了。

毕竟做了这么多表面工作,到时候收钱,可是很有理由了,唉,只是苦了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

所以王景龙这段时间做的事情,总体上是赞成的少,持怀疑态度的中等,表示到恐惧人的人最多。毕竟这年头,搞钱

很不容易,要是再无休止的支出,日子也就不用过了。

戴冠不知道梁州发生的事情,而且抢先一步,把赵傲这个罪魁祸首给抓到了,王景龙的人扑了个空,只能眼睁睁看着赵傲一行人,被押入人山人海的盐矿上,戴冠带着满脸笑意,看着郑天博也是十分期待的眼神,双方算是皆大欢喜。

只是他们不知道,在不远处的山坳山,有人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然后目露思索神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