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867章 给炮弹装上眼睛,国之重器

“你还真没猜错,今天啊,我就是来踢场子的。”

农夫长期奋战于特殊战线,性格一贯古板,可在这位老友面前,却如同顽童一般。

陈部长一句接着一句怼,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李爱国跟在身后,见状与秘书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惹不起,真惹不起。

进到办公室内,秘书端上茶水后,快步离开了。

陈部长斜靠在椅子上,继续开怼:“老李啊,把你的宝贝蛋拿出来吧,要是跟上次那样,是个白天才能亮的手电筒,那我可贴在大院里,让大家伙都瞧瞧哈。”

农夫一边拿出近炸引信的材料,一边笑着回应:“就怕你看了之后,藏在被窝里都舍不得拿出来。”

说罢,他将材料递过去,解释道:“我们气象站的同志,经过不懈努力,研发出一种能大幅提升爆炸精度、节约炮弹数量的新设备。”

“老李啊,你年纪越大,越会吹牛了,年轻时我咋没发现呢……”

陈部长嘴上这么说,却笑呵呵地接过报告,边翻看边讲,“想当年,我就是上了你的当,带了把……”

话还没说完,他的脸色微微一变。

材料上的专业数据他虽看不懂,但最后的结论却清晰明了:这是一种依据目标特性或环境特性感知目标存在、距离与方向,并发挥作用的引信。

陈部长从材料里抬起头:“还真有这东西老李,你赶紧给我讲讲。”

农夫却看了李爱国一眼:“我让我们气象站物资处的李爱国副处长来说吧,这玩意是他鼓捣出来,说的更清楚一些。”

李爱国也不推委,清了清嗓子:“首长,我们气象站在领导的指导下,研究出的这种近炸引信,利用无线电波获取目标信息,进而控制发火。

预计能将炮弹的杀伤半径提高一百米,实战中至少可节省百分之七十的弹药。”

陈部长抬起头,满脸震惊:“节省多少弹药你再说一遍。”

李爱国很自信:“至少能节省百分之七十。”

陈部长清楚在这种场合,李爱国不可能拿这么重要的数据开玩笑,但是还是忍不住看向农夫:“老李,这是真的”

农夫此时也收敛了老顽童的态度,郑重点头:“是的,老陈,我亲自跟了项目,见到了测试的全过程,还有.”

说到这里,农夫忍不住卖个关子。

“还有什么”陈部长此时也顾不得比较谁的肩膀比较高了。

“还有,近炸引信的生产不需要用到太多的技术,李爱国同志已经确定了大规模生产的方案。”

陈部长顿时感觉到自己手里的材料有万斤重。

“这玩意要是真如你们所言,那就.”

说到这里,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摇动电话:“小刘,你马上去会场,把208所的老周请过来。”

放下电话后,陈部长忍不住又仔仔细细翻看起材料。

此时,208研究所的周总工正坐在宽敞的大会议内,听着其他研究所的同志作报告。

208研究所全称兵器工业第208研究所,又被称为兵器装备研究所,是今年才正式成立的一家专业化研究所,却肩负着全国研制、改进弹药的重任。

这次来开会,周总工本想汇报新型56式样高射炮的榴弹炮的仿制工作进度。

因为仿制对象没有完整的图纸,再加上国内弹药技术薄弱,成果不太理想,特别是在精准度方面,欠缺的太多了。

当然了,周总工未尝没有哭穷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再从其他军工厂和军工研究所调一些研究员。

只是还没等轮到他作报告,陈部长就突然离开了。

正当周总工疑惑到底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秘书悄悄溜进来会议室内,碰了碰他的胳膊。

“周总工,首长请您过去一趟。”

周总工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他马上要上台做汇报了,此时要是离开,算怎么回事儿

秘书见他愣神,加重语气:“首长有急事儿。”

听到这话,周总工这才把跟负责会议程序的同志打了个招呼,随着秘书一块来到办公室。

周总工刚进办公室,就又愣神了,原本保密等级很高的办公室里,竟然还有两个陌生的同志。

陈部长也没有介绍的意思,见他进来,直接把材料递给了他:“老周,你前阵子不是跟我哭穷,你们208研究所空有全国唯一一家专业弹药研究所的名头,却连个自研弹药都没有吗”

周总工诧异:“您搞到了弹药的技术材料”

陈部长笑了:“这可比弹药技术要好几十倍啊!”

周总工愣住了,几十倍您老又在开玩笑了。

难道说陈部长已经看出了他此行的用意,先随便拿个东西堵住他的嘴巴。

这也把他看得太简单了,他虽是老军工出身,却擅长“哭求”。

用日后的话讲,这叫做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就让我先看看这糖到底是苞谷面还是古巴糖。

周总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翻开了材料。

当他看到近炸引信的原理时,差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睛,定睛看去。

这玩意的设计也太精妙了!

不过,暂时还不能激动,搞军工的都知道,原理和设计是一回事,真正的效果是另外一回事。

要把这么多部件塞在一个小壳子里,谈何容易,高温如何解决震荡如何解决

强忍住激动,周总工继续翻下去,每翻一页,他的嘴巴就张大一分。

最后他的嘴巴差点合不拢了。

这近炸引信可不是苞米面,也不是古巴糖,而是实打实的大白兔奶糖!

周总工深吸几口气,才平复下激动的情绪,看向陈部长:“首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研究所,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研制出来。”

陈部长夹着烟,笑着指了指李爱国:“老周啊,这位同志已经造出样品了。今天请你来,是想让你们研究所开展下一步的安装工作,顺便做个验证。”

已经造出来了这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周部长却莫名有些失落。

这么厉害的设备,自己没能参与研制,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不过,能负责把近炸引信安装到炮弹里,也算是为国防事业出份力。

周总工重重地点头:“首长,您放心,我们208所定不负所托。”

“那好,现在咱们就到你们208走一趟。”陈部长站起身。

李爱国与农夫对视一眼,拎起那个大箱子。

在那个年代,讲究兵贵神速,一旦发现好东西,恨不能立刻将其变为现实。

几人走到门口,陈部长让秘书安排车辆。

秘书听闻陈部长要前往208所,有些担忧地说:“首长,如今大会还在进行,全国几十家军工所的领导都在参会。按照会议流程,您该上台讲话……”

陈部长挥挥手打断他的话:“讲话的事儿,你去通知王书记,请他代劳了。”

“是……”秘书深深地看了一眼李爱国手中的箱子,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陈部长宁愿错过如此重要的会议。

由一辆小轿车、两辆嘎斯吉普车组成的车队,风驰电掣般驶向位于cp区的208所。

208所虽是新建,房子却还是旧的,一条水泥路从中间横穿而过。

车队在水泥路上停下后,周总工立刻冲进办公室内,摇动电话通知了所里面的研究员。

片刻功夫之后,几个身穿灰色工装的中年人汇聚到了办公室内。

周总工走到李爱国跟前:“爱国同志,麻烦您了。”

李爱国明白这些都是专业的弹药研制与装配人员,当即打开箱子,取出五个近炸引信递过去。

几位工程师接过,仔细研究一番,纷纷点头:“这外形和体积,装在弹头位置正合适,只需对弹体内部做些改动,不会影响炮弹威力。

无论是122毫米的榴弹炮,还是37毫米的榴弹炮,都能装填。”

研究过后,工程师们给出最终意见:“给我们半天时间,保证完成改装。”

周总工点头:“那就辛苦你们了。”

说完,又补充一句,“这东西可能关乎咱们未来弹药的发展方向,务必谨慎对待。”

“您放心,周总工。”几位工程师小心翼翼地抱着近炸引信,朝弹药加工实验室走去。

李爱国、农夫和陈部长坐在办公室里,悠然地闲聊起来。

中午,几人在食堂吃了工作餐。

所谓工作餐,就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餐,每人一个白面馒头、一碗棒子面粥,配菜是酸辣大白菜。

吃饱喝足,一位工程师前来汇报:“我们已改装好五发炮弹,其中三发是122毫米榴弹炮,两发是37毫米榴弹炮。”

周总工拿起电话,通知演习场做好准备。

208研究所的演习场就在研究所旁边,是一块足有十几亩的空地。

这本是片荒地,却被研究所职工家属在角落种了不少大白菜、芹菜等青菜。

农夫环视一圈,给周总工提个意见:“每次演习,都得派人清空场地。

去年,在川省的756研究所发生了一起伤人事故,城里的盲流跑到演习场偷箩卜,被迫击炮给轰了,好在没有直接命中,才没闹出人命。

那家伙吓得喊了一声:不就偷了个箩卜吗,值得用炮轰吗”

周总工强忍住笑意点头,把农夫的意见传达下去。

片刻功夫后,几十个身穿制服的大兵将演习场内外清理了一遍,好在没有发现有外人。

“二连长,把54式和55式拖出来!”见演习场准备就绪,周总工下达指令。

炮兵连的战士们将一辆加农炮和一架高射炮从仓库内拖了出来。

加农炮的目标是一辆残破的坦克,距离大概有八百多米。

为了验证近炸引信的性能,二连长让操作员故意在瞄准的时候,偏离准心二十米。

“预备,开炮!”

伴随着一道命令,演习场上空炮声震天。

轰!

所有人都目睹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炮弹从炮口射出,很明显要偏离了目标,却在最接近目标的时候,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本就残破的坦克掀翻在了地上。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唯有寒风卷起阵阵黄土。

虽说事先知晓近炸引信的特性,可亲眼目睹,又是另一番震撼。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炮弹,炮弹变成导弹了!”操纵员忍不住吞咽口水大声说道:“以后我们炮手,岂不是都能变成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陈部长明显是见过大场面的,这会反而淡定了下来。

“老周,继续吧。”

“.是!”周总工大喊道:“现在进行第二次实弹射击实验,偏离距离一百米!”

一百米的距离,几乎相当于半个演习场了。

操纵员想都不敢想,强忍着忐忑,将炮弹装填进去,一番操作后——

“预备。”

“开炮!”

“呼!”

一枚炮弹飞出炮管,朝着明显偏离的方向飞去。

在这个时候,神奇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轰!

炮弹在跟目标坦克并行的时候,突然爆炸了。

虽然因为距离过远,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只是让坦克晃了两下,但是镶嵌在坦克装甲上的弹壳已经说明了实验结果。

跟上次的全场寂静不同,这次演习场上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原本一发普普通通的榴弹炮,加装了近炸引信后,就跟长了眼睛一样。要是在解放前,咱们拥有这玩意,那小鬼子早就哭爹喊娘了。

我在这里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把近炸引信交给我们208所做适配和生产,我保证绝对不会辜负你们的信任。干他娘的,我要用炮弹把那帮狗日的全轰成渣渣。”

一向文质彬彬的周总工现在竟然爆出了粗口,没办法,这炮弹给他带来的心理冲击太大了。

因当时国内靶机稀缺,目睹近炸引信的威力后,更不可能用靶机做实验了。

随后,陈部长以七机部的名义,从空军试验场运来两个巨大的气球,对高射炮进行实验。

事实证明,近炸引信在防空火炮上的作用更大。

以前,防空榴弹炮只能在命中战机时,才会发生爆炸,等于是单体攻击。

加装了近炸引信的榴弹炮,在距离很远的时候,就能爆炸,等于是群体攻击。

玩过游戏的朋友,都知道升级技能,要优先升级群体攻击技能。

看着两发高射炮,在炮弹明显偏过空中随风飘逸的气球的时候,依然发生爆炸,溅射出去的碎片干掉了气球。

陈部长也忍不住鼓起了掌:“好好好,从今天开始,就让咱们给炮弹按上一双眼睛!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啊。”

国之重器的说法,立刻得到了在场所有领导和研究员们的赞成。

炮弹精度提升百分之七十,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咱们凭空多生产百分之七十的炮弹。

这不是国之重器,什么是!

领导故障,大家伙一起跟上。

待掌声稍稍停歇,陈部长关心起一个事情:“爱国同志,近炸引信现在是国之重器,不能轻易示人,保密工作要做好啊。”

说到保密,这就是咱李爱国的专精技能了:“首长请放心,从最开始的时候,在农夫同志的布置下,我们就狠抓了保密工作。”

农夫点头:“就连我只是知道相关原理,具体的图纸只有爱国同志才掌握。”

陈部长满意的点头:“是我疏忽了,你们气象站搞出来的东西,保密肯定没有问题。不过.”

他停顿片刻,看着李爱国说道:“不过接下来要大规模生产了,到时候需要各方面配合,保密规定如何执行呢”

农夫没等李爱国回答,就把话接过去了:“老陈,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还是采取我们保密站的代工生产模式,具体图纸由李爱国同志一个人掌握,代工交给各地工厂。”

“代工”陈部长觉得这个词语有点新奇。

农夫把“代工”模式讲了一遍:“这是爱国同志创造出来的办法,每个代工厂只负责早一部分配件,既能提高代工厂的专业程度,也能最大限度的保密。”

他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近炸引信是气象站设计研制出来的,气象站也该分一杯羹。

农夫倒是不在乎这点功劳,但是他现在是气象站的站长,不能不为气象站里的那些工作人员考虑。

陈部长也清楚农夫的心思,他们七机部等于是白白捡了这么大的功劳,已经占了大便宜了。

他琢磨了片刻,觉得这办法可行:“那就这么决定了,后续的大规模生产工作,由李爱国负责图纸,208所统筹生产,一定要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最多的近炸引信。”

208的周总工还有点担心:“目前国内的那些工厂都比较忙碌,怕是抽不出多少产能。”

陈部长见周总工又犯知识分子的毛病了,敲打道:“产能不足,挤一挤不就有了,老周啊,在工作中,不能死搬教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说完,他的声音逐渐增大:“无论如何,大家伙协力同心,一定要为炮弹装上眼睛!”

“为炮弹装上眼睛!”

演习场再次爆发出欢呼声。

夕阳西落,散发出的光辉,在所有人的脸上映衬出了信仰的色彩。

因为有了天大的喜讯,208所很大气的决定拿出半个月的配额举行一次庆功晚宴。

酒过三巡,众人情绪高涨,毕竟他们即将改变国内火炮的作战模式。

周总工则将目光聚焦在李爱国身上。

他身为老军工,是专业的炮弹与火炮专家,而具有革命性的近炸引信正是李爱国的杰作,他对李爱国印象极佳。

目前国内的火炮大部分是仿制老毛子的,虽然威力巨大,但是也有一些弊端。

谈起火炮未来的发展方向,李爱国没忍住,笑着问周总工:“周总工,你们想没想过快速部署系统。”

周总工还没来得及接话,一个年轻研究员笑了:“李顾问,您还是个外行啊,火炮重大几十吨,需要专业牵引车辆,哪可能快速部署。”

他话音未落,就被周总工骂了:“你不懂别丢人。”

周总工扭头看向李爱国:“爱国,这个快速部署是怎么回事儿”

李爱国摇摇头:“我也只是有一点小小的想法,今天在您面前班门弄斧,您可别见怪。”

“看你这话说的。”周总工作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李爱国根据打阿三和打猴子时候的经验,装着不懂的样子,讲道:“目前咱们国内的火炮,无论是数量还是火力都差不多了,欠缺的就是机动性。如果像老毛子那样,搞专业的越野牵引车的话,成本太高了。

特别是越野牵引车受地形限制,不适合山区使用。

如果能够研制一款新式无后座山地炮,这种炮使用模块化的炮管和组件,可以快速分解和组装。

无后座力设计使得火炮在不稳固的地形上也能保持稳定射击。

周总工听得双眼放光,扭头看向旁边的年轻研究员:“看到了吗,就你还有资格数落人家不专业这种快速部署将让咱们的队伍,在山区也拥有快速机动的炮火。”

年轻研究员挠了挠头,笑了笑。

陈部长本来正在跟农夫聊以前的事情,听到这番话,也端着酒杯看向这边,诧异的点点头:“爱国,你这个想法很不错,咱们七机部也正在考虑发展专门用于山区的火炮。这还真是巧了。”

能不巧吗。

你们七机部在为收拾阿三做准备。

阿三的家门口就是大山。

李爱国笑着挠挠头:“这只是我的一个小想法,当不得真。”

“你这个想法可不小啊,一举解决了山区火力不足的问题。”陈部长看了看周总工:“老周,把这个记下来,你们208所随后先出一个方案,递到部里面,咱们好好合计一下。”

“是。”周总工摸出笔记本,用钢笔在上面写下工整的字迹。

这时候,208的另外一个总工问道:“爱国,你对火炮未来的发展还有什么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