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703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703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5 11:48:40 来源:小说旗

押运处的味道已经很淡了。

唐植桐一到财务科,迎来的是马薇的通知:“科长,方处昨天找你来着,说等你来以后过去一趟。”

“哦?说啥事了吗?”唐植桐有点渴,放下挎包,先给自己倒上一杯水。

“没说。估计是农场的事吧,上面已经批了。”马薇笑着跟唐植桐报信。

“嚯,不错呀,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你立大功了。我代表不了别人,我只能代表我个人感谢你!”这年头流行我代表谁谁如何如何,唐植桐不太喜欢那个调调,虽然自己大小也是个代表,但他不敢说自己能代表多少人。

“哎呀,让科长一说我都不好意思了,我好歹也是押运处的一份子。”马薇很开心,但也有着国人的优良特质,比如含蓄。

“哈哈哈,这是你该得的。我先过去找方处一趟。”水有点热,唐植桐索性端着出了门。

到了门外,先用山泉水掉包一半热水,然后一气干掉,再灌满,完美!

白天的气温已经有小二十度,押运处取暖的炉子已经停了,由于国人信奉“春捂秋冻”的养生法则,所以这个时节出门依旧会穿的多一些,为了体感舒适,不少人都开了门窗通风,方圆也不例外。

方圆办公室没别人,唐植桐敲了敲门,开口喊人:“方处。”

“进来,把门关上吧。”方圆听出是唐植桐的声音,抬起头来笑道。

“我听马薇说圆哥找我,有啥指示?”唐植桐关上门,将自己的搪瓷杯放在桌子上,从兜里掏出烟来给方圆散了颗烟才坐下。

“你这戒了烟,身边也没缺了,都是给别人抽了吧?”方圆没有立马说事,而是点上烟跟唐植桐逗闷子。

“嗐,递颗烟好说话嘛。”方圆也不是外人,唐植桐不藏着掖着。

“最近怎么样?忙得过来吗?上次熬粪的时候人多,也没好多问你。”

“上个星期忙了点,这个星期还行吧,明天还有一场报告,后面应该就没了。”这个星期已经跟周老师打过好几次照面,他没再提汇报的事情,唐植桐估摸着自己后面能轻松点了。

“嗯,忙是好事,不忙也不错。是这样,农场的事情部里已经同意捎带上咱市局了,市局这边接下来会轮流安排些人手过去驻点,具体怎么安排,现在还没有出来。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方圆大体将事情说了一下。

“圆哥给安排就行,本来读委培就已经与工作有些脱节了,我不想在劳动锻炼上再跟大家拉开差距。”唐植桐可以说是毫不犹豫的做了选择,大不了再逃课呗。

“行,那我到时候给你排上。农场就在大兴,离咱这边二十来里地,真有事回来也方便。”见唐植桐答应,方圆就爽快的答应下来,在他看来,深入群众是一个好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嗯,到时候如果我不在这,就让马薇给我说一声。”唐植桐干脆利落,去农场劳动这事,一方面是在职工面前刷个形象,另一方面是因为月底马上就有新的指示下来,关于批评干部天天开会不下基层的那种。

方圆点点头,事情就算这么定了:“上次我看你劳动很积极,回去以后没被数落吧?一身臭味。”

“嗐,别提了,棉袄棉裤挂外面吹了一宿,外套愣是被我媳妇洗了两遍。”唐植桐咧着嘴,有些小骄傲,尽管那天自己洗完衣服以后做了去除异味的处理,但下午回到家的时候,衣服还没干,一问才知道是小王同学不放心,生怕自己带着一身味上班,又给洗了一遍。

“哈哈哈,我也差不多。土豆种的芽已经出来了,我跟陈大姐商量了一下,后天一早开始种,你到时候看你时间,咱这人多,你不来也没事。”方圆笑的开怀,觉得两人的媳妇有相似之处。

“这是咱押运处的大事,我得来。”自己的基本盘在押运处,短时间内调动的可能性不大,唐植桐瞬间有了取舍。

“行,到时候穿的埋汰点,省的回去再受婆娘埋怨。”方圆嘱咐道。

“好嘞!我到时候把我下工地的衣服穿上。”唐植桐乐呵呵的应着,自己不缺破旧衣服,有随着自己身高增长被张桂芳各种魔改加裤腿的,也有用父亲旧衣服改的,只不过当上投递员后,自己大多穿着工作服,穿旧衣服的机会大减罢了。

聊完正事,两人又聊了会最近听到的、看到的见闻。

这一回,唐植桐没有再开口问方圆缺不缺粮一类的话。

四九城居民的粮食定量目前还没有再次缩减,现在野菜都已经发芽,冬天都熬过来了,只要手脚勤快一点,接下来的短时间内只会一天比一天好,多跑点路去郊外挖点野菜,日子能过下去。

当然,这仅限于有城市户口的人,农村不在此列。

回到财务科后,唐植桐先处理一下这几天积压的单据,然后端着搪瓷杯看了会这几天的报纸。

最近的国际局势依旧是让西北人民读起来烫嘴的风起云涌,仿佛一年到头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唐植桐看到了前几天北边发射卫星式飞船成功,第四个飞船安全着陆的报道。

尽管两边关系已经闹的不愉快,但国内依旧发过去了贺电,可能想着争取点项目上的技术支持吧。

国内嘛,虽然有困难,但从报纸上看到的都是积极蓬勃的改进措施。

有两条引起了唐植桐的注意,着重看了一下。

一条是对于卫生工作的指示,直言近两年放松了,要继续抓卫生运动,大搞卫生工作,要向四九城卫生部门学习,争取三年内做出显着成绩;

一切卫生医药人员都要振作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

所有人要尽可能地手执蝇拍及其他工具,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大除四害,但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

另一条是关于技术革新的指示,其中有一句是:随着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不少企业正在向大搞自动化、半自动化,大搞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向高大精尖方向发展。

看完后,唐植桐挠头,第一条甭管跟自己有没有关系,起码妇联、四九城卫生部门要高兴老半天了。

第二条嘛,这不正好给自己鼓捣超磁铁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押运处坐班有个好处,事情处理完了可以正点下班。

唐植桐到家的时候,小王同学和凤珍还都没回来,只有凤芝在家里逗猫玩。

“桉子,凤芝今天回来说有个什么预防针,学校让问问家长打不打。”张桂芳见唐植桐回来,遂征询儿子意见。

“什么预防针?”预防针唐植桐明白,这是百姓私下的叫法,其实是疫苗,不过依旧一脸懵,母亲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

“我记不住,就记得要花三毛钱,你问问凤芝。凤芝,别玩了,跟你哥哥说说那个预防针是怎么回事。”张桂芳将问题甩给儿子和女儿,自己扭头继续忙活全家人的晚饭。

“我们老师说是什么脊髓什么炎的疫苗,预防婴儿瘫的。”凤芝也没说清楚疫苗的名字,不过却记住了病的名字。

“婴儿瘫?是小儿麻痹症吧?脊髓灰质炎疫苗?”唐植桐恍然,这是脊髓灰质炎疫苗国产化成功了?

“对!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哥哥真厉害!”凤芝恭维了一句,然后怯生生的问道:“咱妈说打不打你拿主意,那我不打了吧?”

“打啊,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想打都没机会呢!”唐植桐丝毫都没有犹豫,回答的斩钉截铁,犹豫一秒都是对顾方舟同志的不尊重。

顾方舟现在才三十多岁,被后人亲切的称为糖丸爷爷,恐怕从七零后和八零后,没有哪个小朋友没有吃过糖丸。

唐植桐之前看过一些关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新闻,建国初期国际上只有两种疫苗,一种是大洋对岸的死疫苗,安全有效,但无法避免二次传播,而且价格很贵,五美元一针,需要接种三次,这种价格明显不亲民,咱们接受不了。

第二种是北边研发的活疫苗,生产成本是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尚未经过临床试验。

在从北边拿到疫苗原液后,顾方舟和同事在昆明建立基地,先在猴子身上试验,试验通过后又拿人体进行实验,国内第一批接受活疫苗试验的就是这个团队的成员。

因为脊灰疫苗最终是要用在孩子身上的,所以距离临床应用还差了儿童临床试验这一步。

第一个接受脊灰疫苗儿童临床试验的是顾方舟的儿子顾烈东,那时候他才刚满月,是顾方舟瞒着爱人将孩子偷偷抱出来的……

唐植桐不知道现在出来的这一批脊灰疫苗是不是也是在做临床试验,但这都不是事,因为唐植桐印象里,这疫苗就没造成过什么不良影响,最多发两天烧。

“哥,我能不打吗?”凤芝一听哥哥支持自己打,立马哭丧着脸哀求。

“咋了?你还怕疼啊?”看妹妹这副模样,唐植桐知道这是触动妹妹的童年阴影了。

凤芝前几年更小的时候,有一回咳的很厉害,唐奶奶就带着她去看大夫,大夫当时听了一下,让打屁股针。

由于凤芝之前没打过,不知道屁股针可以那么疼。

一针下去,凤芝身体就扭了起来,唐奶奶劲小,没按住,凤芝就如同受惊的耗子躲进墙角哭,屁股上当时还带着针头呢。

“嗯,疼。我不想打。”凤芝可怜兮兮的哀求着。

“行吧,那就不打。”唐植桐不想加重妹妹的童年阴影,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不打就不打吧,过不了两年,糖丸也就问世了,到时候吃糖总不会抗拒了吧?

一听不打,凤芝立马转悲为喜,跑进屋里跟张桂芳报喜去了。

唐植桐笑着摇摇头,从装作从包里掏出给贝贝做的梳子,实际上是自己偷偷用外挂做的。

这活不好在屋里干,所以唐植桐唤着贝贝来到外面。

贝贝以为铲屎官又来投喂了,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没成想被一把被薅住,然后就把一把梳子给伺候了。

给猫梳毛这个活很解压,三五下就能撸出一把绒毛。

贝贝不明所以,但很配合,毕竟不是硬薅,感觉不到疼。

这边快梳完的时候,小王同学回来了:“这是给猫梳毛?”

“对啊,今天用学校的器械加工了一把梳子,怎么样,还不错吧?”唐植桐将剩余的那点毛刮了两下,将绒毛拿在手里,展示给小王同学看。

“没想到还挺好用。”丈夫的发明有用,小王同学很开心,脸上带着笑,说道。

“你这脸怎么了?怎么这么红?”唐植桐看出了小王同学的异样。

“可能有点低烧。”联想到昨晚丈夫劝自己不要起身去拿签名书,小王同学的脸蛋更红了,为了遮掩,她从挎包里又掏了一本《茅盾选集》出来:“瞧,沈先生的签名。”

“我手脏,你先拿着,我给你熬姜汤去。”唐植桐顾不上看,将梳下来的绒毛扔掉,拿着梳子进了门。

张桂芳也看出了儿媳妇的异样,在得知小王同学发烧后赶她上床休息,并嘱咐唐植桐将厢房的炉子生起火来。

在老一辈眼里,发烧就得捂汗,不能再次受凉,否则容易重感。

在唐植桐的观念里,发烧起始阶段会感觉冷,这时候要捂,后面吃药后会出汗,这时候就要适当的减少身上的衣服,让汗排出来。

结婚一年多,小王同学头一次生病,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张桂芳特意加急熬的小米粥,里面放了红糖。

张桂芳没让儿媳妇再去正屋吃饭,而是让儿子给端到了床边。

小王同学精神不错,没有让丈夫端着碗喂饭,而是自己靠在床头,一勺一勺的挖着吃。

唐植桐则守着炉子,看着熬红糖姜水。

红糖姜水依旧是那个味,让两人想起了在呼家楼邮局第一次共处一室时的情形。

唐植桐看着小王同学娇艳如花的脸庞,吞了口口水,说道:“我一个不成熟的建议,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