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最强兵王在三国内 > 第128章 西向长安

最强兵王在三国内 第128章 西向长安

作者:不京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宣到了国相府,府上的侍从去通报后,刘宣在书房见到了孔融。刘宣行礼后坐下,开门见山的问道:“关于去长安给天子祝寿一事,国相是怎么考虑的呢?”

孔融脸上,流露出凝重神色。

涉及到前往长安,他的心中也是有一丝担忧的。

沉默半响,孔融道:“这一次天子生辰,既然董卓下了命令,我会亲自前往。”

刘宣剑眉扬起,流露出一抹惊讶。

没想到,孔融竟要亲自去。

来国相府的路上,刘宣已经考虑过孔融的处境。站在孔融的角度,为了自身的安全,派人前往长安是最合适的。既顾全了天子的脸面,也保全了自身的安全,是两全之策。

刘宣问道:“孔相可想过去长安的坏处?”

孔融笑了笑,显得很轻松,淡淡说道:“世子所想的,本相自然知道。一旦去了长安,就进入了董卓的虎口,身不由己,生死全由董卓做主。如果惹怒了董卓,或是董卓起了什么歪心思,就可能被扣押,甚至命丧长安。”

刘宣问道:“孔相既然明白,为何非要去长安呢?”

对于孔融的想法,他也向摸摸底。

孔融神色肃然,正色道:“天子生辰,既然要庆贺,本相身为人臣,自当前往祝贺。即使这是董卓的设计,但我身为汉臣,受天子俸禄,自当前往。”輸入網址:Нёǐуапge.сОМ觀看醉心张節

两个字——汉臣,已经说明了一切。

对天子的尊重,对汉室的忠诚,这是孔融坚持去长安的原因。

刘宣听了后,神色敬重,他没有任何夸赞的言语,只是站起身,拱手郑重的揖了一礼。

朝廷有孔融这样的臣子,是大汉之福。

孔融轻笑道:“世子不必如此,身为汉臣,本应如此。”

刘宣说道:“孔相自谦了,纵观天下的诸侯或是封疆大吏,能做到孔相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我可以断定,董卓传令天下的诸侯入长安为天子祝寿,亲自前往的人相当少。有一部分人,会派人前往道贺。还有一部分人,不会搭理董卓的命令。在他们眼中,只有权势,也不把董卓当回事,更不把朝廷和天子当回事。”

“汉室不振啊!”

孔融摇头轻叹,显得相当的落寞。

作为一个汉室的死忠,孔融希望朝堂清宁,天下大定,重现大汉声威。

然而,天下却越来越混乱不堪。

战火四起,诸侯作乱,贼匪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一切,都显得如此的混乱。

孔融目光落在刘宣身上,眼中有着意义光华,更有着期待,道:“世子在去年的时候,一鸣惊人,然后担任观阳县的县令。”

“任职期间,短短时间内,世子就肃清了观阳县的内患,扫荡了贼匪。”

“一步步走来,观阳县已经大治,百姓也安居乐业。”

孔融很是期待,略显得兴奋,道:“这一切,都显现出了世子的非凡能力。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许劭的评价。”

“世子有能力,正所谓能者多劳,希望世子能担起重任,中兴汉室。”

“北海国王室一脉,传自光武皇帝之兄齐武王刘演一脉。”

“至今,已经一百四十余年。”

“论起血脉,北海国一脉虽然不是光武皇帝的嫡亲血脉,但也是刘姓宗室血脉,是大汉皇亲。担起振兴汉室的重任,世子责无旁贷。”

孔融脸上有着一抹惭愧,无奈说道:“本相长于治政,有能力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在行军打仗方面,有心无力。本相能做的是在其位谋其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荡平乱世,重振朝纲,本相心有余而力不足。世子能力卓越,当有此觉悟,为大汉中兴而努力。”

推心置腹的话语,从孔融口中说出。

忠诚之心,展露无遗。

这,是一个忠于汉朝的忠臣的心里话。

刘宣敬佩孔融这样忠于汉室的官员,他郑重的点头,道:“孔相放心,我会竭尽所能。为汉室江山的稳定而努力,为大汉的中兴而奋斗。”

“好!”

孔融捋着颌下胡须,脸上流露出笑容。

话锋一转,孔融说道:“本相虽然名声不显,但在朝廷中,也认识几个官员。如刚回到京师的左中郎将蔡邕、司徒王允,以及杨彪、马日磾等人,到了长安后,本相会为你引荐。”

“多谢孔相!”

刘宣心中,也是一阵高兴。

有孔融引荐,他和朝廷的官员就可以建立关系。

这对提升刘宣的名声,很有帮助。

试想一下,蔡邕、王允、杨彪、马日磾等人都交友广泛,威望很高。当他们和某某聊天时,随口一说北海国世子如何如何……

说的人多了,就会让人认可刘宣,认为刘宣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

这,便是无形中的好处。

刘宣问道:“孔相,我们何时启程?”

孔融回答道:“之前,本相已经把相关的事情安排了下去。明日一早,我们就启程前往长安。现在是十月,距离天子生辰还有两月有余。此去路途遥远,不知道路上是否顺利。再者,早一天抵达长安,就可以多些时间准备。”

刘宣说道:“明天一早,我来孔相府汇合。”

“可以!”

孔融闻言,点头同意了。

刘宣起身告辞,回到王府后,他先安排了一些需要处理的事情。然后,他告诉了徐晃和糜芳离开的时间,再去了一趟刘赫的院子,说了离开的时间。

做完这一切,亥时都过了大半,刘宣才洗漱更衣睡觉。

次日一大早,刘宣早早的起床。

晨练完,他洗漱后,带着糜芳和徐晃吃罢早饭,然后又去了一趟刘赫的院子,向刘赫告辞。听完刘赫的嘱托,刘宣退出来,带着糜芳和徐晃前往国相府。

到了国相府,等了约莫小半刻钟,孔融也出来了。

孔融此去,竟是孤身一人,身边连一个书童都没有带。

孔融和刘宣乘坐马车,徐晃和糜芳则骑马赶路,一行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剧县,西向长安,奔着长安行去。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

北海国位于青州的最东面,刘宣一行人接下来,要从北海国离开青州,再进入兖州,然后途径洛阳,再往长安。

这一路,青州和兖州境内,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正是因为如此,一行人赶路的速度很快,路上很少耽搁,也少有专门找驿站歇息。都是到了天黑后,找农家百姓借宿,或是在荒山野庙过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