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狂野大唐 > 第一一二章 基层官吏

狂野大唐 第一一二章 基层官吏

作者:南山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转眼五天过去,柳城已渐渐安稳下来。庄毅又发了笔小财后,过冬的粮食基本上不缺了,但开年之后还是会出现粮荒。而且他马上就要迎娶艾兰公主,这个是聘礼是不能少的,然后两万余室韦人也会跟着到来,这又需要一笔巨额的粮草,尽管他们可能会带些牛羊,还是会有巨大的缺口。

带回来的四千五百匹战马加上从渤海人手上缴获的两千匹,庄毅急着脱手,可一时找不到买家,也是无可奈何。还得分派人手放牧,并收割草料以备过冬。

长远的事情还需要紧急准备,但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行政班子得先搭起来,这样才能尽快恢复对地方的治理。可是问题又来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该以什么样的名目组建机构呢。

段忠实建议按下等州县来组建行政体制,就算暂时得不到认同,但可以治事了。

庄毅按这体制一算,完全没有那么多人来充当差官和幕僚,他左思右想,干脆大手一挥,说出两个字,军管!

于是,庄毅经过两天的构思,并参考自己那可怜的一点历史知识,泡制一份临时官制出来,新鲜火热的营州临时军事管制公署挂牌成立了!

这让段忠实哭笑不得,可也无法反驳,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个莫明其妙、又不伦不类的临时军事管制公署。庄毅自领平辽军兵马使,营州临时军事管制公署署令,并兼功房主事。实际上,这个功房是由朱永济的弟子祖向荣和元敬思负责打理,他们需要多学习一下处理文案的能力。

任段忠实为平辽军兵马从事,营州临时军事管制公署丞,并兼户房主事。户籍又是与田亩挂钩的,段忠实又要清点丈量整个营州所有的田亩。

又任段仁贞为临时军事管制公署仓房主事;伏铁手管工房;兵房则交给康正和练手了;法房则交给了梅图,他是奚人又难得识汉字,会说汉话,管治安最好不过。

这样的任命倒没问题,日常行政已经可以运转了。但是段忠实找到庄毅抱怨。对康正和的名字非常不爽,因为康正和的名与他的字相同。

庄毅对此哭笑不得,于是再次大手一挥,给康正和改名叫康正明,但还是有一个字相同,段忠实只得一脸纠结地接受了。这时代虽有犯尊者讳一说,但对于同名,只要尊者不忌,不是下辈者的亲者或贤者,一般为下辈者是无所谓的。就像卢龙有个李全忠,宣武有个朱全忠,不过朱全忠是皇帝赐名的。

关外辽西的十月初,气温急剧下降,晚间有了一丝寒意,早晨更是寒霜遍地,田间地里渐渐有了一层薄薄的冻土。

平辽军府各级官吏都在忙碌,事实上各项事务稳定下来后,也没什么好忙的,主要就是准备庄毅的婚礼。庄毅当然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军队上的事情,暂时管的比较松散,都山叠秀寨和狼山戍带来的兵太少,奚人士兵太多,他想再整编,但是又怕激起矛盾,那会得不偿失。

于是,便把心思放在了对营州户籍的整理上来,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繁琐的事务,只有治下有民,才能创造税收,才能从中征募到兵员。唐初时的营州是有设置县的,天宝年间有户数八千余,加上当地驻军数,总人口近二十万。

现今在册的户数是五千二百一十户,但口数就有点含混不清了,实际户口数可能还不止。而且营州附近的地理情况,庄毅也需要深入了解。

接下来的日子里,庄毅与段忠实一起走访考察了营州周边各村寨,对基层组织官吏重新任免,恢得其一定的治事权,并登记造册,以便纳入正常统治状态。

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基本上延续隋代而来。即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城邑居住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正一人。其村满百家,增置一人,掌同坊正。

这样看起来组织比较严密,终隋一代制度完善。而到了唐代,李渊晋阳起兵,就得到晋阳富豪乡长刘龙的支持,唐初便废除了隋代的乡长制度,到贞观年间得以恢复,贞观十五年又废置,但基层组织依然存在。

实际上,邻长和村正一般皆有设置,管一百家的里正和管五百家的乡正,则不常设,是有乡而无长的。但基层又要人管理事务,乡置耆老一人,以耆年平谨者,县补之,亦曰父老,乡级的司法行政事务收归了县司,耆老只负责礼仪教化之类的工作。

这样权在县衙,基层乡里两级因无权,久而久之便渐渐涣散,豪强大家族趁势而起,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而县级官员则约束不力,整个社会便渐渐形成一种大地主庄园经济,府兵制也由此而崩溃。

营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柳城以南及辽河以西这中间一带,燕郡守捉、汝罗守捉周边也略有村寨分布,但人口要少得多。

庄毅与段忠实二人经过十来天走乡串寨的访查,将户口重新筛选一遍,发现比州府户册上记载的多了一千多户,但仍不到五万人口,共划分出四十八个乡,设五家为一保,置保长一人;五保二十五户为一里,置里长一人,里副一人;五里一百二十五户置乡令一人,丞一人,求盗一人,耆老一人。

这个乡级机构是可以立衙署办公的,参考了秦汉时的基层亭长制度,乡令和丞主要负责民政税务,而求盗就是追捕盗贼并问案,耆老就是选各乡德高望重者,负责礼仪教化。这乡令虽然也是令,但只是暂时的设置,事实上是不入品级的,不入品的职务,统称为吏。

这样整个营州的政务这才算是梳理通畅了,目前就是一个军镇,并不设县,所有军政事务,最终决定权收归营州临时军事管制公署,政令上下通达,基本上算是稳定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