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狂野大唐 > 第一二七章 营州士绅

狂野大唐 第一二七章 营州士绅

作者:南山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4: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下子段忠实急了,他从前虽只是个小吏,但跟这时代的读书人没什么两样,多少还带点书生气,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的保守。这时就像红了眼的公鸡,立即与张宜泰展开了辩论。

但张宜泰比他的学识只高不低,反而力压他一头,辩得他无可反驳。这下子段忠实也气又怒,脸红脖子粗地一甩袖子,就这么气呼呼地跑了。

庄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帮腔的,自然是保持着中立,在一边看两人咬文嚼字,不时来段文言文,听得津津有味。见段忠实跑了,也不理会,反而与张宜泰继续说着一些算盘的加减乘除用法。有了张宜泰的支持,庄毅又悄然争取到了祖向荣和元敬思的同意,随即在早上衙参之际,拿出了这些新东西,经过半天激烈的争吵后,终于一致通过。

随后让木匠大量赶制算盘,用于府衙办公。当然,这么先进的东西,也是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的,但目前还在试制阶段,只为内部人员所用。经过连续几天的教学,让一众府衙官吏全都学会了,再推广给柳城书院的学生们,这让段忠实气得几天不肯来府衙办公,也不肯去书院授课。

这天早上,段忠实还是没来,庄毅见派人催促无效,处理完公事后,干脆亲自去他家里请。于是……又是一番唇枪舌战,段忠实这才耸拉着脑袋跟着出门,二人一起边走边谈向书院走去,数名亲卫牵马在后跟随。

走过一条街道路口,忽听得有人呼喊,庄毅转头见李从业从对面街口跑了过来,不由笑道:“是你……不是和你说么了么,你们为何没去府衙报到?”

“家家都说到了,本来是要去的,但杨主簿说要择个日子,大家一起请庄军使在城内酒楼聚聚,可庄军使在开设书院,恐没时间见我们,恰好我家阿兄两天前从新罗回来了,这事就拖着了。今天大家都来了,就在那边,正要去府衙求见军使呢!”李从业手指街道对面道。

庄毅随他手指方向看去,果然见街道那边站着一群人,正向这边观望,略略沉吟片刻,便明白过来。这些人恐怕不是求官那么简单,可能还有一些涉及到田地及行商的事。

“这样吧!前面好像有一家酒肆,一起去那里座座,有什么要说的,先说清楚了好……”

“那好啊……请军使稍等,我去请他们过来!”

李从业说完,转身飞快地跑回街道对面去知会了一声,那群人便跟着一起过来了,纷纷上前向庄毅行礼。

“某家李从佑,原来在营州柳城军中任步军都虞候,辞官两年多了,最近从新罗回来,听说营州转归卢龙,特来见过庄军使!”一名年约三十来岁,身材高大的黑脸汉子走在前面,抱拳行礼道。

“某家杨德寿,原本在府衙任主簿,奈何年老体衰,那乌重礼又百般刁难,也辞去职务两三年了。如今庄军使初上任正是用人之际,又清户理民,垦荒屯田,皆是善政,若用得上我等微末小吏,则愿为军使效劳。”杨德寿也跟着上前道,随即又为庄毅介绍了仆达、叶添龙、梅少白等几名小吏。

“好了好了……去前面酒楼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庄毅笑着邀请道。

众人当即一起去了城南的柳城酒楼,此时并不是用膳的时候,便随意点了一些糕点、果脯及茶水,颇为随意地聊了起来。果然如庄毅所料,最终话题还是转到营州以后的治理政策上来。

户口已经初步清理一遍,谁家有多少田产,只需查一下户籍名册,庄毅就知道了,但是这方面的事,他暂时还不想理会。而且营州只缺人,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小户人家也都有地可种。但是税收,今后是一定要恢复的,这个肯定收不起来多少。

重要的是商税,而营州的一些大户和官吏都有参与行商,事实上就是走私。这一点,今后绝对行不通,所有的商业活动,必须要纳入到府衙正常的治理体系中来。当然,庄毅暂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政令声明,不过也在准备了。

庄毅与段忠实二人好言安抚了众人一番,便让他们自明日起到府衙上任,职务暂时只能是录事或书吏等,都跟着段忠实一起到书院授课或学习。至于李从佑兄弟二人,则安排为军职,毕竟他们都是武人。

十来天后,天气又再变冷,在一场冬雨后不久,第一声小雪终于下下来了。好在城北的黑山堡和武安堡已在下雪前几天里相继完工,但军堡里的各顶军用设施还没配齐,庄毅便暂时各调一百士兵进驻,直到明年开春再增加人手。

冬天来临,政务也相对减少了,吏员们没什么事做,每天早上到府衙报个到,然后去柳城书院里授课,到天黑时分,再送学员们出城,然后安排以大带小,让他们自己回家,一切都走上了正轨,井井有条。

政事减少了,但是武备却不能松驰,开始加强了训练。首先是军制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编制,庄毅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采用“二五制”。其实“三三制”,他也是想过的,但是太硬性,有点死板了,在这个时代那是要吃大亏的。

想想看,十二人一班,三十六人一排,一百零八人一连,三百二十四人一营,而营作为最基本的独立作战单位,比这个时代一营五百人少了近两百人,完全就是劣势,而且自己的士兵并不是扛枪推大炮作战的,这样肯定是很容易吃败仗的。

但这个时代的军制也不大好,编制太大了,即五营两千五百人一个军,十军两万五千人一个厢,左右两厢合为一个集团军五万人,这就显得粗疏不够精到了。这种厢军制度,完全是由藩镇手中演化而来的战时编制,虽然也有一定的好处,可依据不同的作战环境,随时作出合理兵力调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