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新官路商途 > 第七百三十四章 我有好心谁来领

新官路商途 第七百三十四章 我有好心谁来领

作者:更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6 21:07:28 来源:小说旗

和永电子八十年代中期就在香港上市了,但其主营业务,无论是给玩具厂商以及电动工具厂商供应中低端微型电机,还是为日本电子游戏机厂商贴牌代工,在投资者眼里,跟港台绝大多数的中低端电子厂商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重视的地方。

受金融风暴的冲击,和永电机这两块的订单业务下滑严重,九八、九九年连续发生亏损。

和永电子两年前跟蜗巢科技合资成立微型电机联合实验室,算是新兴业务,还共同投入上亿资金向无刷电机、伺服电机以及震动模组等领域进行研发,率先在狮山湾工业园建设工厂,将电动自行车所用的永磁无刷电机产业化,九八、九九年分别突破三十万、六十万件(套)产量。

不过,萧良在蜗巢科技转让相关技术以及成立联合实验室之初,决定走的就是产业优先的路线。

也就是说,上游各个环节暂时都别想着赚快钱;前期市场那么小,赚快钱没有意义,只会强迫下游厂商都蜂拥而去拿劣质的组配件凑和。

动力深循环电池也好,永磁无刷电机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等,基本都是在成本价的基础上,稍加三五个点的利润供货给下游厂商。

以此确保狮山湾电动自行车产业园的终端企业,采用蜗巢科技全套技术,能将每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价格,控制在城市家庭勉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说白了就是尽可能优先推广蜗巢科技的技术标准,抢占先发优势。

永磁无刷电机的技术,初期也确实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断有各种召回发生,因此和永电子前两年这一块的业务,也没有产生多少利润。

而香港这边的投资者、市场分析机构,既不看好内地的技术研发水准,更不看好电动自行车在内地的市场增长空间。

他们以为刚问世的电动自行车,基础款销价就高达两千多元,未来最大的空间大约也就跟内地的摩托车市场相当,每年能有**百万辆产销量就顶天了——更何况内地限摩禁摩还没有全面铺开,会不会全面铺开,目前都还是猜测。

这些都限制住了市场对和永电子永磁无刷电机业务的想象力。

近两年来香港科技股行情爆发,和永电子受惠有限,近期市值在二十亿左右震荡,在香港算是非常典型的中小盘工业股。

熊志远大年初一想约何宏泰见面,一起坐夏侯江的游艇前往澳门游玩,却不想何宏泰的岳父,和永电子的创始人李启昌,年前不幸在医院检查出恶性肿瘤,何宏泰无法赴约成行。

萧良次日与熊志远、许建强专程赶往医院探视李启昌。

李启昌恶性肿瘤虽然还没有发生转移,但已经不宜再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家里人准备安排他前往美国接受治疗。

李启昌已经打算彻底将和永电子交给女婿何宏泰接管,年后就准备召开董事会,宣布辞任和永电子董事长、总裁一事。

何宏泰离开和永电子,单独到新的集团负责代工业务已无可能。

萧良接下来两天,又在李启昌的病房里,与李启昌、何宏泰以及和永电子的其他董事成员,商讨和永电子溢价增发新股变更控股股东,并以和永电子为主体发展代工业务的可能性。

不提与熊志远的私交,何宏泰这两年来与蜗巢科技深度合作,哪怕是仅仅局限于永磁无刷电机、伺服电机等有限的领域,他也能够看到蜗巢科技在技术发展上的野心,以及超乎想象的执行能力与实现能力。

两年时间,电动自行车用永磁无刷电机技术基本成熟,伺服电机已经可以用于中低速流水线,震动模组也已经初步获得恩益等厂商的认可。

星源时代的扩张速度之快,令何宏泰瞠目结舌之余,也是深深向往。

这两年时间来,何宏泰也是全身心地扑在东洲,研究跟生产以及产能建设一手抓,也展现出过硬的技术研发及管理水平,萧良这才渴望他能站出来承担起发展oEm电子代工业务的重任。

这方面的领军人物,目前实在是太稀缺了。

不过,在和永电子的内部,一直主张通过不断的新品研发投入,往中高端电机业务进行转型、发展高端oEm代工业务的何宏泰,却是少数派。

其岳父李启昌以及在和永电子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目前都占据董事席位以及诸多高级管理岗位的有功老臣都偏保守。

和永电子整体搬迁到广省发展,也有十四五年了。

以往每有利润,除了按照法律规定保留必要的盈余公积外,其他都迫不及待的进行分红,拿回香港来买楼买地,或做其他投资,对技术以及新产能扩张的投入则非常有限。

应邀到东洲为电动自动车产业园配套建设新的电机工厂、实验室,除了何宏泰的极力推动外,除了确实是很有诱惑力的新兴市场外,更关键还是苏利文、熊玉琼、朱鸿臣、钱晋章等人面子够大,令李启昌与和永的其他董事决定尝试性的迈出一步。

而事实上,和永电子在东洲都是承租狮山湾建投集团建设的厂房,并没有买地建造厂房,就怕在固定资产上投入太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李启昌病情无法拖延,要尽快赶往美国接受治疗,他本人也决意真正退休,决定由继任董事长跟总裁的女婿何宏泰以及女儿李琳,代他参与后续详细的商议;董事会其他成员对变更控股股东,彻底改选董事会,也都充满种种顾虑。

当然了,这么大的动作,已经不是董事会表决就能直接通过的普通增发了。

涉及重大资产重组跟实控人变更,都可以说是涉及借壳了,不仅需要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还需要监管部门审核通过。

春节过后,和永电子更换董事长、总裁人选后,创始人李启昌如期赴美治疗,和永电子也直接宣布停牌,方便大家坐下来商讨更详细的方案,避免受到外部市场不必要的干扰。

萧潇他们年初三就返回东洲了,萧良则留在香港,除了与代理机构、何宏泰以及和永电子董事会成员商讨方案之余,他还得亲自盯着对星视最后的减持。

年后他还持有星视3%的股份,市值高达七十五亿港元,要是不讲究一点策略,一骨脑都砸出去,说不定最终只能套现五六十亿港元收入囊中。

时间很快来到二月中旬,萧良又将二十五亿港元收入囊中,还持有星视2%股份的时候,星视突然间宣布进行重大交易事项谈判,需要对股票进行紧急停牌。

“星视今天停牌了,你知不知道?说是涉及重大交易,但到底什么重大交易,什么消息都没有传出,怎么就突然停牌了?”

天盈科技清仓减持亚马逊股票后,就剩下常规性发展工作,不需要熊志远寸步不离的盯着。

他年后都留在香港,与萧良、夏侯江一起,参与跟何宏泰等人的洽谈,今天得知星视突然宣布停牌的事,也是第一时间赶到蜗巢新技术投资所在的江湾大厦,询问萧良知不知道这事。

星视市值都突破两千五百亿港元了,这么大体量的上市公司,任何重大交易通常都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透漏出来。

毕竟对星视来说,想要构成重大交易,涉及金额少则数十亿港元,多则数百亿港元,怎么可能是仓促间决定呢?

“我也是刚刚到公司,电脑都还没有打开,屁股还没有坐热呢,还准备先给自己算一卦,看今天适不适合减持,没想到下面人跑过来告诉我这新闻!”

萧良坐在办公桌后,现在还没有到股市交易时间,他跟熊志远摊摊手,表示他事前也一无所知。

萧良也确实一无所知,他甚至多少有些难以想象,前世曾经发生星视身上的历史轨迹,竟然到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的前夕,并没有发生更改!

“怎么说,我找人打听打听?”熊志远问道。

“不用这么麻烦!我直接问郑二公子,”

萧良拿起办公桌上的座机,拨了一通电话出去,在等待接通过程中,跟熊志远笑道,

“你别忘了,我现在还是星视的股东,股票还没有清完呢,没必要搞得自己理亏,像没脸见郑二公子似的……”

“我没有你的脸皮厚,换作我真不好意思直接给他打这个电话,”熊志远“哈哈”一笑,拉了一把椅子坐到对面,笑着问道,“你说说看,要是郑仲湘认出这是蜗巢新技术在江湾大厦的座机,会不会不接你的电话?”

“不要把郑二公子想得这么心胸狭窄嘛,”

萧良听电话那头还在“嘟嘟”的响着,笑道,

“说不定我们还要去见一见郑二公子:就算从此之后分道扬镳,做人嘛,也应该好聚好散——玛德,郑二公子不会真小心眼不接我的电话吧?我这是想救他半条命啊,不想看他太惨啊!这孙子,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