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古玩之金瞳鉴宝 > 第641章 医树

古玩之金瞳鉴宝 第641章 医树

作者:捡漏不捡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8 02:45:22 来源:小说旗

青牛观的道家三拜非常的有讲究,每一次弯腰与拱手都绝非简单的肢体动作,而是蕴含其独有的寓意。

第一拜,拜的乃是天地,天地孕育万物,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敬意与感恩。

二拜为三清,三清乃是道家至高无上的神仙,分别代表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象征着道家的根源、智慧与道德。

三拜才是拜面前之神仙,也就是二郎真君。

昨日沈愈之所以在处理顾家风水问题时信心十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这尊造像上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若有若无的灵气存在。

那种感觉十分奇妙,就好似在风雨飘摇、前路迷茫的困境中,突然有了一个坚实可靠的靠山,能够给予他无尽的底气,让他在面对各种复杂棘手的风水难题时,心中始终有着一份笃定与从容。

正当沈愈要在心中默念一声鉴宝,准备运用自己的特殊能力,看一看这尊二郎真君搜山降魔造像到底是不是北宋时期的真品时,突然,寂静的空气中传来一声汽车清脆的鸣笛声。

电动门打开,紧接着,一辆车身线条流畅,散发着一种复古而奢华气息的劳斯莱斯限量版老爷车缓缓驶进了院子。

后边还跟着三辆崭新的奔驰商务车。

车子最终在老榕树下稳稳停住,顾正岩携着一位气度不凡、仙风道骨的老者从老爷车稳步走了下来。

后边三辆商务车上也跟着下来十几个全身黑西装肌肉虬结的高大保镖。

老者的年龄与顾正岩大致相仿,然其精神矍铄,眼神明亮而深邃,下车伊始,便立刻将目光投向了顾家的这棵老榕树上。

眼神透着一种对树木发自内心的熟悉与深沉的热爱,仿佛在与一位久违的老友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与问候。

“小沈,这便是我之前与你提及的老友,你该尊称他为汪老。”顾正岩热情地为沈愈介绍道。

沈愈和裴玉琴赶忙快步上前,礼貌而恭敬地打招呼。

汪老微微颔首,脸上洋溢着和煦的微笑,点头予以回应。

尤其是看向沈愈时,目光中带着一丝赞许,“你就是小沈?楚州沈家?”

沈愈连忙点头,态度谦逊而诚恳,回道:“是的,晚辈沈愈,表字启南。久仰汪老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晚辈之荣幸。”

汪老轻轻抬起手,捋了捋颌下修剪整齐的短须,声音平和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次老顾亲自前去寻我,起初老夫本不欲前来。

“他顾家倒不倒霉,兴衰荣辱与我又有何干?

“再者说,这老小子已然富甲一方,财富于他而言不过是数字的累积罢了。主要是他提及小沈你也在此处,老夫素闻你在风水玄学领域颇有建树,对古玩品鉴亦有独到见解,故而此次前来,纯然是看在你的面子上。”

言罢,他便径直朝着老榕树走去。

步伐沉稳的绕着老榕树缓缓踱步,眼神专注而细致,时而伸出手轻轻抚摸树干,感受着树干的纹理,时而微微仰头查看枝叶的生长状况,那神情就仿佛是一位医术精湛的神医在为一位身患隐疾的老友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查。

沈愈静静地站在一旁,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与不解。

别的暂且不提,单就这老爷子说话的风格,着实是有些让人难以招架,甚至可以说是颇为气人。

他言辞之间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与想法,直来直去,似乎全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脾气简直堪称古怪至极。

然而,沈愈也深知,在这个世界上,往往像这样性格乖张、脾气古怪的人,却常常隐藏着令人惊叹的真本事。

他们不随波逐流,不迎合世俗,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才华与见解,在各自的领域中独树一帜。

这不,此刻顾正岩正满脸苦笑地紧紧跟在老爷子身后,走路都静悄悄的,更别说是回嘴反驳了。

显然对这位老友的脾气和本事都有着深切的体会与认知。

此时裴玉琴凑近沈愈耳边,轻声说道:“汪老本名叫作汪万文,乃是一位在植物学界享有盛誉的专家。

“同时也是港岛大学园林设计学的客座教授,在古典文化与园林文化的研究领域造诣颇深,颇具影响力。

“另外,他还有一个弟弟更为有名,便是港岛汪氏货运集团的掌舵人,赫赫有名的船王:汪万武。”

沈愈听闻,心中恍然大悟。怪不得初见汪老之时,便感觉其相貌有些许熟悉之感,未曾想竟是那位着名船王的兄长。

“这棵老榕树大的问题暂且没有,不影响它的死活,但小问题却也存在一些,不医治的话,以后也会这般病恹恹的。”汪老一边继续仔细勘查着老榕树,一边说道。

“不过,若要修复它,需得一些特殊的材料与独特的方法。我虽然准备了一点东西,但是还不够。”

沈愈闻言,主动上前,“汪老,若有任何需要帮忙之处,但说无妨,晚辈定当竭尽全力。”

汪老微微仰起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老榕树的树干,略作思索后说道:“我此次前来,特意带了两块历经三百年份死而不僵的古桃木。

“此木已经颇具灵气,乃是修复此树的关键之物。

“小廖,小沈,你们再帮我寻一些纯净无杂的糯米、高粱以及清澈洁净的清水来,这二者虽看似寻常,却在修复之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哦,对了,还需再设法搭建一个简易的灶台,我要在这灶台上熬煮一些东西,此熬煮之物对于修复这棵老树大有裨益,乃是整个修复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汪老言罢,便神情专注、有条不紊地开始着手准备修复老榕树的事宜。

他微微弯腰,从随身携带的略显陈旧却收拾得极为规整的工具包中,取出一套特制的工具。

工具样式古朴,可说别具一格。

其中第一件工具乍看上去像是一把镰刀,然而细细端详却会发现它有着别样的精妙设计,并非普通镰刀那般简单。

第二把则是一柄长刀,其形状好似那赫赫有名的雁翎刀,刀身修长而略带弧度,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

第三把呈现出锄头的样式,有着长长的木柄可供握持,前端则是如鹰嘴般尖锐的部分,锋芒毕露,锐利非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