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339章 寻根文学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339章 寻根文学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22:15: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领导们的开场白都很简短,核心只有一条,那就是开拓新型的西部片,挖掘西部人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请同志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要有什么顾虑。”

此话一出,与会的一个个踊跃发言,仿佛要把憋在心里的话都抖落出来。

第一个站出来发言的,是西影厂的人,一开口,便举出了轰动一时的《人生》。

“我觉得要拍西部片,最绕不开的就是乡土,乡土是城市的过去,是民族历史的博物馆……”

“我对刚才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紧接着,就有第二位举起手来,滔滔不绝道:“创作视野决定了电影的思想高度、现实宽度和价值厚度,我们不能把西部片局限在乡土上,西部人民的生活情感、民俗风情、地域文化,西部电影能拍的东西多不胜数,电影工作者应该想方设法地展现一个丰富立体的西部形象才对。”

众说纷纭,议论不休,讨论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

就在争论“城市和乡土”、“历史和现代”等话题时,人群中冒出个电影评论家:

“开拓西部片,不应该只把视野放在国内,完全可以借鉴美国西部片的经验,特别是像《西部往事》、《荒野大镖客》、《黄金三镖客》这样好莱坞电影,让我们的西部电影跟国际接轨。”

顷刻间,满堂哗然,如沸水般沸腾起来。

龚樰和朱菻一样,两眼直直地盯着方言的背影,却见他无动于衷,如同看戏的局外人一样。

“请要发言的同志举手。”

台下乌压压的一片人,齐刷刷地把手举高。

眼见整个会议的走向越来越乱,夏偃指名道姓道:“方言同志,你对西部电影有什么看法?”

这也太不讲究了!

不是说好了自愿的嘛,怎么还点上名了!

方言很是无奈,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地站了起来,罢了,都退下,该我装逼了!

朱菻扫了一圈,周围本来想要举手的人,动作停顿了下,然后慢慢地把手收了回去。

“咳咳。”

看到方言战术性咳嗽,龚樰噗嗤一笑,目光当中充满着深情和期待。

“刚刚有同志提到要借鉴美国的西部片,我想说的是,‘西部片’是借用了美国西部类型电影的一个词,并不能照搬概括我们华夏西部电影的情况!”

“何以见得啊?”

钟惦斐饶有兴趣道:“方言同志,你不妨把话说得再清楚些?”

方言环顾四周,“美国西部片的本质是殖民,是东部去征服荒芜的西部,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华夏的西部电影难道也要拍殖民,拍征服吗?”

包括陈凯哥在内,支持借鉴好莱坞经验的人都沉默了下来。

反倒是乡土派的人兴奋不已,以为方小将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结果却是出人意料。

“至于要像《人生》一样,聚焦在乡土上,未免搞错了概念。”

“《人生》本质上是部乡土电影,只是恰好在西部拍摄而已,这样的故事题材,也可以在中部,在东北,在南方,又怎么能作为西部电影的代表作呢?”

面对方言的质问,章艺谋等人竟觉得好有道理,一时间无言以对。

吴天明语气里充满敬佩,“那方老师觉得,西部电影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拎清楚,不管是美国的西部片,还是华夏的西部片,都属于类型片的范畴。”

方言直截了当地说。

在场的不少人,还是头一次听到“类型片”这么个新鲜的词汇。

“我们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类型片,就属武打片、军事片、故事片和爱情片,像喜剧片、科幻片这些类型片,还很欠缺。”方言道,“其中也包括西部片,如果想要把西部片类型化、想挖掘陕甘宁青在内的西部精神世界,就必须要从西部本土的民族地域里找到文化特质。”

“接着说。”

台上,夏偃取下胸前的钢笔,做起了笔记,钟惦斐等人也有样学样。

台下,章艺谋、韦必达、韩三坪等人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绝不错过方老师的演讲。

周围的电影评论家、编辑、记者见状,也纷纷掏出纸笔,洗耳恭听。

“其实,电影界里出现‘西部电影’的现象并不偶然。”

方言认真道:“文学界里就出现了包含‘西北风’在内的民族地域文学,音乐界也有‘西北风’的民谣作品,究其根本,因为我们文艺界有一种‘文化寻根’的趋向。”

“寻根?!”

相比于其他人,石铁生、莫伸、龚樰这些跟方言亲近的,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他提过类似的概念。

“没错,就比如说文学。”

方言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

且不说首倡“把文学植根于民族地域文化”的岭南文学,就说以韩少恭、古桦为首扛起的“湘楚文学”的大旗、蒋紫龙、冯骥材他们号召的“津味文学”,以及自己刚刚开发出的“新京味”。

除了以外,包括诗歌、戏剧在内,都来源于同一种泛文化思潮。

“沙沙。”

“沙沙。”

全场只有方小将的讲话声,和众人的记录声,不管是真记还是假记,统统埋头写着。

钟阿城本来只是在父亲钟惦斐再三要求之下,心不甘情不愿地出席这个座谈会。

此时此刻,聆听了一番方老师的教诲,仿佛感觉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的全新大门。

“大家有不理解的吗?”

方言扫视一圈。

“我有个问题……”

钟阿城高高地举起手,“依方老师的意思,西部电影也受到这股寻根思潮的影响?”

“当然!”

“黄河是母亲河,发源地就在西部,而华夏的文学、电影以及音乐的生机,也同样在西部,就连我们华夏和国外的文明交流融合,也是从西部的丝绸之路开始的,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上陕北文学,还是西部电影,都不该局限在西部地域的呈现和西部发生的故事,而是文化的根与叶。”

“就像要站在国际视角上,何不展示丝绸之路文化相关的历史和现实呢,比如敦煌?”

方言的一席话,让整个格局全方位地打开,无疑是一次空前的开拓和极大的丰富。

不光是在座的电影界人士,从事文学、音乐、诗歌的作家、编辑和记者们都感觉到在民族地域文学当中,竟然流动着这么一股勃勃生机的“寻根思潮”,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把眼光投向华夏传统文化,重新审视脚下的国土,回顾民族的昨天……”

“一个民族自己的过去,是很容易被忘记的,也是不那么容易被忘记的。”

说完这句话之后,众人都沉默了,方言也沉默了。

上辈子,华夏的西部电影还真不少。

《一个和八个》、《黄土地》、《默默的小理河》、《野山》、《黄河谣》、《双旗镇刀客》、《秋菊打官司》,甚至包括《牧马人》,这些电影都有西部地貌风景、民俗人情的细节。

但真要论起“西部电影”的定义和理论,是一概没有。

整个西部电影的概念因为没有梳理完整,半途而废了,但如今,此一时非彼一时。

方小将在座谈会上的这一番话,不仅让“西部电影”、“寻根文化”的概念正式诞生,而且把“西部电影”和“寻根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互相映衬,内涵一下子就丰富起来。

在场的所有报刊编辑和记者,各个来了精神,就像饿狼一样盯着这块肥肉。

方老师,会说话就多说一点!

不是不相信您,只是大家还想多开开眼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