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580章 支招(二合一)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580章 支招(二合一)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15:24: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赌圣》上映13天,票房就突破了3000万。

之前在报纸上打出的“赌圣一出,所向披靡”的霸气口号,可以说是一语中的,而且照着这种接连三次逆跌的涨势,很有可能成为继《英雄本色》之后,第二部达到4000万票房的香江电影。

不管是对邵氏,还是对TVB,都无疑是扬眉吐气。

假如后续的赌片都能有《赌圣》一半的的成绩,邵氏自此就拥有真正的招牌顶梁柱,不必再担心停工减产,放弃院线业务,甚至由《赌圣》掀起的赌片狂潮,可以反哺TVB的电视剧业务。

TVB的编剧们正在借方言创作的新赌片模版,想方设法地编出一系列以赌博为题材的港剧。

而赌王贺新在看到《赌圣》给赌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自然迫不及待地想拍赌片的系列作。

为此,携爱女贺超穹亲自参加了由邵氏举办的《赌圣》庆功宴,风头一时盖过了再次翻红的林清霞、一片成名的周星池,只不过整个庆功宴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方言这个最大的功臣却并不在场。

就在三天前,方言便已经返回内地,处理积压在手头上的一堆事。

比如,《人民文学》、《推理世界》最新一期的组稿工作,以及制定87年的编辑出版计划。

又比如,打电话通知上影厂和西影厂,准备筹划《黄飞鸿》第二部和《霸王别姬》的合拍工作。

更不必说,林清霞一家托自己转交给林清霞叔叔、姐姐的信件,第一时间照地址邮寄了过去。

忙前忙后,当然最重要的要属《大决战》剧本创作碰头会。

时隔一个多月之久,方言终于在老地方,再次把创作小组里的联合编剧召集到一块开会。

王军、李平分等人挨个地汇报各自分工的工作进度,三大战役的资料搜集如何如何、当事人的采访情况如何如何,总之,事无巨细,好在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目前没有出丝毫的岔子。

“《大决战》的创作能如此顺利地推进,真的辛苦各位了。”

方言环顾四周,由衷说道。

“这也多亏了方老师把地基打的这么牢靠。”

李平分的话,深得众人的同意。

他在出发去国外之前,早早地就确定好了《大决战》三部曲的故事大纲和剧情走向,相当于已经塑造好了骨架,他们所做的无非就是按照总编剧设计好的创作方向,往里面填充血肉,注入灵魂。

“照现在的进度来看,预计87年我们就能完成第一部《辽沈战役》的剧本。”

方言敲了敲桌面,“如果进展得够快的话,或许还能写出淮海、平津战役的初稿也说不定。”

此话一出,一个个脸上无不充满喜悦激动之色,屋内外顿时充满着欢快的空气。

又讨论了一会儿,方言作为总编剧交代完各项创作后,便郑重其事地宣布道:

“那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散会吧!”

“吱呀。”

伴随着椅子摩擦地面发出的声响,陆陆续续地有人离开了会议室。

李平分却叫住了方言,说邓在君拜托自己,等他回京以后,务必请两人去一趟中央台。

方言大为意外,但很快就猜出了邓在君的用意,“是为了今年的春晚吧?”

“是啊,今年春晚的总导演是邓导。”李平分说:“她希望我们两个春晚创作小组的前顾问去趟中央台,有关春晚节目的一些事想找我们商量,其实准确地说,她想商量的对象应该是你。”

方言沉吟片刻,“什么时候?”

李平分道:“这周之内,随时欢迎。”

“那就现在吧。”

方言接下来准备去人文社,正好顺路去一趟中央台。

………………

中央台的演播室里,此时春晚节目正在进行最后一轮的彩排。

秘书脚步匆匆地走来,把方言和李平分即将到来的消息通知给邓在君他们。

“老茅,方老师来了!”

陈佩厮和朱时茅离得近,听得一清二楚。

眼见着邓在君指名道姓地让姜坤几个陪同,两人全都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去大楼门口迎接方言。

于是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下了楼,过了五六分钟,就见一辆雪铁龙缓缓地驶进他们的视线中。

方言下了车,和李平分拾级而上,刚到门口,就受到了邓在君、姜坤、陈佩厮等人的热情接待。

被簇拥着迎进了演播室,一路上,邓在君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希望方言能帮自己出谋划策。

“邓导这么说,莫非春晚的节目出了什么问题吗?”

“你猜的一点儿都没错,的的确确出了些纰漏。”

“邓导,你我也合作过好几回春晚了,算得上是熟人,能帮上忙的地方我一定会帮忙。”

“那我可就说了。”

“但说无妨!”

“其实这些事说大也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就是处理起来没有经验,非常棘手。”

邓在君如实相告,“时代在发展,中央台应该了解观众的需求,尤其要掌握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娱乐需求变化,所以今年的春晚我们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你给之前春晚定的‘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把主题延伸到两岸三地、全球侨胞上,所以这次在歌曲类节目上,不仅请了代表香江的歌手,也请了能代表宝岛、代表海外华人的歌手……”

“这是好事啊!”

方言一问才知,请的代表宝岛的歌手是费祥。

姜坤以为方老师不认识他,于是简单地介绍了一番,他的母亲来自宝岛,父亲却是美国人,所以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华人,也正因为此,在讨论会上就有人反对让费祥上春晚。

“结果还是我力排众议,排版让他上的。”

邓在君说:“他也是炎黄子孙的后代,也有为同胞献歌的心愿,就应该给机会!”

方言好奇不已,“既然不是身份上的问题,那他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邓在君说在选歌上出了麻烦。

一开始,费祥被定下的歌曲是《故乡的云》,但包括自己在内,创作组里有不少人觉得要与时俱进,应该让费祥加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毕竟这首歌很有时代感,而且舞曲风格在全国相当流行。

但问题就出在,当时的央妈有规定,每个歌手上春晚,只能唱一首歌。

“这有何难。”

方言建议把两首歌通过间奏编排在一起,也是让《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以歌曲串烧形式地来演出,而且在唱《冬天里的一把火》时,最好能加入迪斯科舞蹈,边唱边跳,引爆舞台。

上辈子《冬天里的一把火》能火爆全国,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费祥那魔性动感的舞蹈。

“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邓在君不禁意动,但耳畔边立刻传来姜坤善意的提醒:

“可是中央台有明确规定,任何节目都不允许播迪斯科舞蹈,认为是太过张扬,有伤风化。”

“姜老师说得对,如果加入迪斯科舞曲,反而可能让费祥的整个歌唱节目被毙掉。”

秘书也跟着劝说邓在君。

但显然低估了邓在君的决心,为了节目不被砍掉,准备偷偷地藏了个心眼,在节目的最终审查时,就让费祥彩排的时候先别跳了,等正式演出时再跳,如此就可以“蒙混过关”。

毕竟,《故乡的云》可是符合春晚主题的抒情歌,领导们肯定会审核通过。

“这会不会不太好啊?”

姜坤等人面面相觑,不免迟疑。

“上有审查,下有对策,就这么办,我是总导演,出了什么情况,就由我负责好了。”

邓在君语气认真道:“当务之急,是通知费祥为《冬天里的一把火》设计些跳舞动作,来配合歌曲节奏,无论如何,我都要让这个节目,真真正正地在春晚这个喜庆的冬日里,在全国人民的心里点上一把火,红红火火地过个大年!”

……………

在讨论完歌曲类节目后,紧接着就是语言类节目。

今年春晚的小品和相声,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一点儿不比往届的差。

小品有陈佩厮、朱时茅压轴的《羊肉串》,相声有马纪率领冯恭等人演出的《五官争功》。

倒是以往非常活跃的姜坤,尽管接替了马纪担任了广播说唱团团长,而且当选了曲艺家协会的副主xi,还在去年当选了“全国十大笑星”,但是巅峰之后,就是衰落,他也很快地陷入创作瓶颈。

说到底,这种抖包袱逗人笑的语言类节目,非常需要创作者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因为现在是广播电视的年代,任何一个小品一个相声,在媒体的传播发酵下,很快就能在全国广而告之,不像以前天桥说书的那样,一个故事一个相声就是压箱底的绝活,可以在线下各地巡演。

强如陈佩厮、赵丽榕、赵本善三代“小品之王”,也有灵感枯竭、不招人笑的时候。

之所以如今的春晚小品相声节目不好笑,并不缺少表演者,而是没有足够优秀的创作者。

恰恰姜坤也是这种情况,他一个半路出家的相声演员,急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剧本合作者。

“老姜,这人你就别瞎找了,你要找的不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嘛!”

说话间,陈佩厮把目光投向方言。

朱时茅、邓在君等人深以为然,尽管方言从来没写过相声的本子,可是他帮陈佩厮、朱时茅创造出了“相声剧”升级版本的小品,所以想必能协助姜坤,在短时间之内写出一个不错的相声。

姜坤道:“本来我想找的也是方老师,可不是方老师那阵子到国外出差了嘛。”

方言问:“那后来又找了谁?现在有着落了吗?”

“托人介绍,我和谌蓉同志接触了下。”

姜坤说,这两天她就邀请自己到家里一聚,准备向他推荐自己的短篇《减去十岁》,这是一部具有黑色喜剧内涵的作品,的确有改编成相声喜剧作品的可能。

方言挑了挑眉,谌蓉不就是写《我爱我家》、《小偷公司》等作品的梁佐的母亲嘛!

“这能行吗?”

陈佩厮紧皱眉头,“《减去十岁》的我虽然没看过,但是电影我还是见过,虽然很荒诞幽默,但我觉得并不适合改编成小品和相声。”然后环顾众人,向方言、朱时茅等人投去问询的目光。

听着一个个看衰的回答,邓在君问道:“方老师,你怎么看?”

方言点了点头:“这本我看过,太过于文学,改编成相声的难度恐怕不小。”

“不瞒各位,我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好歹是谌蓉同志的一片好意,我也不好推辞。”

姜坤苦笑连连。

方言道:“其实相比于《减去十岁》,我倒觉得或许有其它的更适合你。”

姜坤又惊又喜,忙不迭道:“方老师,您说的这具体叫什么?大概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方言道:“说来也巧,这正好是谌老师儿子的作品。”

众人无不惊愕,几乎从来没听说过谌蓉的儿子竟然也从事文学工作,还能入了方老师的法眼!

方言笑而不语,并没有细说谌蓉曾经有意推梁佐一把,在给《人民文学》投稿的同时,在信件里夹带着自己儿子的作品,当然这年头的作家还是讲脸面的,并没有搞强行捆绑发表这一套。

不像贾平洼的女儿,简直是脸都不要了,“屎尿屁”体也敢称之为诗。

“方老师,那他的作品……”

姜坤言语里透着几分期待。

“这么说,也许上《人民文学》可能还差一些火候,但这些里的故事,却非常适合改变成相声,我记得不差的话,有关于耗子的,有关于老太太和年轻小伙子结婚的,还有小伙子掉进老虎洞和老虎聊天的。”方言道,“奇思妙想,妙趣横生,我想你肯定会喜欢这些故事的。”

“既然方老师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不错的!”

陈佩厮让姜坤借着去谌蓉家的机会,干脆也跟梁佐接触交流一番。

“如此甚好,不过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姜坤希望能拉方言、陈佩厮、朱时茅三人,陪他一同去趟谌蓉家,替自己参谋一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