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 > 第204章 县府要投产,方锐达质疑

上午11点多,灵江县政府会议室里济济一堂。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齐聚在这里,商议关于新奇玩意儿电动自行车的相关事情。

他们之前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全都熟悉了电动自行车。

除了分管经济和计划委员会的副县长方锐达一直保持平静之外,其他所有领导都对其赞不绝口。

包括陈国泰在内的农机厂的一行人全都列席其中。

陈国泰的熟人唐荷也坐在了领导席上。

以唐荷工会主席的职务,本来是不会出现在这里的。

因为县总工会不过是县府下辖的一个副处级行政部门。

但是唐荷同时还是县政协委员长,那可是妥妥的正处级。

会议开始之后,孟自新首先上台汇报了电动自行车的研制始末。

各位领导同志都对照着手中的汇报文件频频点头。

随后电动自行车的具体研制者陈国泰上台详细介绍了现在这一款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构成以及使用上的优点与缺点。

陈国泰汇报期间,除了方锐达之外,其他几乎所有县领导都用震撼以及欣赏的目光看着他。

作为仕途中人,他们全都知道发生在三月中旬的那次小小的官场碰撞事件,同时也知道了陈国泰这个小人物的名字。

今天是他们第一次见到陈国泰的真人。

所有人都为陈国泰的年轻以及超高智慧而感叹。

唐荷看着陈国泰的眼神更是蕴含着无比的满意。

毕竟陈国泰是与唐家关系极为密切的子侄辈。

“事情大家都已经了解清楚了。电动自行车的实物也见到了,也试用过了。大家都说说各自的看法吧。”

主持会议的中年县长邓少安看了看一众同僚,轻轻地敲了敲桌子,微笑着说道。

“我代表党委先说几句。刚才我让人查了资料,这种电动自行车的确是国内首创。它代表我们的工业研发能力已经有了极大进步。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优异成绩。我建议咱们县府接下来就把这车送往上级部门报喜。”

身材瘦削穿着朴素,像是一个老农的县委书记张东升首先唱了高调。

“张书记说得不错,这车研制成功,有力地体现了咱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确应该马上报与上级领导部门得知。另外,这车能够极大地富人民群众生活,有力地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再考虑到它的生产成本不高,生产工艺也已经成熟。我建议县府立即调动资源进行批量生产。”

人大主席陆建林接着眼神热切地说道。

陆建林比较年轻,才三十多岁,比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他试骑了电动自行车几分钟就深深地喜欢上了。

“是啊是啊,可以考虑立即投产。”

其他一些领导纷纷附和。

这些个领导相当部分年龄都比较大了,时常感到骑自行车都有点费力。

电动自行车的出现正好就搔中了他们的痒处。

“看来大家的意见都比较一致。既然如此,我们就一边上报上级部门,一边商量投产的可行性......”

县长邓少安微笑了一下说道。

邓少安很容易就看出,这种电动自行车虽然不能大量销往缺少电力的农村地区,但在有电的城市里却绝对可以畅销。

现在国内的工业极其不景气,很多厂矿单位甚至包括政府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都还在不断地精简人员。

灵江县今年要求精简至少600人,眼下才精简掉200多个。

电动车如果能够投产,就不仅能够把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解决一部分,还能极大地增加灵江县府的财政收入。

这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政绩。

“少安同志,我也说两句吧。”

邓少安的话还没说完,方锐达就举起手说道。

“锐达同志有话请讲。”

邓少安稍稍顿了顿,就面不改色地说道。

“少安同志,农机厂研制成功的这款电动自行车的确代表着我们灵江县取得了很大的工业进步,的确有必要马上给上级领导部门报喜。但是否需要马上投产,我觉得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得到许可,方锐达就正色开口唱起了反调。

“这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其他领导顿时眉头微皱。

电动自行车非常实用不说,成本也很低廉,生产也很简单。

怎么不能马上投产?

方锐达主管经济,怎么连这都看不出来?

“哦?锐达同志不妨详细说说,你觉得马上投产的话可能都会出现什么问题?”

邓少安仍然面不改色,语气平静地对方锐达说道。

“少安同志,电动自行车的最不可缺少的核心配件是蓄电池无疑。但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蓄电池的产量严重不足。少少的一点产量都给了汽车厂、拖拉机厂以及其他必须用到蓄电池的地方。而蓄电池的进口也非常困难。如果我们不提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贸然调集人力物力搭起生产架子,到时候却弄不到足够数量的蓄电池,那耗费掉的人力物力......”

方锐达尽管知道邓少安心有不满,却还是不慌不忙地说道。

“这个老银币果然不愧是管经济的,的确有一点东西啊。”

台下的陈国泰很有点意外地看了看方锐达。

农机厂的汇报文件中并没有提说原材料的供应问题。

陈国泰的想法是等到把大佬们的胃口吊到最高的时候才提出来,从而让他们主动帮着想办法解决。

没想到方锐达第一时间就提出来了。

“是吗?孟自新同志,方副县长说的是事实吗?”

见方锐达说得言之凿凿,邓少安沉吟了一下,将目光投向孟自新。

孟自新对此也一知半解,只好看向陈国泰。

其他人也一同看向陈国泰这个电动自行车的第一发明人。

“各位领导同志,方副县长所说的确是事实。目前国外的蓄电池进口困难,国内的蓄电池产量也严重不足。我在津市也是想尽了办法,才采购到了试制所需的蓄电池。以后如果想要少量采购或许可行,但数量稍多一些就不太现实。”

陈国泰挠了挠头,站起来老老实实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