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 > 第381章 知青安置尘埃落定

“好了。现在请知青同志们表决一下,谁愿意到这位社员同志家里去暂时安顿?”

看到王惜萍终于安静下来,陈定本就松了一口气,指了指王惜萍说道。

新知青们顿时看天,看地,看左,看右,就是不看陈定本和王惜萍。

“四婶子,你也看到了,知青们都不愿意到你家安顿。要不,你先回去?”

陈定本等了半晌,终于对王惜萍摊了摊手说道。

王惜萍这次再也不敢妄言指责新知青‘贪图享受’,只狠狠地撇了撇嘴。

“大队长,他们不愿意去我家,我可以接受。但是,这小妮子家里的条件那么好,却为什么还要与我们这些贫苦社员争夺队里的那一点工分补贴?”

下一刻,王惜萍脑子一抽,却是指着七妹质问陈定本道。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小妮子家是不是应该退出这次知青接待任务?”

为了增强自己话语的说服力,王惜萍又对等在一边的七八个社员说道。

这时候的王惜萍兀自一门心思地以为那几个社员为了自身利益,肯定会同意她的看法从而挤兑七妹家出局。

但是事实却与王惜萍的想法大相径庭。

她那么一说,那七八个社员不但没有立刻附和她的说法,反而还臊得不行。

那几个社员要争取这个任务,固然是因为家里能腾出空房,但是为了那一点好处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这种事情却只能做不能说。要说也是帮生产队完成任务,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换做王惜萍的嘴巴说出来,事情却完全变了味道。

而且他们就算有心附和也是不敢。

他们担心楚秀云在自己家里出事。

现场陷入难堪的沉默。

“这个讨厌的老太婆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走到哪里都不讨人喜欢。也就是老陈家那一群愚孝的‘孝子贤孙’才能容忍她。”

七妹心里顿时发出会心的暗笑。

“这位老奶奶,我的病情有点严重,需要住到陈国梅同志家里,方便她对我进行后续治疗。我是主动请求住到她家里去的。老奶奶你现在要求陈国梅同志退出这次接待任务,难道是你对我不满,想任由我的病情加重吗?老奶奶你就当行行好,不要逼着陈国梅同志退出行不?”

这时候楚秀云在艾小玲扶持之下来到保管室门口,虚弱着声音,可怜巴巴地对王惜萍说道。

保管室与办公室的墙壁并不隔音,楚秀云在隔壁把这边的动静基本听了个清楚。

“六!”

屋子里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给楚秀云竖了个大拇指。

这一波助攻来得太及时了!

唯一对此感到不满意的可能只有刘红兵一个人。

因为刘红兵在这一刻好像才突然意识到,楚秀云要去的那户人家里,主人家陈国泰不但人年轻文化高相貌好工作好,最主要是陈国泰还没有谈对象。

要是楚秀云与陈国泰相互看对了眼怎么办?

要知道他虽然挂着政治队长职务,与陈国泰相比却是没有丁点优势可言。

然而此情此景之下,他却说不出半分反对理由,只能在心里干着急。

“哼,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要去就去吧。早晚有你后悔的时候。”

王惜萍至此终于彻底地无言以对,只能狠狠地跺了跺脚,骂骂咧咧地离开了保管室。

走在回家的路上,心胸狭隘的王惜萍怒火狂升,心里疯狂地琢磨着怎么狠狠惩治七妹,以出今天受到的恶气。

“哎呀,楚秀云同志的脸色可比之前好太多了啊。陈国梅同志的医术的确很行呀,比大医院里的医生都好。”

王惜萍的身影刚刚消失,杨成业略显夸张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众人闻声看去,果然看到楚秀云的脸上不再是一片苍白,而是多出了几丝血色。

她的精神也明显增强了很多。

“当不得杨同志盛赞。我还需要继续努力。”七妹浅浅地笑了笑说道。

“不是盛赞,这是事实。大家说不是?”杨成业看向众人正色说道。

“没错没错。陈国梅同志的医术的确靠谱。”

不管知青还是社员,所有人都纷纷由衷地附和。

“同志们都谬赞了。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世界上几乎不会有人不喜欢外人的肯定和认同。七妹虽然在不停摇头,嘴角怎么都掩饰不住的弧度却明显表示她非常高兴。

“特么的,老杨这个家伙太鸡贼了,居然又被他抓住了一个讨好她的机会。看来下次我必须要注意了。否则迟早会竞争不过他。”

岳振明在出言附和的同时心里也不免感到有点懊恼,立即暗暗总结教训。

“现在我们开始决定剩下的知青同志的去处。几位有意向的社员同志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里的人口情况和住房情况,以供知青同志们抉择。”

陈定本眼看时间已经被耽误了不少,马上就进入正题。

“我家的情况是......”

“我家的情况是......”

七八个社员就先后介绍起来。

新知青们也全都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现场没有了王惜萍这个‘搅屎棍’搅局,事情就进行得非常顺利。

很快七名新知青就选定了四户人家。

没被选中的那几家倒也没有作色,说了几句客气话就迅速离去。

被选中的人家就等着生产队给知青们预支粮食,然后帮住家知青把粮食和行李提回家。

陈定本倒也不怠慢,很快就按照定额给每个知青称了一个月的份额。

知青们从现在开始到明年五月份夏收期间的粮食都需要从生产队的储备粮里面预支,到时候需要他们用下地干活的工分来抵扣。

要是工分不够抵扣,就需要知青们按照各种粮食的国家牌价补钱给生产队。

只从粮食平价折算这一点上看,生产队也的确没有亏待知青们。

而知青们一般也不能赖账。

因为绝大部分知青下乡之前都会得到两百块左右的安置费。而且下乡的初期几个月国家还每个月会给十几二十块钱的补贴。

在这方面国家无疑考虑得非常周全。

「求票票求赏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