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 第72章 我真谢谢他们了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第72章 我真谢谢他们了

作者:萧楚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39: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实在不好意思,定错时间了。。。

姜宁回到北安时,已经九十号了。

这趟出去玩了二十二天,总的来说还不错。

人还是不能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多出去走走看看,见的多了见识也就有了,旅途中再思考一下人生,思想也就升华了,所以现在的人都喜欢旅游。

下午五点到的北安,刚好吃晚饭。

路上打了电话,姜妈已经做好了晚饭。

于是到了小区,没去二十八号楼。

直接去六号楼吃饭。

冯雨可没只顾着自己玩,还给姜爸姜妈买了礼物的。

从头到脚一身新的。

还给陈慧茹买了几件护肤霜。

陈慧茹高高兴兴的收下。

围着餐桌吃饭。

姜宁问了一下:“姑妈们怎么会想起给爷爷奶奶献牲的?”

姜有信顿了下,不知道该怎么说。

张玉兰道破了天机:“郭友平当官了,你二姑妈不得给你爷爷奶奶说一声啊,怎么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你二姑妈要过来献牲,你大妈和小姑妈还能不来吗?”

姜宁那个吃惊:“这不是道德绑架嘛!”

姜有信就批评两句:“咋说话呢,怎么就成道德绑架了,姑妈给你爷爷奶奶献牲,也是想尽一些孝心,怎么好好的事情,到你嘴里就变了味道。”

姜宁只能点头:“嗯嗯,我说话话了。”

冯雨和陈慧茹憋笑。

姜宁转移话题,问:“要准备什么吗?”

姜有信道:“等下晚上跟你大伯二伯商量。”

姜宁就不问了,这事还轮不到他操心。

父辈们正当年,这些家族大事还没交给他们打理呢!

吃过晚饭坐了一阵,冯雨和冯雪回二十八号楼。

姜有信也领着两个儿子,去了姜宁大伯家。

等了一阵,二伯和姜伟也过来了。

姜家两代男丁聚在一起,商量着七月十五上坟的事。

祭祖从来都是大事,这不是迷信,而是传承不息的文化。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瞧瞧,多么优美的诗词。

没有这些传承不息的文化,又哪里来的这些优美诗句。

成家立业这些事情,最小的姜宁年底都要结婚了,姜泽姜伟更是三十几岁的人了,父辈们已经管不到他们,但事关祖宗大事,父辈们还牢牢把持着话语权没有下放。

姜宁哥几个只能听着父辈们讨论。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执行父辈们的决定。

商量了一个多小时,定下了方略。

之所以要等姜伟和姜宁回来商量,其实还是还是在等姜宁,这次上坟的大体思路,姜爸和两个哥哥其实大致心里都有数,但好多决定都要姜宁来落实。

所以才一直在等他回来。

姜宁领了一堆任务,为免记不住忘掉。

还找了小本子记下,打算回头一条条落实。

各家也有任务,都一一分配停当。

歇了一晚,第二天姜宁起来去了农场。

进南门时,发现门岗被换了。

看大门的不是老徐,而是两个年轻人。

姜宁心里还想,老同志这效率够高的。

才几天就把门岗给换了。

到办公楼,先和老杨聊了聊。

老同志给他说了下一些近期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生物质燃料的销售已经谈好,四个煤老板那里,在县里的大棒下不得不乖乖听话,已经谈妥价格,各自进了几百吨燃料分销,只是销量不太好。

主要是现在天气还正热,不是卖煤的时候。

要到秋末初冬,才是卖煤的旺季。

目前只是零敲碎打。

热力公司也谈好了,以150/吨的价格先订了一万吨。

先试着烧一下,看看效能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订。

供暖还没开始,也要到十月份了。

最后谈到最近的一系列整顿。

说起姜宁表舅,老头还有点气呼呼的。

姜宁痛快表示:“我的那些亲戚你老人家看着办,好好干的就让干,不好好干的,该撵走就撵走,不用考虑我,不守规矩的亲戚,那就不是亲戚了。”

老同志乐呵呵接下了这个得罪人的事。

老板这么给力,他有什么好说的。

自从黄立新滚蛋后,农场的那些亲戚现在一个比一个老实。

杀了只鸡,猴子自然老实了。

聊了一阵,老头又把新招的保安队长叫过来。

让姜宁见了见。

新招的保安队长叫王强,三十岁出头,当了五年兵。

经历比较丰富,退伍后去了南方。

当过保安,还送过外卖。

进厂打过螺丝,也给老板开过车。

去年回了老家,在新城广城的地摊集市摆摊卖烧烤。

看到仙灵农场的招聘公告后,就跑过来应聘。

姜宁问了几句,就让他去做工作。

叫上老杨出门,先开车去各处转了转。

农场的路已经全部完成硬化,再不用跑非铺装道路。

就是兔子越来越多,这些玩意已经不再满足于躲在草丛里了。

时不时的蹿上路面,让他开车都不敢开太快。

散养的鸡鸭正在回归大自然,扑扇着翅膀飞起一米多高。

姜宁都担心哪天真养成野的飞走。

林子里现在不只有野草,姜宁让人撒了些麦子玉米,也不管,任其自然生长,长熟了也不收,要么落籽在地里,要么被鸡鸭或者那些鸟雀啄食。

除了小麦玉米,还有其他的作物。

反正只要是能种的,都往林子里撒种。

不只粮食作物,蔬菜种子也撒了不少。

转了一圈,最后又去看房子。

装修了三个月,别墅的室内装修总算完工了。

房子很好,三屋加起来八百多平,还有一个全封闭没有出入口的地下室,装修风格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轻奢风格,低调中彰显奢华,精致而不落俗套。

不像是老年人,整一堆红木家具。

看着就挺俗气。

趁着天热,窗子全部打开了通风。

晾上一个来月,到十一就能住了。

室外的环保工程也基本结束,处处透着精致。

相比林子里的原始粗犷,这才是人住的地方。

别墅里还有几个工人在做一些尾巴活。

舅舅张跃东也在这,跟着转了圈,说:“房子的造价有点高了。”

姜宁就问:“超了多少?”

张跃东说:“三十多万。”

姜宁就没上心,才三十多万,还以为超了多少呢!

这么好的房子,丢到京沪不知道得花多少钱。

才花了不到三百万,已经很少了。

水泥砂子值不了几个钱,大头其实还是装修造景。

要不是自建房,可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巡视完地盘后,姜宁就开始准备上坟的东西。

叫了几个工人,一一安排了下去。

需要哪些东西,农场有的就从农场拿,农场没有的就去买。

还有两天时间,就算买也来得及。

总之一定要搞的风风光光的,不能丢了脸面。

回头让人摘了几箱水果,回到小区后,给八号楼二单元楼上楼下的住户都送了些,房子装了一个多月,楼上楼下的住户也被吵了一个月,没少到物业举报。

姜宁不是不讲道理的人。

送点水果,也算是表达一下歉意。

住在一个单元,低头不见抬头见。

真闹僵了也不太好。

精装修费功夫,即使他给足了钱,装修公司加班加点的干,老板为了不让物业经理三天两头的找麻烦,还给送了两条烟,也依旧没装完。

不过也快完了。

木工已经结束,不窝工的话再一个星期就差不多了。

正忙着准备上坟呢,县里又打来电话。

老板有事找他。

姜宁就去了趟,在办公室见到陆老板。

陆经纬知道他带着对象出去玩了,先没急着谈工作,聊了会旅途见闻,才问他:“你对新安酒店有兴趣没?”

姜宁意外:“新安酒店?”

陆经纬道:“对,新安酒店要处置。”

姜宁摇头:“我没想过干那个。”

陆经纬道:“白送的,不要钱!”

姜宁惊讶:“白送的?”

陆经纬笑着说:“其实也不算白送,县里欠仙灵农业公司那么多钱,总是挂在账上也不是个办法,现在县里的信用评级非常低,我准备清理一批债务,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将一部分债务包袱甩掉,这样才能让财政宽裕些,这些查封的资产正好用来清尝债务。”

“这……”

姜宁有点意外,想了想,问:“我能拒绝吗?”

陆经纬道:“可以拒绝,这是公事,你不要可以拒绝。”

姜宁就道:“我对新城酒店一点不了解,回头研究一下吧!”

陆经纬点点头:“最好尽快!”

姜宁说好,坐了一阵就告辞。

回到农场,就请老杨同志来商量。

老杨听过这事,道:“县里欠的债太多,现在贷款贷不上,肯定要清理债务,但县里没钱还,只能拿这些资产抵债。咱们这些都是小头,大头还是银行,但我听说新城酒店的负债很高,要是银行拿过去处置,县里一毛钱好处得不到,肯定不会乐意。抵给咱们,还能把债务清理掉。如果把新城酒店接下,就等于接下了银行的债。”

姜宁问道:“陆老板怎么会找我,难道没有其他人肯接盘?”

老杨摇头:“到也不是,我听说还是有人想要新城酒店的,但银行出面干涉,没点实力的接了盘,银行怕负债收不回来成了烂账,给县里建议让农场接盘。”

姜宁:“我草,我真谢谢他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