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九十八章 各方反应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九十八章 各方反应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么大的事,怎么现在才跟我汇报?”

不出意外,郑科长也被喷了。

“创汇”两个字,让他们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钢铁厂也想搞出口,为国家赚外汇呀!

“益民呢?快去找他回来。”

然后,丁主任赶紧去跟胡厂长汇报情况。

当胡厂长得知消息后,先是惊讶,随即震惊,接着难以置信,最后喷出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他立即打电话去打探消息,先确认事情的真假。

作为第一钢铁厂的厂长,人脉自然是很广的,打听点消息不在话下。

没多久,他就得到了确切消息。

震撼得无以复加。

面条都有可能出口,而且国外卖得很火。这找谁说理去?

问题是,周益民是他们钢铁厂的员工呀!便宜其他厂了,想想就不甘心。当然,他们也清楚,钢铁厂生产面条是有点滑稽、搞笑。

但是“外汇”呀!真能赚外汇,钢铁厂搞个小厂生产面条,有何不可?被笑话几句,又有何妨?

“厂长,周益民同志发明太阳灶的奖励,什么时候发?”丁主任询问。

虽然给了一个岗位名额,但感觉不够吧?

这次给面条厂出主意,甚至传授工艺,会不会就是对太阳灶的奖励不满意?丁主任他早就在会议上提议过,要追加周益民的奖励。

厂里虽然同意,但具体怎么奖励,还没有一个说法。

作为周益民的领导,他必须为手下的人争取足够的福利才行。

“等一下开会,好好讨论、讨论。”胡厂长跟丁主任想到一块去了。

或许,真的是因为对发明太阳灶的奖励不满意,所以才去找面条厂的。

要是周益民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直呼冤枉。

你们脑洞也太大了。

方便面真的不适合在钢铁厂生产呀!

话说,赵振国离开钢铁厂后,来到周益民住的四合院,不出意外,还是扑了个空。

罗大鹏接过赵振国递来的香烟,告诉他:“益民肯定还在周家庄,他这段时间经常回去看他爷爷奶奶。”

“你认识路吗?”

“认识,我去过两三次了。”得知这人是李主任的儿子,周益民的“表哥”,罗大鹏才跟他说那么多。

“兄弟,能带我去一趟不?”

罗大鹏为难:“我没自行车,周家庄有点远呀!”

“我去街道办借一辆,走,现在就出发。”赵振国等不及了。想到厂里还有个领导,他哪敢让人家等?

很快,他给赵振国借来一辆自行车,两人快马加鞭,朝周家庄去。

他们俩前脚刚走,王股长就来了。

一大妈惊讶,今天怎么那么多人找益民?

钢铁厂的人找也就算了,面条厂的人找上门,就有点不正常。

益民跟面条厂八竿子打不着的吧?

王股长得知周益民在乡下老家,二话不说就找周大忠,让他回去一趟,将周益民请回来。

周大忠不敢迟疑,踩着三轮车就往周家庄赶。

此时,周益民还在河提上闲走,看到河床上的蔬菜已经有一根手指那么高。

“长得挺快呀!”周益民说道。

都还没有多少天,按照这生长速度,有些蔬菜再过二三十天就能采收。到时候,村里会增加一笔收入。

他已经跟王股长谈过,这里的蔬菜,由钢铁厂独家采购,价格比供销社略高一些。对于这么个结果,老支书他们相当满意。

“天天伺候,能不快吗?”老支书笑道。

不是开玩笑。

因为河床这些作物,都是归村里的,不用上交,所以大家都特别用心、卖力。关心程度,甚至比耕地上的庄稼还要高。

当然,能长这么快,也有泥土肥沃的缘故。

周益民暗道可惜,没有塑料薄膜,否则搞大棚种植,速度更快,甚至冬天都能种植。

现在这个时代不是没有塑料膜,而是产量低。要知道,塑料膜那玩意是聚乙烯,聚乙烯是石油练出来的。

而我国目前是贫油国,只要是石油提炼的副产品,都比较稀缺。

好在去年发现了大庆油田。

等大庆油田大规模开采,我国才算真正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采,对我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那边的是豆橛子,可能就要久一点。”老支书指着前面说道。

豆橛子就是豆角,北方人这么叫。

说到豆角,周益民想到了后世关于豆角的一些搞笑事。

传言,那是山东人一生都摆脱不了的阴影,甚至因为吃豆角食物中毒。当时,周益民听到这种话,真的被雷到了。

豆角中毒?

真的好新奇,为什么会中毒呀?他作为一个南方人,也没少吃豆角,从没听过豆角有毒的说法。

然而,山东人说得有板有眼,貌似真有那么回事。

“旁边那块地,种的是西红柿。”老支书继续给周益民指。

还好,他们这里也叫西红柿,而不是像东北的一些地方,叫番茄为柿子。

周益民有点疑问,西红柿在东北一些地方叫柿子,那他们的柿子叫什么?

不止是番茄,还有红薯,在中国很多地方,有不同的称呼,什么地瓜、番薯之类的都能理解,竟然还有叫芋头的。

红薯叫芋头,那么芋头又叫什么?

“还好,你搞出了压水井。不然,这些作物根本就没机会生长。”老支书在旁边感叹。

他们村真的算很幸运。

先用上压水井不说,还多出来那么大的一块地(河床)。最重要的是,这块地不需要上交什么,种出什么都是村里的。

就在这时,有人向老支书告状,周大福几个人又不见了。

老支书又不是傻子,能不知道什么原因?

别以为他们做得很隐秘,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不过,进山打猎太冒险,现在村里有活路,大家都很默契没有拆穿而已。

心动的,也可以进山,但后果自负。

至于进山有什么收获,他们也不眼红。

“行了,他们不要工分,由他们去。”老支书也不想阻拦,他们家长都不阻止,他阻拦什么?

当然,除了这一点,还有别的原因。之前那头鹿,就是周大福他们打的,现在村民能吃到土豆,有周大福他们的功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