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一百四十二章 老爹的礼物

屋内,张燕已经坐在老太太身边,一手被周益民的奶奶拉着,使劲地夸。

她对张燕表示满意。

长得好看不说,看上去还很生养,而且人家还是大学生,配她家益民,那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嘛!

最重要的是,张燕进门后就表现得很有礼貌,尤其是对他们两老。

这才是他们对张燕最满足的地方。

有些城里人,是瞧不上农村人的。即便对方是自己对象的家人、或者亲戚,会流露出一丝鄙夷之类。哪怕表面上不说什么,但不经意间还是会流露出那样的神色。

然而,张燕完全没有那种神态,对他们两老没有丝毫的嫌弃。

周围的老头、老太太也跟着夸,把张燕都说得不好意思了。

“好了,你们年轻人去玩吧!”周益民的奶奶看出张燕被那么多老太太围着,有点放不开,不自然。

人家说到底还是女孩,脸皮还薄,你们一群老太婆,说话又没点尺寸的,有点肆无忌惮,谁顶得住呀?

于是,她让未来孙媳妇去跟益民玩,不用守着她这个老太婆。

就在这时候,周益民领着张燕的父母进来。

“婶子,我是张燕的父亲张建设,这位是我内人美芹。我俩,祝婶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张建设祝寿道。

“好!好!建设、美芹,老婆子我没少听益民提你们。”

张燕的母亲坐在了张燕原本的位置,跟老太太攀谈起来。她的应付能力,不是张燕一个女大学生能比的,跟老太太们聊得很投入。

他们两夫妇,还趁机将寿礼送上。

一身的确良的衣服,尺寸稍微大了一丝,但影响不大。

此外,还有同事的那些心意。

老太太得知,那都是儿子的同事给的。偏偏儿子什么表示都没有,让老太太一时间有点沉闷。

这时候,张建设也意识到了什么,但有些话却不能说。

老爷子毫不客气:“哼!旭华那混账,自己娘60大寿人没回来,也没有点表示,他的同事都那么有心,真是……”

周益民赶紧说道:“爷爷!你先别责怪,我爹他是记得奶奶生辰的,寿礼寄回四合院那边,我这次带回来啦!”

然后转向老太太:“奶奶!你等一下,我爹他估计是有其他事回不来。”

周益民心里暗想:老爹!能帮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这次回村,他车后除了张燕,还有一大袋呢!这大家也是知道的。

他立即返回房间去,将自己托徐奶奶做的那双布鞋拿上,以及在脑中商店买的一套冬天才穿的棉衣、棉裤、棉鞋。

“呐!奶奶,这是我让人给你做的千层布鞋。这是我爹寄回来的,有棉衣、棉裤、棉鞋,只能冬天穿。”周益民一一拿出来。

那棉衣棉裤棉鞋,一看就用料很足,冬天穿肯定很暖和。

其他人都纷纷夸起来。

老太太看到这套棉衣棉裤棉鞋,哪还能怪儿子?心里的那些怨言,也就随之消散。其实,她并不在意儿子给什么,还记得今天是她的生辰,她就满足了。

她穿上亲孙子送的布鞋,刚刚好,笑道:“嗯!很合脚。”

这看上去,周益民送的东西最不值钱,但老太太却最喜欢。

整个寿宴都是她亲孙子操办的,什么礼物比得上这份用心呀?

周益民陪张建设到外面聊天。

他的学识比较高,整个村子估计也没几个人能跟他聊得太火热,知识层面不一样,始终是有话题代沟的。

张燕三姐妹则是躲进周益民的房间。

里面装修得还不错,起码比他们家的房间要好,床是两米大床,她们哪见过这么大的床?下方还有厚厚的床垫,躺上去还有点弹性,很舒服。

衣柜是推拉式的衣柜,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起码她们年轻人喜欢这种。

“姐,你看这衣柜,是往两边推的,太好了。”张钰也很想拥有这样的衣柜。

打开衣柜门,里面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还有用衣挂挂着的,显得有条不紊。让人不忍心去弄乱分毫。

“张钰、张璐,我警告你们,别弄乱了。东西不要乱碰,你有没有礼貌呀?”张燕瞪着自己的妹妹。

张璐:“是益民哥让我们进来找吃的。”

她拉开旁边的一个柜子,里面真有不少吃的,糖果、瓜子、花生,米糕、干果等等。

“在这里。”

张钰拿着一个托盘过去,将里面的东西,都拿出一部分。

这也是周益民吩咐她们的,将零食拿出来,分给大家。

张燕坐在床边,手摸着旁边的床头柜。这样的房间,她真的太喜欢了,忽然有种尽快嫁给周益民的想法和冲动。

她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心里想着,这里以后也属于她,就很高兴。

忽然,看到书桌上还有不少书籍和笔记。

那些笔记,她仅仅扫了几眼,就知道涉及到周益民的那些发明,赶紧帮忙收起来放好。要不是这里没有锁,她都直接给锁起来。

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可以摆放那么随意呢?

然后,张燕拿着一本书,坐在书桌前看起来。

书桌前方就是一扇窗户,窗户对着田园,以及远处的山,风景非常好。

张钰和张璐才不喜欢看书呢!

拿到吃的,就捧出去,先给屋里的老人家分。

老人们哪舍得吃?意思地吃了一两口,然后全部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准备拿回去给孙子、孙女等后代吃。

外面,张建设来到那小鸡孵化房的旁边,听着周益民的解说。

“这样人工孵小鸡,大概需要21天。”周益民说道。

张建设虽然是科研人员,但研究的领域不一样,从理论上看,周益民这么干是可以的。而且,他也能意识到,这如果成功,对我国养殖业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到时候,完全可以将家禽规模化进行孵化。

“人工孵化在我国很早就有了的,每个地方的做法有所区别,比如我们北方的,就有炕孵法,南方流行的是桶孵法,长江流域则是缸孵法。

不过,孵化成功率上,得不到保证,主要是温度、湿度、氧气供应等没办法精确控制。”周益民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