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磨豆腐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一百七十四章 磨豆腐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山洞里的黄花梨木被一一搬出来,不多不少,加上周益民家里的那根,一共80根,最粗的那根,一个人抱不住。

其中一部分,直接搬上车。

一趟是拉不完的。

木匠按照现在的行情,给估了一个价。在周益民看来,那就是白菜价。但以现在村民的认知而言,那可就不低了。

至少让他们花几块钱,甚至十块钱左右买一根木料,他们绝对不会干那种傻事。

装不完的,先堆在学校附近的空地上。

最后一算,这卖木料的钱,和前面那一车的玉米堪堪相抵。还差些,周益民干脆说抹平了。

周益民让人将村里的石磨清洗干净。

“十六叔,要磨什么?”洗石磨的人好奇地问道。

“弄点豆腐吃。”

今天回来,还带回来以前1元购的黄豆,就想着吃一顿豆腐之类。

村里就只有一个石磨,而且是公用的。

“那我们帮您推磨。”那人很自觉地说道。

周益民摇头:“生产队不是有头驴吗?拉过来。”

有驴不用,用什么人?

那人苦笑:“那头驴今天休息,可不敢赶出来拉磨,不得被支书骂死?”

生产队的驴也不敢天天让它干活,在农村,那些牲畜比人还要金贵,有时候得好吃好喝伺候呢!

周益民直呼好家伙。

“行吧!那就辛苦你们了。”

周益民要磨的黄豆可不是三五斤,他自己搞不定,所以原计划是借生产队那头驴用一用的。

谁知道,人家还有休息天。要知道在农村,人都没有休息日,几乎是天天干活。

后世动不动就拿生产队的驴来作比较,那样的梗一度非常流行。但生产队的驴工作多长时间、休息多长时间,他们一无所知。

“嘿嘿!小意思。”

他们很乐意给周益民干活。

周益民从来不会让帮他干活的人吃亏。

弄干净石磨之后,周益民将黄豆扛过来。大家一看,瞪大眼睛,要磨这么多?

“十六叔,这都磨豆腐?”

周益民点头:“都磨了。”

好家伙!

有人立即提议,再叫两三个人来帮忙。于是,在村食堂干活的三四个妇女被喊过来。

磨豆腐,首先是碾片脱壳,将干黄豆分批倒进石磨中碾压,令其脱壳并成片状。本来,那些豆壳,周益民是打算扔的,但村里人肯定不会浪费。

毕竟连稻壳、麦壳都不放过,怎么会放过豆壳?

所以,那些豆壳让村食堂的人收集起来。

脱了壳的豆片,妇女们用水浸泡。这些活,她们还是很熟悉的,不需要周益民指手画脚,让周益民回去休息都行。

“留点做豆腐脑。”周益民开口道。

很多人分不清豆腐脑、豆花,以及豆腐。

其实,它们的区别就是凝结的时间长短。豆腐脑是时间最短的,后面就是豆花,豆花继续凝结就是豆腐。

说到豆腐脑,甜咸之争又开始了。

南方人南方把豆腐脑叫作水豆腐或豆腐花,只放糖,南方人认为甜豆腐脑香滑甜嫩的口感更好吃,不管是撒上白糖还是红糖糖浆都是美味,甜甜的又不腻。

到了北方,豆腐脑多是做为早点来吃,放卤。

卤的烹制要用鲜羊肉片和好口磨汤,火候要掌握好,不能用炖肉的技法熬卤,才能保持卤的新鲜。

浇完卤后,加上佐料,豆腐脑瞬间香味四溢。

实际上,不仅是豆腐脑,就连豆腐,南北做豆腐的方法都不一样。

北方的豆腐又叫“卤水豆腐”,是用卤水作为凝固剂的,卤水中的钙镁离子与大豆蛋白相结合发生凝固反应,使豆腐成形。

豆腐成型后,还要用豆腐压豆腐的方法进行压榨,压榨约30分钟,为使豆腐进一步排水,以达到规定的质量,使产品坚挺而有弹性。所以豆腐硬度较高,质地较粗糙。

而南方的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剂,因此也叫“石膏豆腐”。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溶解度低,凝固速度比卤水要慢。

此外,还有一种豆腐,叫内酯豆腐,是用一种叫“葡萄糖酸内酯”的东西作为凝固剂。

葡萄糖酸内酯引发的凝固进行得比较慢,所以可以把豆浆进行超高温灭菌,加入葡萄糖酸内酯之后,再装盒密封。

这样得到的豆腐,保质期就远比另外两种豆腐要长。

三种豆腐,以同样的重量来说,营养成分的含量就是“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

尤其是钙,南豆腐跟同样重量的牛奶相当,而北豆腐甚至还要更高一些,而内酯豆腐可以忽略。

“没问题!益民你等着。”

大家都兴致很高,干活特别有劲。

因为他们知道,既然周益民磨那么多豆腐,他一家肯定吃不完,按照他的行事作风,大概率是会让大家都吃两口的。

几乎人人有份,那他们干活肯定有劲呀!

“我们村有卤水吧?”周益民又问。

没有卤水的话,就只能配点石膏,做南方的那种石膏豆腐。石膏比较容易弄,上次加盖房子,就还剩下石灰。石灰再加工一下,就能变成石膏。

“有,七奶奶家以前是做豆腐的。”有人马上回应。

去了壳的豆片浸泡了一段时间,他们开始磨浆。

这一步,通常是两个人操作。一人用一支砻臂不停地转动石磨,一人负责加料黄豆和水。人力转动石磨,伴和着清水将黄豆片磨成豆浆。

这豆浆还需要过滤豆渣。

磨出来的豆浆,妇女用一个密实的面粉袋装上豆浆,然后用力将浆液挤出,流入一个桶中。

随后将纯豆浆倒进一个大锅,经煮沸后装进一个按比例配以卤水的木桶里,并用一支木桨搅匀,然后让其冷却、凝结。

最后,村妇们取出长约60×60×4厘米的槽形木板,板面呈方格状,并各垫上一块白布,接下来用瓢将已凝结的豆腐脑舀到几块木板槽里,用槽里的白布盖住,再压上一块木板和石头,令其减少含水量并成形。

当然,她们也不忘留出一部分豆腐脑,端到周益民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