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可以做红薯粉呀!

最后,周益民还发现了一叠美钞,妥妥的外汇呀!

周益民数了一下,总共2000美元。

这可是一笔巨款,起码在现在,对绝大部分国民而言,是一笔巨款。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正常汇率是2.46:1。而黑市中,美元兑人民币远不止这个数。

也就是说,这2000美元,至少能兑换5000元人民币。

当下,5000元绝对是巨款。

“益民,这钱你拿着,我跟你奶奶在乡下也用不着。”老爷子二话不说,就把那2000元美元给了孙子。

他们老两口,确实是什么都不缺。

这钱,就算现在不给孙子,以后也是留给他的。

不给孙子,难道给儿子?

周益民也不推辞,直接收下。

这外汇,以后或许还有大用。所以,周益民没有充值到脑中商店。不对,现在不能说商店了,应该说商超。

外汇在这个时代的作用,不言而喻。

要知道,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对外*贸和外汇都无时无刻不在关注。

他告诉大家,要多想办法,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发展对外*贸*易,争取多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尽可能多地换回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和先进技术。

国家太穷了,尤其是外汇。

想要发展,就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技术等,但那都是要钱买的。我们国家的人民币,人家不要,只能想方设法增加外汇。

最后,还找到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面,是一家六口人。其中,那位笑容慈祥的老太太,就是周益民的姑奶奶,头发花白,衣着朴素。

看到那照片上的人,老爷子再次绷不住。

随后,老爷子又把其他地方分发下去。

把原本给周益民老爹的那套衣服,也给了周益民。

还别说,姑奶奶给老爹准备的那套衣服,更适合周益民穿,给他准备的那套,反而有点小。

也不能怪姑奶奶,毕竟她老人家不知道周益民长成什么样,有多高等等。

至于周旭强一家几口,就没有份了。

周益民将他的那套交给三婶:“先收起来,等来福长大了,给他穿。”

反正他也穿不下,太小。

“这……”

老爷子本来是不舍得的,毕竟这可是大姐千里迢迢寄回来的,哪能送给外人?但益民也确实是穿不下,留着也是浪费。

于是,他说道:“益民给来福,那你就收着吧!”

三婶欢天喜地收下,一个劲夸那套衣服的面料真好。自己三个孩子,真有福气,有对他们那么好的大哥。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

这可把来才和来芳羡慕得不要不要的。不过,两个小家伙懂事,没有闹。虽然也很想要新衣服,但嘴上不说。

按照规律,大哥穿过之后,也能轮得到他,只是不是新衣服而已。

“益民,给你姑奶奶回一封信。”老爷子迫不及待想要给大姐写信,告诉她,自己家这些年的变化。

尤其是想告诉大姐,他孙子有出息了。

上一次跟大姐炫耀,还是儿子考上大学。那时候,也确实是老爷子比较风光的时刻。可谁能想到,儿子跟白养了似的,一点都不靠谱。

唯一靠谱的,就是给他们两老生了这么个乖孙子,有出息的同时,还很孝顺,全村上下,就没有不羡慕的。

“不及,我们拍几张照片,到时候一起寄给姑奶奶。”周益民说道。

“啊!对对对!”老爷子连忙点头。

既然是拍照,肯定得好好洗个澡,换一套最好的衣服。要让大姐知道,自己家现在过得很好,以后不用再往这边寄钱之类了。

实际上,周益民得知姑奶奶在港岛,他也有点其他想法。

老爷子的心情大好。

周益民再次溜达,听到有村民吐槽,吃红薯都吃得胃反酸了。大家都期盼着小麦和玉米收成,没多少天了。

“你们就知足吧!没听说其他村的惨状?别说红薯,红薯藤都没得吃。”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就拿红星公社下辖的庄子、村子而言,大部分村子都有饿死人的现象。就连他们周家庄隔壁的上水村,要不是用几头猎物换到红薯和土豆,也肯定很惨。

可以说,周家庄和上水村都得益于周益民。

“我听说,刘家寨还有卖儿子的。”

也是没办法。

卖儿子的名声虽然不好,但留在家里,就是一起等死。把孩子卖出去,或许能让孩子有条活路。

“儿子都卖?”有人诧异。

一般来说,家里揭不开锅的话,要卖也是卖女儿,很少卖儿子的。

没人说话,这种话题有点沉重。

“十六叔来了。”

“十六叔,这么有空?”

“十六叔……”

看到周益民靠近,他们纷纷打招呼。

周益民耳朵尖,听到了他们的讨论。

他提议:“红薯吃腻的话,可以做红薯粉呀!”

前世,周益民没少吃红薯粉,感觉还不错。

再说,红薯粉要比红薯更加耐存放。红薯放久了会发芽,或者坏掉。

在南方,制作红薯粉是很常见的操作,并不复杂。

周益民记得,先把红薯清洗干净,然后粉碎,再用干净的盆子,或桶把粉碎的红薯盛起来。

然后连接好水管,向里面加入清水,不能太粘稠。

如果想要更多红薯粉,就需要将更多的生红薯粉碎。正常情况下10斤红薯能产出1斤左右的粉质,具体得根据红薯的品种和质量来决定。

第三步就是过滤,将清水和红薯渣混合物倒入滤布里进行过滤,一次不能倒太多,一桶就够了,一个人倒入红薯,一个人负责摇动滤架进行过滤。

过滤的红薯渣自然也不能浪费。

后面就是沉淀,把红薯粉沉淀出来。

之后则是自然晒干。

待红薯粉沉淀后,用勺子,或者锅铲将红薯粉铲下来,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簸盖里,为了不让其沾在簸盖上,下面需垫一层布,注意尽量铲大块一点。

晒干就是红薯粉了。

“红薯粉?好吃吗?”显然,有人没有吃过红薯粉。

北方不太流行这种做法,红薯直接煮了吃不好吗?简单,而且没有损耗。

“最后可以做成粉条,你们说好不好吃?”周益民跟他们说道。

那些人顿时咽了咽口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