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二百零三章 送装备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二百零三章 送装备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老的那件“装备”,其实也谈不上先进。

钓鱼佬应该都知道,钓竿按其节数可分为:单节竿、多节竿和插接式钓竿。

单节竿也称独龙竿,由竹或其他材料制成只有一节的钓竿。竿长一般4米左右,具有不易断裂、柔韧、经久耐用等特点,缺点是携带不便。

多节竿有2一20个接口的钓竿。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缺点是接口处易断裂。

而多节竿又分插接式钓竿和抽出式钓竿两种。

所谓的抽出式钓竿,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平时用的缩骨伞一样,其竿体为空心,可将数节竿收缩于底柄的杆管内。使用时,一节节拉出来,不用时,从底部一节节退入。

这种竿便于携带,但坚实性不如插接式钓竿好。

至于插接式钓竿是由数节竿体相互插接组成的钓竿。

在安装时,是由细到粗一节一节插接起来。特点是接口严密,钓竿受力后的整体性能好,竿体较细。

这种钓竿,其实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因此,才说赵老的那件“装备”谈不上先进。

有人可能会吐槽周益民拿出有轮的钓竿很不妥,觉得那是现代的产物,那个时代并没有。没有轮的钓竿,一律被归类为手竿。

然而,这种担心反而多余了。

事实上,有卷线器的车竿形象资料最早见于宋代。

我国宋代名画家马远画的《寒江独钓图》中,钓者手持的钓竿,就是一种带卷线轮的钓竿,它和现在钓鱼用的车钓竿极为相似。

如果以他画中的形象资料作为我国开始使用远投竿算起,那么,带卷线轮的渔竿在我国出现,至少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此外,《古今图画集成》收集有明代《钓车图》版画一幅,画面是一个钓翁,左手持轮竿,右手收线,一只鼋正被拉出水面。

这说明在明代轮竿已在民间相当普及了。

也正是如此,周益民才敢大大方方将那套钓具送出。

面对赵老的询问,周益民并不慌,微微摇头道:“不知道,朋友送的,是国外货也不一定。”

外国货又怎么样?

别看现在中国好像很封闭,但国内的进口货还真不少,像手表之类,不少都是国外的品牌。

尤其是在友谊商店,外国货一大堆。

大家也知道,友谊商店和普通百货店不一样,最初只对外宾开放和服务。

它卖的东西是市面上见不到的,很多商品在当时属于“特供”。

比如魔都梅林的罐头、津门起士林的西点、苏州的双面绣、杭州的织锦、京城雪莲的羊绒衫、国人热望的自行车、手表……

而进口家电和威士忌、万宝路等,更是这里的专卖。

如今,友谊商店更是有一个口号: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这里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所以,哪怕周益民承认是外国货,也没啥问题。

赵老也不纠结是不是外国货,对周益民送的这套钓具非常满意,爱不惜手。

“益民,有心了。”

如果是别的东西,他可能就不收了。但这么好的钓具,他真有点拒绝不了。

指望这套钓具给他挽回颜面,在钓场上大杀四方呢!他脑海里,已经想到自己不断上鱼的场面,吸引所有钓友们的目光。

他恨不得现在就去找位置,甩几竿。

不过,赵老也不会白要周益民的“大礼”。

回敬的,必然也是一份“大礼”,但不一定是今天给而已。

经过一番认识,周益民才知道,丁主任的大舅哥叫赵家栋,在文宣部上班,职位还不低呢!

赵家不缺吃的,有猪肉、羊肉等,所以也给何师傅很好的发挥空间,弄出了六个菜,色香味俱全。

想想也是,别说赵家其他人,仅仅是丁主任一人,管着那么大钢铁厂的后勤资源,给家里弄点吃的,简直不要太轻松。

这个世界,不管人民怎么艰难,总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愁吃的。

按照赵老的说法,自己打了半辈子的仗,出生入死的,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吃好点怎么啦?

他是一名老红*军,参加过抗日,也打过解放战争,甚至前几年还去了汉城溜达一圈,不带护照的那种。

也就这两三年才退下来。

对此,周益民觉得合理。

就像在后世,烈士的子女中考、高考能加分一样。人家为国家流过血、立过功,加点分数怎么啦?

“爹,你别喝那么多,医生……”

老爷子不满意了。

打了半辈子仗,多喝两杯怎么了?

“医生个屁,老子心里有数,你莫管我。”

哪有儿子管老子的?

张嘴医生,闭嘴医生的。对于医生的话,老爷子嗤之以鼻。

他身上好几个弹孔,有一次严重的时候,医生还告诉他,活不久了呢!他现在不也好好活着?炫两三碗大米饭都没问题。

赵家栋等人无语。

你心里有数?

虽然有周益民这个“外人”在,但宴席觥筹交错,也算是其乐融融。

周益民放下心中最后的防备,看得出赵老是个可爱的小老头,性格直爽,不像是计算人的人。

说实话,这次来吃饭,周益民多少还是有些警惕的。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都说酒后见人品,好几杯下肚后,赵老的脸都有点红了,说话还是那么直来直去,也就打消了周益民内心最后的那丝顾忌,跟大家畅谈起来。

“益民呀!这些话,以后在外面不要随便说。”赵家栋提醒。

他是文宣部的人,对各种话语、词汇最为敏感。

刚才周益民跟他们畅谈的,其中就不乏一下超纲词汇。

这要是在外面说,被有心人利用,多少会有点麻烦。

赵老却笑道:“你们不能乱说,益民说一点没事。”

至于原因,他没有解释。

赵家栋和丁升泰闻言一惊,心里不由惊疑:这家伙什么来头?

周益民:“赵叔,你们放心,这不是没外人嘛!”

他是故意的。

见赵家栋他们好心提醒,以后相处就更放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