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二百二十一章 采购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二百二十一章 采购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峰带上周益民和张怡两人,坐好就直接出发。

张怡还是第一次坐卡车,非常的好奇,一上车后,就好像多动症发作一样,四处张望,还时不时到处摸一摸。

李峰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是见怪不怪,在心里不由得意起来。

他确实有得意的资格,想成为司机无疑是登天般困难。

司机是极受欢迎的职业,有这样一个夸张的俗语:“喇叭一响,价值连城;车轮一转,宁可不做县长。”

要知道现在掌握方向盘的不是一般人,想要开车非常困难。

卡车司机被视为专业职业,想要获得驾照,必须通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毕竟现在卡车数量非常少,要是被那些不法之徒开走就麻烦,而且还要通过培训。

一般来说,要学车就得先在大单位的车队做几年搬运工,师傅看顺眼才能让你跟着学习,跟师傅跑两年学修车后才能考驾照,然后成为副司机。

这个时代学开车不像后世,前三年需要先学习洗车、擦车、修车,忍受责骂,考验你的稳定性,然后进行静态体验,待稳定后在无人路段试驾,师傅指导后独立驾驶,从短途开始,逐渐过渡到长途。

周益民自己也会开,所以并没有大惊小怪,没见过世面一样。

张怡就好奇道:“周股长,怎么你好像对于卡车一点都不好奇,难道是经常坐吗?”

“还好吧!因为我也有开。”周益民不在意道。

在二十一世纪,比这不知道好多少倍的车,他都开过。

现在的车连助力转向都没有,单纯靠自己手臂力量开转动,可以说专职的卡车司机,每个人都练成麒麟臂。

张怡惊呆,她是第一次听说周益民还会开车。

“真的?”她难以置信。

李峰却是知道的,最近周益民开过厂里的货车。当时看到周益民一副老司机的样子,他们还很惊讶。

他们作为司机,很清楚成为一个司机的困难,他们也是经过层层磨难才成为卡车司机的。

“没必要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开车好像也不太难吧?”周益民说道。

李峰和张怡:“……”

不太难?

这让人情何以堪?

看来,厉害的人做什么都厉害。别人眼中很难的事情,在他这里,完全不是个事,就是那么简单。

张怡感叹道:“周股长你真厉害,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这么完美的人,要是能成为自己对象,那该有多好,都不知道能让多少人羡慕。

不过张怡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样貌并不突出,只能说一般,周益民肯定是看不上她这样的。

“别这么说,太多东西我不会了,人怎么可能全能?还需要多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嘛!”周益民谦虚道。

就这样三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很快就来到上水村这边。

上水村抄作业还是可以的,进村的道路,虽然没有弄得像周家庄那么好,但比很多村子都要好。

他们进村的时候,看见上水村的村民正在摘豆角。

地面上还摆放不少,看样子是早就开始摘,要不然不会摘那么多。

看见有卡车来到村里,全村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要知道,这还是第一辆卡车进入他们上水村,很多人不由都停下手里的动作,有一些小孩子,都不害怕,还上前围观起来。

周益民看见这一幕,为了小孩子的安全,还是说道:“车还没有停好,你们都散开点。”

王村长听见周益民的话,连忙上前把小孩子都驱赶开,要是惹到周益民不开心,导致以后不关照自己村,那就麻烦。

小孩子看见村长都出来,只能依依不舍的走开,不过并没有走得很远,只是走开四五米的样子。

果然现在能成为司机,都不简单。

上水村的路并没有周家庄的大,只能说是勉强一车道,但是李峰开得一点都不慢,而且还能准确无误的停在该停的位置上。

周益民赞叹道:“李班长,好技术。”

“那里,毕竟是靠这门手艺吃饭,差了可不行。”李峰说道。

三人从卡车上下来。

王村长立即上前说道:“辛苦了,三位远道而来,我们采摘工作也快完成,再给我们半个多小时就好。”

“王村长,你们到底多早起来摘?”周益民看见一地的豆角,不由问道。

王村长乐呵呵道:“也不是很早,四点钟左右。”

虽然是比平时干农活要早两个小时左右,不过对于这个年代来说,并不算什么。

周益民不由竖起大拇指:“厉害,既然都已经摘这么多,先安排一部分人过来帮忙过秤和装车吧!”

王村长听见后,连忙说道:“好的,我现在就去安排。”

由于过称和装车需要的力气都比较大,所以把一些成年男人都叫了过来帮忙,反正摘豆角并不需要什么力气,交给妇女们就可以。

而且还把村里最大的杆秤都拿了过来,就算称一两百斤的大肥猪都不成问题。

杆秤是秤的一种,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简易衡器,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纽等组成。

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

据民间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另一种说法是范蠡所制。

他由一个鱼贩的难处那得到启示先用根竹竿,一边放水筒,一边放鱼,利用杠杆原理发明。

后来他进行改造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但因为有些商家缺斤少两,便添加“福禄寿”三星,表明,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

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实行度量衡单位改革,把秤制统一改为10两一斤。

财务的张怡拿着本子,在旁边记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