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二百六十一章 黄河牌重卡

周大忠就带着周大福来到人事科这里,然后说道:“吴干事,这是新来的员工,麻烦你帮忙办理一下入职。”

接着,他还把介绍信,以及入职通知递了过去。

吴干事接过来介绍信和入职通知后,一看发现竟然是驾驶员,立马就重视起来。

眼前这个人虽然年轻,但是以后能成为卡车司机,自己可能要需要他的帮忙,随即热情道:“你好,这里你填一下名字。”

周大福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写上自己的名字,读书的时候,他写字都没有这么认真。

“吴干事,已经填好,还有别的要填吗?”

“好的,你坐在一旁等候,我要拿去给领导签字。”吴干事解释道。

周大忠看见还要等,便说道:“周大福,我就先去上班。”

“去吧!”周大福回答道。

反正现在自己一个人也能处理,实在不行,找人问一下,也没有问题。

驾驶员跟其他职工不同,其他职工等级有八个等级,但是驾驶员的却只有五个等级,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有六个等级,而且每个等级,都有是讲究,刚进入驾驶员这个行列。

首先从学徒工开始做起,后面就是拿到驾驶证的人,虽然也算是正司机,但是并不能算五级司机,要等新手期一年结束后,才能算正式进入五级司机,才能拿到一个月四十块的工资。

还有几别人其他职工,最高等级一个月能拿到九十多一百左右,驾驶员最高等级,一个月也就那八十多块钱,相差十几块钱。

事实上,驾驶员还有额外的补助,开卡车拉货,跑长途的话,一天能有一块钱补助,跑短途的话,也能有六毛钱的补助。

因此从工资来看,一级驾驶员并不会比八级工的工资低,而司机的福利和待遇,却是八级工比不了的。

很快,人事科的科长也跟着出来,要是换做是别的人入职,可能人事科的科长并不会出来,但是周大福可是周益民介绍过来,拉近一下关系准没有错。

人事科长说道:“你就是周大福,年轻人,前途无限啊!”

“那里,还要科长你照顾啊!”周大福懂事道。

随即,他还把提前准备好的大前门香烟,拿出来,帮忙点了一根,剩下的就很自然地放在桌上,好像是遗漏了一样。

人事科长,看见这么懂事的周大福,也是非常的满意。

他是想跟周益民拉近关系,但是不包括周大福,或者说是现在的周大福,毕竟都还没有成为正式的司机。

“小吴,你带周大福同志去领一下入职物品。”人事科长说道。

吴干事说道:“好的,科长。”

人事科长,还有别的事情,当然不会全程陪同,要是换做是周益民,才会有这个待遇。

吴干事,带着周大福来到领取物资,不过也没有什么东西基本上都是工衣、水杯、水壶、毛巾、还有一件军大衣,这个是驾驶员才有的待遇。

要知道军大衣,也是抢手货,没有一定关系,可弄不到手,要不然是钢铁厂这么大的规模,还不一定能分配到军大衣。

周大福没有想到,刚来上班就能领到这么多东西,自己都不知道多久,没有过新衣服,而且还有军大衣,自己穿出去,都不知道多有面啊!

领完东西后,吴干事就带着周大福来到运输科,刚好李队长也在。

吴干事上前说道:“李队长,这位就是新来的员工,周大福。”

“好。”

李峰看了看周大福,原来这个就是周益民打招呼跟自己学车的人。

不过还要观察一下,周大福为人怎么样,自己可不想手一个白眼狼徒弟,就算是周益民开口也不行。

要知道现在师徒关系,可不像后世那么淡薄,现在讲究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这种说法。虽然自己有儿子,不用担心老了没有人养老,要知道现在,徒弟闯了祸,师傅也逃不了关系。

“李队长,那我就先离开。”吴干事说道。

李峰说道:“麻烦了。”

周大福立马就递了一根烟过去,还懂事的点上,然后说道:“李师傅,不知道我现在要忙点什么?”

自己对于驾驶员,究竟要干点什么都不懂,所以只能问。

“你的话,就跟着我跑车,还有就是要学会修理车辆,不然你是成为不了一个司机的。”李峰开口道。

学会开车并不难,难得还要学会修车,因为车辆在开车时候,或多或少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在荒山野岭中车子出现故障,然后停下来修车也是家常便饭,一款车修修补补都能跑好多年。

而且车辆的技术,安全配置比现如今要落后许多,稍有不慎就会有事故发生,也是一项高危职业。

周大福连忙说道:“那就麻烦李师傅。”

“等你正式成为一个司机后,会有一辆专属于你自己的卡车,不过在那里之前,你就跟着我。”李峰说道。

然后,他就带着周大福来到自己的卡车面前,这个可是一辆新的黄河牌的重卡。

要知道普通的解放卡车,载重量只有四吨,但是黄河卡车却是翻了一倍,载重量达到了八吨。

黄河牌汽车产于1960年,也就是今年,这辆车刚落地没多久。也就他们钢铁厂才拿到两辆,其他厂还没资格呢!

两年前,各种口号满天飞,波及到了各行各业,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当时,汽车厂自然也不甘落后,要制造更大、更好的卡车,要跟世界接轨。

当然了,李峰不会让周大福立即上手这种大卡车。

学也是先拿老款的卡车学。

要是周益民在场,肯定会对这款车无语。

这款车的口碑不怎么好,质量问题严重。

据说,为了赶工,部分工装和图纸没有得到严格的验证,有的零部件加工不规范,导致汽车质量太差,不得不返工调整近一个月。

“远看一枝花,近看一脸疤”,这就是很多人对这款8吨车的形容和评价。

甚至有人讥讽:“黄河车该响的(喇叭)不响,不该响的(零件)都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