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程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程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半天后,周益民他们回到渔港,今天的收获很不错,有一千多斤的鱼获。

大家玩得很尽兴,准确说是周益民自己玩得很尽兴,其他人都是陪同的。

眼看电饭煲厂没什么大事,周益民准备打道回府了。不过,回去之前,他计划偷偷去一趟渔港,多弄点海产到商店背包中。

津门不缺海鲜吃,但粮食一样紧缺,甚至比京城更严重。

好歹是首都,全国粮食都会先紧着首都,所以,四九城的人虽然也吃不饱,但饿死人的情况却比较少。

一天晚上,周益民悄悄来到渔港,拿出一袋粮食。

粮食才是硬通货,比钱好使多了。

“买鱼?还是卖鱼?”有人靠近周益民,给周益民递一根烟。

周益民遮得严严实实,摆手,压着声音说道:“不抽,我来进点好货。”

来渔港进货,自然就是买鱼的。而且,用到“进货”两个字,说明人家要的量不是一星半点。

那人听后,眼睛一亮:“要什么货,要多少?我舅是渔港的主任,什么货都能拿到。”

至于对方藏头藏尾的行为,他见怪不怪,这种事见多了。也懒得追究对方是什么人。

“虾蟹鱼都要,只要货好就行,多少都行。”

哟!口气不小呀!

“货我们有,你钱票带够了吗?”那人打量周益民。

周益民指了指旁边的麻袋:“我有这个。”

那人好奇,打开一看,里面是小麦,麦香味都散发出来。

他深呼吸一口气,说道:“小麦是好,可以交易,但这顶多就100斤,换不了太多。”

“谁告诉你我只有这一袋?”

嗯?

那人又惊又喜,郑重介绍:“我叫王安,兄弟怎么称呼?不知兄弟有多少小麦,您放心,想要什么海产我这边都能给你弄来。”

只要有粮食,一切好说。

“陈富华,五六千斤我是能拿出来的。”

周益民也懒得一点点去收购,能一口气谈下来,最好不过了。

“兄弟,等我一下,我去找我舅。”王安大喜。

这么大宗的交易,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你自便,我就在这随便逛逛。”

王安赶紧去找他舅,渔港不缺海产,但不能把海产当主食呀!海鲜当饭吃?吃一两顿还没问题,天天吃也不行。

这虽然是正规的渔港,但夜里也有市场,类似鸽子市,渔港管理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渔民也要吃饭,也有物资需要交换,不能赶尽杀绝。

只要渔民能完成捕捞任务,默许他们私下交换点东西的。

周益民来到一位妇女的“小摊”前。

摊上摆着几个篮子,有海蟹、三根手指大的虾,还活着的石斑鱼,甚至还有一块品相不错的鱼胶。

大家都知道,鱼胶即鱼鳔的干制品,富胶质,故名鱼胶,也称鱼肚、花胶。鱼胶与燕窝、鱼翅齐名,是“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参”之誉。

这玩意,在后世很贵的。

“大姐,这怎么卖?”

“不卖,我想换点粮食。”妇女说道。

只是交换,哪怕被捉到,也没什么事,算不上投机倒把。可要是卖了钱,被捉到就可大可小了。

再说了,她真不要钱,要粮食。

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三天了。现在粮食紧缺,有钱有票都不一定能买到。所以,她就干脆换粮食。

“我有小麦,你这些想换多少?”周益民也能看出,这位大姐等着粮食救命。

妇女欣喜欲狂,小心翼翼地问道:“二十斤可以吗?”

周益民点头:“有袋装吗?”

“有。”妇女赶紧掏出一个布袋,眼睛看着周益民带过来的麻袋,心想里面不会都是小麦吧?

我的老天爷!

可惜,她这次出来,带的海产不多。鱼胶家里还有三块呢!

周益民打开麻袋,给大姐的布袋装满,都不用称,傻子都能看出不止二十斤。

“谢谢!大兄弟,太感谢您了。”

“客气,回去吧!这篮子送我如何?”周益民指着装海产的篮子。

“没问题!送你了。”

篮子值几个钱?她拎着那换来的那袋小麦,神经兮兮地走了。小麦是细粮,拿去换粗粮的话,能换不少,够他们家吃一段时间的。

她感慨:今天出门遇贵人了。

这也吸引了周围几个摊子的人,看到有人拿小麦来换海产,都忍不住凑过来推销。

“同志,我这蟹好,很肥的。”

“我的虾大个。”

周益民瞄了眼,确实挺大的,放在后世青岛,38元肯定是买不到,怎么也得翻倍吧?

很快,周益民那一袋小麦被清空,换来一大堆的各种海产。

这时候,王安来了,身边还跟着两个人。

“兄弟,怎么在这换呀?走,跟我去冷库看货,绝对会让你满意的。”

周益民也不跟王安客气,让他帮忙将这些换来的海产搬过去。

王安自然没意见,当即安排人去办。

周益民跟他来到冷库,里面确实有不少好东西。几斤重的大龙虾,盘子大的海蟹,巴掌大的鲍鱼,手腕粗的海参……

后世有人总结,生长周期越长的,温度越低的,温差越大的,越好吃,越有营养。

“能安排车运出去吗?”周益民问。

“可以是可以,粮食……”

“你们顺便将小麦运回来。”

王安爽快道:“那没问题!”

于是,双方就这么愉快交易了。王安拉回来几千斤的小麦,他舅毫不吝啬地夸赞,在他们看来,这笔交易赚大了。

现在粮食多金贵呀!不是那些低贱的海鲜能比的。

周益民也觉得自己占大便宜。

次日,他向厂长等领导提出告辞。厂长的人自然是极力挽留,承诺干部岗位、住房等优越条件。

周益民表示老家还有爷爷奶奶要赡养之类,让厂长他们没了脾气,人家是尽孝道,你总不能拦着吧?

再说了,人家周益民也表示,以后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没有切断关系。

最终,厂里给周益民塞了一大堆的土特产,依依不舍地欢送周益民回去。

大家好像不喜欢这情节,所以匆促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