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三百二十三章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三百二十三章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益民就从水库的位置开始量,肯定不是用尺来量,而且也没有这么长的尺。要是在后世的话,直接用激光设备,一下子就能将距离准确的量好。

现在的话,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来量,一步大概在一米左右,看要走多少步,就算多少米。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肯定会预留多一点,人并不是机器,肯定不能保证每一步的大小都是一样,只能说是一个大概的数值。

要是不够的话,到时候又要再买一次,那就麻烦。

看到周益民在测量,老支书让村民们都不得去打扰到周益民。

周益民也没多想,搞一个大概数值就行,到时候略多准备些,就妥了。

幸好的是没有人打扰周益民,要是被打断的话,估计周益民都要恼火,忘记数到多少,只能是从新开始。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丈量,终于得出一个大概的长度,走了大概两千米左右,为了以防万一,那就多买两百米。

这样电线肯定是够,应该还有剩。

这已经包括各家入户的电线了。

为了掩人耳目,周益民装模作样地骑上厂里弄来的三轮车往村外走去,先去四周逛一下,等时机差不多了,再将电线运回村里。

就这样,周益民在外面溜达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才将商店购买的电线给拿出来,放在三轮车的车斗上,随后又掏出一个纸箱。

纸箱里面装着的是电灯泡,一共有100个灯泡,不过瓦数比较低,只有15瓦而已,这两样加起来,一共花了周益民两百块钱左右。

这种灯泡属于改良过的。

之前张燕她们采纳了周益民的宝贵意见,搞出了差不多的灯泡,国家已经在大量生产。

所以,现在周益民掏出来也不会突兀。

众所周知,白炽灯靠钨丝制成的灯丝发热来产生光辐射,从而获得明亮的光芒。

灯丝工作温度往往高达3000℃,这样的温度也只有钨丝才能承受,但即便是极耐高温的钨丝也会微量蒸发并沉积到灯泡玻璃上,所以使用时间较长的灯泡也往往发黑。

为了使沉积下来的钨原子能在一个比较大的表面上弥散开,并创造良好的散热效果,白炽灯泡的形状都近乎鸭梨,看上去大腹便便的。为了解决钨丝在高温下氧化烧断的问题,灯泡内部都是真空。

灯丝看上去似乎只有两三厘米长,实际上它是一条螺旋形的钨丝,长度有一米多,只不过它太细,比头发丝还细得多,肉眼不易发觉而已。

白炽灯泡尾部有螺纹,可以拧在灯头里。

早年的灯头材料很特别,是被称为“电木”的酚醛塑料,这是塑料中第一个投入工业生产的品种,它硬而脆,不吸水、不导电、耐高温、强度高。

它还有个很怪的特点,频繁开关灯会缩短灯泡寿命。所以,过去的人特别珍惜灯泡,尽可能减少使用时间,每天多半就是早晚两次开关灯。

周益民踩着三轮车往周家庄方向赶回去。

此时,安装电线杆工作,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完成,看样子,没有个一两天应该是完成不了的。

要是有挖掘机等机器协助的话,不用一天就能将50跟电线杆立好。

现在挖可是全靠人力,所以进度并不快。

老支书看见周益民踩着三轮车回来,知道电线弄回来了,连忙迎上去。

老支书说道:“益民,这些就是电线吗?”

其实,老支书是有点忐忑的。一方面,是怕这玩意不好弄,让周益民付出大代价。另一方面,是怕这玩意贵,他们肉疼。

“没错,这就是电线,叫人过来搬吧!”周益民点头。

中国电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在1897年,中国第一根地下电力电缆在魔都投入使用,这是一条2700米长的橡皮绝缘铅包护套照明电缆,由进口产品制成。

在1939年,中*央电工器材厂在昆明建成投产,生产出中国第一根国产电缆,标志着中国开始独立生产电线电缆。

1949年以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较小,仅有2000余名职工和约500台生产设备,年最高用铜量仅6500吨。

由此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时候电线还是很珍贵,一般优先供电给一些保密单位,然后再供应给工厂,最后才是居民。

在四九城电线入户的话,是要户主另外给钱,而且还不便宜,所以有一部分人不舍得出这个钱,还是使用煤灯。

“益民,这些电线多少钱?”老支书问出最为关心的问题。

虽然村里赚了不少钱,不过穷过的人才知道,就算是手里有一些钱,也都是不舍得用,都是存起来。

周益民随口道:“也不贵,2200米的电线和100个灯泡,加起来210块钱而已。”

本来是两百块钱,不过象征式地加了十块钱。

这些东西拿出去卖的话,肯定不止这个价格,翻上两三倍也不是难题。没办法,现在的电线产量太低。

实际上,周益民自己也不清楚这个时代,电线是不是管制物资,有没有得卖。

“210块,那还好,还好。”老支书松了口气,还以为要很多钱呢!害他担心了半天。

大队长也在旁边猜测道:“老支书,这些东西估计没那么便宜,益民特殊渠道弄来的吧?”

周益民摆了摆手:“哪有。”

尽管他否认,但大队长和老支书都能猜到,肯定是特殊渠道弄来的,说不定搭上人情了。就像是之前的水力发电机,掏空他们整个周家庄,估计都买不起吧?

“我回去给你取钱。”老支书说道。

身上没有带这么多钱,只能回去拿钱才行,农村人谁身上带那么多钱呀?

现在村里能拿得出来的钱,还是要先给周益民。

毕竟周益民已经帮村里垫资了不少,他们得会做人才行,别等人家催。

现在村里也好起来了,蔬菜卖了不少钱,等过段时间,还会给村里分红,估计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