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开工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三百四十七章 开工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过多久,来福就带着弟弟妹妹过来拜年,本来周旭强是不让他们过来,不过架不住来福他不听。

有一个这么大方的大哥,不去拜年怎么行?万一给一个红包,肯定要比父母给的要大。

周旭强给了来福三兄妹一人一毛线,如果不是今年赚的比较多的,肯定是没有这么大方,可能就是五分钱,或者是一分钱。

大人们都是想着给个意头而已,现在大家都不太好过。

“大哥,新年好!”来福三兄妹给周益民拜年。

当然,也少不了给奶奶和老爷子两人磕头拜年了。

周益民也给他们三个准备了红包,虽然他没有结婚,在南方是不用给。

将红包递给了三人:“快高长大,以后好好读书……”

红包是五块钱的。

在农村,五块钱红包属于非常大的了,能吓死个人,毕竟娶个老婆才十块、八块的。

老爷子也没有吝啬,也一人给了一个,肯定是没有给周益民的这么大就是了。

毕竟那是亲孙,待遇当然是不一样的。

周益民又抓了一把花生瓜子给来福三人分。

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小孩子也过来拜年,周益民都给了红包,只是钱不多,只有五毛。实际上,这已经不少了。

好多孩子,自己父母都没有给那么大的。

村里的孩子们,非常高兴,就知道这趟拜年不会让他们失望。

大年初一,就这样消无声息过完,来到大年初二,假期也就剩下最后一天,明天就要上班,周大福他们准备吃完饭就回去。

要是明天再回城里的话,时间太赶了。

如果不是今天会有亲戚过来做客,还有嫁出去的女儿,也会在这一天回来百年。

大年初二到正月十六是走亲戚的时间段。走亲戚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主要在春节期间进行,亲戚之间通过互相拜访来交流感情,这种活动被称为“逛亲戚”或“做人客”。

在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拜年,这是中国传统的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虽然走亲戚的习俗不仅仅局限于大年初二,通常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结束。这段时间内,亲戚们会互相拜访,互相慰问,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系。

这种习俗不仅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还为许久未见的亲戚们提供了聚会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叙旧、话家常。

吃过晚饭之后,周益民也回城里去,明天是开工第一天,他不在好像有点不太好。

老爷子也是知道,所以并没有挽留,男人就是应该以事业为重。

虽然有很多不舍,但也没有办法。

这个问题就算放到后世,交通十分方便,就是没有时间回去看望一下父母,工作压力太大,996都是常态。

1961年,大年初二。

钢铁厂上班的日子,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第一天上班跟最后一天上班,也是一样,都是要将卫生搞好才能开工,而且还要检查机器,看有没有问题。

不然机器出了问题,可大可小,有时候影响到生产,又或者是危险到人的生命,也是有可能的。

周益民今天一大早就过来上班。

刚来到厂门口,就被赵德志给拦下来,这让周益民有点奇怪?

“赵哥,是有什么事情?”

“周股长,我们科长有事情找你。”赵德志这时候回答?

周益民虽然有点奇怪,不过还是想提前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事情,便问道:“赵哥,杨科长找我是有什么事情?”

“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挺急的。”赵德志回答。

周益民问道:“好吧!杨科长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别的地方?”

“在办公室!不好意思啊!周股长!”赵德志有点不好意思。

周益民也不用别人带,他一个人就驾轻熟路来到杨科长的办公室。

敲了敲门。

“进来!”

周益民进来之后,看见杨科长十分的悠闲,翘着二郎腿喝着茶,看着报纸。

杨科长看见周益民过来之后,就好像看见救星一样,连忙给周益民倒了一杯茶。

周益民看见这一幕,也是十分的奇怪,搞的他也有点懵,不过还是静观其变,看是有什么急事找他,接过杨科长递过来的茶,悠闲得喝了起来。

现在的保卫科的权利可是十分的大,在钢铁厂里,你可以不怕厂里的领导,但是保卫科,绝对是工人们最不敢招惹的部门。

要是得罪了保卫科,估计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平时有点违反厂里一个规矩,保卫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你就没事,要是完全按照厂里的规定来做,全场估计没有多少能做到。

这也是为什么,厂里的工人不敢招惹保卫科的原因。

杨科长看着一点都不着急的周益民,他率先忍不住:“益民,你这个茶怎么样?好不好喝?这可是我从一位老首长那里,厚着脸皮才拿到一点。”

“好茶!”周益民也没有多说别的。

杨科长没有办法,只能说道:“益民,有没有办法弄到人参?”

他的那位老首长,之前参加多次战斗,导致留下一身的暗伤,年轻的时候倒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年纪大,压不住后,现在并发症开始显露出来。

杨科长听说药膳有不错的效果,就想做点药膳送过去,但是他认识做药膳的人说还差一株上好的人参,年份越久,效果就越好。

药膳发源于中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中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

这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