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四百二十章 一回来就有难题

周大忠点头表示知道,便走出办公室。

就在他刚刚走出去,胡厂长就火急火燎的径直走进办公室。

周益民刚想说,周大忠还有什么时候,一抬起头就看见胡厂长。

“胡厂长,你这么着急是有什么事情吗?”

如果不是十分着急的事情,胡厂长肯定不会亲自上门来找,都是安排秘书过来叫过去。

胡厂长眉头紧锁,开门见山道:“益民啊,厂里现在遇到个大难题。

这广交会眼看着就要开了,咱厂却拿不出能镇场子的产品,这可咋整?

上头重视得很,这要是搞砸了,对于厂里的影响还是十分的大。”

如果不是厂里没有其它好的办法,他也不会亲自上门,他希望周益民能像上次,解决特种钢一样,也能把这个难题给解决掉。

周益民心里“咯噔”一下,他深知广交会的分量。

这可是新中国打破西方封锁、拓展对外贸易的关键窗口,自 1957年创办以来,一届比一届热闹,来的外商越来越多,成交的订单也逐年攀升,是国家创外汇、展实力的重要平台。

如今厂里虽然有不少产品,但是留下来有竞争力的产品一样都没有,他的大脑飞速运转起来,想想能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周益民心里门儿清,这难题可不是一般的棘手。

现在国内,老百姓还在为温饱奔波,物资匮乏得厉害,对日用品的需求基本停留在“实用、耐用、便宜”上。

并不像外国那样,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是有追求,所以差距还是有点大。

就不如厂里之前生产的老式收音机来说,功能单一,模样笨重,可在农村供销社,依然是紧俏货,大家就图个能听个响,了解国家大事。

但广交会上面对的是眼光挑剔、需求多样的外商,他们要的是新颖、精致、高性能的产品。

国际上,贸易形势更是风云变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抱团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设置重重贸易壁垒。

能进入广交会的外商本就有限,还个个带着审视的目光,寻找着最契合他们市场的商品。

再加上钢铁厂里缺乏专业的市场调研人员,基本上都是按照上级指示生产。

对国际市场喜好、流行趋势两眼一抹黑,这产品定位,仿佛在大雾里找方向,迷茫得很。

而且厂里的生产设备,大部分经过层层挑选剩下来的东西,先不说精度差、效率低。

厂里的设备,加工个简单零件,废品率都居高不下,还得靠老师傅们凭经验手工打磨修整。

技术工人呢,虽说经验丰富、吃苦耐劳,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接受能力有限,掌握先进数控技术的更是凤毛麟角。

搞新技术研发,简直是天方夜谭,没有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就像无米之炊,难以为继。

还有就是原料供应更是让人头疼,国内原料市场供应紧张,好多关键原材料,像优质钢材、特种塑料,都得凭指标分配。

进口原料?那更困难。

现在国家对于外汇管制严格,申请外汇额度难如登天,就算真的申请下来额度。

但是国外供应商一听是中国的工厂,要么坐地起价,要么附加苛刻条件,运输途中还可能遭遇封锁、扣押。

再加上采购渠道又单一,基本只能通过国营进出口公司,缺乏灵活性,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原料供应就断了线,生产只能干瞪眼。

现在时间又不充足,只能是发明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样还能实现弯道超车。

周益民就陷入沉思当中,脑飞速运转。

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后世出国旅游热潮时,行李箱的火爆场景。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工业产品以实用为主的年代,一款设计新颖、质量可靠的行李箱,说不定能成为爆款。

他赶忙把想法告诉厂长:“胡厂长,我有个主意,咱们做行李箱怎么样?

现在出远门的人越来越多,不管是干部出差,还是学生求学,都需要个能装东西、方便携带的物件。

而且外国人来咱中国,回去也得带些纪念品、资料啥的,行李箱肯定有市场。”

胡厂长陷入沉思当中,周益民每次提出的建议,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最重要厂里现在也没有其它的产品。

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然后将疑虑提出来:“咱这钢铁厂,做行李箱?这能行么?咱又没这方面经验。”

周益民对于行李箱还是很有自信的,然后解释道:“胡厂长听我说,正因为咱们没做过,才更有机会做出新意。

现在市面上的行李箱,大多是又笨又重的老式木箱,或者简单的布包,咱要是能做出轻便、结实,还有多个隔层方便分类的行李箱,肯定能吸引人。

而且咱们是钢铁厂,在材料和工艺上有天然优势,用咱们的钢材做框架,再配上耐磨的帆布或皮革,质量绝对过硬。”

厂长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眼中渐渐有了光亮,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提议。

周益民见状,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厂长,您想想,广交会上那么多外国客商,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行李箱对他们来说是刚需。

咱们要是做出有特色的行李箱,不仅能解决厂里的燃眉之急,还能把咱中国的工业制造名声打出去,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胡厂长沉思片刻,猛地一拍大腿:“好!益民,就按你说的办,咱们放手一搏!”

“你想一下,需要什么材料,列一个清单出来,我去跟上级申请。”

既然下定决心,一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因为原材料的事情,耽误了进度。

周益民听到后,终于将胡厂长给说服。

“具体需要什么材料,要在厂里试验一番才行。”

他对于行李箱到底用什么材料是最好,并不清楚,唯一知道,就是一个好的行李箱的标准到底是怎么样的。

胡厂长这时候说道:“益民,你看一下,你需要谁配合,就直接跟廖主任他们说,就说是我叫的。”

“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