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五百一十三章 钓鱼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五百一十三章 钓鱼

作者:影子狸花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0 15:52: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周益民的脸上,暖烘烘的。

周益民悠悠转醒,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目光透过窗户望向屋外,村子里已是一片生机盎然。

他在床上躺了会儿,心里琢磨着今天该干点啥,一时竟没了主意,只觉百无聊赖。

突然,他脑海中闪过河边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水中自在游动的鱼儿,心中一动,何不去河边钓钓鱼呢?这念头一冒出来,便再也按捺不住。

周益民利索地起身,简单洗漱后,来到厨房。

周益民奶奶已经准备好了早餐,热气腾腾的米粥,搭配着自家腌制的咸菜,散发着质朴的香气。

周益民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跟奶奶说起自己去钓鱼的打算。

周益民奶奶微笑着叮嘱道:“去吧,注意安全,中午早点回来吃饭。”

周益民点头应下,吃完早餐,便开始翻找起自己的钓具。

他知道,老爷子的钓具放在屋子角落的一个旧木箱子里,许久未用,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周益民轻轻吹去灰尘,打开箱子,里面是一根略显陈旧但被保养得还算不错的鱼竿,还有几卷鱼线、鱼钩,以及一些自制的鱼饵。

他拿起鱼竿,仔细检查了一番,确保没有损坏,又将鱼线重新整理了一下,换上锋利的鱼钩,把鱼饵装进一个小铁盒里。

一切准备就绪,周益民扛起鱼竿,提着小铁盒,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家门。

走出家门,周益民深吸一口清晨清新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他沿着村里的小路缓缓前行,路旁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点头问好。

路过村头的水井时,张二婶和李大爷还在那闲聊,瞧见周益民扛着钓具,张二婶笑着打趣道:“益民啊,今天咋有空去钓鱼啦?”

周益民笑着回应:“二婶,这不是闲得慌嘛,去河边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钓几条鱼回来改善改善伙食。”

李大爷也在一旁说道:“益民,你可得多钓几条,让大伙也沾沾光。”周益民哈哈一笑,和他们打了声招呼便继续前行。

出了村子,田野间的景色愈发开阔。

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周益民走在田埂上,不时能听到虫鸣鸟叫,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野兔在田间穿梭。

他的心情愈发舒畅,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了。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通往河边的小道。

小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芦苇,芦苇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不一会儿,周益民来到了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河面上偶尔泛起一圈圈涟漪,那是鱼儿在水中游动。

河边的柳树垂下细长的柳枝,轻轻拂过水面,宛如少女的发丝。

周益民找了一处水流平缓、水草丰茂的地方,他知道,这样的地方鱼儿喜欢聚集。

他放下钓具,先将鱼饵捏成一个个小团,挂在鱼钩上。

那鱼饵是他用玉米面、豆饼渣,再加上一些香油精心调配而成的,散发着一股浓郁的香味,对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也就只有周益民会这么大方,用粮食和香油自制鱼饵,换做是其他人的话,大家只是想改善一下伙食,用得最多就是蚯蚓。

有一些大方一点,顶多就是用一点玉米而已,不会像周益民这么“败家”。

挂好鱼饵后,周益民紧握鱼竿,用力一甩,鱼钩带着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噗通”一声落入水中,溅起小小的水花。

周益民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双手握住鱼竿,眼睛紧紧盯着水面上的浮漂。

此时的河边格外宁静,只有微风拂过水面的声音,以及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周益民的思绪也渐渐飘远,他想起自己来到这个时期,已经一年多,不过也没有算白穿越过来,也算是留下了一点东西在这里。

而且只要等到改革开放之后,想成为亿万富翁对于自己来说,根本就不是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浮漂却始终一动不动。周益民并不着急,钓鱼本就是个需要耐心的活儿。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

突然,浮漂微微动了一下,周益民的心猛地一紧,他知道,鱼儿可能上钩了。

他紧紧握住鱼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浮漂。紧接着,浮漂猛地往下一沉,周益民眼疾手快,用力一提鱼竿,只感觉手中一沉,一条肥美的鲫鱼被拉出了水面。

鲫鱼在鱼钩上拼命挣扎,溅起一片片水花。

周益民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将鱼从鱼钩上取下来,放进旁边的水桶里。

有了第一条鱼的收获,周益民的信心大增,没有想到钓鱼还是挺简单的,都不明白,为什么后世中,会有那么多人“空军”。

他重新挂好鱼饵,再次将鱼钩甩入水中。

这一次,他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很快浮漂又有了动静。

这一回,咬钩的鱼儿似乎更加狡猾,浮漂先是轻轻点了几下,然后慢慢下沉,接着又突然上浮。

周益民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没有立刻提竿,而是等浮漂再次下沉并稳住后,才猛地用力提竿。

这一竿下去,竟钓上来一条鲤鱼,足有一斤多重。

鲤鱼在水桶里扑腾着,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周益民的裤脚,但他却毫不在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就在周益民准备继续钓鱼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转头望去,只见几个年轻人也来到了河边,正是去河里抓鱼的阿强他们。

阿强看到周益民,兴奋地打招呼:“十六叔!你也来钓鱼啦!”

周益民笑着回应:“是啊,你们今天又来抓鱼啦?”

阿强点点头,晃了晃手中的渔网,说道:“对,昨天收获不错,今天再来碰碰运气。”

说着,他们便找了一处地方,下到河里开始抓鱼。

不过他们还是有分寸,离开周益民钓鱼的地方,还是有一段距离,生怕影响到周益民钓鱼。

阿强他们在河里嬉笑打闹,溅起一朵朵水花。

周益民看着他们,心中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也是这般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他笑着摇了摇头,收回目光,继续专注于自己的钓鱼。

接下来的时间里,周益民又陆续钓上来几条鱼,就这样,水桶里的鱼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阳光变得有些炽热。

周益民感觉肚子有些饿了,便收拾好钓具,准备回家。

他提着装满鱼的水桶,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过阿强他们时,阿强看到周益民水桶里的鱼,羡慕地说:“十六叔,你这收获可真不小啊,钓了这么多鱼。”

周益民笑着说:“你们也不错啊,看你们抓的鱼也不少。”

阿强嘿嘿一笑,说道:“十六叔,晚上来我家吃鱼啊,咱们一起好好热闹热闹。”

周益民摆摆手,说道:“不了,今天家里还有事,你们自己吃吧,下次有机会再聚。”

说完,周益民便和他们告别,继续往家走去。

回到村子,周益民刚走进家门,周益民奶奶便迎了出来。

看到水桶里的鱼,周益民奶奶惊喜地说:“哇,钓了这么多鱼啊,今天中午有口福了。”

周益民笑着将鱼交给周益民奶奶,自己则坐在院子里休息。

不一会儿,厨房里便飘出了鱼香。

周益民奶奶熟练地将鱼洗净、切块,然后下锅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入葱姜蒜、酱油等调料,加水炖煮。

不一会儿,一锅香喷喷的红烧鱼就出锅了。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品尝着美味的红烧鱼。

可能是自己劳动所得,周益民觉得这红烧鱼,好像比之前吃到过的红烧鱼都要好吃不少!

周益民提着满满一桶鱼回到村子的消息,就像一阵风,迅速在周家庄传开了。

村民们听闻周益民收获颇丰,心中纷纷泛起了涟漪。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顿鱼肉,简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生完孩子的家庭来说,改善伙食就显得更为重要。

王嫂家,她正对着丈夫赵大哥念叨:“你瞧瞧,益民钓了这么多鱼,咱也不能落后啊。你收工之后,也去河边碰碰运气,要是能钓几条鲫鱼回来,给我补补身子,这奶水足了,孩子才能吃得饱。”

王嫂一脸期盼地看着丈夫,眼神中满是对鲜鱼的渴望。

她刚生完孩子不久,身体虚弱,营养不够导致奶水不足,这在当时是很多产妇面临的通病。

赵大哥挠了挠头,有些犹豫地说:“我也没怎么钓过鱼,能行吗?”

王嫂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试试呗,说不定运气好呢。益民能钓到,咱也可以。”

像王嫂家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一时间,村子里不少人都动了去钓鱼的心思。

原本平日里没什么人去的河边,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傍晚时分,收工后的村民们纷纷扛着自制的钓具,来到了河边。

周益民也过来,他觉得钓鱼好像真的会上瘾一样,要不是下午的时候,太阳太猛,估计也会出来钓鱼。

他现在稍微能明白一下,在后世的短视频中,看到有那么多人喜欢钓鱼,甚至是有一些人,为了钓鱼,已经到达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周家庄的村民,有的拿着用竹竿简单绑上线和鱼钩的鱼竿,有的甚至连鱼饵都是临时准备的,有的用馒头掰成小块,有的则挖了些蚯蚓。

赵大哥也在其中,他站在河边,学着周益民的样子,将鱼钩甩入水中。

他紧紧握着鱼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心中默默祈祷着鱼儿上钩。

旁边的孙大叔也在认真钓鱼,他已经在河边坐了两个多小时,却连个鱼影都没见到。

孙大叔有些懊恼地自言自语:“这鱼都跑哪去了,咋就不上钩呢?”

赵大哥听到,安慰道:“孙大叔,别急,钓鱼嘛,本来就是个耐心活儿。”

话虽这么说,赵大哥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他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钓鱼。

另一边,李二哥和几个年轻小伙也在河边忙活。

李二哥一边挂鱼饵,一边对旁边的伙伴说:“咱今天可得好好钓几条鱼回去,让家里人也高兴高兴。”

小伙们纷纷点头,干劲十足。他们将鱼钩甩入水中后,便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自己肯定能钓到大鱼,有的则分享着自己听说来的钓鱼技巧。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们的鱼钩始终没有动静。

此时的周益民,也再次来到了河边。

他看到河边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有些惊讶。

不过,他还是找了个地方,放下钓具,开始钓鱼。

周益民熟练地挂好鱼饵,用力一甩,鱼钩稳稳地落入水中。他坐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

不一会儿,浮漂动了一下,周益民迅速集中注意力,紧接着,浮漂猛地往下一沉,他眼疾手快,用力一提鱼竿,一条鲫鱼被拉出了水面。

周围的村民看到周益民又钓到鱼了,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赵大哥忍不住走了过去,问道:“益民,你咋就这么厉害呢,这鱼一条接一条的。我们都钓了好几个小时了,连个鱼毛都没见着。”

周益民笑着说:“赵大哥,我也没啥特别的办法,就是运气好呗。”

孙大叔也凑了过来,说道:“益民啊,你就别谦虚了,肯定有啥窍门,你就跟大伙说说呗。”

周益民见大家这么热情,想了想,说道:“其实也没啥特别的,这钓鱼啊,首先得找对地方,像这种水流平缓、水草多的地方,鱼儿喜欢聚集。

还有就是鱼饵,我这鱼饵是用玉米面、豆饼渣加香油做的,可能比较吸引鱼。再就是要有耐心,不能着急。”

村民们听了周益民的话,纷纷点头,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钓鱼方法。

不过大家都不舍得用香油来制作成鱼饵,只能是用蚯蚓或者是馒头屑。

赵大哥回到自己的位置,重新找了一处水草茂盛的地方,又按照周益民说的,将自己带的馒头屑做成了的鱼饵。

他再次将鱼钩甩入水中,心中默默期待着。

李二哥和小伙们也在尝试改变,他们不再大声喧哗,而是安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

然而,尽管大家都按照周益民说的方法去做了,可运气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又过了一个小时,大部分村民还是一无所获。

只有周益民,时不时地就能钓上一条鱼,水桶里的鱼越来越多。

孙大叔有些沮丧地说:“看来这钓鱼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样的方法,咋效果就不一样呢。”

赵大哥也叹了口气,说道:“是啊,可能真像益民说的,还得靠运气。”

就在大家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李二哥突然喊道:“我好像钓到鱼了!”

只见他手中的鱼竿弯成了一个弧度,鱼线被绷得紧紧的。

李二哥兴奋地用力提竿,一条不大不小的鲤鱼被拉出了水面。“哇,李二哥,你太棒了!”

旁边的小伙们纷纷欢呼起来。

李二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说道:“看来按照益民说的方法,还真有用。”

受到李二哥的鼓舞,其他村民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们更加专注地钓鱼,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位置和鱼饵。

时间慢慢流逝,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虽

然大部分村民还是没有钓到鱼,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大家一边收拾着钓具,一边交流着今天钓鱼的心得。

赵大哥回到家,虽然桶里没有鱼,但他还是笑着对王嫂说:“今天虽然没钓到鱼,不过学到了不少钓鱼的方法,明天我再去试试。”

王嫂看着丈夫,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鼓励道:“行,明天再去,我相信你肯定能钓到。”

其他村民们也大多怀着这样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能有好的收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