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宋武功 > 第二十四章 殿前都虞候、刺史

天宋武功 第二十四章 殿前都虞候、刺史

作者:夏侯皓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天晚发了,不好意思让各位客官久等了。)

开封城内,今日赵德昭又去看望杨濛,杨濛的身子比昨天好得差不多了,可以下床走路了,只是他身子依旧虚弱,此时手扶着桌子。

“义父,我这里有一份昨日晚上回去思考过后,写出来的计划,不知道义父觉得如何?”赵德昭从袖口抽出一份计划书,拿给杨濛。

杨濛拿过赵德昭手中誊写的一份计划,他双目聚精会神地看着,十分仔细地查看每一个字,目光停留在上面的文字。

这份计划书,条理清晰,杨濛毫不费劲,就记住了,他最后发出一声感慨,道:“昭儿的计划越加精妙,毫无漏洞可言。是在是高明,义父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的。”

“那是,不过还得依靠义父手中的势力来操作,这样成功的几率大一些。”

“昭儿,你的这个商业计划进行得如何了?”杨濛问道,他对于商业之事,一窍不通,但是商业经营地好,能对做大事有一定的帮助,所以他还是知道这个道理的。

“义父不必担心,孩儿已经派了得力助手,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收获好消息。”赵德昭自信满满地说道,按照时间,白孤城当初答应自己回京城的时间也差不多了,而白孤城的商业能力还是有的,自己交给他的这个任务还算是艰巨的。

“昭儿做事情,义父放心!你就去做你的大事,义父这边让下人照料一下就可以了。”

“义父,对了,这里有昭儿的一本‘武功秘籍’,义父若是无聊,可以拿去练练,对身体也有一定的裨益之处。”

“哈哈,昭儿,甚么武功秘籍,昭儿就不要寻义父开心了,义父见到昭儿,病也就好了一大半。”杨濛开玩笑道,然后翻开赵德昭说的所谓的“武功秘籍”,他倒是要看看这书中的内容。

事实上,赵德昭给杨濛的这本书就是太极拳的拳谱,是自己按照后世学的一招一式,心中默记,然后画出来的。

“义父,此拳为太极,你就慢慢学着,昭儿先过去了。”德昭辞别杨濛,又去料理广味楼的事情。

杨濛望着这书,看了起来,料想是昭儿的书,必定有不同凡响,也就聚精会神看了起来,尔后脸色大变,赞道:“此书,不可小觑啊!”

……

那边周国大军急行,昼夜不分,离开西京洛阳。

农历五月多,公历七月初,大军自从离开洛阳,三日后,周军抵达陈桥驿(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陈桥始建于五代,后晋时已有其村,相传,有一小桥失修,陈姓捐资修复,故名陈桥。后周时,设驿站,名陈桥驿)。

傍晚时刻,郭荣望见天边升起了五彩祥云,缚马下身,心中喜悦,问道此为何地?

随从答曰:“陈桥!”然后把来历说了一遍。

郭荣又闻下属说道此陈桥之来历,据传,后梁时期,黄水泛滥,千层浪底出铜牌,上镌:“冀州真人,闭口张弓左右边,子子孙孙万万年。”铜牌出,南北人“皆连‘弘’字,期以应之”。

郭荣随之讪然一笑,神话传说不过如此,然后翻身下马,身边跟随着张永德,他问道:“此番作战,军中良莠不齐,而阵前大将临阵脱逃,倒戈敌营,晋阳之战中,史彦超不听号令,孤军深入,怎料被杀,骄兵必败。可惜得来的胜利成果,汉国得此机会再将苟延残喘,而辽国肆无忌惮。抱一(张永德,字抱一),你觉得我军为何失败?”

张永德回复郭荣道:“回禀官家,武将乱政,此为一害。自唐后,乱世频发,几年一政,国家不堪,百姓受苦。皆为武将之祸乱根源不除,若此长期以往,则国本动摇,江山不保。官家三思!武将乱国,国之大忌也!”

郭荣道:“我岂非不知其中滋味?如今大军将回开封,我打算论功行赏,犒军三日。你认为何人作战勇猛!”他早就打算论功行赏,褒奖此次北上抗击汉辽大军,为军队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唐末以来大将,拥兵自重,此乃国之大忌,难于一统的天下大疾之所在,诚为治国治军的妙药良方。

“官家仁德!将士们无不领命奉旨!至于作战勇猛之人,此人非元朗兄不可,那日巴公原,殿前司都虞候赵匡胤奋不顾身,和末将带领左右两翼,保护官家,随即冲进汉军大营,解了危急。那日情势危急,还有内殿直的马仁蜕湟煌ǎ还嗣统濉!?

郭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张永德的看法,道:“二哥儿元朗不错,是一条猛将。不过抱一认为赵匡胤授何等职务?”

“宜授殿前都虞候!”张永德道。

郭荣听了张永德之言,当时就在想,张永德大战之余,悉心于治军,顿观于全局,度势于一旦,审时于瞬间。赵匡胤身为战将,不惧死,临危建奇功。

这些看似简浅,实则深奥的治化方略,出于一个年方36岁的阵前战将之口,确属难能可贵,其才其智,足见一斑。

至于都虞候一职,自唐代后期,藩镇以亲信武官为都虞候、虞候,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

其下,分多钟乃一军之主副主将,有殿前都虞候、军都虞候、厢都虞候等职称,此时赵匡胤那个都虞候是殿前司的,殿前司相当于一个军委,下辖很多军。殿前都虞候显然比内殿直都虞候大。

郭荣一听,觉得不错,没有反驳,倒是默认了张永德的建议,他随即又想到赵匡胤的一子,也就哈哈大笑起来,上次帮朕解了个大围,这次他的父亲临阵救驾,对扭转大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郭荣一笑,随即召唤士兵,召集各位将领来皇帝大帐内谈话。

军营连座拔地架起,鼓声喧闹,点起大火,诸君开怀。军中大帐之内,此刻文武分列两边,诸将都在等候皇帝的临训。

接着

此番北上作战,控鹤都指挥使赵晁在战前劝官家说错了话,被解除兵权关押在怀州,此刻也被官复原职。

继续,郭荣召集身边的亲军将士们,酒肉犒军,在军中论功行赏。

“诸位,如今大军顺利回京,今年三月,巴公原,我军逆转颓败之势,一举灭了汉国刘旻老儿的主力,遂打破了汉辽结盟不利于我军的颓势,后围攻晋阳,虽不下,可是诸将都在为了大周浴血奋战,众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北方的平静。”郭荣望着两边的将士们,豪情壮志地说道。

“官家万岁,我等将士为大周厮杀到底!”将士们意气风发,壮志抒怀。

犒赏开始,诸位将士听此册封,无不欢畅。

而后

郭荣大军在陈桥驿的消息,此刻通过陈桥驿,快马不停地传回了京城中。

半日之内,快马传回了开封,朝廷之中,留守郑仁诲等官员收到皇帝奏报,商量议程,定于明日上午恭请大军回京的礼仪。

一日后,皇帝率禁军离开陈桥驿,直奔东京。

夏日,三伏天气,日头毒辣,无风。

大地被烘烤显得炽热,人也如此,急躁不安,赵德昭通过长春堂的密探得知爹爹赵匡胤随皇帝大军差不多快要回开封了。

赵德昭从府里出来,热得整张脸都红了,鼻尖上沁着汗珠,身上腻呼呼的全是汗。

当日大军入了开封,赵德昭见到了几个月未曾见过的父亲。

之后,赵匡胤被封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郭荣大军回京二日半后,杨凝式和白孤城二人终于从洛阳赶回了开封,二人顺路去了广味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