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宋武功 > 第二十二章 德昭出宫、巡视产业

天宋武功 第二十二章 德昭出宫、巡视产业

作者:夏侯皓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感谢绯红灯笼三哥不淡定的打赏!!!)

――――――――――

“爹爹,我想搬出宫掖去住,宫内不自由,出入确实挺不方便的!”

“这……爹爹何尝不想搬出皇宫去住,可是爹爹是一国之君,凡事不可任性妄为,昭儿你啊,过个几年,按照大宋皇族制度,才能搬出皇宫,爹爹现在不是给你出入宫廷的令牌了吗?”

“呃……好吧!昭儿明白爹爹的难处,昭儿不打扰爹爹歇息了。”

今日赵德昭算是满意的一天,他对此甚是满意,自己才十岁,去年已经是后周皇帝身边的一个侍读,不过如今改朝换代,自己成为了皇子,乃至梁郡王,再到梁王,他还有甚么不满足的呢,只是如今担心历史上还会不会出现其他变数,比如赵光义,还有其他的,毕竟一些历史已经被他折腾得体无完肤。

不过赵德昭还得防患于未然,小心驶得万年船,所以暗中的监视还是有必要的。

赵德昭辞别赵匡胤,出了福宁殿,他手握出入宫禁之令牌,喜逐颜开地回了自己的寝宫。

赵德昭方才在想,如今五个月都没去开封,在淮南之时只是从书信之中得知开封的、沃万家以及广味集团皆甚好,不过只是字面上的提一些,赵德昭放不下心,只得亲自巡视一番。

“恭喜殿下,恭喜梁王!”小贵子见到赵德昭回寝宫,立即迎上来拍着马屁。

听见小贵子的祝贺,他道:“小贵子,你可真会拍马屁啊!呃……今日本……王十分开心,明日你就随同本王一同出宫!”说实话赵德昭前世就是自称本王,如今十岁就封王了,这小心脏还真受不了,而刚才在永福宫内,自己爹爹即对自己说了一番道理,然后让他入枢密院做个小官历练一下自己,而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产业。

“殿下,这是真的么?小贵子谢谢殿下!小的这就收拾行装,明日同殿下一道出宫!”小贵子千恩万谢,他差点就跪倒在地上了。

翌日,二十日清晨,霜满天,一阵寒意。

一大早,赵德昭离开皇宫,随带新进内侍小贵子以及一个大内侍卫,坐着马车离开皇宫。

马车一路出发,离开城门,去了城外。一路之上都是霜冻,田野光秃秃的,没甚么庄稼。

不到半柱香工夫,赵德昭三人到达目的地,一行人下车来到庄户之上。百姓见到王爷来了,就一齐奔出屋子,夹道欢迎。

赵德昭对这种场面见惯了,他吩咐百姓见他不必如此,而百姓直呼殿下仁义。

赵德昭在百姓的引路之下,巡视了庄户之内的田地,以及水渠灌溉等情况,不过在赵德昭的指导之下,老百姓们田地的各项工作都做得十分出色,唯一可惜的是天气问题和作物品种的短缺。

不过如今天冻地寒,一些庄稼确实难以种植,如现在大宋江北地区只能种植一些杂粮谷类,而江南才能种植水稻,而这一切赵德昭也想待到来年之际,再行在开封城外试验种植水稻,不过这个提议计划要等到明年才能实现。

而其他作物,如土豆、花生、玉米、番茄等其他作物还静静地躺在美洲大陆,等待赵德昭发现呢。赵德昭想着想着,眼前仿佛看见了金灿灿的玉米、红艳艳的番茄、颗颗硕大的土豆、花生埋在地底下,而这一切如今只是幻想,若是派遣一支船队,按照自己所言那般,所需只待数年工夫,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粮食计划。

赵德昭打算回去之后,仔细商议一下对策。今日他巡视田地之后,要再去去看看莘莘学子的情况。

从田地到书院,跨过小桥流水,赵德昭三人到了门口,即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o)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此乃老子《道德经》书中所言。赵德昭闻之顿感十分欣慰,如今教育业已实行几年,效果还算可以,当然赵德昭其他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显露不凡,乘法口诀表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其他一些现代化的知识也已经扎根在他们脑海之中,所谓:教育从娃娃抓起,正是此理。

“殿下,我也想读书!”小贵子虽然是一个内侍,但是从小失去父母,被残忍的叔父骗去卖到宫掖之中,成为一个无根之人。赵德昭在显德年间做皇帝侍读之时,就听说了他的悲惨故事,十分同情他,所以久而久之就认识了,而小贵子也对这个同伴甚是感激。

自赵德昭成为皇子之后,搜索宫掖,向赵匡胤索要此人,遂成为身边的跟班。

“小贵子,回宫之后,本王那里有的是教材书籍,空闲工夫你就可以去读读书!”

“谢谢殿下,小贵子感激涕零!”

赵德昭面上一笑,调侃道:“还甚么感激的,你是本王身边之人,哪能让你成为一个目不识丁之人,这样以后本王出去可要被戳脊梁骨的!”

之后赵德昭主仆二人跨入书院,去了课堂。

“教授来了!”虽然赵德昭年纪还小,但是毕竟是书院之长,所以同学们叫他教授。原本应该叫院长的,可是因为赵德昭反感医院,认为院长不好听,遂叫他教授,而不是叫兽。

“学生们早上好,今日本教授要来考考大家的学习情况!”

“教授好!”

“李二狗同学,将整篇《三字经》背一遍。”

“人之初,性本善,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七岁的李二狗流畅地背完了《三字经》,赵德昭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让李二狗坐下。

“王德贵同学,请把《百家姓》背一遍!”《百家姓》是赵德昭今年刚刚鼓捣出来的,虽然带有一丝皇权色彩,赵字排在最前,代表权力与政治;钱字第二,代表金钱与经济。不过确实不错,当时王朴听了之后也是啧啧称赞,遂上疏天子要求广而告之,私塾遍习之,于是乎这《百家姓》就从开封之地,传扬了九州之地,赵德昭脸不红、心不跳,坦然接受了神童的美誉。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王德贵也是流畅地就背完了,赵德昭欣然之,遂表扬一番。

而他之后又抽查了王德贵、金三妹、王得川等几人的功课,全部表现不错,赵德昭欣然之,让他这个脸上更加有光彩,他发现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部长了。

“今日抽查的几位同学表现不俗,课业不错,希望今后同学们加倍努力,日后更当要上一层楼,早日成为大宋的栋梁之才。今日我就放同学们半天假,你们可以回家了。”

“哦哦哦!”孩子们开心地收拾书包,回家happy去了。

这些孩子当中有比赵德昭大的,也有同龄的,大家在一起十分开心,虽然赵德昭扮演的角色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可是他更多的时候也是一个孩子,当然三辈子加起来学习了大概三十几年。

接着赵德昭接见了几位秀才老师以及四位教习琴棋书画的四大才子兴趣班老师,大大赞赏了一番,“本教授代替大宋多谢几位先生了,你们为大宋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本教授感激涕零,希望先生今后继续努力,教授出更多学子,为我大宋复国强民!”

“殿下抬爱了!”

赵德昭坦然道:“这里没有殿下,这里只有学生与先生!”

“对!”

而几位先生听了之后,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而四大才子先前对赵德昭曾有过敌意,然赵德昭不计较前嫌,报以收拢之情。四大才子感到欣慰,如今能为王爷效力,也是觉得祖上的坟头冒起了青烟,祖宗十八辈在九泉之下笑得合不拢嘴了。

他们四人在赵德昭表扬之下,就已经噙满了泪水,他们发誓这辈子他们只为为学生而活,为大宋的教育事业培育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而努力。

赵德昭心念道,的这番成就还只是一个开端,过几日他打算禀告赵匡胤,在开封地区施行此等教育方法。

之后他又去了沃万家,一个购物广场。

它长街纵横,临近运河水源而建,船埠方便,商家林立,比之开封城中显得更加繁华。

而沃万家的商业格局如今已经形成,沃万家俨然成为后世的购物广场,各种销售店铺入驻其间,行人穿梭此地。

沃万家虽然地处城外,但连接开封主城与其他周边州县,来往频繁,且又靠近运河,有一筑水码头,船只可从此地儿下,装卸频繁,实在是一个绝佳之地方。

如今沃万家已经被更多的商人接受,而敏感的商人,如孙家石炭铺的孙如海与刘家石炭铺的刘房这一对冤家,还有开封及诸边州县,西域胡商、十国商人、辽国商人,东瀛商人……

“阿达西瓦……”

“威尔康图麦小铺……”

“笨猪……笨猪……”

“噢啦噢啦……”

“……”

沃万家其实不算是赵德昭的功劳,他只是拿着自己联合广味集团的名声作为一块招牌,然后让江南白氏参与其中,修筑租赁之地,招徕天下诸商人集团,而如今他又身为大宋梁王,有那么一层身份的光彩在,自然佛照四方,让其他商人看到了商机,从四面八方追至此处。

他赵德昭拿着不过是店铺租赁之钱,这就跟后世所谓的万达集团一般子样儿。

而今日逛了一圈城外,赵德昭十分疲惫,遂打算在日落之前回宫。而广味集团他已经放心地交给了白孤城,相信这位总经理的商业才能能够打理好广味集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