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宋武功 > 第四十二章 开拓流求、拓池种稻

天宋武功 第四十二章 开拓流求、拓池种稻

作者:夏侯皓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庚子过后,迎来了辛丑,占城使者南归,而流求的船只已经满载着希望回开封了,如今装载的货物已经分成四艘,在官员以及禁军将士的一路护送之下,安全沿着汴水漕运河道北上。

河道繁忙,船只扬帆,在河道之上排成一字。

而恰在这段时间之内,开封水泥厂也加快了生产水泥的节奏,在开封可以见到一些水泥产物的诞生,在这快两个月的时间内,开封城内的排水设施、道路设施、居民房改建工程、城墙加固加高、河道加固等工程尚在进行之中,与之前相比较,所有人均发现了开封城的变化。

“美哉奇也,这开封城越来越繁华了!”百姓们在赞叹之余,也感受着开封城变化带给他们生活的便利。

在北方,那日王仁赡出宫之后,给占城使臣找了些人马。

之后王仁赡暗中领了赵匡胤的圣旨在河北地区招收因战争而失去土地的流民、匠户,顺便回收去年淘汰的禁军将士,打算收拢回流作为大宋开拓流求的第一批有生力量。

事情在赵匡胤的预计之内,将近半个多月的工夫,王仁赡就在北方招募了一万百姓,之后将此消息上报给赵匡胤。

计划是赵德昭提出来的,而在这个时候赵匡胤召来赵德昭,就是商量这个钱的事情。

赵德昭听说了赵匡胤的计划之后,思索再三,道:“爹爹,孩儿想得也是如此,而我大宋初立才一年,国库财赋不多,各处都有亏空,而我大宋其他各地粮仓粮食不足,眼下春耕在即,不如这次提供军粮武器以及种子其他的都由我从旗下产业来抽出一部分钱财,供养这一万百姓,而且这些百姓失去了土地,没有营生,此去流求也是为了他们的未来考虑。”

“那就拜托昭儿了。”赵匡胤有些不好意思,前几年周世宗南征北战,户部的钱粮消耗过大,后来唐国战败每年上贡,缓解了一部分,可是今年初黄河水患,钱粮消耗巨大。

今年初位于河北之地的一个粮仓因为进水而导致大批粮食发霉变质,最终导致了河北地区粮价的上涨,这件事情影响十分巨大,所以只有朝廷的人与河北粮道官员清楚一些,赵德昭也是赵匡胤告诉他之后才知道国库的情况了。

“大宋的国事就是我赵德昭的事情,爹爹放心流求的船只如今已经到达陈留,估计今夜就会到达开封。而眼下春耕在即,一切应该以春耕为重,上次昭儿从占城国使臣那里打听到了占城水稻种子在这次贡品之中,昭儿打算从中抽调一批,在城外如家试种占城来的水稻,若是如占城使臣所言,水稻出产率高,那爹爹就下旨在江淮、河北等地推广此种水稻的种植。”

“那也好,总归是要一试究竟,等成功了朕就在庙堂之上与众位大臣商议推广之事。”

“既然如此,那就等今年秋收之后,看看占城水稻的产量如何?”

而在此刻,殿外一声内侍的公鸭嗓打破了平静,之后进来的是一个官员。这人就是教船务督造船只,他今日进殿有要事禀告。

那人必然是有大事,关于造船之事,赵德昭略有耳闻,“爹爹,既然教船务官员有事上奏,昭儿就告退了。”

“且慢,你留下来听听有何要奏。”

“唔!”

教船务督造船只官员一进入殿内就亟不可待地奏报道:“陛下,臣教船务有事禀告陛下。”

“且说。”

“陛下,如今我大宋所造用于水战之船只不断增多,可是金明池水域太过狭隘,无法承载更多的战船训练,也不能一下子满足造船的需要,所以臣恳求陛下利用此次修缮开封京城契机,扩大金明池水面,来满足战船训练。”

而提起金明池,此乃在后周显德年间,郭荣用以水战之地,如今大宋继承了金明池之后也开始大范围训练水军,以便统一江南之用,所以关于这件事情上,是十分重大的。

赵匡胤不假思索,道:“如今金明池狭小不能满足我大宋水军训练,这件事情非常棘手,明日早朝的时候与诸位大臣商议之后再决断吧。”

“诺,臣告退。”

教船务官员递给赵匡胤奏折,然后走出福宁殿。

那名官吏走后不久,赵匡胤的目光就盯着自己的儿子看,“昭儿,平时你鬼点子最多,你有甚么好方法?”

“这……爹爹,孩儿方才听教船务官员听闻池水满足不了水军的训练,而且金明池确实是太过狭窄了,有必要再挖掘一个池子,只是拓宽金明池所需大量百姓,所以昭儿认为这,不如在宣化门外,开凿一个池子,引蔡河水入池,这样子估计就能满足水军训练之用了吧,而此次挖掘池子所需人员众多,而京城之中各项工事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之中,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抽调不出,还是等明日早朝之时再商议吧。”

“如此也罢,这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爹爹是操劳过度了,这大臣们也该为朕想出一个解决的好方法。还有水稻之事,就有劳昭儿了,等立春一开始,就开始在昭儿的封地上试种占城水稻”

“唔,没事昭儿就告退了。”

赵德昭退去之后,就开始去仁明殿看望赵德芳去了。

次日朝会之上,赵匡胤就把金明池拓宽一事放诸与朝堂之上。诸位大臣皆在议论,而朝廷之上最终的意见就是如同赵德昭所言那样,在宣化门外,开凿了一个大池,引蔡河水入池,供水军使用。

金明池一事已经吩咐下去,这段日子是调集劳力最频繁、最浩大的一次,整个开封城都在如火如荼之中。

使人欣慰的是,流求归来的船只已经安然到达开封,随即船上所装载之物如数交由户部查点检验之后,然后上交于国库之中,而使皇帝高兴的是,万松等人在流求岛上做得不错,一下子运送来这么多的矿产,其中金子大半船,石炭半船,其余铁矿、铜矿等均有发现。

据闻流求有如此多的矿产而且在几乎没有人烟的情况下,凭借十艘海船之上的人员就能开采出这么多的矿产资源,确实是令人瞠目结舌。

皇帝眼熟,大臣着急,赵德昭催促之,所以更加不能放任流求没有人来管理,所以皇帝大臣们商议之后,改任一得力官员去流求上任,之后赵匡胤改流求为流州,任一地方官员叶十三为知流州事,即日起随着一万百姓,二十艘大船,十五艘小船,奔赴流求。

一切就绪之后,立春前,大宋官吏以及百姓们坐上了离京的船只,从开封启程南下。

建隆二年,立春时节,眼下快要到春耕的日子了,这段时间赵德昭随着司农署官吏去视察了开封附近的农田,而春耕前首先得将田地开垦一番,佃户家的老牛开始犁田,一头牛后面牵着犁,而老农此刻正在操作着。

这是这时候的犁为多数为唐朝时期流传下来的曲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只是赵德昭见到曲辕犁犁辕的长度有些长,根据力臂的长度所消耗的能量,事实上越长消耗的力量越大,所以在视察过程之中,与司农署的官吏商议了一番之后,赵德昭建议将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这样子可是使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得到的耕作效率也更高。

所以在回去之后赵德昭立马让将作监的工匠改进了一批曲辕犁,经过赵匡胤首肯之后,在皇宫后苑开辟了一块地方,然后赵匡胤将此地命名为观稼殿,专门由皇帝亲自观种稻之用。

赵德昭亲自拉着牛,缚上改进后的曲辕犁,几经试验之后,最终得到了几驾不错的曲辕犁。随后又亲自去城外让如家的百姓亲自尝试,确实要比原先的曲辕犁省去力气不少。

立春过后,天气回暖,赵德昭从皇仓之中出纳了一批占城的稻谷,然后亲自交给封地上的百姓,让他们种植这批稻谷,除此之外,宫中新开辟的观稼殿也开始尝试种植此类稻谷。

整地之后,接下去就是播种稻谷的种子了。首先用水在盆中浸个一日一夜,在播种下去之后,等待是漫长的,而赵德昭的心也在焦急等待之中。所幸立春过后,尚未出现倒春寒的极端恶劣天气。

三日之后,这批占城的水稻种子开始抽芽了,当第一片叶就突破胚芽鞘长出的那一刻间,赵德昭的心开始扑通扑通跳了。虽然第一叶仍然卷曲着,但幼根已伸长!

之后赵德昭就把这些交给了经验丰富的老农去操作了,而这批水稻的种子发芽率确实比原先的种子出芽率高,发芽率达到了98%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庚子,农历时节为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级官吏则称“判xx事”。以州为标准单位,多称“知x州军州事”。知州照例兼厢军正印职。除知州外,每州设“通判”一人,其地位类似隋朝通守。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