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宋武功 > 第三章 新帝亲征战汉辽

天宋武功 第三章 新帝亲征战汉辽

作者:夏侯皓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日第二章献上,依旧是求吐槽和收藏!】

前线传来紧急军报:北汉前锋左军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设下埋伏,自己佯败诱敌。结果穆令均中伏被杀,士卒折损了上千。李筠退回潞州,凭城固守,周军初战告负。

现如今李筠大军败,汉主趁机入寇,攻打上党。消息传至京师开封,大周国朝堂顿时大乱,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整个朝堂如菜市场一般。

龙座之上的郭荣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先帝驾崩,局势动荡,风雨变换,自己登基不过几日,而周军初战告负对于郭荣来说影响不好。事实上,郭荣心知肚明,这场战争无论对于刚刚登基的自己还是对于动荡之中的大周国都是生死之战。

郭荣瞧见殿下的诸位大臣,他们此时的心思真是多啊,不知道自己能否倚仗他们。此外殿外忽然下起了大雨,雨势大,盖过议论纷纷的大臣们,郭荣思绪万千,听着大雨,自己心中一片纠结难当。

赌博有输有赢,那也就罢了,如果拿性命相博,自然是得掂量一番,只不过如今自己刚刚登基,皇位未坐稳,汉国就乘乱来袭,算的是好时机,但是自己不是一个吃亏的人,鹰击一搏才有出路。

胜,自己的皇位就此稳固,国家的威望也将大幅提升,对于其他明里暗里窥伺之国会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败,自己的威信将会跌至谷底,牵一发动全身到,连皇位岌岌可危,自己的性命恐怕也会危急,周边的豺狼虎豹都会觊觎大周国的这肥肉,大周如砧板之上的肥肉,等待宰割,大周国土沦丧不可避免。自己父皇打下的江山怎么能够拱手相让,大周国好不容易让中原百姓稳定下来,民心所向,正是百废待兴之机。

开封这座城在数年前曾经被契丹占领过,这城中的百姓若是听了契丹和汉国南下,必定心慌失措,人心浮动,大周国三年内稳定下来的局面就要被破坏掉,届时开封城内的百姓再次遭受外敌的入侵,自己怎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百姓生灵涂炭。

郭荣拳头捏紧,手指甲都扣紧了肉内,鲜血从龙座上流了下来,望着满殿大臣,沉思许久的郭荣突然露出坚毅无比的目光,自信的对大家说:“汉室宵小,何足惧哉!朕要御驾亲征,剿灭贼匪,扬我大周国威!诸位大臣此番做好抵御外敌之姿。”心里想到,生或死,胜或败,就在此一举了!不过却不能当面和众位大臣直言。

大臣们听罢郭荣的话,登时一片嘈嘈切切,过后纷纷上书反对。

郭荣欲御驾亲征,此刻文官之列中,出列了当朝太师、中书令、宰相冯道,冯道腰板挺直,极力进谏。

郭荣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

冯道说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

郭荣一听,虽然心内不是很满意,但是自己刚刚登基,自然是不能和唐太宗想比,但是他自信满满,道:“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

冯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

冯道等大臣皆认为新皇刚刚即位,人心还未稳定,先帝灵柩还在大内,此时若是皇帝出征,人心浮动,不宜亲征,应该派得力的将帅去抵御,只不过冯道言语之中得罪了郭荣,郭荣大怒,拂袖而去。

但是郭荣却知道自己若不能战胜汉辽联军,那么国都开封就会沦陷,届时国家动荡,整个大周将万劫不复,自己可不是知难而退的人,只要坚定了一个信念,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执行,没人可以阻止他。

在与以宰相冯道为首的众大臣们反复唇枪舌战未果后,郭荣不顾反对之声,从东京开封统帅禁军出发,禁军长官赵匡胤也在征战之列。

三月,郭荣欲亲征北汉,不让冯道随行,命他担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丧事,又让大臣主持开封事宜,待自己凯旋。

开封赵府内,得知自己的孩子即将出征,赵弘殷连忙给自己的儿子备上出征用的行当,准备送行。杜氏、贺氏,赵匡义,赵匡美,月娘等几人都十分担心,一番嘘寒问暖,赵匡胤安慰道他们不过是出征,自己身经百战,一定会平安回来,随即贺氏给了自己的官人一个平安符,让他时刻戴在身上。当赵匡胤问道赵德昭怎么不说话的时候,赵德昭回道:“爹爹,一定会平安归来的,我可是神仙下凡啊,掐指一算,便知爹爹此番一定能升官……”赵德昭刚要说出发财,就闭口不言了。

赵匡胤听到自己孩子的话,心中很高兴,虽然这孩子胡话连篇,但是自己现下还只有一子,不过这孩子聪明伶俐,又有范蠡陶朱公之才,自己也就放心了。

赵德昭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周军先是处于下风的状态,而后是自己的父亲赵匡胤和张永德二人的策略,大周最后胜利了。史载高平之战,后周初战不利,郭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自己的父亲也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展示出自己光辉一面。赵德昭只不过是担心自己会不会横插一脚,改变了历史,不过这都是有可能的。

想想自己之前的一番行为,不知道是否已经扇动了历史的浪潮,自己终究还是太肤浅、太稚嫩……

……

城北客栈之中,独眼老九坐在杨濛的左侧,收到飞鸽传信,连忙向杨濛说道:“主上,收到晋阳老八的线报,称汉主正月从晋阳拔军,如今攻克周国几座城池,朝着开封进发,主上你说周国的新皇能够打败汉国吗?“

杨濛听着老九这番话,沉思良久,就说道:“伪唐阴险,屡次三番联合契丹南下,那个徐逆还自称甚么李唐皇室,后来还真改为李姓,真是恬不知耻,自认为糊弄百姓就能够了,可是如今如果周国被灭,唐国就会实力大增,那你我的复国大业也将遥遥无期,国仇家恨是终生无望啊!只有周国在,才能灭唐国,就算不能复国,也能报了国仇和家恨。我观察这三年多的时间,周国实力蒸蒸日上,依然有一成之力,如果能够战胜汉辽大军南下,这周国的实力自然是大涨的。所以我们要静候时机,在必要之时能够添一把柴,加一把火。”

独眼老九道:“主上说的极是,如今周国的实力还是客观的,不知甚么时候起个助力?”

杨濛闭了闭眼睛,往事又浮现在心头,前尘如烟云一般,仿若在昨日,刹那间却说:“不急不急,如今形势,我倒是觉得周国大胜的机会大,此番入驻周国,我就看准了时机,到时就是要一携天下大势,到时候……只是如今长春堂的势力遍布各个国家,而人才良莠不齐,我虽然是长春堂的堂主,可是稍有不慎,就要走丢棋子,只是我不知道如果我百年之后,不知何人能够继承我的家业,我膝下无亲儿,可辛有义子松儿,只不过他的资历来看,如果成为一个武将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果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那就不足了。唉……难啊……这种事情急也急不来的。”

“主上,三日之后便是周皇大军出发。”

“恩。”杨濛点了点头,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二月下旬,那日天气清明,正色明白,前期准备妥善,皇帝御驾亲征统帅禁军出发。大军浩浩荡荡,禁军赵匡胤随着郭荣亲征大军从开封出发了。

大军从北城出京,北墙四道城门,先锋主力走陈桥门。百姓皆在道旁驻足挥别军队,军队之中又自己的家人,将士要出去打仗,家里的老小当然会万般牵挂担忧,少不得拥堵在道旁挥泪离别。赵德昭也在此列,看着自己的父亲随着皇帝出发,赵德昭的心里还是挺复杂的,这一切终于要来了,看来这段历史还是抹不去的,这到底是喜是忧啊,如果自己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将来还能有自己的天地么。

此间,百姓的送别队伍之中,杨濛依然保持着仰望的姿态望着城门,表情凝然不动,忽然间大风吹过,有几丝白发被风吹起,覆在额头上,透出一股苍凉深邃,他亦也在此列之中,他看到军队肃然,军纪严明,皇帝仪仗还算鲜明整齐,周围百姓一片箪食壶浆,心道这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就能够训练出这样的士兵,郭雀儿确实是了不得的皇帝。如今郭雀儿已作古,不知道他的养子能够继承他的遗志。杨濛顺眼望着远去的军队,嘴角之中掠过一丝淡然的笑。

郭荣大军离开国都,一路北去,路上百姓皆相迎。在途中,禁军控鹤都指挥使赵晁不太识时务,派人继续向郭荣进言,劝阻亲征。郭荣大怒,将赵晁打入大牢,囚禁在怀州。

正所谓,憾山易,撼朕的意志难呐!郭荣咬牙切齿,淬了一口,道:“不识时务的赵晁!此番亲征,朕必定踏平宵小鼠辈,甚么刘、耶律的,都要跪倒了朕的脚下。”

大军继续前行,此刻汉主不知道周国的新皇帝竟然敢亲自出征,汉军看潞州城坚固,一时难以攻取,就越过潞州不攻,直取开封。之前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打了一仗,已战败。汉主自认为周**力不盛,也骄傲起来,此番联合契丹南下,估计自己马上就要打进开封城,这死去的郭雀儿马上就要被朕给撕裂开来,汉主一想,心花怒放,得意洋洋,一佛升天,想想这三年多的时间,郭雀儿如今已经是个死人了,对付郭威,他甘拜下风,但是对付他的样子,汉主自信不能够翻得出他的手掌心,如今两国大军南下,还怕他不成,南下开封,必定屠戮一番,洗刷耻辱。

开封赵府内赵德昭望着远处的高平,心中五味复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