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是演技派 > 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评差评

我是演技派 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评差评

作者:陈奔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哗哗哗!”

大银幕上的字幕还在滚动,音乐还在响起,但是现场的观众已经迫不及待的起立鼓掌。

程好、王晓帅、贺新三位主创,包括制片人兼翻译小豆丁在现场主持人的召唤下,走上了台。

再一次接受了现场的观众、媒体以及嘉宾的掌声之后,记者便迫不及待的提问:

“程好,在这部电影中你贡献了让人不可思议的表演,跟你之前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几乎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离不开小帅导演的指导和帮助。大家可能都知道,这部《万箭穿心》是我第二部大银幕作品,对于电影来说,我还只是一个新人,这次小帅导演真的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才能让我演好李宝莉这个角色。”程好拿着话筒谦虚道。

说着,还特意扭头看了看站在自己身边的贺新,笑道:“同时也离不开贺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王晓帅此时接口道:“哈哈,贺老师是怎么鼓励支持的,我不太清楚。不过程好刚才有点过于谦虚了。说到我能给予的帮助真的很有限,主要还是她自身的努力。说实话,一开始制片方,哦也就是我们贺老师提出让程好来演这个李宝莉的角色,我是有疑虑的……”

说到这里,来自国内的记者和嘉宾都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只是有部分外媒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私下里纷纷打听。

“但是结果大家应该都看到了,程好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李宝莉。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部电影在筹备阶段,程好就提前半年时间开始准备这个角色,甚至在开机前专门跑到汉正街去体验生活,挑了半个多月的扁担……”

说到这里,下面又响起了一片惊叹声。说实话这年头演员对于体验生活这种功课已经很遥远了,没想到如今站在台上那个娇滴滴且风情万种的程好居然真的混迹在鱼龙混杂的汉正街上挑扁担?想想都感到不可思议。

最后王晓帅笑道:“所以大家刚才在银幕上看到的那种泼辣的扁担工李宝莉,不是程好演出来的,而是她真正体验出来的!”

“哗哗哗!”

大家不约而同的拍起了手,对程好的这种敬业精神表示敬意。

对嘛,这才是营销的最佳打开方式,你得让别人帮你吹捧。比类似“啊,我今天背台词了!”,“我今天拍戏的时候手上划了一道伤口。”,“我为了拍打戏,威亚吊了七天七夜……”这种的自我营销要高明多了。

而且这年头的小帅导演还没有充分暴露狐狸吃葡萄的心态,身上还有一个“耿直”的人设,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还是可信度蛮高的。

然后当事人一般都会很感慨,各种忆苦思甜啥的,表示当初多么多么的不容易。

不过程好的应对显然要更加高明,她始终展示着她那充满亲和力的笑容,用开玩笑的口吻道:“我只是近距离的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如果真要我挑扁担我可不行。我当时跟着的那位大姐轻轻松松就能挑一百多斤,我连她一半都赶不上……”

最后她还一脸神秘且自豪道:“那时我在汉正街上挑扁担,除了那位大姐,就从来没有被人认出来过!”

除了这种类似花絮的故事,还有不少记者针对电影本身问了一些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这种问题自然就有导演王晓帅来解答。

比如有记者问到,为什么电影里会出现那么多的肩扛拍摄的镜头,太多略带摇晃的画面,难道就没有考虑观众的观影体验么?

“虽然肩扛式镜头无法避免轻微的晃动,但是能让人产生仿生视觉的真实感。同时这也是因为这样比较符合方言里那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及李宝莉这个人物的生活状态,能够增加影片的真实性和记录性!”

王晓帅特别擅长驾驭这种关于电影拍摄的技术性问题,用技术来反映主题和情感,他一向认为技术一向是为情感服务的。后世他常常就这个话题跟一些商业大片的导演各执一词。

他还特别强调道:“所有的肩扛拍摄的镜头都是相对被动,基本上都是跟着李宝莉这个人物的举止而动作,就是我们在镜头里既看得到李宝莉本人也看得到李宝莉本人所看到的。我的本意就是观众跟随李宝莉的视点去观看电影,这样观众才能更认同李宝莉这个人物的感受!”

“王导,为什么不能在结尾给李宝莉一个万丈光芒的结局呢?”一个明显对电影很共情的记者举手提问。

王晓帅微微一笑,摊开双手,满脸装逼道:“生活能给的,我们才能给。生活不给,我们怎么给?”

说着他还跟这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记者语重心长的科普道:“悲剧,之所以被称为悲剧,恰恰就在于展现出,悲剧人物一次又一次的跟命运抗争之后的惨败而归。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抗争了,却又争不过。这样的戏剧情境才能从更深层次激发我们对悲剧人物的怜悯,让我们和人物一起声讨命运的不公!”

“王导,即将在国内上映的也是方言版本么?”

“国内上映的是除了在武汉首映时放映跟今天一样的武汉话版本,其余的都是普通话版本。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更喜欢武汉话的版本,说着武汉话的李宝莉更能将她身上那种市侩好斗的小市民形象展现透彻。”

《万箭穿心》做了武汉话和普通话两个版本,今天首映的是武汉话的版本,当然除了日文字幕,送交参赛的还有英文字幕版本。

记者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不少问题还问到贺新,比如为什么要出演马学武这样一个配角人物?

贺新则开玩笑道:“我的任务就是充当程好老师的绿叶。”

这个圆脸******的妹子趁机又问道:“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也是跟电影里一样的相处方式么?”

“呃……”

未等他回答,身边的程好便拿起话筒,尽管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但是语气却冰冷道:“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你该不会认为我在生活中也是李宝莉这个人物吧?好了,下一个问题!”

于是,这位妹子就被剥夺了再次提问的权利。

……

“生活就像《万箭穿心》结尾的那辆破车,熄火了就试着去推一推。这是一部好电影,是关于那些不开心的人们,但人还得学着放过自己,多过一天高兴的日子都是赚到的。”

“片中的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和做错的地方,生活中便是如此。这是一个漫长的悲剧,让人一点点的萎缩屈服。”

“我迷上了汉正街的市侩味,虽然我从没去过中国,近五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中国电影。”

至于国内的媒体更是惊掉了眼球,纷纷撰文:

“程好让人难以置信,看完后不敢相信那个女人是她演的!”

“万人迷大变身!”

“如果程好是美国人,她能拿奥斯卡影后!”

“这样的电影不去看,那真是万箭穿心了!”

“《万箭穿心》,这才是真正现实主义的电影!”

“想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李宝莉,不是因为她遥远到不可捉摸,而是因为她太真实了,真实到仿佛是隔壁三大妈或者对街五姑姑,每天和你擦肩而过,大大咧咧灰头土脸,带着一张贱嘴和一颗不屈的心……”

次日,有关《万箭穿心》的报道霸占了东京各大媒体。之前贺新的判断没错,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的观众和媒体对《万箭穿心》这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东西,较西方观众更能产生共情。

相比日本媒体关注电影本身,国内的媒体更多的关注程好的表演,一直认为程好将是本届东京电影节最热门的影后竞争人选。

从连名字都找不到,到网上充斥着对自己的溢美之词,短短一天的时间,局面就发生了反转。程好乐的都合不拢腿,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贺老师的金舌郎君的闺房昵称不是浪得虚名。

……

相比《万箭穿心》一边倒的好评,第二天首映的另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超级台风》显然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和之前冯晓宁一直在吹嘘什么以精美绝伦的特效再现台风的恐怖冲击力和诡异,然后各种叫板好莱坞大片《后天》相比,《超强台风》一经放映就被日本观众各种质疑。

他们对诸多影片细节提出了质疑看法,并认为影片丝毫没有想像中的惊险刺激,显然对之前吹嘘的特效处理和特技水平并不买账。

甚至不少国内媒体戏称《超强台风》的特效水平纵然比不过《后天》,但依旧能够赶超《奥特曼》的水准。

面对重重质疑甚至冷嘲热讽,冯晓宁除了继续尬吹,他的所谓十分之八的实景和十分之二的高科技相结合的模式,然后什么好莱坞大片投资动辄上亿美元,《超强台风》只花了五千万人民币,达到这种效果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接着又话锋一转,大谈什么特效一向是中国电影的弱项,即将发展成死结,近年来美国电影越来越多的应用特效,如果他们越来越强而我们越来越弱,那势必差距在不断扩大。而自己之所以执意选用国内的特效。

“就是给他们机会,促进民族电影的发展……”

不愧是常年致力于主旋律的创作,把回应对电影质疑的话题,不知不觉间便偷换概念,一下子上升到了促进民族电影的高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