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是演技派 > 第七百五十八章 青年导演切勿自恋

我是演技派 第七百五十八章 青年导演切勿自恋

作者:陈奔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月四日,引爆全球观影热潮的3d科幻巨制《阿凡达》终于在国内上映。贺新上辈子看过《阿凡达》,但具体讲什么说实话早就忘了,大概只记得阿凡达女郎的造型、张家界什么的,当然还有里面美轮美奂的特效。

《阿凡达》在中国内地首日票房就突破了3000万,三日突破亿元大关,随着口碑的发酵,一月九日当天的票房更是超过了5600万,把去年《变2》创造的4300万的单日票房纪录远远的抛在后面,首周票房已经突破了2.8亿。

上辈子贺新只是在电脑狭小的屏幕上看着这部片,而当他和媳妇坐在博纳影城的3d imax厅中再次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是被震撼到了。

原本《风声》中开头的那个飞机和地图的特效镜头,当初在做的时候足足花了一千万,代表亚洲特效的顶尖水平,这会儿跟《阿凡达》一比,简直就是小儿科。

亚洲顶尖的水平尚有那么大的差距,更别提目前国内那些五毛钱的特效了。当然贺新不会因此而感慨,然后象其它娱乐的主角那样,张口闭口就是要拯救国内的电影工业云云。

毕竟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他很有自知之明。这种肩负历史使命的工作轮不到他这种小胳膊小腿的操心,还是让更有能力的人去担当吧。

因为他知道日后的《流浪地球》已经代表国内特效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月二十日,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公布了入围名单,一共有二十六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不过跟往届不同的是其中有六部电影仅作为展映,不参与金狮奖的评选。

而来自中国内地的《钢的琴》、《团圆》、《三枪拍案惊奇》三部中国内地华语电影,史无前例的同时入围主竞赛单元。

张蒙快要乐疯了,要知道《团圆》的导演王全桉、《三枪》的国师那可都是金熊奖得主,而自己则是一个刚刚初出茅庐的小导演,在得知入围消息后,整整一个下午如同范进中举般的坐在那里傻笑。

“干杯!”

上回于东请客的那家会所餐厅内,大包厢,两大桌人都为《钢的琴》这次入围柏林节庆祝。

难得坐了主位的张蒙红光满面,今天除了《钢的琴》的几位主创,大部分都是圈内的朋友,就连常常把“忙得四脚朝天”挂在嘴上的徐光头也来了。

人都是社会型动物,纵然贺新再低调,这些年下来,周围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所有人都开怀畅饮,大概只有宁皓脸上的笑意里带着那么一丝的酸涩。

贺新拍拍的肩膀,端起酒杯:“浩子,来,咱俩喝一个。”

劝解的话说过无数次了,这会儿尽在不言中吧。

两人喝了一杯之后,宁皓放下杯子,一脸郁闷道:“我现在头一回感觉到心里没底,总是特么的七上八下的。”

《无人区》经过补拍重新剪辑之后,不久前又刚刚送上去,目前的审查意见还没下来,但参加柏林电影节这件事肯定是泡汤了。当然能不能参加电影节这还在其次,柏林电影节不能参加,后面还有戛纳和威尼斯,只是感觉《无人区》这个题材在柏林入围和拿奖的几率更大一点。最主要的还是关乎能不能上映的问题。

“没事,我看现在这个版本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贺新虽然口头上劝着,但是语气听起来似乎也没多少底气。

说起审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玄乎的事情。

比如说所谓的审查委员会,一般有三十多人组成,电影局的主要领导挂名主任,成员来自教育、最高检、最高法、总工会等部门的特约委员,以及来自各所大学的学者和所谓的资深电影人。

当审核片子的时候,不需要全员到齐。有时可能七八位,有时可能十几位。可能还有一些特殊性质的,比如有关未成年人的影片,会先请相关单位——妇联的代表来看,妇联同意了,再由专家来审。

审查如果出具了具体意见,这还好办,可以有迹可循。最怕的就是没有意见,似是而非,就是告诉你不行,那修改起来就麻烦了。

因为可能上次看过《无人区》的那些委员,很可能下一次一个都没有,完全是另一帮家伙在看。没有准确的个标准,每个人都想刷存在感,那这个意见讨论起来可就麻烦了。可能上一批说这个不行,换了一批就会说那个不行。

虽说贺新的话没什么底气,但宁皓点点头,把杯子里刚刚倒上的酒一饮而净,怅然道:“听天由命吧。”

说着,又强笑道:“啥也不说了,今天高兴,不说这些没意思的事情。”

没意思么?这可不仅仅是宁皓的艺术梦想,更关系到两千多万的真金白银啊!

修改版本送上去了,按照规定二十个工作日给回应,不过这次挺快,在庆功会结束后没几天审查意见下来了,最后结论说:问题相当严重,不予通过!

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接到审查意见的那一刻,任谁都特别郁闷。不过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次总算提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像主题太灰暗,警察形象过于丑化,暴力镜头过多等等。

说明还得要补拍,重新剪辑。宁皓都懒得吐槽,在哪行混就该遵守哪行的规矩,这点他还是懂的,改就改呗。

这次审查能够给出明确的修改意见,也印证了贺新最初的判断:既然上辈子他能够对《无人区》这部片子有印象,说明最后还是能够上映的,毕竟中影就算再家大业大,也不能看着那一千多万投资白白打水漂不是。

事情已经有了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苗头,贺新也准备前往柏林的准备工作。今年是柏林电影节六十周年,就跟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七十周年一样,增加了不少纪念性的活动。而且今天这个时间也确实不凑巧,电影节二月十一日开幕,二十一日闭幕,正好卡在春节这个当口。去参加电影节无还得在德国过年了。

“周哥,你能去当然好了,我都不用请翻译了,哈哈!”

这天贺新正在办公室里和《钢的琴》的摄影师周舒豪打电话,邀请他届时也一起参加电影节。这家伙曾在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和柏林艺术学院混过好几年,是出了名的德国通。

“老板……”

小豆丁突然怒气冲冲的闯进来,看到贺新正在打电话忙刹住车。

贺新看了她一眼,继续跟电话里道:“好,那咱们就说定了,到时候就在柏林碰头。嗯,再见!”

挂了电话之后,贺新难免皱起眉头道:“又出什么事儿了?”

“有人骂浩子和《无人区》。”小豆丁咬牙切齿道。

“《无人区》都没上映,有什么好骂的?”贺新难免一愣。

小豆丁二话没说,走过来打开电脑网页:“你自己看了!”

“生这么大气?”

贺新一脸狐疑地看向屏幕,就见渣浪博客版块有人发表了一篇置顶的文章,标题十分醒目——《青年导演切勿自恋》。

“我曾写过文章《走出自恋的情结》,批评某些久负盛名的电影导演们不要太自恋,否则会在自恋中迷失。近来,我发现一些被传媒娇宠、小有成就便名声大噪的年轻导演也在自恋,自恋得昏昏然。

青年导演宁皓当下因自恋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无人区》里。在电影《无人区》里,宁皓将他的“疯狂”系列作品的“疯狂”艺术路线进行到极致。尽管他自己在谈到《无人区》时,毅然表示绝不重复让他声名鹊起的《疯狂的石头》,也不会重复让他晋身亿元票房俱乐部的《疯狂的赛车》。他表示,他过往的那两部“疯狂”作品,过于关注人性猥琐。然而在《无人区》里,岂止是关注人性猥琐?

在宁皓营造的无人区里可以杀人越货,可以敲诈勒索,可以逍遥法外,可以为所欲为!活动在《无人区》里的人物,绝大多数是负面人物。创作者以为这是无人区,便可以将疯狂玩颠,将疯狂玩到极致。作为国家公民安全的维护者——警察,在《无人区》里愚蠢而又无能。

宁皓们认为既是无人区,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疯狂犯罪就有了艺术合理性。然,这是哪里的无人区?是公海么?

不是,剧情提示这是中国疆省境内的无人区。

如此以来问题就出现了,不是环境选错,而是艺术表现有误。为了好看,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失误,最主要的失误是丢失了艺术家的一份社会责任:这样的艺术设定和艺术表现与中国国家形象不利,与中国国民形象不利,与中国公众安全心里不利!因娱乐而损公,乃症候所在也。”

看到这里,贺新顿时眉头紧锁,这是什么意思?明明审查通知单上指出了明确的修改意见,但这篇文章的作者表达的分明就是全盘否定啊,这是一棍子打死的节奏啊!

他不禁摇摇头,接着往下看:

“宁皓因成功而自信,因膨胀自信而自恋,因自恋而陷入创作误区。由此联想到同样声名显赫的陆串的《南京南京》,影片的艺术品质令人赞叹,足以证明陆串过人的才情,然而影片所呈现的国民形象国民精神,那份面对日寇入城的木然,愕然,惧然,像牲口一样任日寇宰杀践踏凌辱,令今天的观影国民作何感想?

仅仅是仇恨日本***吗?又仅仅是反思国民的劣根性……

这些青年导演过于相信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把握能力,但事实上,他对那段历史的误识,无意间让民族精神蒙羞!

他的艺术视野应从迷恋自己,转到赞赏我们民族拼搏向上的精神,推动民族伟业前行的时代精神。

本文提到的这些年轻导演,都是我欣赏喜爱的。十分唐突的批评,没有冒犯之意,真的是爱之深责之切,因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属于年轻人。

我亦呼吁相关部门,呼吁评论界、传媒界还有艺术前辈们,为青年导演成长营造健康的氛围,不要再捧杀!”

下面落款:赵鸨华。

看完整篇文章,贺新一时无语。

原本事情已经有了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怎么就有人跳出来带节奏呢?这是有心人打压?还是代表电影局、审查委员会的意见?

不过他马上排除了后者,因为后者作为神一样的部门,根本不用如此脱裤子放屁。真要一棍子打死,也不用出具什么审查意见了,一句话“不行”就把你给打发了。

那么就是有心人打压,亦或作者本人跳出来刷存在感。

《无人区》审查没通过并不是什么新闻。宁皓在去年参加华表奖颁奖典礼,接受采访时就曾向媒体透露过他的这部新作将会在明年春节档和观众见面。如今眼瞅着春节来临了,《无人区》却迟迟没有上映的消息,审查没通过这种消息不难打听,也众说纷纭。

如今赵鸨华的这篇文章算是彻底解开了谜底。

对于赵鸨华这个名字,贺新并不陌生,甚至在不同场合还都见过。一口东北腔,有个电影学会副会长的头衔,准确来说应该是位编剧。

至于说到这货有什么作品么,大概只有八十年代一部叫《蓝天鸽哨》的电影,以及前几年的一部传记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

后者还曾拿过第7届夏衍电影奖一等奖、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以及第7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所谓传记电影,歌颂么,这个大家都懂的。

不过这货除了编剧还搞电影传媒,就是所谓的电影评论家这种角色。然后混着混着,就成了业内前辈,经常作为国内各种电影节以及奖项的评委,各种头衔加身,还有政府的特殊津贴。

说到底就是那种有官方背景,耍耍嘴皮子靠笔杆子混饭吃,在圈内有一定分量的搅屎棍这么一个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