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是演技派 > 第八百十五章 十月

我是演技派 第八百十五章 十月

作者:陈奔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的意思就是说是不是可以放大徐朗这个人物内心的那种焦虑,他对自己和高博曾经友情的怀念,还有回归家庭回归平静的心路历程,这些都可以再放大一些。”

徐光头说的很婉转,但转来转去似乎都在贩卖他那套所谓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这个元素在《囧途》中也有体现,但触及的笔墨并不太多。不过贺新对中年危机这个词并不感冒。

什么是中年危机?

在贺新的理解中,无非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七年之痒,左右摸右手,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种种,但这不就是生活常态么?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的问题,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去经营我们的生活。

中年危机是个外来的词汇,人家老外强调的是个人,所以动不动就焦虑啊,危机什么的。但是中国人讲究的是责任。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赡养老人,抚养孩子那就是一个人的责任。至于说七年之痒,左手摸右手,爱情消失还有亲情,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些都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儒家文化的特征。

如果按照老外的逻辑,中国那么多外来务工者,背井离乡,夫妻分居,骨肉分离,来到城市打拼,那岂不是全都是中年危机?

城市里也一样,十几年前的那场改革,那么多人下岗,大家不也一样咬紧牙关,努力奋斗,一步一步走出来。

所谓危机,你努力了,奋斗了,走出来了,那就是幸福。

徐光头贩卖的中年危机,对比这些外来务工者、曾经的下岗工人,不过就是知识分子的小资和矫情。

说穿了还是公知崇洋媚外的那一套。

有些话不能说的很直白,囧系列毕竟需要徐光头这个核心人物,贺新尽管心里不太认可,也不可能当场驳他的面子,稍一沉吟便道:“这个本子目前还只是个半成品,你看着弄好了。不过……”

说到这里他特意顿了顿,看着徐光头,叮嘱道:“我们要做的这个是商业喜剧片,好不好笑,能不能得到观众的共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来满心欢喜的徐光头稍稍一愣,不过他是个聪明人,没有饶小志、程二的那种执拗,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比宁皓还要圆滑。

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我明白。”

……

今天的国庆档延续了去年的票房热度,继九月十六日上映的《山楂树》和九月二十一日上映的《精武风云陈真》相继破亿,二十九日上映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更是宣称破两亿。

前有暑期档冯晓刚的《唐山大地震》以6.73亿票房创下了国产片的票房纪录,紧接着又有《狄仁杰》称霸国庆档,贺岁档还有万众期待的《非诚勿扰2》,国庆档一过,股市开盘,去年刚刚在创业板上市的华艺兄弟的股票蹭蹭蹭的往上涨。

这些天媒体上除了聚焦国庆档上映的电影票房走势,各种宣传软文以及收了钱的影评人的各种吹捧,然后就是华艺股票又涨了多少,黄家兄弟的身价如何如何,冯裤子、李白莲、黄小明等明星持股几何,身价破亿云云。

就连程好看了这些新闻,也难免吃味道:“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加盟华艺呢。”

当年王晶花出走,华艺方面确实挖她来者在,只是她还是选择了和跳槽到橙天的花姐签约。

“钱够花就行了,别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点贺新挺看得开的,比起后世那么互联网公司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一夜暴富,眼下的电影公司的几亿十几亿不过是小儿科。

“我也就这么一说,哎,你们公司将来什么时候能上市啊?”程好问道。

“呃……”

关于上市这个问题,除了小豆丁常常念叨,贺新和宁皓其实都没有真正想过这个问题,他们一个导演一个演员,开公司就是为了更好的创作,上市这个词似乎很遥远。

上市嘛,无非就是拿股民的钱拍电影,套现,割韭菜……说实话,类似这种资本操作,两辈子的贺新都不擅长,想想还是算了。钱够花,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夫复何求呢?

国庆档上映的这些电影,唯一让贺新感到可惜就是由吴雨森监制,苏照兵导演的那部《剑雨》。

整个国庆档的票房堪堪只有2500万,还不到《狄仁杰》的一个零头。

贺新这段时间在家陪老婆,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跟张进学八极拳和咏春,也被老婆拉着看了几场电影。

从一个电影人角度,艺术水准最高的当然是国师的《山楂树》,青涩小黄鸭,满满胶原蛋白的小脸蛋真的很可爱。满脸土气的窦晓也很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很难想象这货居然是个加拿大的华侨。

毕竟普遍印象中华侨总是很洋气的,就象吴艳祖、王力红、coco李文、刘天仙那种的。

至于《狄仁杰》、《精武风云陈真》,就是看个热闹。

贺新上辈子对《剑雨》这部片子没啥印象,这次主要是冲着王学祈和大s去看的。作为第五代导演集体御用演员,老王绝对是被低估的演员。关键他饰演的角色很多变,不象道明叔,自康熙之后总是端着,仅仅在《冬至》里面昙花一现。而另一位同样多变的老王(王志闻)则太过低调,相妻教子,作品实在不多。

至于大s,单纯是因为电影宣传海报上的图片太香艳了。

看过之后,贺新和程好不约而同都觉得很惊喜,票房高的不一定代表就是好电影。

《剑雨》的故事情节一点也不简单,虽然跑不出爱恨情仇这个窠臼,但是构思巧妙,悬念迭出,带有很强烈的侦探色彩,不到影片最后,很难猜到结局。

而且《剑雨》虽然是吴雨森监制,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吴雨森电影;虽然是武侠,但是和徐客以及李桉的风格迥然不同,特别接地气。

比如以前看武侠,侠客们走南闯北,不事产业,他们很多人格高尚,不偷不抢,不做采花淫贼和江洋大盗,但是身上却有花不完的银子,感觉他们天天就是打打杀杀、谈情说爱,钱财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然后在这部电影却发现,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侠客们其实都是普通人。即使你功夫盖世,也要吃饭上厕所;即使你轻功极高,也要住宿乘车。

于是乎,杀手细雨到处租房子,还开布店谋生;另一位大侠学着蜘蛛侠,天天当邮递员挣饭吃;老大转轮王最牛逼,人家不用谋生,名气一大,各路官府每月准时上供,一次就是白银百万两。

另一位杀手做面条生意,最大的理想就是在江南开家面馆;还有一位杀手,以变戏法为生,拿手的魔术就是神仙索。再说最让人期待的那个最年轻的大s扮演的杀手,职业居然是失足妇女。

大家各有各的道,侠客也是人,杀手也是人,都在食人间烟火。

以前的武侠电影,尤其是特受追捧的徐老怪和李桉的电影,人就像是一张纸,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蹦多远就蹦多远。包括早期的香港tvb的金庸剧,经常是看到后面的人追不上前面的人,一个前空翻,就超了过去。

但是《剑雨》完全摈弃了这种做法,脚踏实地,不玩花活,即使功夫高,你想要窜起一丈高,也要借力打力,电影上面的武打,看起来更加真实。

最重要的是情节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悬念迭出,一环扣一环。

一部电影的好坏与否,明星很重要,特技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导演、剧本,以及演员的表演。

应该说这部电影中演员的演技大都在线,老王自不必说,就连大s都让人惊喜,在这部片子中奉献了她职业生涯为数不多的高光表演。

要说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娱乐性不够,没有强烈视觉效果,以至于票房惨淡。

另外还有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片子中男一号是个陌生面孔——一个叫郑雨盛的韩国演员。也许是因为如今韩流盛行,也许是片方还想开拓韩国市场。但这种现象就跟后世的小鲜肉一样,昙花一现,终究不能持久的。

热闹的国庆档过后,贺新便再次开始忙碌起来,接受媒体专访,还一连上了好几个访谈类节目,因为十月十五日,《我愿意》首映了。

……

“《我愿意》好不好看?”

“好看——”

“想不想再看?”

“想——”

“会告诉朋友们一起看么?”

“会——”

十月二十三日,上海环球影城最大的一间放映厅内,此时电影刚刚放映完,三位主演马不停蹄的出现在了现场。盘着头发,一袭如片中唐微微一样打扮的蒋琴琴,上来就三连问,一下子把气氛推向了**。

旁边两位西装男士对视了一眼,无声的交流:幸亏有她,这一个多礼拜的场子全靠她撑着!

《我愿意》的宣传早在上映前就已经开始,除了常规的投放物料、主创访谈之外,发行方又联合赞助单位企鹅和钻石品牌i do,线上线下联合推出了征集百对情侣活动,蒋琴琴赠钻戒送祝福等活动,热度炒的很高。

虽说十一黄金周的观影热潮刚刚过去,国庆前上映的几部大片已经明显颓势,《我愿意》在黄金周后第三周这个相对冷清的档期上映,还是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首周末三天票房出人意料的就突破了半亿,一举拿下周票房冠军。工作日五天势头不减,截止到十月二十二日,总票房已经高达八千万,两周破亿已成定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