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技艺天王 >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连老男人都不放过

技艺天王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连老男人都不放过

作者:第三颗雪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18:14:56 来源:小说旗

[下周五播出第二集,能不能让秦淮小哥哥放一整集?完全不够看啊啊啊。]

[想问一下秦淮小哥哥上一次的纪录片什么时候出下集,都半年了!]

[纪录片的每一个画面虽说朴实无华,但却有一股美得无法呼吸的诗意。

很难想象,在我以前从不知道的地方,还有一群匠人在用有温度的手指,擦干文物器身尘封千年的灰尘,一道道来自千年前,可以摄动灵魂的光芒让我几次泪目。]

[虽然隔着屏幕,但那些风声,雨声,钟声,鸟叫蝉鸣,以及文物修复师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动人哇。]

[看到了中华家最美好的品质!器物有魂魄,匠人自恭谦。]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确实非常别致,没有剧情起伏,却自带一股吸引力。

观众们看得粉红泡泡狂冒,尤其是王师傅和秦淮出场,唰一下血槽就空了。

真的是中华家最美好的品质都在两位男神身上了。

王师傅是内敛的温柔儒雅,秦淮倾向于浪漫主义的谪仙。

两者在第一集中尤其抢眼。

亮闪闪的,俘获了一大批迷妹。

路转粉。

粉转妻。

在视频下面孜孜不倦的用文字敲出对秦淮和王师傅的喜爱。

……

……

随着纪录片在各平台登录,纪录片的点击量和热度都在与日俱增。

当然,纪录片的事情,秦淮没有关注,他一连二十天都是在紫禁城内波澜不惊的生活。

秦淮时刻恪守着一句话: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很多人的孤独,到头来只能自我安慰一句虽败犹荣,但秦淮的孤独,却是光芒万丈。

从紫禁城到国家博物院的青铜器和书画,都被秦淮研究了一遍。

第二十一天。

秦淮飞往秦省。

下午时分方才赶到镐京长安。

长安,长治久安,历史上,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地建都。

毫不夸张的说,中华家封建时代的最具活力,最巅峰的王朝都以此处为都城,将华夏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各地。

天可汗,万国来朝,丝绸之路,海上贸易……

故而对这座城市,秦淮早已心驰神往,他最想看一眼的,便是秦汉隋唐留下那一抹盛世剪影。

秦淮不止一次幻想过——有朝一日他梦回盛唐,在开元年间自江南学成入京,身下骑着一头小毛驴,在路途中畅想长安繁华盛景。

三个月长途跋涉,他真的叩开了长安城门,柳絮飘飘的长安盛世如画卷一般在眼前展开。

那一刻,他准备好了拥抱盛唐,那一刻,他嘴角上扬,不禁吟起诗句,驴蹄也肆意起来……

‘真令人向往的画面。’

秦淮微微出神。

盛世的紫气可以孕育一位文化上的谪仙。

秦淮真想在喧嚣的盛世中走一遭,然后胸开三尺,气雄万丈,志吞四海!

一千年前有盛唐,一千年后,想必秦淮也能等到下一个盛唐。

想到此处秦淮目光坚定,迈开步伐,走进长安……

秦省博物院,兵马俑,古城墙,秦淮一一走过。

……

五天后,秦淮飞到了川蜀,一下飞机,便是直奔三星堆遗址文化博物馆。

三星堆文化是秦淮比较向往的一个文明分支,它起源于中原二里头文化,经过五百年融合,一直到殷商晚期,方才发展出独立生活风格。

不过她的青铜器风格,却是古中国青铜器造型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譬如秦淮现在所看到的大型青铜纵目面具。

它方脸阔耳,两颗眼珠凸出成柱状,两只招风耳极其显眼,而上下嘴唇被处理成长长的线条,线条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头,而且还露出了一撇邪魅娟狂的微笑。

微笑中有几分安详、宁静。

宛如头顶神明莅临,而它在聆听神明的教诲。

一股尊崇肃穆感扑面而来。

“这些青铜器好生特别,跟秦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风格截然不同,也跟世界上其它文明的艺术风格不同,难道是外星文明吗?”

商雅十分诧异,这些天看到的青铜器都是鼎、鬲、甗、瓿、簋、爵、觚、斝、罍,实用性比较高,也有青铜犀牛,铜马,但造型写实逼真。

而眼前青铜器的造象手法极其夸张,完全不像中华家传统的艺术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特殊性无法解释,只能用并非地球文明来搪塞。

秦淮摇了摇头:

“对于三星堆遗址究竟来自于何处,世界考古界一直争论不休。

有中国学者说它们来自于西亚,因此推断中国的青铜器文明起源于西方,有人说三星堆是犹太人文明,说华夏是犹太人后裔。其实这些都是胡说八道。”

说到这里,秦淮露出鄙夷的神色。

自民国那批学者认为要****后,后面全是尊西方的言论。

中国人是起源于西方。

中国的文化也是起源于西方。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丝自信。

秦淮最厌恶这些软骨头的理论,以为这样就能给脸上贴金,殊不知出尽了洋相。

说起这些,秦淮的声音都冰冷了几分:

“在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玉琮,玉器,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东方文化代表。所以,何来西方起源一说?

再说了,还有一个更早的中原二里头青铜器文明在上面压着,西方起源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秦淮手指抵住下颌,略带几分思索的眼神中有光芒闪过:

“如果说三星堆为什么如此截然不同。这一点同样必须从环境说起。

古蜀川地区在四千年前生长有巨木,巨蛇,巨兽,大的生物最是强悍最是危险,所以人类部落中潜意识推崇敬畏‘大’这一属性。

于是三星堆文明产生了巨物崇拜。

为了寄托变‘大’的美好愿景,他们塑造出凸出眼球和巨耳的青铜面具,目的就是观察远方的风吹草动和听到可能隐匿在暗处的猛兽巨蛇。

这种巨物崇拜,中原没有过,世界上也没有。

所以你看,它们就非常像外星来的文明了。”

秦淮将自己的推论娓娓道来。

在他的理念中,一种文明的艺术发展规律,绝对跟起源地的环境息息相关,当初在央美讲座时,秦淮也是凭借该分析方法技惊四座。

这种分析方法,绝对是有科学依据的。

听得秦淮的话,商雅莞尔,虽然没有全部理解,但大概意思都懂。

而且,秦淮小哥哥的科普,哪怕听不懂一个字,都能满心愉悦!

不过。

旁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子却是错愕的扭过脑袋。

“年轻人你刚才的理论是自己想的?”

“对。”

秦淮不假思索。

“巨物崇拜……你这个理论,非常独特而且站得住脚跟,经你提醒,我似乎有了很多想法!”

老者面色红润,突然对秦淮青睐有加。

见状,秦淮脸色略窘,颇有些措手不及。

“年轻人叫什么名字?”

“秦淮。”

“是相关专业的在读学生来参观学习吗?”

老先生嘘寒问暖。

“不是。”

“那你是出于爱好才来参观?”

老先生继续纠缠,整个三星堆博物馆游客并不多,能来博物院参观的,而且能有如此奇特的见解,应该不是一般的年轻人。

“我大概是出于爱好罢……”

秦淮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其实是出于研究才来,但并非学生。

“我很喜欢你的巨物崇拜理论。

环境与周围天敌,往往影响人类部落的原始信仰、生存信仰。因为崇拜巨木,巨兽,巨蛇,才有了三星堆的独特青铜器造型,这的确是一个逻辑自洽的解释!

如果写成论文,就能一票否决‘西方传入论’了。肯定是轰动性的。

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研究?论文的第一署名权肯定交给你。”

秦淮一脸茫然,傻夫夫的望着老爷子。

怕不是说笑话罢?

只是随口分析了一下好吗?

但老爷子一本正经,好像不是在消遣秦淮。

“看来我需要自我介绍啊。

老头子我姓燕,1929年,我的曾爷爷第一次发现了三星堆遗迹,我的爷爷,父亲,都将一生献给了三星堆遗址。

而1986年,已经二十八岁的我参与了三星堆规模最大一次的发掘,这些展览出来的青铜面具、青铜立人……都是我所在的考古小组发掘的!”

老爷子精神矍铄,讲起曾经的辉煌事迹,便昂首挺胸满脸傲然,大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做派。

秦淮微微一笑,面露敬佩。

四代考古,近六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让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莅临世间。

值得骄傲,更值得尊敬。

“嘿嘿,知道老爷子的厉害罢?”

“老爷子厉害!”

秦淮随手吹了一句,对于这种小老头,秦淮能吹爆。

“在那一次挖掘中,我们挖出了无数神品。其中最震撼的莫过于这一件了。还是禁止出国展览的第六十四件文物之一呢!”

老爷子拉着秦淮的手,大步绕过回廊。过分的自来熟让秦淮脸色微窘,为什么画风突然变成了爷爷带着孙儿出来玩?

看到秦淮小表情的商雅在一旁掩嘴偷笑——

秦美人果然名不虚传,连老男人都不放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