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演技派从1998开始 > 第272章 入戏太深

演技派从1998开始 第272章 入戏太深

作者:陈奔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这家伙终于舍得回来啦!”

“张老师,呃,张导,实在抱歉,实在是那一位张导太磨叽。我可是一杀青,就往这边赶,一点都没耽搁。”

十一月中旬,《射雕》剧组又临时转场到了新昌。用张大胡子的话来说,新昌是他的福地,当年《笑傲》在新昌就拍的特别顺利,所以不光这次《射雕》要在新昌取景,明年开机的《神雕侠侣》届时也会在这里开拍。

李唐和李连结在拍完那场打戏之后,又花费了两天补了一些零零碎碎的镜头后戏份就杀青了。完了就是李连结饰演的无名和秦王的戏,饰演秦王的陈导明已经来到剧组。他倒没闲着,每次李唐和李连结拍戏的时候,他都会主动来到现场旁观。

李唐在过去的华表奖和金鸡百花节上跟这位业界都尊称“陈老师”的接触过几次,也许是受到他饰演的康熙皇帝的影响,又也许是他提前入戏了,总觉得这位陈老师有点端着。

当然因为两人没有对手戏,平时也没多少交集,仅仅维持表面上的客气而已。这也是圈内人际交往的常态。

在圈内僧多粥少,为了抢夺资源明争暗斗的戏码时常上演,除非大家彼此之间利益捆绑,否则很难成为朋友。

李唐这次拍摄《英雄》,不光获得了张一谋导演的认可,同时也有幸获得了李连结的欣赏,杀青离组前他们俩口子特意请他吃了顿饭,并且还留了联系方式。

金华和新昌两地相距不远,李唐在杀青后第二天就赶了过来。

一个多月没见,张大胡子显得意气风发。有他存在的《射雕》剧组永远不缺新闻,在拍摄《英雄》期间,李唐时常在网上看到有关《射雕》的新闻。

比如《射雕》剧组请了香港著名造型师叶锦天加盟。要知道叶锦天年初凭借《卧虎藏龙》刚刚拿到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此次加盟无疑为《射雕》提高了不少逼格。

还有什么李鸭棚饰演郭靖,人戏不分,坦言人都变傻了;瞿影探班心疼李鸭棚迁怒剧组等等八卦。

当然最大的新闻还是总导演王锐退出的消息终于被媒体曝了出来。一开始制片方和剧组还遮遮掩掩,一会儿说剧组百分百不会让王锐下课,一会儿又说王锐返回京城去看叶锦天设计的新戏服云云。

但王锐就是那种典型的又臭又硬知识分子的性格,加之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电影学院教书,所以不太懂圈内的那种弯弯绕绕,面对采访时直言跟《射雕》剧组有理念冲突,跟香港那些所谓武术指导和幕后主创合不来,表示已经辞去总导演一职,并带着自己的团队全面退出《射雕》剧组。

这无疑戳破了制片方和剧组粉饰太平的谎言。一向睚眦必报的张大胡子哪里受得了的这个,在接受专访时把王锐贬的一分不值,一方面说他有性格缺陷,跟谁都合不来,演员和其他幕后主创对他的意见很大;另一方面又质疑王锐的专业能力,说他拍拍滥情剧还行,但《射雕》不行,两者就好比普通舰艇和航空母舰,前者不过是个中校,后者起码得是个中将。

当然临时请来的鞠觉量在能力和资历上还难以服众,于是乎作为制片人的张大胡子实际上就是总导演,大家都也称呼他“张导”。

张大胡子其实一直有个导演梦,也特别喜欢张导这个称呼。

其实他这次之所以底气十足,源自于浙江卫视刚刚重播完《笑傲》,跟年初《笑傲》首播时骂声一片不同,这次不光骂声少了,居然还获得了不少好评。

李唐来到剧组,首先便找张导报到。老张对李唐的态度依旧十分亲热。用他的话来说,李唐是自己人。尤其这次李唐又被张一谋导演慧眼识中,让他很有面子,将来《射雕》开播时,这也是一条很值得炒作的素材。

目前《射雕》剧组在新昌的拍摄还算顺利,唯一不好的消息就是女主角周讯生病了,正在新昌的人民医院治疗休养。

作为老朋友,李唐于情于理都要去探望一下。

“李唐,请问你是来看周讯的吗?”

“对,我刚到剧组,听说她病了,过来看看。”

“听说你正在拍张一谋导演的新电影,能不能跟我们透露一下?”

“不好意思,张导的新电影目前还处于保密状态,你们就不要为难我了,我可是签过保密协议的哟。”

《射雕》剧组永远不缺记者,医院门口居然也有记者守候,李唐刚下车就被两名记者围住。

好在这次剧组帮他安排的临时助理是个孔武有力的小伙子。

“好了好了,请让一让,李老师是来探病的,不好意思啊!”

在小伙的掩护下,李唐摆脱了记者的纠缠进入住院部大门。

李唐来到顶楼的特需病房,敲敲门,周讯的助理出来开门。

“李哥,您来啦!”

“哦,小讯姐怎么样?”

未等小助理回答,就听到里面周讯沙哑声音:“李唐来啦!”

听起来精神不错。

“是我,你怎么样了?”

李唐走进去,只见周讯面容憔悴地躺在病床上,还挂着水。不过令他惊讶的是李鸭棚居然也在,而且这货正坐在病床边削着水果。

看到他走进来,李鸭棚忙站起来道:“哟,李唐啊!”

“鸭棚哥!”

李唐见他手里还拿着水果和刀,只能朝他点点头。

“你什么时候到的?”

“刚到,这不听说你病了,就过来看看。”

“我没事,就是有点感冒和干咳。”

说着,周讯又咳了两声。

“吃点梨吧。”

李鸭棚听到动静,忙把手里削好的梨,切成小块,并用牙签插着殷勤地喂到周讯的嘴边。

李唐看到这一幕难免有点尴尬。

周讯却皱眉摇头道:“我不吃。”

说着,朝李唐歉意地笑了笑,招呼道:“李唐,别站着,快请坐。”

还吩咐自己的助理泡茶。

“别忙了,你没事我就放心了。”

李唐并不打算久留,接过临时助理提着的鲜花和水果篮放到病床边。

“哎呀,别忙着走啊,我还有事要跟你说呢。”周讯忙道。

“呃,什么事?”

周讯没说话,只是转头看了看李鸭棚。

李唐看到这一幕,感觉不太好这不是明显要赶人走嘛!

结果,李鸭棚不但很接翎子,而且特别从善如流地站起来道:“那你们聊,我先走了。李唐,你多坐一会儿。”

“不好意思啊,鸭棚哥!”李唐多少有点过意不去。

李鸭棚摆手笑呵呵地自我找台阶道:“没事,我也来了一阵子。下午还有戏呢,再不回去,估计张导又该要骂人了。”

临走还不忘跟周讯柔声道:“小讯,晚上想吃点什么,我给你送过来。”

“不用了,没胃口。”周讯却不耐烦道。

李鸭棚丝毫不生气,跟哄小孩似的道:“晚饭是一定要吃的。这样,你想好了就打我电话。”

说完又朝李唐点点头道:“那我先走了。”

“再见,鸭棚哥。”

李鸭棚挥一挥袖子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人一走,李唐轻松了不少。主要是他跟李鸭棚不熟,而且这个人看起来方方面面都挺周到的,但你就喜欢不起来,这种感觉挺怪的。

“我今天是不是来的不是时候啊?”

面对周讯,李唐显得随意很多,笑呵呵开玩笑道。

周讯白了他一眼:“别胡说八道。”

“好了,不说了,你有啥事?”

“没事!”

“没事你……”

李唐愣了一下,不过马上反应过来,指了指刚刚李鸭棚坐着的那张椅子,咋舌道:“你拿我当挡箭牌啊?”

“是啊,不可以吗?”周讯摇头晃脑道。

“不是,你俩现在到底怎么样?”

之前李唐听人八卦是他俩好上了,如今看到这一幕,难免有些诧异。

“他人是挺不错的,但是……”

周讯面露迷茫,迟疑了一下,还是摇摇头道:“好象一时半会还找不到感觉。”

没错,象她这种情感丰富的女人,追求的永远都是感觉。

这种事情李唐不好多问,他也不想当什么男闺蜜、知心哥哥之类的,遂岔开话题道:“最近戏拍的怎么样?”

他这不是无的放矢,之前有报道说到过现场采访的记者批评周讯的黄蓉不够活泼。

其实这种所谓的批评纯属记者为了吸引眼球。都说隔行如隔山,那些所谓的记者懂表演么?

“你也看到报道啦?”

周讯瞟了他一眼,一脸无所谓道:“他们不过是看了翁美玲版的黄蓉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我真要是按照这个路子走,那才两头不讨好呢。我演的黄蓉就应该是……”

说着,她脸一扬,眉毛一挑:“靖哥哥,打他!”

然后又道:“而不是……”

接着捏声捏气,模仿着港台腔:“靖哥哥啊,你快去打他嘛!”

“噗!”

李唐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也看过83版的《射雕》。

周迅说的没错,在那个娱乐生活贫乏的年代,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但真要从细节上来探讨,说实话那些港台演员,即便是黄日华和翁美玲的表演都是流于表面,或者都是模式化的表演。

别的不说,就周讯刚刚模仿的翁美玲版的黄蓉就惟妙惟肖,而之前的那个才是她对黄蓉的这个人物的理解。二者相比较,高低立判。

还是那句话,观众都是盲从的,很多时候都是媒体在带节奏。就象《笑傲》一样,当初大家全都在骂,现在有了好评。李唐相信再过若干年,再回头看这一版的《笑傲》,说不定就能经典了。

当然他并不奢望如今正在拍的《射雕》未来也能成为经典,毕竟以目前拍摄的情况来看,比起当年拍《笑傲》时单单就剧本和幕后团队这两项就都差远了。

“哎,你跟蒋琴琴是什么情况?”周讯冷不丁地问道。

“什么情况?”

李唐心里咯噔一下,多少有点做贼心虚。但面上不显,装傻道。

周讯却是笑非笑地看着他,哼道:“你该不会也入戏太深吧?”

之前李唐和蒋琴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同游宁波,剧组多少有点风言风语,而且周讯知道蒋琴琴一开始是不想去陪跑的,但被李唐一忽悠就跟着跑了。每每想到两人的关系,她难免心里有点不舒服。

“别开玩笑了,你啥时候见我入戏出不来的。”

李唐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对于这点他绝对有信心。当年拍《苏州河》时那么投入,自己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入戏太深。

其实这种事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一个借口,站在李唐的角度,他始终都是要看脸的,如果《苏州河》的女主角换成蒋琴琴,他说不定就会入戏太深了。

……

沃洲是新昌三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大佛寺一起都是东晋“般若学”中心,促使佛教中国化。

据传闻其时有支遁、竺潜、谢灵运、王羲之等十八高僧和十八名士云集于此,是可与兰亭媲美的文化胜地。

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参拜新昌大佛后,于此放螺倡素食,遂成“台宗”圣地之一。

唐代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大诗人追随而至,遂踏成浙东唐诗之路。

白居易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李白来此游弋,遥望气势横亘的天姥山,追忆首先开山劈路的谢灵云,再次欲来时,就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千古绝唱。

沃洲山之南有一座真君殿,明称石真人庙,清光绪三十年重建。这座大殿堂五十余楹,构筑精致,气度恢宏,是一座佛道合揉的庙宇建筑。

这座真君殿祭祀的是宋代抗金英雄宗泽,其爱国意义堪与杭州岳庙相比。这不过此时的名声并不显赫,知道的人不多,李唐也只是上回拍《笑傲》时来此取景时才得知。

如今剧组把被郭靖追杀狼狈逃窜至此的完颜洪烈和杨康父子狼狈为奸,以及穆念慈为此和杨康恩断义绝的这场戏放在此地拍摄,也算是向抗金英雄宗泽致敬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