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演技派从1998开始 > 第317章 识破

演技派从1998开始 第317章 识破

作者:陈奔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唐和朱丽叶口头协议的达成,给双方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李唐来说,他担心人家看不上《开往春天的地铁》这部电影,失去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这就好比每年电影的产量是一百部,但真正能上院线可能只有二十部,他需要的就是这二十部的名额,不管电影好不好,只要上了院线总会有人看,一切交给市场说话。

当然如果连市场都不买账的话,那么就活该你赔钱。

再通俗点讲,就是拿到一个上车的机会。

而对于朱丽叶来说,《第三个人》的成功,注定让MK2不能放弃李唐。原因很简单,在欧洲电影发行行业的竞争同样相当激烈。就比如说这次《小裁缝》的发行方法国BAC公司,旗下院线的规模要远超MK2,不过人家是以发行商业片为主,发行艺术片为辅,不像MK2是一家纯粹的艺术电影发行商。

但专门从事艺术电影发行的不止MK2一家,比如德国的军火库公司,还有上次在威尼斯和李唐接触过的德国AG公司,性质都跟MK2一样,甚至在欧洲德**火库公司的影响力还要超过MK2。上次在威尼斯如果不是她当机立断给李唐开出优厚的条件,可能当时李唐就要跟德国AG公司签约了。

另外从文化层面上来讲,华语电影,确切地来说是华语艺术片,是他们这些欧洲艺术片发行商不可能忽视的。

法国虽说是新浪潮电影的发源地,但对于艺术电影来说讲究的是多元化,所以占全球使用人口20%的华语电影是绝不能忽视的。

之前代表华语电影的往往是湾湾电影,但随着改开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希望能够通过电影来了解这个曾经神秘的国度。

曾经张一谋的电影,包括现在贾科长的电影为什么会在欧洲艺术电影圈受欢迎?为什么现在MK2会如此捧着贾科长?

那是因为他们的电影拍出了欧洲老爷们想要看到的中国,而且他们电影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正是他们奉为圭臬的普世价值。

没错,欧洲的艺术电影的观影人群绝大部分都是那些可笑的所谓的“白左”们。

当然这种说法他们肯定不会承认,因为这种观念早就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从潜意识里就认为类似贾科长拍的那故乡三部曲就是艺术。

这也是为什么楼烨的电影在海外市场始终干不过贾科长的电影最主要的原因。毕竟楼烨拍的都是城市,而且电影中所刻画的爱情、人性,以及他那炫技般的镜头语言,说白了都是人家玩剩的。

《第三个人》的成功也许是个偶然,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完全不同于贾科长的电影风格。就是凭借精妙的情节设置、非线性叙事,以及风格化和精致的镜头语言来吸引观众。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挣钱就是好的,MK2可不是推广多元化文化的使者,他们捧着贾科长是为了挣钱,如今捧着李唐同样也是为了挣钱。

既然是挣钱嘛,无论干什么都不寒碜。

……

“哗哗哗……”

戛纳电影宫,德彪西大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灯光亮起,在掌声中主持人邀请电影主创戴斯杰、李唐和周讯走上舞台。、

《小裁缝》的首映相当成功,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德彪西大厅几乎座无虚席,而且至始至终中途离席的人也很少。

《小裁缝》大致还原了戴斯杰本人在特殊年代里亲身经历,李唐不知道现场有多少人能够看懂这部电影,但是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当看到山区的村民听罗明念菜谱时咽口水,看到村长不认识小提琴,小裁缝甚至连闹钟都没见过,还想拆开来寻找闹钟里的公鸡时,现场时不时就会发出阵阵笑声。

可能他们把这部电影当成了一部荒诞的喜剧,而喜剧的主角正是那些愚昧的中国人。

是!李唐自己也承认电影里以汪双宝饰演的村长为代表的那些从未走出过大山,没有见过世面,啥都不知道的村民确实很好笑。因为信息差,闹出了很多笑话。

但是当他听到那些老外的笑声时,心里很不舒服。这种心态就好像是自己的母校只有自己能骂得,别人骂不得。

当然你也可以说李唐很虚伪,既然不舒服为毛还要演这部电影呢,还人五人六地盛装出席戛纳影展,接受那些享受完他国的愚昧,优越感十足老外的欢呼呢?

这完全是又当又立嘛!

没错,李唐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演员。冠冕堂皇的说法是,这是艺术,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更何况当年的现实可能比电影里所表现的要更加夸张,因为至少他们还能吃饱饭。

推卸责任的说法是,演员的职责就是塑造角色,把人物活生生地塑造出来,自己不过是履行一个演员的职责。

如果说是心里话,那么就是李唐渴望成功,他需要这个角色。什么自曝家丑也好,讨好老外也罢,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自信,总想在老外面前展现好的一面,把不好的隐藏起来。

其实这不过就是历史的进程而已,难道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的种种,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不可笑吗?

说白了,就是现在这些优越感十足的欧洲老爷们只不过比我们提早发展了一两百年而已。

但是谁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毛爷爷就曾说过,各领风骚数百年!

好歹咱们祖上也是阔过的,当你们还在饮血茹毛的时候,我们早已进入了文明社会。只不过是近代以来出了些小问题,被你们赶超了而已。但如今我们又重新站起来了,追赶和超越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李唐只是把这个角色当做成功的一个手段,而不是什么狗屁的反思,所谓的艺术,或者价值观的信仰什么的。

所以尽管心里很不舒服,但他依旧保持着微笑,迎接台下欧洲老爷们的欢呼。而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对导演戴斯杰进行了一番大大的吹捧。

在这一刻,他甚至还有种打入敌人心脏的成就感。

没错,他就是这么自我安慰。可能所谓的“曲线救国”、“身在曹营心在汉”,大致也是如此吧。

首映礼结束后,李唐婉拒了周讯约他一起去戛纳城里逛逛的邀请,还想让自己给她当翻译,没门!

回到酒店,洗了个澡,泡了杯茶,静下心来翻了翻今天的报纸,大部分都是法文的,他现在只能说还不能看,有两份英文报纸上倒大部分都是有关电影节的新闻,只是除了在某一篇报道中提到了贾科长的《任逍遥》之外,几乎没有看到有关华语电影的内容。

没啥意思,他拿出自己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网。

果然,一打开某门户网站娱乐版时,满屏都是有关戛纳电影节的各种新闻。

“戛纳电影节盛宴开幕,中国一枝独秀,奇迹渴望重现!”

“戛纳评委杨紫琼着白套装艳压莎朗.斯通!”

“缘尽亦有情,张嫚玉将与前夫康城参加首映礼!”

“华语电影期待《任逍遥》!”

“《任逍遥》女主演赵韬有望成为戛纳黑马!”

“周讯、李唐、陈昆新片《小裁缝》将成为戛纳单元开幕影片!”

“……”

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且吸睛,只是李唐在戛纳这两天从未见到过该网站的记者。而且戛纳被成为康城,明显是香港那边的叫法,转载过来居然连标题都没改。

正当李唐看得起劲的时候,门口响起了敲门声。

他穿着浴袍走过去开门,不出意外肯定是曾佳。

只见她拿着一张精美的请柬道:“哥,香港贸易发展局送来的请柬,邀请你后天,也就是十八日晚上参加‘香港之夜’酒会活动。”

“进来吧。”

李唐让曾佳进门,同时接过请柬翻开看了看。

举办地就在卡尔顿酒店楼下的沙滩餐厅。

其实去年在戛纳就举办过一次“香港之夜”的酒会,据说盛况空间,香港几乎所有的大咖都到场了,美酒美食敞开了供应,一个晚上就花了香港贸易发展局八百万的公款。

因为这次李唐是来负责站台助阵,不是来卖片的,所以暂时还没去过这边的电影交易市场,不过他听说在今年戛纳的电影交易市场中,设立了规模最大的“香港馆”,再加上后天举行的第二届“香港之夜”活动,估计这钱也没少花。

虽说“香港之夜”的主题就是宣传香港电影,但大家都是华语电影,理应前往助阵。而且香港人在海外一向出手大方,正好也能去混顿好的,同时也在那些香港大咖们面前混个脸熟。毕竟这年头这些大咖们在内地还是非常吃得开的,说不定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他把请柬随意地扔在茶几上,转头问曾佳道:“要喝点什么?”

她住的酒店条件有限,不像卡尔顿这边,吃的喝的都是敞开了供应。

“咖啡吧。”

曾佳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打了个哈欠,而且神情看起来有点憔悴。

“怎么,时差还没倒过来呀?”

曾佳摇摇头道:“不是,就是房间里突然多了一个人,有点不习惯,昨晚没睡好。”

李唐帮她泡了一杯黑咖啡递过去,笑道:“你该不会是怕托尼半夜爬你床吧?”

原来昨天上午李晓婉等人到了之后,也一起被安排在曾佳住的那间酒店。但到了酒店一看房价就傻眼了,一千二百欧元一间,原本是预定了三间房间,李晓婉一个人一间,然后托尼和化妆师一间,摄影师和翻译一间。

虽说李晓婉贵为荣欣达的老板,但到底是一千二百欧元啊,折合人民币一万二还要多!而且他们不是住一天,要连着住好几天,多开一间房间等于小十万就出去了,如今才2002年,就算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于是李晓婉边和曾佳商量,让托尼和她住一间,自己则跟化妆师挤一间,如此一来就只需要开两间房就够了。

曾佳能说什么,好歹李晓婉还是她的前老板,当初奈安挖她的时候就有些不地道,而且她跟周讯的助理托尼也算熟悉,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下来。

当然这个人情她还是要放在明面上的,不但热情地邀请托尼姐姐跟她一起住,还大度的婉拒了李晓婉提出的房费一人一半的提议。

小气巴拉不是她的风格,区区几万块钱又不能发家,而且就算以前她跳槽时对方还有些纠葛的话,那么至此也一笔勾销了。

只是托尼吧,不光英文名男性化,就连打扮也一向是中性化,短发、平胸。之前就曾被记者拍到,还为此跟周讯闹出过绯闻。后发现托尼居然是女的,然后又炒作周讯和这位中性化打扮的助理有百合的倾向。

如果换个明星为了避嫌,肯定早就把身边的助理给换了。但周讯不一样,依旧我行我素,甚至某一次在机场众多记者的镜头下跟托尼公然贴脸亲吻,真是没谁了。

不过这样一来,加之她身边的男朋友从未断过,这场百合风波居然就这样平息了。

据李唐从周讯口中了解,她和托尼很早就是朋友,两人的友情还要追溯到周讯在后海酒吧唱歌的时期。可见如果要发生什么的话估计早就发生了。

也许托尼可能有这方面的倾向,至于周讯嘛,李唐相信她还是更喜欢男的。顶多可能在空虚寂寞冷的时候,相互抱团取暖,摩擦摩擦过过干瘾,或者相互使用一下工具助助兴啥的。

果然听到李唐提到托尼,曾佳脸上就有些发烫,娇嗔着否认道:“没有,就是不太习惯。”

她不好意思讨论这种话题,毕竟在这个年代什么拼刺刀、百合的,还是会被视为异类。就是提起这种话题都会让人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那种。

于是她连忙转移话题道:“哥,刚刚在首映礼的时候,我发现你怎么情绪不高呀?”

“有么?”

李唐很诧异,自己明明是全程都保持微笑,而且回答问题也非常得体,在众多老外记者面前不但主动帮周讯翻译,还着实秀了一下自己那口标准的伦敦范儿的英语以及勉强流畅的法语。

其实一个中国演员能说英语和法语,在外国记者眼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当年他们在海外有无数的殖民地,文化输出很成功,所以他们认为你们学习他们的语言那是应该的。但是在国内记者眼里,那绝对是高大上的标志,李唐的形象瞬间就变的高大起来。

可惜的是今天到首映现场采访的内地记者只有南都报的石宇和魏小明,倒是那些港台记者听到李唐那口流利的英语,居然还提问他有没有在海外生活过。

毕竟他们大多数人只能听得懂英语,因为他们各自的干爹都是英语国家,对法语同样也是一脸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