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演技派从1998开始 > 第430章 慧眼识珠还是运气好

演技派从1998开始 第430章 慧眼识珠还是运气好

作者:陈奔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曾佳见效果差不多了,便就不再纠缠这个话题,于是又换上开心的笑容道:“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征服》已经开始盈利了!”

“这么快么?”李唐多少有点讶然道。

虽然他知道之前《征服》在蓝鲸台试播的时候效果非常好,为此还引来了江苏台购买播出版权,还谈了一个很不错的价格,五万一集,二十集就是一百万。

要知道这年头一般的电视剧收购价通常都在四万一集左右。前不久浙江台科教频道联合宁波台和温州有线台以八万一集的价格共同拿下了《射雕》的全国首播权,就创下了地方台收购电视剧的纪录。当时还有媒体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电视剧凭什么卖高价》的专题报道。

当然这只是地方台,如果是央视或者上星全国播放,并附有排他性协议的首播,那么电视剧的首播播放版权可能就会卖到三十万到五十万一集。这种一般仅限于大制作的电视剧,比如像当年的《笑傲江湖》、《水浒传》等等。

还有一种小成本的情景喜剧,比如前两年在央视独家热播的《东北一家人》,仅仅才七万一集。

卖给地方台,别看价格不高,只有区区几万一集,但如果你这部电视剧受欢迎的话,在全国范围内往往能卖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地级市以上的电视台,积少成多,累积起来的数字可能要远远超过三十万到五十万一集。

口碑不佳的《射雕》目前走的就是这个路子,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甚至被嫌弃的《征服》自然也是走的这条路子。

《射雕》总投资四千万,上回李唐给张大胡子打电话拜年的时候,张大胡子还跟他感叹,别看《射雕》在浙江卖了高价,但要收回投资起码还得卖十来个省,估计得要小半年的工夫,但《射雕》首播口碑不行着实让老张很忧心。

《征服》虽说口碑不错,当初从高群舒那里收购的成本也只有区区五百万,但毕竟体量小,一共才二十集,而且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电视剧本身的拍摄质量远远不及《射雕》。李唐原本估摸着想要收回投资差不多也要半年左右的工夫。

等到半年过后,热度下来,二轮和三轮的播出价格可能都不及首播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最后的盈利可能也不容乐观。除非类似《西游记》或者《还珠格格》这种生命力极强,长盛不衰的现象级电视剧,那么才有可能每年都能躺着收钱。

“嘻嘻,我是真没想到《征服》会这么受欢迎,现在除了江苏台,还有江西、安徽、胡建等一共七家电视台已经购买了播出版权,合同金额总共五百六十万,目前还有好几家省级和市级电视台正在谈,我估计到年底说不定就能卖到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曾佳得意地笑道。

同时她也不知道该赞叹老板的慧眼识珠还是运气好,当初只是一时起意,却一不留神抱了金娃娃。

“这么多吗?”

李唐不免有些咋舌,接着不由失笑道:“要是让老高知道岂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曾佳却道:“那也只能怪他的命不好。当初要不是他上杆子的要卖,我们也没机会买。而且当时的情况弄不好就有可能砸手里。”

李唐想想也是,真要说起来老高当时多少还有点不厚道,以为碰到冤大头了。

“哦对了,蒋琴琴工作室那边的工作衔接的怎么样了?”李唐正好想起来问道。

曾佳抿嘴一笑道:“这事我正要向你汇报呢,人家蒋老师说了,这事本来就是伱给撺掇的,所以她也不管了,一切让你看着办。”

“什么叫让我看着办,难道她还想当甩手掌柜不成?”

李唐不免皱着了眉头,你说这蒋老师心也太大了。

“你还真没说错,蒋老师那边就小唐一个人,就连工作室的架子还要我们帮她搭呢。另外现在连个工作场所都没有。”

李唐不禁摇摇头,又问:“那股份呢?”

为了体现合作的诚意,盛唐影视还将入股蒋老师的工作室。

曾佳也一脸无语道:“本来我是考虑三七或者四六,由蒋老师那边控股。所以我就提了个五五,大家一人一半的虚数,本来还想等着她还价的,结果她直接就答应了。然后才有了后面让你看着办这句话。”

“唉——”

李唐想了想,才沉吟道:“这样,回头你就在附近帮她找个办公地点,也不用太大。从咱们这儿拨几个人过去,宣传、策划这些架子先帮她搭建起来。工作室的负责人先让小唐兼着吧,同时还担任她的经纪人。另外再帮她物色一个助理,找个能干一点的,最重要的是……”

李唐话音未落,曾佳便笑着接口道:“最重要的是可靠对不对?哥,你放心吧,我保证帮我们蒋老师物色一个既能干又可靠的助理,一定让蒋老师满意。”

除了蒋老师满意,当然还要老板也满意。

蒋琴琴的工作室落定,李唐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其实蒋老师看似把事情都扔给他了,其中肯定也隐藏着一些小心思,无非就是向他表明态度,同时在事业上将两人彻底绑定在一起。

李唐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甚至心里还有些暗暗得意,说到底还是男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下午,宁皓带着他那部毕业作品的粗剪版本屁颠屁颠地过来了。

两个月不见,这货明显黑了不少。说起来李唐还挺佩服他的这股子执着的劲儿,拿着二十万块钱,组了个二十多人的小剧组,花了二十多天,过年都没有休息,在他那个冰天雪地的老家怀仁完成了这部粗剪版本就要长达三个小时的毕业作品。

这货已经从曾佳口中得知李唐试图将他的这部作品推荐到戛纳电影节,狂喜之余难免忐忑,在放映的过程中,时不时还偷瞄李唐的神情。看到李唐的目光始终集中在银幕上,随着剧情露出会心一笑时,这才略略安心。

这部叫《香火》的电影故事其实很简单,讲的是在一个在一个偏远的小庙,里面的佛像倒了,于是庙里的和尚四处筹款修缮佛像。在经历相关部门的拒绝,化缘善款被没收之后,最后,无奈之下开始了招摇撞骗,在好不容易凑齐了修佛像的三千块,将佛像修好之后,却被告知小庙正建在了要修建的公路的路基上,很快就要被拆除了。

故事从起因到过程再到最后的结果,充满了黑色幽默。从表面上看电影好像讲述了一个反映社会问题的故事,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个故事还是蛮深刻的。

比如事情的起因是隆冬时节小和尚的鞋破了,无奈之下就把垫佛像的布抽出来补鞋子,这才导致了佛像的倒塌。而故事的结尾是佛像修好了,却被告知庙要被拆了。

而且片子中小和尚多次强调,修佛像的动机:村里家家杀羊,得有庙,庙里得有佛像,佛像没了,庙就没了,和尚也做不了了。那佛像年后再修行不行?不行,因为这样一来过年的香火钱就没有了,小和尚的生活费也就没了着落。

小和尚隆冬时节要补鞋子是温饱体肤之欲使然,而当和尚是他赖以谋生的职业,同样也是温饱之欲。而从头到尾因为这一**所引发的“修佛像”的愿望始终无法达成。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始于**而终求不得的故事。

这部片子看起来好像带有一种浓浓的伪纪录片的风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是很有特色的,比如饰演小和尚的那位演员,高高瘦瘦,老实木讷,尤其鼻梁上还架着一副一看就很廉价的近视眼镜,平添了几分莫名的喜感。

为此李唐还特意问了一句:“这位是专业演员吗,还是真的和尚?”

宁皓带着几分不好意思道:“都不是,他就是我一发小,画画的。”

巧了,刁一男的《制服》找了一个西安美院的油画老师当男主角,宁皓这边居然也找了个画画的。再联想到王晓帅的处女作《冬春的日子》中的男女主角不但都是中央美院的老师,如今更是知名的画家。

可能画家除了审美在线之外,更有镜头感吧。因为他们知道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才是最美最自然的。

在观看的过程中,一开始李唐觉得宁皓这个家伙和刁一男一样,受贾科长的影响很深,同样都是小人物求生存,每个小人物都是那么的卑微,他只是想活的更好而已,大环境却永远是他一个又一个的阻碍。

直至看完才恍然。

相比《小武》中贾科长塑造的扒手、小混混、失足妇女,每一个人物都很极端很边缘,边缘到连国人都感到陌生。

而在宁皓镜头里展现的人物却是鲜活的,比如佛像倒了,村里人问小和尚修佛像需要多少钱,毕竟家家杀羊,需要一个减轻杀孽罪行的精神安慰。但当小和尚报了一个三千,结果是大家伙儿你看我,我看你,眼神游离,谁也不吭声。小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像极了身边的大叔大妈。

第二更!弱弱地求一声保底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