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文娱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火试新茶

一顿饭吃完,众人一起收拾好碗筷厨余后,便围坐在一起,围炉煮茶。

陈墨冲泡好茶,笑着示意道:“来,这是我在BJ时,从马爷那顺来的新茶,大家尝尝看。”

胡有鱼拿起杯子吹了吹,嘬了一小口,打趣道:“都说人走茶凉,这老马人走了这么久,茶还是热的嘛。”

陈南星把茶杯捧在手心暖手,“这么一说,还突然有点想马爷了。”

陈墨笑道:“马爷现在可是西装革履,一身商业总裁的派头,跟在小院时,打坐修道悟性,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可大不一样喽。”

胡有鱼惊奇道:“嚯,那看来老马他那新茶饮事业,搞得有声有色啊。”

其他人闻言,也都好奇地看向陈墨。

因为马爷创业有陈墨的投资,加上陈墨人也在BJ,所以马爷的情况,这里就属陈墨比较清楚。

其实大家都还挺关心马爷的,时不时会在群里问他创业是否顺利的,就连阿桂婶来小院打扫卫生时,看到树下的蒲团,有时也会想起念叨一句。

但平时光在群里聊,大家也没法了解得太清楚。

“还行,挺顺利的,来之前我还有去他公司转了一圈。”

陈墨见众人关心,便简单说了一下情况:

“第一家店下个月就要开业了,目前在抓员工培训和市场宣传,还有新的门店,也马上要开始筹备了。”

“这第一家店还没正式开业,就已经开始筹备新店了?”陈南星问道。

“资金充足,自然要提前物色选址,做好布局。”陈墨解释道,“只要第一店开起来,剩下的店完全可以按模板复制粘贴,快速扩张抢占市场。”

“抢占市场,主打的就是跑马圈地,兵贵神速。”

“新赛道一旦被证明可行,马上就会有资本入场分蛋糕,如果不能在竞争中抢占鳌头,那很快就会面临被吞掉的危险。”

“一般厮杀到最后,活下来的也就两三家,这两三家会瓜分掉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余的就只能吃点漏掉的残羹冷炙,苟延残喘求活。”

娜娜闻言,不由感叹道:“咱们这第一家民宿还在摸索呢,马爷就已经在做抢占市场的厮杀准备了。”

许红豆摇了摇头,“不一样,我们是新手创业,很多东西我们都得自己趟一遍,才能知道怎么回事。马爷大风大浪闯过来的,眼界和目光自然要长远。”

陈墨点头道:“嗯,你们的经历和经验都不一样,没有比的必要。”

许红豆、陈南星和娜娜,三人之前本就都不是做生意的。

哪怕许红豆在酒店已经做到职位不低的管理岗,但还是属于领工资的范畴。

领工资和发工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和心态。

所以许红豆之前才会感慨,自己现在每天满脑子都在算钱,因为她现在所做的每个决策,都要盈亏自负,不再是每月旱涝保收地拿工资了。

“不急,我们先求稳,稳中再求进,先做到不亏本,然后盈利,立足之后,再徐图扩张。”

许红豆显然很清楚自己要走的路,只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来。

她并不“骛远”,没想着像马爷那样,能一上来就做好资本运作的筹谋。

陈南星赞同道:“我们在创业上只是新人,不指望能一口气吃成胖子。等我们到了马爷的年纪,不用回到这里思考人生,就算比马爷成功了。”

娜娜握拳鼓劲道:“没错,加油,让我们努力都成为富婆。”

陈墨会心一笑,其实他清楚,因为娜娜家境比较好,再加上之前做直播时,赚钱也是比较容易,所以在对于赚钱这件事,娜娜在心态上是比较“放松”的。

而许红豆和陈南星,两人则都是独自一人在大城市打拼过,体会过其中艰辛,所以她们会更有危机意识,做出的预期也会更贴近现实。

不过三人合伙创业,目标保持一致就行。至于心态上的差异,有时也是一种互补,遇到事情时,可以互相鼓舞提醒。

听到娜娜的话,许红豆调侃道:“娜娜,你不用努力,现在就已经是小富婆了。”

娜娜摇了摇头:“我现在算什么富婆,得那种能让人少奋斗二十年的,才能算富婆。我现在顶多让人少奋斗两年,还得靠着家里才能办到。”

“我们要做,就得做大富婆。”娜娜志向还挺远大。

陈南星闻言,打趣道:“娜娜,小富婆不一定能成为大富婆,但一定可以成为老富婆。”

不等娜娜开口,胡有鱼听到这话,立马义正词严地纠正道:“什么老富婆,富婆就没有老的。”

陈墨深以为然地点头,补充了一句:“年纪大的,那叫姐姐。”

气氛陡然一静,众女纷纷转头看向两人。

“咳,有点口渴,给我再来一杯。”胡有鱼把茶杯递向陈墨,假装若无其事。

“应该是酒喝多了说胡话,是得解解酒。”陈墨帮胡有鱼续上后,也帮自己续上一杯。

“清雅,咱坐过来点。”娜娜示意道。

“好。”苏清雅把凳子挪离胡有鱼远一点。

陈南星也幽幽开口道:“红豆,该管的还是得管管。”

许红豆点点头,“嗯,回去就管,别哪天真给我带个姐姐回来。”

陈墨和胡有鱼两人听着,顿时只觉如坐针毡。

好在,一声突然的手机铃响,解救了他们。

“喂,老谢。”陈墨看到来电显示,接起电话。

“有,还剩一间房。”

“行,你带人过来吧。”

“嗯好,那先这样。”

“怎么了?”胡有鱼配合询问道。

“昨晚下雨,村委黄欣欣住的屋子漏水,来小院住几天。”陈墨说了下情况,然后转头看向许红豆。

许红豆点头说道:“房间阿桂婶打扫过了,能直接住。”

“不亏是我媳妇,打理事情就是井井有条。”

陈墨立马夸道,顺势就往许红豆身边凑过去一点。

许红豆瞥了一眼,轻哼道:“我哪有姐姐会打理呀。”

陈墨一脸认真地说道:“媳妇,你忘了吗,你生日比我早两个月,你就是姐姐,你要是愿意听,以后我就这么叫你了。”

许红豆忍不住白了一眼,“可别,我可不是富婆。”

陈墨“责怪”道:“媳妇,你又忘了,咱家有钱啊,你怎么就不是富婆了。”

胡有鱼在一旁,都被陈墨厚颜无耻的表现给惊呆。

可随即他发现,连陈墨也往许红豆那边挪去,现在他左右两边都“空荡荡”的,只剩他自己一人了。

果然,脸皮厚才能找到女朋友啊。

这样想着,胡有鱼也悄悄地往苏清雅的位置挪了一点过去。

苏清雅察觉动静,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胡有鱼又不着痕迹地挪了回来,脸上微笑着,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唉,出师即卒。

“哟,人这么齐呢。”谢之遥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谢总,快来坐,我这边有空位。”

胡有鱼眼睛一亮,开口招呼着,顺势便往苏清雅旁边挪去,在他和陈墨中间空出个位置来。

啧,柳暗花明。

胡有鱼暗喜。

“胡老师,还是这么热情。”谢之遥也没察觉有什么不对,搬了张凳子过来就坐下。

“哈喽,我过来打扰几天了。”黄欣欣也在后头提着个行李包进来,挥手打招呼。

“欣欣,快先过坐会儿,行李待会我帮你一起拿。”许红豆招呼道。

“好嘞。”黄欣欣也笑着放下行李,来到炉旁坐下。

“来,喝杯茶。”陈墨拿杯子,给刚来两人也倒了杯茶。

“谢谢,真渴了。”黄欣欣拿起杯子就灌了一杯。

谢之遥见状,打趣道:“这是马爷的茶吧,马爷要是看你这么牛饮,肯定得说一句‘暴殄天物’。”

“那没办法,我这两天嗓子都说干了。”黄欣欣并不在意。

“你这几天干嘛了?”陈南星好奇道,她离开了几天,村里的消息显然没跟上。

“还是因为德清阿伯的事?”许红豆一直在村里,倒是知道些情况。

“嗯,韶华书屋的选址定在德清阿伯家的老宅,本来是件好事,但.”黄欣欣无奈叹口气。

“坐地起价?”陈墨随即猜到,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黄欣欣点头,随即想到了什么,连忙道:“陈墨,你可先别告诉你同学啊,这事给我们点时间,村委会负责解决的。”

黄欣欣担心韶华书屋的人知道消息,投资会出现变故。

陈墨好笑道:“放心吧,我已经被你们谢总绑上贼船,现在我们才是一条船上的人。”

“对哦。”黄欣欣这才记起陈墨给谢之遥投资的事,随即便放下心来。

“别说得那么难听嘛,什么贼船,咱们这是一起建设最美乡村。”谢之遥扬手展望道。

陈墨瞥了一眼,摇了摇头:“呵,这话欣欣来说差不多,你嘛.”

“我咋了?”

“差了点意思。”

谢之遥不服,“我怎么就差了点意思了,我也是一心为家乡好不好。”

陈墨点头道:“你为家乡倒没错,但你同时也是既得利益者,终究不纯粹。”

谢之遥听完沉默了,他没法反驳。

因为以他现在在村里的产业布局,村子发展起来,那他无疑就是最大的获利者。

即使他一开始真是只为发展好家乡,但一旦他成为最大的获利者时,别人就会“忽视”他的付出,“怀疑”他的用心。

这一点,谢之遥很清楚。

其实,现在村子里就已经有些人在背后议论他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韶华书屋会在村子落地的消息。

虽然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清楚韶华书屋是什么,但既然有老板来投资,就证明有钱赚,不然人家老板干嘛来投资。

所以当一些人想赚钱,又找不到好门路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想起“最赚钱”的谢之遥,要是他们不能跟着一起赚,就会开始眼红。

特别是谢之遥又和村委走得近,就容易让人“多想”,这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

这,就是人性。

“谢总付出,村里都知道的。”黄欣欣帮忙说道,“我刚到村里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业务都开展不开,谢总帮了我很多。”

许红豆闻言,询问道:“欣欣,你到这多久了?”

“一年多了。”

“那再过一年,你就差不多可以调走了?”

许红豆记得,大学生驻村官下到基层,一般好像是两到三年。

黄欣欣摇了摇头:“我不打算走了,我要让村子能真正发展起来,发展好了,之后再说其他。”

“那你父母也同意你这在这边待这么久?”许红豆有些讶异。

个人的发展前程可不是开玩笑的,体制内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可以去占坑的时候你不去占,等到你想去的时候,就不一定有位置了。

作为考公大省出来的,许红豆对这方面的事情有天然的了解。

因为亲戚朋友间交谈,总会不可避免地聊到这方面的话题,即使她不感兴趣,也会被动接收到这类信息。

黄欣欣笑道:“我爸妈都在云贵地区的山里支教,我妈还是校长呢,我们全家都是党员,各自奉献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

众人听闻,都不免有些佩服。

有些事喊起口号好听,但真的去践行,才知其中艰辛,要为之舍弃多少东西。

在这村里能拿到的那点工资,还有住的房子都能漏雨的待遇,就这样的条件,黄欣欣却甘之如饴。

陈墨自问,自己做不到这么无私,所以,他也由衷敬佩这些能身体力行,去践行信仰的人。

不由得,陈墨想起,不知曾经在那听过的一句话。

这句话,此刻陈墨在黄欣欣身上,看到了具象化:

把申论写在大地上,把理想扎根于基层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