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文娱 > 第一百九十四章 信仰

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文娱 第一百九十四章 信仰

作者:白米下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6 18:0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人回到有风小院时,早已日落西山,天边敛去最后一抹残红。

大麦煮了她的招牌米线,众人坐下边吃边聊,娜娜和大麦也是这时才得知了事情的经过。

“我当时听到砰的一声,紧接着就看到一堆人围了过去,真是心里一突,还好只是摔到了手,要是摔到头”

陈南星回想起来,还有些心有余悸。

娜娜闻言,也是戚戚然道:“好在人没大事,不然赔钱只是一回事,真摔出个好歹来,民宿受影响不说,咱们这心里也得过意不去。”

许红豆点点头,笑着自我开解道:“我们就当是破财消灾了,创业总要有点曲折嘛。”

说着,三人就讨论起以后民宿得多做些安全防范措施的话题,不止是现在施工期间,将来正式营业后更得注意。

显然,这次的意外,让这三位创业合伙人开始了自我审查,反思改进一些不足之处。

陈墨没参与几人的话题,只在旁边哐哐嗦粉。

出事他能帮忙解决,但创业之路,还得她们自己去经历去磨练。

喝完最后一口汤,陈墨满足地放下碗,称赞道:“大麦,手艺没退步。”

在医院闻了一天的消毒水回来,只是一碗简单的米线汤,陈墨也喝得是暖胃又舒坦。

大麦笑道:“总共就两步,没步可退啊。”

她的米线做法简单,汤用猪油、酱油、醋、味精、盐调底,然后把米线、午餐肉、番茄、菠菜等食材依次放入,煮熟就算完成。

真就只有两步。

虽然做法简单,但味道却真心不错,有菜有肉,营养搭配也均衡。

一碗热腾腾的米线,常作为大麦熬夜码字后,对自己疲劳身心的慰藉。

众人正吃到一半,阿桂婶脚步匆匆地走进来,手上还拿着叠红黄纸。

“阿桂婶,吃了吗?”陈墨笑着打招呼,“没有的话,我们这有米粉,我给您盛一碗?”

“吃过了。”阿桂婶摆了摆手,风风火火地问道,“我来是听说红豆的民宿工地,今天有装修师傅摔下来了?”

许红豆点头笑着应道:“阿桂婶你消息真灵,人伤到了手,送医院了。”

阿桂婶打听道:“那严不严重?”

“不算太严重,就是骨折了,得打钢板固定。”

见阿桂婶都知道了,许红豆担心村子里会乱传话,连忙解释清楚。

跟阿桂婶一人说清,就相当于向全村人宣告了。

“打钢板我知道,我家大洋前些年去滑雪的时候,也是摔骨折了,那时他就是打的钢板。一年后钢板去取出来,还得花好几千块钱呢。”

陈墨笑道:“阿桂婶,现在的钢板都是钛合金,也可以不用取。”

阿桂婶睁大眼睛,“还能不取?那我家大洋钱不是白花了?”

陈墨耐心解释道:“以前的钢板是铝合金,那就一定得取;现在的钢板是钛合金,在体内不排斥,可取可不取。”

“中老年上一定年纪了,医生基本都建议不取,留体内没影响,取的话反而可能造成二次骨折。年轻些的,那能取就取呗,毕竟一辈子还长,留个东西在体内也不得劲不是?”

阿桂婶连连点头,“那是那是,我家大洋年轻,而且又不是差这点钱。”

陈墨笑了笑,“那阿桂婶,你过来就是专门问这事啊?”

“哦,不是,我是来给你们送这个的。”

阿桂婶递出手上那叠红黄纸,上面印着黑色图纹。

“这是.甲马?”陈墨认出来。

在这里住了这么久,对大理当地的民俗文化,陈墨还是有所了解的。

甲马,又称“纸马”或“神纸”,是云南民间用于祈福消灾、祭祀鬼神的一种木刻版画,用来焚祭神明,或者贴于家宅的门窗、房梁、灶台上祈家宅安宁。

甲马种类繁多,传统图案得有六百多种,包含神袛鬼灵、飞禽走兽、自然山川等等。不同的甲马有不同的祭祀祈福用途,有祈求平安、招财求福、求子求学、喜事丧事或是驱鬼避邪。

其中,尤以大理白族的甲马最具特色。

白族的甲马分三类:一是白族先民的图腾,像“财龙”、“青龙神君”等;二是白族特有的“本主”,像“品殿大王”、“清宫本主”之列;三则是民间信奉的各种神祗,如“喜神”、“家神”等。

而甲马的制作方法也并不复杂,先将文字和图案用反笔写在梨木板上,然后进行精工雕刻,最后在刻绘的文字和图案上刷以各种自制的颜料,再将刷好颜料的文字和图案套印在用树皮制作的“土纸”上。

阿桂婶点头道:“之前的民宿老板不是建一半就家里出事了吗?前阵子你们都菌子中毒,现在又出现这档子事,流年不利,我想着给你们请几张神纸祛祛霉运。”

许红豆闻言愣了愣,显然有些没料到还有这种说法。

陈南星和娜娜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大麦眨了眨眼,倒是觉得有些新奇。

只有陈墨很快反应过来,赶忙上前接过,“那真是太感谢你了,阿桂婶。”

“我本来还想着明天再找您问问,咱们这边有没有这类讲究,我们用不用去哪里拜拜呢。”

阿桂婶闻言,当即热络地讲解起来:“我们这边在家里贴甲马,寓意把神请到家里。像这张是‘家神’,可以贴横梁上;这张是‘土地神’,可以贴到”

阿桂婶一一介绍着,陈墨认真听着记下,还不忘问道:

“您这些是哪里请的?下次我们可以自己去请一些。”

“这是镇上王家铺子的,他家几代人都做这个,店开了好些年头了。”

阿桂婶神色欣慰道:“我本来还担心,你们年轻人不太信这个”

陈墨笑道:“那不会,您是没去财神庙看看,那儿拜得最虔诚,磕头最响的,就是年轻人。”

虽是这样说,但其实在陈墨看来,中国人骨子里是没有西方那种虔诚的宗教信仰的。

中国人对鬼神一类的信仰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用”。

翻看中国的文明历史,不难看出,中国人基本是什么东西有用就信什么,没用的就打倒推翻,后面要是拨拉拨拉,发现还有点用,再重新立起来供上。

像当代人,高考拜孔子、生孩子拜观音菩萨、出海拜妈祖、求平安拜佛、发财拜关公,看起来是什么都信,其实就是什么都不信。

所以,总结起来,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宗旨就一个:

去他妈的,活下去最要紧。

哪个能让人活下去,让人过得更好,我们可以为其建庙宇塑金身,可以在神像下砰砰磕头。

但要是发现不行.呵呵。

那就拍拍膝盖站起来,重新跟神明论一套“我命由我不由天”。

送走了阿桂婶,陈南星拿起那一叠甲马,“我们民宿真的要贴这个吗?”

陈墨轻笑道:“我觉得挺好的,入乡随俗嘛。我们外地来的,拜拜本地神,认认庙门也是应该的。”

许红豆好奇道:“你怎么好像挺能接受这些的?”

陈墨耸了耸肩,“我老家属于闽南地区,那有很多这些的。每到逢年过节,便会有各种游神赛会的祭祀活动。”

“主要做生意讲究一个好兆头,要是没开业就传出什么不好的流言,搞得人心惶惶,那你们民宿还怎么开?”

许红豆了然,“我们信不信不重要,主要得让别人安心。”

陈墨笑着点点头,“就当宁可信其有吧。像影视圈里,剧组开拍前,大多都有个上香祭拜的开机仪式。”

“求个心安也好,讨个好寓意也罢,反正惠而不费嘛。”

陈南星看向许红豆,“那我们就贴了?”

许红豆想了想,点头道:“接下来装修收尾后,民宿空置这段时间,可以先贴上一些,等正式营业后,就保留房梁一些不太显眼的位置张贴就好,尽量不影响民宿氛围。”

陈墨最后一句话,许红豆也很赞同——惠而不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