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兵英姿 > 047章 国家级响应

女兵英姿 047章 国家级响应

作者:江心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2月21日清晨,7点,使馆小会议室,王大使正在听取领事部的情况汇报。

王大使和梅武官同岁,虽然脸上也有不少皱纹,但是满头银丝,一副金边眼镜,说话平和,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学者教授,而不是外交官。

在l国的外交场合上,王大使一向待人谦和、与人为善。不过,这两天来他带着参赞和随员们,在l国外交部、国际红十字会、国际人权组织等部门之间来回奔走,处理中国工人受侵害的事件,为此,把嗓子都已经喊哑了。

这会儿,他一边听汇报,一边喝着菊花润喉茶。可惜一开口说话,依然是有些嘶哑的声音。

“同志们,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局势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我们的同胞在l国多待一天,都是极其危险的。从昨天到今天早上,我和部长、书记、黄司长又通了好几次电话。部里已经成立了由书记挂帅的应急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领事司领保中心打头阵,其它部门全力配合。现在,领保中心正在根据我们发回的报告,拟定出一个详细的撤离预案。等下午一上班……”王大使习惯性地看看表,“我说的是北京时间两点半,先开部内协调会,讨论预案。通过之后,再在下午4点召开的部级协调会上讨论。等国内开完会,我们这边应该在中午一二点就能得到消息,到时候就可以正式启动撤离程序了!”

大家听了这话,也说不清是什么心情。

事关3万多人的撤离大事,已经不是外交部一个部门能够独立担纲的事情了。

它需要国资委、海关总署、商务部、民航局、交通部、公安部、安全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内多家单位,甚至是解放军总参的负责人,参与商议与决策。

这么多部门以及相关公司国企的负责人,平时就是把他们聚在一起,恐怕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可是,没有他们的配合。没有国内的支援,只靠大使馆的这二十号人,更是没办法完成撤侨的任务。

使馆现在能做的依然是也只能是指导各工地的工人们,向祖瓦拉的工地学习。团结自救、相互帮助、共度难关。

党委会结束后,大使和参赞等人又忙着打电话或是去当地部门协调关系,为大撤离做准备。

冯垚下楼到领事部找蒲英,一进门看见她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拍着桌子,对着电话线另一边的人在大声嚷嚷着什么。

他走到她身后,仔细听了几句才明白,原来她是在教训班加西那个1000人大营地的中水电公司项目经理。

“你说,你和张经理都是一个公司的,都是项目经理。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为什么他只带着四五百人,就能守住工地?你呢,手下有一千人,居然就被几十个混混就给吓跑了?你还是不是男子汉?”

蒲英说到这儿,暂时歇了口气。

冯垚不知道那位项目经理是如何回话的。但是想来也该被蒲英的话刺激到,应该知耻而后勇吧?

蒲英边听电话边不停地点头,最后还表扬了一句:“这就对了!就是要利用你们人多的优势,把当过兵的、受过民兵训练、身体强壮的工人,都组织起来,组成护厂巡逻队,三班轮流倒……对对对!好的。我这儿有个qq群的号码,你记一下,有什么消息也好通知你……嗯,那好,就这样!加油!坚持住!”

等她放下电话,冯垚拍拍她的肩。“你怎么在这儿接起电话来了?”

“我顺便帮下忙。”

领事部值班主任插话道:“小冯,你媳妇挺厉害,胆子大、会讲话,把那些国企的什么经理老总都训得一愣一愣的。我就让她帮我这儿打电话,指导那些工地怎么做好防护!”

冯垚不禁笑了笑。心知蒲英要带一个营二三百名的骄兵悍将,身上没点霸气肯定不行。虽然她平时锋芒内敛,看上去就是一文静姑娘,可一旦需要,别说是隔着电话,就是面对面她身上的霸气也能震得那些老总不敢开腔。

相较而言,使馆里的这些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没几年,在单位里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的阶段,让他们跟那些管辖几百上千号人的老总吩咐点什么事儿,是缺了点气势。

难怪领事部主任会让蒲英客串接线员呢!

这会儿见到冯垚要带走蒲英,主任还上前相送道:“小蒲,一路小心啊。把那个工地的事儿办好了,赶紧回来啊!”

他的潜台词显然是——赶紧回来帮忙打电话啊。

“好,我会的。”

蒲英觉得自己能帮得上忙,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只是面上尽量显得平淡。刚回到武官处办公室门口,她就忙着问冯垚:“说吧,我该怎么做?”

冯垚还没说话,里面的梅武官和姜秘书已经站了起来,同时说道:“还是让小姜(我)去吧!”

最后,在梅大校的坚持之下,冯垚也考虑到蒲英对当地情况还是没有小姜熟,再说她刚熬了个通宵,最后也同意让小姜前往扎维耶。

蒲英的级别最低,当然只有服从的份儿,现在她的任务就是休息。

冯垚也被梅武官劝去睡觉。

不过,他们和使馆的其他年轻人一样,都没有回宿舍,而是在楼上腾出来的休息间里,一人找了张床。

这样,楼下一旦有事,可以更快地找到他们。

21日的白天来临后,除了东部的班加西,依然是一片混战,首都和西部地区暂时又恢复了一些秩序。

主要原因是,首都和昨夜发生骚乱的城市都宣布了宵禁和戒严令,政府军警纷纷出动,开始维持秩序。

另外也是因为当地人怕热,本来就有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的习惯,所以暴徒的人数在白天就少了很多。

那些昨天受到一夜袭扰的中国工人们,总算是暂时喘了口气。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到了晚上那些暴徒肯定还会再来。所以。一些分散的小工地的人员,就在本公司或是大使馆的调度下,开始向较大的、安全的营地转移。

只要是有能力的大营地,不管来投奔的是不是本公司的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尽可能地收留。

武官秘书小姜,奔波了大半天,在一个驻军军官的介绍下,通过他父亲的关系找到了某个部族长老。该长老带着一些人,将那个被洗劫5次的营地工人,护送到了葛洲坝集团公司的千人大营地。

小姜还将该工地的十几名妇女和三名被打伤的男子,带回首都。伤员送到医院,女同志则送到中土集团驻l国总部,请赵薇女士帮忙照顾。

两家国企的留守负责人。都没有考虑自己营地的物资够不够,二话不说地接收了这些惊魂未定的兄弟姐妹。

其实,这些公司的高层们平时为了争夺项目,难免会有些龌蹉,但在这危难时刻。全都不计前嫌,团结了起来。

赵薇更是对领事部的人保证:“只要大使馆和兄弟单位有需要,尽管开口!送到我这儿来的人,一定当做自己公司的人一样看待,绝不会少给他们半袋食品!”

使馆的人知道,中土公司自己还需要组织40多个工地的3500多名职工的大撤离,赵薇能在自身都十分艰难情况下。做出这种保证,让大家都十分感动。

骚乱中的暴徒,将人性的丑陋,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持强凌弱,践踏他人的生命和尊严,他们是一群从地狱中释放出来的撒旦。

很多中国工人因为这几天的遭遇。一度对l国人产生了极度厌恶和仇恨的情绪。

可事实是,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好人,也有坏人。

即使是在l国最黑暗最混乱的这些日子里,依然会有一些勇敢善良的当地人。主动来帮助中国工人。

他们有的是中国公司在当地的雇员,平时和中国人处的关系非常好,也早将自己视为了公司的一员。

昨夜,葛洲坝集团公司的营地在受到十几名身份不明、手持凶器的黑衣人袭击时,正是由于有项目部聘请的当地司机米卢德和伊布拉亨等5个人,站出来对黑衣人呐喊“这是我们的中国朋友,不许抢劫他们!不许伤害他们!”,才先后三次成功地阻止了歹徒们对项目部的抢劫。

而今天白天,米卢德等人又充分利用当地人的优势,冒着被殴打、被抢劫的风险,为中国朋友们采购食物,打探外界局势的发展状况。

处于安全考虑,集团让下属的提季项目部营地组织有序的撤离。除了工程施工相关的资料文件,中国职员们只带走了私人随身物品。

结果,中国人刚刚撤离后,歹徒们便闻风进入营地,开始了疯狂的砸抢,汽车、电脑、打印机等财物大量被损坏、被抢走……

又是在米卢德等人的通报下,提季镇一位有声望的部落长老,带领十几名当地人,拿着木棍等工具赶到了中国的营地。

部落长老运用自己崇高的威信,驱走了那伙儿歹徒,甚至索回了被抢走部分车辆和电脑、打印机等财物。

在归还物资的时候,长老还愧疚地对中方项目负责人说:“中国朋友,你们来到我们这儿,帮助我们搞建设,帮助我们建学校、建住房,平时还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我们一直心怀感激。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是我们对不起你们!请你们放心,我们会24小时在你们工区守护,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

得到当地人帮助的中资公司和中国人,还有很多。

江阴三元钢铁公司,设在班加西的办事处,在前几天的动乱中受到了冲击。办事处的19名员工被迫流浪街头,而班加西的街头到处飞着流弹,十分危险。

这时,他们想到了朋友萨拉。萨拉是他们回收废钢的合作伙伴,大家平日的关系十分友好。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们给萨拉打电话。

萨拉马上赶来,将这19人接到自己家中,让他们住在家中的客厅里。

由于窗外不断传来枪声。而且当地的闹事者一旦发现居民小区里有外国人,就会大开杀戒,所以他们每个人只能弓着腰,不敢直立。担心被人发现。

虽然十多平米的客厅睡了19个人,还不能直着腰,很憋屈,但中国工人们的生命安全总算是暂时有了保障。

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按照当地穆斯林的风俗,妇女不能见陌生男子,也不能和这时,又一个问题摆在了19人面前,就是当地的民族风俗。其家中的妇女不能与陌生男子生活在一个屋子里。所以,萨拉的老母亲就独自站在屋门口。为中国工人放哨。

这让中国工人们感到很过意不去,执意要离开萨拉家。

萨拉却不能同意:“你们要是出去了,会被坏人打死的!那怎么行?”

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门外的老母亲忽然走了进来。

她揭开了面纱,双手合在胸前。慈祥地看着19人,说道:“看在真主的份上,你们都是我的儿子,就安心地住在我家里吧!”

萨拉恍然大悟,对19名工友说:“我妈妈要认你们当儿子,这样大家都是自家人,就不存在那些问题了!”

19名工人先是一愣。接着扑通扑通地跪倒在地,对这位伟大的穆斯林母亲,大喊着:“妈妈!亲爱的妈妈!我们就是您的中国儿子!”

从20日到21日,以及之后的日子里,大使馆虽然不断收到中资公司和中国侨民受袭的消息,但同时也接到了不少当地人的报告。说他们在家中收留了被暴徒冲散的中国人。

这个国家的人们,真是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爱的像一家人,恨的又恨不得他们去下地狱。

不过,就算是当地的好人再多,在这枪声不断、街头喋血、生命朝不保夕的国度。游子们还是归心似箭!

可是,归家的路在哪儿?

茫茫的大沙漠,怎能走得出去?

风急浪高的地中海,船又在何方?

战火纷飞的天空之上,来自祖国的飞机,何时能够出现?

驻外大使馆在等待祖国的回答;3万多滞留在异国的游子,在等待母亲的回答。

这个回答,在21日下午3点,到来了。

外交部副部长打通了王大使的电话,“老王啊,总书记和总理已经对撤侨做出了批示——启动国家一级响应机制,不惜一切代价,全部撤离滞留在l国的中国人!”

王大使心头一震。

因为他深知,所谓国家一级响应,就是国家最高级别的动员,都是遇到大灾大难或战争状态时才会启动的。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就不是外交部负责,而是由国务院牵头、举全国之力,来帮助身处战火之地的中华游子们归家了。

副部长接着说道:“现在北京已经是晚上9点了,明天上午8点正,国务院就会召开紧急会议,由副总理挂帅,成立国务院应急指挥部。国家层面的撤侨行动,马上就要全面开始。你们大使馆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可以说是前线的指挥部,你们一方面要全力做好对中国侨民的保护和撤离工作,一方面也要加强防范,确保自身安全。”

王大使知道,国家层面的行动一展开,整个撤侨战役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全面打响。

作为事发之国的中国驻外特命全权大使,他的身上责任重大,恐怕不到最后,连一分钟的放松时间,都不会有了!

这对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是一个考验。

但他在这一刻,却像个军人一样,发出了激动的誓言。

“请部里放心,请党中央放心,我们大使馆的全体同志,一定会坚守岗位,完成……咳……好祖国交给的任务!”

副部长敏锐地听到了大使的破音,急忙关心地问:“老王?你怎么了?嗓子已经哑了吗?你身体怎样?战斗就要开始了,你和同志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请放心,我挺得住……”

王大使结束通话后,还有点难以抑制住心中的激动,又来到了领事部。

进门后,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发现大使后。都陆续站起了身。他们有预感,大使来这里一定是有什么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宣布。

王大使环顾了一下四周。

这间平日显得十分宽敞的办公室,因为临时加入了不少桌椅和电脑、电话线,一时显得十分拥挤。

在这里值守的。不止是本部门的人,一些并不负责领事事务的工作人员也都加入了进来。而且,像小惠那样的年轻人,已经连值了两个晚上的夜班。结果这才刚过中午,他们又回到这里来帮忙了。

王大使也看见了刚刚放下手中电话的蒲英。

他知道,这位来探亲的女军官,是主动请缨留下的,尽管她和小冯用了一个并不太高明的谎言。

王大使被这些年轻人感动了,他相信有他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的支持,他一定可以兑现对祖国的承诺。

领事部主任见王大使一直不说话。不禁犹疑地问道:“大使,有事吗?”

王大使定了定神,面向大家,庄严说道:“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最新消息。总书记、总理已经对我们的撤侨工作。作出了批示,马上启动国家一级响应机制。可以说,我们即将展开的全面撤侨行动,是一场国家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保护普通平民,返回祖国!”

众人听着大使沙哑却依然铿锵有力的声音,被他的说辞吸引着。都静静地站着没有动。

王大使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放缓了语气,说道:“同志们大多知道,我在外交部工作了快四十年,在中东和非洲的多个驻外使馆都工作过,包括伊拉克、叙利亚、苏丹这些动荡的国家。美国打海湾战争的时候。我就在伊拉克。担任l国大使,应该是我外交生涯的最后一站了。这些年,嘎达飞拼命和西方缓和关系,也在发展国内经济,我本以为我会在这里安安稳稳地退休……只是没想到。我的运气‘不太好’,居然又遇到了动乱,还赶上了新中国最大的一次撤侨行动!”

“可是——”王大使又提高了嗓门,接着说:“我从心里,也感到很荣幸!因为我可以再一次——ple!为了祖国和人民,我这个外交战线上的老兵,愿站好最后一班岗!我希望,大家能和我共同战斗,打赢这场战争!——谢谢大家!”

最后,王大使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所有的人,被这位老外交官的表白感动了,齐声喊道:“我们一定会的!”

领事部主任带头鼓掌,并走上前说道:“我也要报告大使一个好消息,就在刚才,驻e国使馆的同志向我们通报,有83名中建技术公司的职工,在他们的接应下,已经通过边境的萨卢姆口岸,安全进入了e国国境。”

“这么快就打通了东线通道?这么说,班加西地区的人,都有救了!这,这真的,是个好消息!”

领事部主任很理解王大使为何高兴得都有些结巴了。

因为,大家在讨论撤侨预案时,都一致认为:身陷班加西地区的中国人,是处境最危险的,也是最需要立刻撤离的人群。而班加西距离e国国境线,只有300公里,通过陆路从东线撤离,无疑是所有路线中最快也是最方便的。

王大使急忙询问细节:“中建公司的人原本在哪儿?他们撤离的路线是怎样的?”

“该公司的项目在班加西东部的图布鲁格市,那里距萨卢姆口岸只有150公里。中建公司的83人,是见到在当地打工的e国劳工集体逃亡e国边境,也就跟着他们一起撤离。由于l国的边防军没有防备,所以他们也混在浩浩荡荡的劳工大军里,闯关成功了。不过,在进入e国海关时,遇到了麻烦,因为他们的护照都在战乱中遗失了。幸好,我们驻e使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奉了宋大使之命,在那里等待了。在他们的交涉下,给这83人临时补办了旅游证件,这才被放入境的。”

“好啊,多亏了宋大使有先见之明啊!”

“宋大使还告诉我们,他已经向e国的几家大旅行社组下了150辆大巴车,正在浩浩荡荡地向边境口岸开过来。”

“老宋这么厉害?这么快就租到车了?”王大使忍不住再次惊叹。

“是啊,那也是由于e国去年才发生动乱,国内旅游业十分萧条,据说那些旅行社的老板接到这单生意,都高兴得摩拳擦掌呢!”

“呵呵,好,只要那边有人接应,有车接应,这条线路就没问题了!”

“是!报告大使,我们现在就正在和国内的领保中心一起,向班加西地区的中资企业和人员发出通知,让他们马上组织队伍,准备向萨卢姆口岸集结……”

“好!这事儿就交给你们了,一定要他们做好撤离计划,既要快速又要有条不紊,一拨一拨地走,不要一窝蜂地涌过去!”

“是,我知道。”

“还有,我们还是要做好多种准备,依然要准备海路。那好,你继续忙,我这就回办公室,去问问罗大使、张大使他们那边的情况。”

王大使走回办公室的时候,还在心里兴奋地想:好,首战告捷!这全靠宋大使的经验丰富,接应工作做得太漂亮了!等撤侨成功回国之后,我一定要请他喝酒,好好敬他一杯!

北京时间21日晚7点,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和新闻频道,开始滚动播出外交部领保中心的撤侨专线电话以及驻l国大使馆的值班电话。

外交部发言人在刚刚宣布中国政府开始从l国全面撤侨的行动后没多久,就传来了83人成功从东线撤离的消息。

这似乎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班加西一带的中资公司和中方人员,在接到国内和大使馆的撤离通知后,都纷纷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这时,风雨又和黑夜一起降临到了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

只是因为心中有了希望,人们感觉在黑暗中已经看到了黎明。

可是,事情真的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吗?

ps:

【谢谢ttgz和苍穹海蓝筒子们的粉红了】\(^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